正在阅读:

5000亿,日本资管巨头去上海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5000亿,日本资管巨头去上海了

越来越多境外机构投资者都在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路上。

文|融中财经

继渣打银行、黑石集团、桥水基金等国际金融巨头在中国布局私募后,日本金融巨头也在加快在华投资。

最近,日本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之一三井住友旗下“三井住友德思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简称“三井住友德思私募”)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备案,成为国内第34家外商独资证券类私募。

其实这几年一直有外资私募主动注销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资格,包括贝莱德投资、富达利泰投资、韩华投资、路博迈投资以及施罗德投资等。尽管美元基金投资目前面临一些困难,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对于外资仍是吸引力十足的投资目的地,许多行业和市场都存在投资机遇。三井住友德思资管曾在2022年的时候就对外称选择了“中国机会”作为成为全球参与者的第一步。

今天,外资仍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随着商业环境的改善、金融业持续开放以及中国经济在疫情后展示的强大韧性,外资对中国市场投资信心增强,投资渠道也在逐渐拓宽。

汉领资本夏明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有说过,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全亚洲最大的私募市场,有许多发展非常快的行业,蕴藏着许多潜在投资方向和机会。

01 超600亿美元的日本巨头与深创投、中粮早有合作

根据中基协公布的备案信息,三井住友德思私募于9月19日正式完成备案,公司位于上海静安区,注册资本6000万元,实缴资本比例达到50%,业务类型包括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证券投资类FOF基金。

三井住友德思私募由三井住友德思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独家控股。据日经中文网,三井住友德思资管去年7月下旬将上海代表处改为法人,这是该机构在上海设立的首家当地法人,面向中国当地的合格投资者设定和销售私募投资信托。

在日本资产管理公司中,三井住友德思资管是仅次于野村资产管理公司的第2家,向全球各地金融机构、退休基金、政府机构及零售投资者提供资产管理、顾问、信托及其他投资服务,于东京、伦敦、纽约、香港、上海等设有办事处。2019年,该公司由三井住友投资管理与大和住银投信投资顾问合并成立而来。

从公开信息看,三井住友德思私募董事长兼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和法定代表人均为杜洋,其从业经历较为丰富。曾在法国苏伊士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任职项目投资专员;在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 (原Thomson Reuters金融与风险部门)供职近8年,并担任过中国事务部总经理、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买方业务负责人兼人民币与中国战略总监、固定收益部业务拓展经理。

自2016年1月起,杜洋开始在上海耀之资管国际部担任董事总经理,任职时长1年3个月。中基协官网显示,上海耀之于2011年7月成立,注册及实缴资本均为7606万元,花样年集团出资78.89%,是一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规模区间在10-20亿元。

之后,杜洋在中信建投国际金融控股公司的资产管理部任职董事总经理、资产管理部主管;南方东英资管理公司固定收益部担任固定收益部负责人(高级执行董事/首席战略官)。南方东英是国内基金行业在海外设立的第一家子公司。2022年9月加入三井住友德思私募基金,先后担任首席运营官、董事长兼总经理。

事实上,在获得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之前,三井住友旗下相关公司已在华参投私募股权基金,多方布局。

据百度百科,三井住友是一家金融控股公司,也是日本第三大金融机构。集团下辖三井住友银行、三井住友租赁、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和日本综合研究所等4家子公司。2023年6月发布的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中,位列第86名。

三井住友金融集团于2010年11月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当前总市值超过600亿美元。早在1982年,三井住友银行就在北京设立代表处,2005年又在上海设立代表处。2006年,证监会批准了三井住友资产管理株式会社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意味着该机构可以在规定的额度内投资我国股票及其他证券市场。

2021年,三井住友银行集团与深圳天使母基金、深创投、国际知名早期创投机构SOSV等共同出资,设立了深创投索斯福(深圳)私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该基金注册资本3亿元,三井住友认缴4500万,也拉开了该集团在中国和中国国资合作从事股权投资的序幕。企查查显示,目前该基金对外投资了景吾智能、税纪云、大象机器人、天安传感、九科信息、天狼芯半导体等17个项目。

此外,企查查显示,三井住友银行还在2011年出资了中粮集团旗下中粮(北京)农业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基金认缴2000万美元。

据日本经济新闻,2021年7月底,三井住友金融集团与旗下的SMBC日兴证券共同向中国证监会提出了设立证券公司的申请。这也是继大和证券集团、野村控股株式会社以后,又一家对中国券商牌照产生浓厚兴趣的日本金融机构。

今年5月,三井住友金融(SMFG.US)公布了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2023财年财务业绩,其营业收入为6.14万亿日元(约合3031亿人民币),较2022财年的4.11万亿日元增长49.4%;归母净利润为8058.42亿日元(约合398亿人民币),较2022财年的7066.31亿日元增长14.0%。

02 出资人变得更谨慎,外资也在寻找中国新的投资机会

外资资管机构早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尤其处于扩张期的项目资产是外资在华最主要的投资标的,不完全统计,这一数字超过其他阶段投资总和的50%。

投资人卫清告诉记者,“外资私募机构的母公司通常都是实力雄厚,私募业务或只是进军中国市场的试水,不过,这些外资私募在国内拥有的销售渠道与客户群体不同,擅长的领域与策略也不完全相同。”

这些年中国经济和私募行业取得了不错发展。为了更好的参与到中国市场,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不少外资都开始选择在中国设立私募基金,直接参与投资中国。而中国A股更是全球市值第二的股票市场,外资也是目前A股重要的参与者,尤其海外机构近年来申请QFII以及RQFII都有所提速。

从境外资本进入国内合法投资的方式来看,主要有FDI、QFII、QFLP三类。根据测算,中国近五年FDI(外商直接投资)投资收益率是9.1%,欧美是3%左右,巴西、南非、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直接投资收益率是4%-8%。换句话,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收益率很高。

前几天,相较于日本资管巨头进军中国,贝莱德清仓旗下一支中国题材基金一事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些人推测这预示着贝莱德将撤出中国市场,另一些人则将其视为贝莱德对资产重新配置的一种常态。当时贝莱德在其官方网站向股东发出一封信解释,由于没有新的投资者加入,公司董事会预计短期内无法显著增加基金规模,而维持当前规模将导致投资费用过高,不利于股东利益。因此,决定清算基金,并向股东返还资金。

贝莱德是在2008年进入中国,并在2019年成为第一个拥有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牌照的外国公司。贝莱德基金首席投资官陆文杰对外表示,站在全球资产配置的视角来看,中概资产盈利增速高、估值低,相较其他经济体具备相对优势和吸引力,贝莱德基金对其保持超配的观点。投资则会主要关注两大方面,一是相对估值比较低的泛消费行业,另一个是对中国相关投资主题的思考。

中国是各国投资者配置资产的重要渠道之一,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有充足的途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业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事实上,过去三年全球经济波动和地缘政治局势下,美元基金规模增速已开始下滑。对于国内一级市场而言,LP资产配置变得更加谨慎。尤其中小规模机构仍面临显著的募资挑战,尤其许多基金管理人难以为投资者产出真金白银的回报。

睿勤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共有28只基金完成募资,募资总额约100亿美元,预计2023下半年募资将继续下滑。此外,头部效应凸显,更多资金流向人脉强大、历史业绩出色的基金管理人。而随着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机制不断完善,以吸引更多外资,预计未来会吸引更多美元基金进入市场。

随着市场持续波动,越来越多的外资投资者也在寻找新的投资机遇,比如股市与私募市场之间存在的估值差,就给二手份额带来了一定机会和挑战。与此同时,家办们也在增配另类资产。

6月份睿勤出版的亚太地区家族办公室报告显示,出于对股市下跌导致的估值担忧,近半数受访家办认为未来12个月内其持有的私募股权资产将下跌。但这并不影响亚太地区家办继续投资私募股权:仅有21%的受访家办计划未来12个月内减配私募股权。此外,香港推出家族办公室税收优惠法案,粤港澳大湾区也存在巨大的投资机遇,因此,预计长期内将有更多资金流入大中华区,更多外国高净值人士将在香港设立家族办公室。

03 桥水、渣打、黑石等,均在华布局私募

其实国际资管巨头在华布局私募其实并不鲜见。自2017年1月富达利泰成为首家在基金业协会登记成功的外资私募管理人以来,外资机构在中国开展私募业务已超6年,各家机构发展状况各异。但多是设立私募股权、创投基金,较少是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包括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全资控股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Wind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共有33家备案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外商独资企业。从管理规模看,仅桥水基金一家突破百亿大关,另有腾胜投资、德劭投资以及元胜投资等三家外资私募的管理规模为50-100亿元区间,瑞银资产以及上海雷根资产的管理规模为20-50亿元区间,其余27家外资私募的管理规模均不足20亿元,并且其中有多达23家外资私募的管理规模仅为0-5亿元。

从分布来看,上海无疑是外资私募的聚集地,占比近80%。从备案时间来看,2017年-2020年是外商独资证券类私募管理人的备案高光时刻,年均备案外商独资证券类私募管理人数量在5家及以上。2021年至今,外商独资证券类私募管理人的备案数量略有下降,今年来仅1家外商独资证券类私募管理人完成备案。

外资私募在中国整体较为低调,无论投资策略、投资理念还是业绩展示,较少做主动宣传。

今年,黑石(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完成登记,拿下QDLP等试点机构,机构类型显示为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3月深圳渣打私募股权基金于中基协完成登记,由香港渣打银行全资控股。几乎同一时间,“赌王”儿子何猷龙旗下壹桃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登记,业务类型为QDLP等试点机构。

实际上疫情这几年,全国多地QDLP/QFLP试点成效凸显,尤其海南凭借宽松的政策及税收优惠等配套措施,吸引了越来越多海外投资机构或海外资金进入中国创投市场。

有研究预计,未来十年内,中国将为全球带来17万亿美元以上的投资机会。而数年之前,中国就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国投资国。过去几年,外国投资者在中国投资总额达到7.34万亿美金,仅2021年外资从中国获得4365亿美金,整体回报率达到6%。202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326.8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3%,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折合美元为1891.3亿美元,同比增长8%。

相对的,PE/VC行业未来仍会受到股市表现、宏观经济、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出资人的谨慎态度必然影响市场资金流动。作为全球第二大PEVC市场,但中国市场的强大消费力、对科技创新进步的追求以及大湾区等重要投资机遇,势必还会继续吸引外资投资者的兴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黑石集团

3.5k
  • 黑石据悉接近达成收购三明治连锁店Jersey Mike's Subs的交易
  • 黑石集团据悉向对冲基金Brigade Capital投资3亿美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5000亿,日本资管巨头去上海了

越来越多境外机构投资者都在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路上。

文|融中财经

继渣打银行、黑石集团、桥水基金等国际金融巨头在中国布局私募后,日本金融巨头也在加快在华投资。

最近,日本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之一三井住友旗下“三井住友德思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简称“三井住友德思私募”)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备案,成为国内第34家外商独资证券类私募。

其实这几年一直有外资私募主动注销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资格,包括贝莱德投资、富达利泰投资、韩华投资、路博迈投资以及施罗德投资等。尽管美元基金投资目前面临一些困难,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对于外资仍是吸引力十足的投资目的地,许多行业和市场都存在投资机遇。三井住友德思资管曾在2022年的时候就对外称选择了“中国机会”作为成为全球参与者的第一步。

今天,外资仍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随着商业环境的改善、金融业持续开放以及中国经济在疫情后展示的强大韧性,外资对中国市场投资信心增强,投资渠道也在逐渐拓宽。

汉领资本夏明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有说过,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全亚洲最大的私募市场,有许多发展非常快的行业,蕴藏着许多潜在投资方向和机会。

01 超600亿美元的日本巨头与深创投、中粮早有合作

根据中基协公布的备案信息,三井住友德思私募于9月19日正式完成备案,公司位于上海静安区,注册资本6000万元,实缴资本比例达到50%,业务类型包括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证券投资类FOF基金。

三井住友德思私募由三井住友德思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独家控股。据日经中文网,三井住友德思资管去年7月下旬将上海代表处改为法人,这是该机构在上海设立的首家当地法人,面向中国当地的合格投资者设定和销售私募投资信托。

在日本资产管理公司中,三井住友德思资管是仅次于野村资产管理公司的第2家,向全球各地金融机构、退休基金、政府机构及零售投资者提供资产管理、顾问、信托及其他投资服务,于东京、伦敦、纽约、香港、上海等设有办事处。2019年,该公司由三井住友投资管理与大和住银投信投资顾问合并成立而来。

从公开信息看,三井住友德思私募董事长兼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和法定代表人均为杜洋,其从业经历较为丰富。曾在法国苏伊士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任职项目投资专员;在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 (原Thomson Reuters金融与风险部门)供职近8年,并担任过中国事务部总经理、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买方业务负责人兼人民币与中国战略总监、固定收益部业务拓展经理。

自2016年1月起,杜洋开始在上海耀之资管国际部担任董事总经理,任职时长1年3个月。中基协官网显示,上海耀之于2011年7月成立,注册及实缴资本均为7606万元,花样年集团出资78.89%,是一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规模区间在10-20亿元。

之后,杜洋在中信建投国际金融控股公司的资产管理部任职董事总经理、资产管理部主管;南方东英资管理公司固定收益部担任固定收益部负责人(高级执行董事/首席战略官)。南方东英是国内基金行业在海外设立的第一家子公司。2022年9月加入三井住友德思私募基金,先后担任首席运营官、董事长兼总经理。

事实上,在获得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之前,三井住友旗下相关公司已在华参投私募股权基金,多方布局。

据百度百科,三井住友是一家金融控股公司,也是日本第三大金融机构。集团下辖三井住友银行、三井住友租赁、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和日本综合研究所等4家子公司。2023年6月发布的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中,位列第86名。

三井住友金融集团于2010年11月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当前总市值超过600亿美元。早在1982年,三井住友银行就在北京设立代表处,2005年又在上海设立代表处。2006年,证监会批准了三井住友资产管理株式会社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意味着该机构可以在规定的额度内投资我国股票及其他证券市场。

2021年,三井住友银行集团与深圳天使母基金、深创投、国际知名早期创投机构SOSV等共同出资,设立了深创投索斯福(深圳)私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该基金注册资本3亿元,三井住友认缴4500万,也拉开了该集团在中国和中国国资合作从事股权投资的序幕。企查查显示,目前该基金对外投资了景吾智能、税纪云、大象机器人、天安传感、九科信息、天狼芯半导体等17个项目。

此外,企查查显示,三井住友银行还在2011年出资了中粮集团旗下中粮(北京)农业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基金认缴2000万美元。

据日本经济新闻,2021年7月底,三井住友金融集团与旗下的SMBC日兴证券共同向中国证监会提出了设立证券公司的申请。这也是继大和证券集团、野村控股株式会社以后,又一家对中国券商牌照产生浓厚兴趣的日本金融机构。

今年5月,三井住友金融(SMFG.US)公布了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2023财年财务业绩,其营业收入为6.14万亿日元(约合3031亿人民币),较2022财年的4.11万亿日元增长49.4%;归母净利润为8058.42亿日元(约合398亿人民币),较2022财年的7066.31亿日元增长14.0%。

02 出资人变得更谨慎,外资也在寻找中国新的投资机会

外资资管机构早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尤其处于扩张期的项目资产是外资在华最主要的投资标的,不完全统计,这一数字超过其他阶段投资总和的50%。

投资人卫清告诉记者,“外资私募机构的母公司通常都是实力雄厚,私募业务或只是进军中国市场的试水,不过,这些外资私募在国内拥有的销售渠道与客户群体不同,擅长的领域与策略也不完全相同。”

这些年中国经济和私募行业取得了不错发展。为了更好的参与到中国市场,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不少外资都开始选择在中国设立私募基金,直接参与投资中国。而中国A股更是全球市值第二的股票市场,外资也是目前A股重要的参与者,尤其海外机构近年来申请QFII以及RQFII都有所提速。

从境外资本进入国内合法投资的方式来看,主要有FDI、QFII、QFLP三类。根据测算,中国近五年FDI(外商直接投资)投资收益率是9.1%,欧美是3%左右,巴西、南非、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直接投资收益率是4%-8%。换句话,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收益率很高。

前几天,相较于日本资管巨头进军中国,贝莱德清仓旗下一支中国题材基金一事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些人推测这预示着贝莱德将撤出中国市场,另一些人则将其视为贝莱德对资产重新配置的一种常态。当时贝莱德在其官方网站向股东发出一封信解释,由于没有新的投资者加入,公司董事会预计短期内无法显著增加基金规模,而维持当前规模将导致投资费用过高,不利于股东利益。因此,决定清算基金,并向股东返还资金。

贝莱德是在2008年进入中国,并在2019年成为第一个拥有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牌照的外国公司。贝莱德基金首席投资官陆文杰对外表示,站在全球资产配置的视角来看,中概资产盈利增速高、估值低,相较其他经济体具备相对优势和吸引力,贝莱德基金对其保持超配的观点。投资则会主要关注两大方面,一是相对估值比较低的泛消费行业,另一个是对中国相关投资主题的思考。

中国是各国投资者配置资产的重要渠道之一,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有充足的途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业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事实上,过去三年全球经济波动和地缘政治局势下,美元基金规模增速已开始下滑。对于国内一级市场而言,LP资产配置变得更加谨慎。尤其中小规模机构仍面临显著的募资挑战,尤其许多基金管理人难以为投资者产出真金白银的回报。

睿勤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共有28只基金完成募资,募资总额约100亿美元,预计2023下半年募资将继续下滑。此外,头部效应凸显,更多资金流向人脉强大、历史业绩出色的基金管理人。而随着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机制不断完善,以吸引更多外资,预计未来会吸引更多美元基金进入市场。

随着市场持续波动,越来越多的外资投资者也在寻找新的投资机遇,比如股市与私募市场之间存在的估值差,就给二手份额带来了一定机会和挑战。与此同时,家办们也在增配另类资产。

6月份睿勤出版的亚太地区家族办公室报告显示,出于对股市下跌导致的估值担忧,近半数受访家办认为未来12个月内其持有的私募股权资产将下跌。但这并不影响亚太地区家办继续投资私募股权:仅有21%的受访家办计划未来12个月内减配私募股权。此外,香港推出家族办公室税收优惠法案,粤港澳大湾区也存在巨大的投资机遇,因此,预计长期内将有更多资金流入大中华区,更多外国高净值人士将在香港设立家族办公室。

03 桥水、渣打、黑石等,均在华布局私募

其实国际资管巨头在华布局私募其实并不鲜见。自2017年1月富达利泰成为首家在基金业协会登记成功的外资私募管理人以来,外资机构在中国开展私募业务已超6年,各家机构发展状况各异。但多是设立私募股权、创投基金,较少是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包括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全资控股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Wind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共有33家备案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外商独资企业。从管理规模看,仅桥水基金一家突破百亿大关,另有腾胜投资、德劭投资以及元胜投资等三家外资私募的管理规模为50-100亿元区间,瑞银资产以及上海雷根资产的管理规模为20-50亿元区间,其余27家外资私募的管理规模均不足20亿元,并且其中有多达23家外资私募的管理规模仅为0-5亿元。

从分布来看,上海无疑是外资私募的聚集地,占比近80%。从备案时间来看,2017年-2020年是外商独资证券类私募管理人的备案高光时刻,年均备案外商独资证券类私募管理人数量在5家及以上。2021年至今,外商独资证券类私募管理人的备案数量略有下降,今年来仅1家外商独资证券类私募管理人完成备案。

外资私募在中国整体较为低调,无论投资策略、投资理念还是业绩展示,较少做主动宣传。

今年,黑石(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完成登记,拿下QDLP等试点机构,机构类型显示为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3月深圳渣打私募股权基金于中基协完成登记,由香港渣打银行全资控股。几乎同一时间,“赌王”儿子何猷龙旗下壹桃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登记,业务类型为QDLP等试点机构。

实际上疫情这几年,全国多地QDLP/QFLP试点成效凸显,尤其海南凭借宽松的政策及税收优惠等配套措施,吸引了越来越多海外投资机构或海外资金进入中国创投市场。

有研究预计,未来十年内,中国将为全球带来17万亿美元以上的投资机会。而数年之前,中国就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国投资国。过去几年,外国投资者在中国投资总额达到7.34万亿美金,仅2021年外资从中国获得4365亿美金,整体回报率达到6%。202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326.8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3%,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折合美元为1891.3亿美元,同比增长8%。

相对的,PE/VC行业未来仍会受到股市表现、宏观经济、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出资人的谨慎态度必然影响市场资金流动。作为全球第二大PEVC市场,但中国市场的强大消费力、对科技创新进步的追求以及大湾区等重要投资机遇,势必还会继续吸引外资投资者的兴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