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谁杀死了韩国电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谁杀死了韩国电影?

韩国电影崩盘了?

文|正解局

“再过两年,韩国可能无本土电影可看!”

最近,韩国电影人发出警告。

从攀上巅峰到摇摇欲坠,谁杀死了韩国电影?

韩国电影,在全球电影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正如好莱坞的商业片、印度宝莱坞的音乐剧、中国香港的警匪片一样,韩国电影也有自己的特点——现实主义题材。

题材敏感、贴近现实,是韩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特点。

这类影片,往往围绕社会热点,力图展示韩国人真实的生活面貌,剖析人性,揭露社会现状,进而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反思。

就拿《寄生虫》来说,这部电影剧情精巧、视角独特,剖析了人性和社会问题,深刻地反映韩国当下的贫富悬殊与阶级分野甚至对立。

类似的还有,以根据上世纪80年代震动韩国的华城连环杀人案改编拍摄的《杀人回忆》,根据1991年发生的“李亨浩绑架事件”改编的《那家伙的声音》,以2000年至2004年间发生于光州一所聋哑障碍人学校中性暴力事件为蓝本拍摄的《熔炉》,以2009年韩国的“张紫妍事件”为蓝本拍摄的《玩物》……

这些电影将艺术和现实生活结合,不仅在韩国国内引起了轰动,也成就了韩国影片在国际电影行业的地位。

可以说,叫好又叫座。

前面提到的电影《寄生虫》,先是在2019年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收入囊中,后又在2020年的第92届奥斯卡奖上斩获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国际影片以及最佳原创剧本四个奖项,成为奥斯卡史上首部拿到最佳影片的非英语影片。

一部外语片能获得如此多的奖项,开创了好莱坞的历史。

该片于2019年5月30日在韩国上映,不到3天时间,其观影人次就突破了230万,并连续六天夺得韩国票房冠军。

上映53天后,《寄生虫》就一举突破1000万观影人次,票房达近亿美元。

要知道,韩国总人口不过5000万。

放到中国来,相当于近3亿人次走进电影院观看此片,票房预计超百亿元人民币。

更为难得的是,这些反映社会现实的影片,改变了现实,推动了社会进步。

比如,《熔炉》上映后,案件调查被重新启动,相关罪犯被改判,学校被关闭。

影片上映同年,韩国国会通过了又名“熔炉法”的《性暴力犯罪处罚特别法部分修订法律案》。

又如,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素媛》,促成了韩国于2012年推行对性侵犯化学阉割的做法。

2019年,可以视为韩国电影的巅峰之年。

2019年之后,韩国电影,就开始摇摇欲坠了。

这里,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一是产量。

正常年份,韩国电影一年的拍摄数量在200部以上。

2017年,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76部。

2022年,韩国电影产量下降到了108部。

今年更惨,上半年仅9部电影开工拍摄,全年预计产量不超过20部。

二是票房。

从整体票房看,2019年韩国电影票房总收入达到1.91万亿韩元,创造了韩国电影史上的最好成绩。

2022年,总票房达到了1.16万亿韩元,只有3年前的60%。

更值得的关注的本土影片的市场份额。

2019年,韩国本土影片占据了51%的市场份额。

2022年,占比只有19.5%,创下了二十年来的新低。

另一个佐证的数据是,2019年,韩国电影票房前30名,有19部是韩国本土电影。

2023年,韩国市场票房TOP10中,只有2部本土电影。

这表明,韩国本土电影的市场份额在下降。

三是盈利。

2019年,韩国票房最高的19部本土电影中,有14部盈利。

今年,截至8月11日,韩国只有《犯罪都市3》《走私》这两部本土电影盈利。

注意,这里的盈利,指的是没亏损,并非赚了大钱。

由此可见,韩国电影,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崩盘。

拍电影赚不到钱,盈利前景不明,投资方自然会谨小慎微。

最终导致韩国下半年无新片获得投资。

这才有人发出“再过两年,韩国可能无本土电影可看”的警告。

影视制作公司的日子,也不好过。

韩国最大电影公司CJ娱乐,耗资280亿韩元的大制作《月球》,上映一周仅仅41万观影人次,预计最终观影人次可能达不到50万,不到收支平衡点的十分之一,将成为集团历史上亏损最大的电影。

其他电影也接连扑街,CJ娱乐今年第一季度亏损503亿韩元,第二季度亏损304亿韩元。

其他影视、院线公司也极度悲观,直言当下韩影面临巨大的危机。

短短三年,韩国电影为何遭遇如此剧变?

首先要怪疫情。

疫情期间,密闭场所电影院是最受冲击的地方之一。

现在虽然可以进电影院了,但很多人丢掉了看电影的习惯。

具体表现在观影人次上,2019年,韩国电影市场中的总观影人次为2.268亿;2022年为1.13亿人次,仅约为2019年的49.82%。

2023年上半年,观影人次为1.02亿,仍未恢复元气。

观影人次少了,为了维持经营,电影院不得不提高票价以自救。

疫情后韩国经济下行,韩国国民手头的钱少了,只好缩减看电影的消费。

电影票涨价,让观众在影片的选择上变得谨慎,更多地会选择一些“大片”。

所谓的大片,就是大制作、大场景。

与好莱坞影片相比,韩国电影在这方面不占优势。

正如上文分析的那样,韩国电影的主流是现实主义题材,偏爱“黑暗叙事”。

时间一长,此类影片又难免套路和模式化,观众也会审美疲劳。

反观好莱坞影片,《银河护卫队3》《疾速追杀4》《速度与激情10》等都是大片。

内忧外患,这便是韩国电影摇摇欲坠的原因。

如果说,越来越多的观众选择看好莱坞大片,是“疥癣之疾”,那么,越来越多观众选择看Netflix,就是“心腹之患”了。

据Mobile Index显示,2022年Netflix在韩国流媒体的市场份额达到了38.2%,远超本土平台Tving的13.1%。

消费缩减大背景下,与看一次买一张票的电影消费相比,Netflix会员更有性价比。

电影院是影片的主要销售渠道。

大批观众抛弃影院,投入Netflix的怀抱,韩国电影立足的根基被动摇了。

不过,凡事都要看两面。

Netflix动摇了韩国电影的影院根基,却也为其打开了另一扇窗户。

最近几年,借助Netflix,韩国电视剧频出爆款,海外影响力大为提升。

2021年,《鱿鱼游戏》创下了全球收视第一的纪录。

今年的《黑暗荣耀》,也碾压了同期非英语类剧集,位列全球第一。

数据显示,Netflix近五年来在韩国投资产生了5.6兆韩元(约42亿美元)的经济效益,赚得盆满钵满。

本土市场崩盘后,韩国电影人正在抱紧Netflix,Netflix也在布局韩国电影业。

Netflix是全球最大的流媒体平台,有钱有流量,缺的是优质内容。

韩国电影工业体系健全、题材成熟、成本低廉,缺的是广阔的市场。

两者可谓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韩国电影,可以拿Netflix的钱,借助Netflix的平台,走向广阔的国际市场。

这远比守着韩国本土狭小的市场更有“钱途”。

需要注意的是,与以前相比,韩国电影业的角色,更像是一个拿钱干活的“打工仔”。

丧失了独立性与话语权,也意味着将从“韩国创造”退化到“韩国制造”。

韩国电影还是以前的韩国电影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Netflix

4k
  • 美国强劲就业数据打压宽松押注,美股三大指数均收跌超1.5%
  • 美股低开低走,纳指跌超2%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谁杀死了韩国电影?

韩国电影崩盘了?

文|正解局

“再过两年,韩国可能无本土电影可看!”

最近,韩国电影人发出警告。

从攀上巅峰到摇摇欲坠,谁杀死了韩国电影?

韩国电影,在全球电影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正如好莱坞的商业片、印度宝莱坞的音乐剧、中国香港的警匪片一样,韩国电影也有自己的特点——现实主义题材。

题材敏感、贴近现实,是韩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特点。

这类影片,往往围绕社会热点,力图展示韩国人真实的生活面貌,剖析人性,揭露社会现状,进而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反思。

就拿《寄生虫》来说,这部电影剧情精巧、视角独特,剖析了人性和社会问题,深刻地反映韩国当下的贫富悬殊与阶级分野甚至对立。

类似的还有,以根据上世纪80年代震动韩国的华城连环杀人案改编拍摄的《杀人回忆》,根据1991年发生的“李亨浩绑架事件”改编的《那家伙的声音》,以2000年至2004年间发生于光州一所聋哑障碍人学校中性暴力事件为蓝本拍摄的《熔炉》,以2009年韩国的“张紫妍事件”为蓝本拍摄的《玩物》……

这些电影将艺术和现实生活结合,不仅在韩国国内引起了轰动,也成就了韩国影片在国际电影行业的地位。

可以说,叫好又叫座。

前面提到的电影《寄生虫》,先是在2019年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收入囊中,后又在2020年的第92届奥斯卡奖上斩获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国际影片以及最佳原创剧本四个奖项,成为奥斯卡史上首部拿到最佳影片的非英语影片。

一部外语片能获得如此多的奖项,开创了好莱坞的历史。

该片于2019年5月30日在韩国上映,不到3天时间,其观影人次就突破了230万,并连续六天夺得韩国票房冠军。

上映53天后,《寄生虫》就一举突破1000万观影人次,票房达近亿美元。

要知道,韩国总人口不过5000万。

放到中国来,相当于近3亿人次走进电影院观看此片,票房预计超百亿元人民币。

更为难得的是,这些反映社会现实的影片,改变了现实,推动了社会进步。

比如,《熔炉》上映后,案件调查被重新启动,相关罪犯被改判,学校被关闭。

影片上映同年,韩国国会通过了又名“熔炉法”的《性暴力犯罪处罚特别法部分修订法律案》。

又如,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素媛》,促成了韩国于2012年推行对性侵犯化学阉割的做法。

2019年,可以视为韩国电影的巅峰之年。

2019年之后,韩国电影,就开始摇摇欲坠了。

这里,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一是产量。

正常年份,韩国电影一年的拍摄数量在200部以上。

2017年,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76部。

2022年,韩国电影产量下降到了108部。

今年更惨,上半年仅9部电影开工拍摄,全年预计产量不超过20部。

二是票房。

从整体票房看,2019年韩国电影票房总收入达到1.91万亿韩元,创造了韩国电影史上的最好成绩。

2022年,总票房达到了1.16万亿韩元,只有3年前的60%。

更值得的关注的本土影片的市场份额。

2019年,韩国本土影片占据了51%的市场份额。

2022年,占比只有19.5%,创下了二十年来的新低。

另一个佐证的数据是,2019年,韩国电影票房前30名,有19部是韩国本土电影。

2023年,韩国市场票房TOP10中,只有2部本土电影。

这表明,韩国本土电影的市场份额在下降。

三是盈利。

2019年,韩国票房最高的19部本土电影中,有14部盈利。

今年,截至8月11日,韩国只有《犯罪都市3》《走私》这两部本土电影盈利。

注意,这里的盈利,指的是没亏损,并非赚了大钱。

由此可见,韩国电影,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崩盘。

拍电影赚不到钱,盈利前景不明,投资方自然会谨小慎微。

最终导致韩国下半年无新片获得投资。

这才有人发出“再过两年,韩国可能无本土电影可看”的警告。

影视制作公司的日子,也不好过。

韩国最大电影公司CJ娱乐,耗资280亿韩元的大制作《月球》,上映一周仅仅41万观影人次,预计最终观影人次可能达不到50万,不到收支平衡点的十分之一,将成为集团历史上亏损最大的电影。

其他电影也接连扑街,CJ娱乐今年第一季度亏损503亿韩元,第二季度亏损304亿韩元。

其他影视、院线公司也极度悲观,直言当下韩影面临巨大的危机。

短短三年,韩国电影为何遭遇如此剧变?

首先要怪疫情。

疫情期间,密闭场所电影院是最受冲击的地方之一。

现在虽然可以进电影院了,但很多人丢掉了看电影的习惯。

具体表现在观影人次上,2019年,韩国电影市场中的总观影人次为2.268亿;2022年为1.13亿人次,仅约为2019年的49.82%。

2023年上半年,观影人次为1.02亿,仍未恢复元气。

观影人次少了,为了维持经营,电影院不得不提高票价以自救。

疫情后韩国经济下行,韩国国民手头的钱少了,只好缩减看电影的消费。

电影票涨价,让观众在影片的选择上变得谨慎,更多地会选择一些“大片”。

所谓的大片,就是大制作、大场景。

与好莱坞影片相比,韩国电影在这方面不占优势。

正如上文分析的那样,韩国电影的主流是现实主义题材,偏爱“黑暗叙事”。

时间一长,此类影片又难免套路和模式化,观众也会审美疲劳。

反观好莱坞影片,《银河护卫队3》《疾速追杀4》《速度与激情10》等都是大片。

内忧外患,这便是韩国电影摇摇欲坠的原因。

如果说,越来越多的观众选择看好莱坞大片,是“疥癣之疾”,那么,越来越多观众选择看Netflix,就是“心腹之患”了。

据Mobile Index显示,2022年Netflix在韩国流媒体的市场份额达到了38.2%,远超本土平台Tving的13.1%。

消费缩减大背景下,与看一次买一张票的电影消费相比,Netflix会员更有性价比。

电影院是影片的主要销售渠道。

大批观众抛弃影院,投入Netflix的怀抱,韩国电影立足的根基被动摇了。

不过,凡事都要看两面。

Netflix动摇了韩国电影的影院根基,却也为其打开了另一扇窗户。

最近几年,借助Netflix,韩国电视剧频出爆款,海外影响力大为提升。

2021年,《鱿鱼游戏》创下了全球收视第一的纪录。

今年的《黑暗荣耀》,也碾压了同期非英语类剧集,位列全球第一。

数据显示,Netflix近五年来在韩国投资产生了5.6兆韩元(约42亿美元)的经济效益,赚得盆满钵满。

本土市场崩盘后,韩国电影人正在抱紧Netflix,Netflix也在布局韩国电影业。

Netflix是全球最大的流媒体平台,有钱有流量,缺的是优质内容。

韩国电影工业体系健全、题材成熟、成本低廉,缺的是广阔的市场。

两者可谓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韩国电影,可以拿Netflix的钱,借助Netflix的平台,走向广阔的国际市场。

这远比守着韩国本土狭小的市场更有“钱途”。

需要注意的是,与以前相比,韩国电影业的角色,更像是一个拿钱干活的“打工仔”。

丧失了独立性与话语权,也意味着将从“韩国创造”退化到“韩国制造”。

韩国电影还是以前的韩国电影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