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与非制造业的供给端都在扩张:9月份,反映非制造业完成的业务活动总量如客户数、销售量、工程量等实物量的商务活动指数,也在9月份结束了连续5个月的回落,较8月上升0.7个百分点至51.7%。
制造业生产指数在荣枯线上继续走高,9月增长0.8个百分点至52.7%,连续第二个月上升、连续第四个月处于扩张区间。大中小型企业生产指数都在上升,其中,小型企业上升幅度最大,8月份上升1个百分点至49.6%,大型和中型企业分别上升0.7、0.8个百分点至54.4%、52.4%。
从高频数据来看,主要行业开工率较8月份总体上有所提高。其中,各类化工产品开工率以上升为主,成品油特别是独立炼厂的开工率上升幅度较为明显,主要钢厂螺纹钢、线材开工率有所下降,汽车轮胎开工率上升幅度较小。
需求端有所增长、出口订单连续两个月回升:除服务业新订单指数持平于8月份的47.4%外,其他两大行业新订单指数表现都不错。
其中,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连续第四个月上升,9月上升0.3个百分点至50.5%,这也是该指数连续第二个月处于扩张区间。建筑业新订单指数结束连续四个月的收缩重归荣枯线上,9月上升1.5个百分点至50%。
制造业与非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都是连续第二个月上升,前者上升1.1个百分点至47.8%,后者上升1.5个百分点至49.4%。
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内需拉动力更强一些,其新出口订单指数持平于上月,但新订单指数上升了1.1个百分点;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出口的拉动力更强一些,二者的新出口订单分别在9月上升了3.5、0.4个百分点,但新订单指数却分别下降了0.6、0.4个百分点。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制造业与非制造业的在手订单指数都在下降,前者9月份录得45.3%,较8月份下降0.6个百分点;后者9月录得43.3%,较8月下降0.4个百分点。
中高端制造业有所改善:高技术产品PMI与装备制造业PMI均处于扩张区间50.1%、50.6%。这是时隔两月国家统计局再次公布了这两大类产品的PMI指数。此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8月当月同比从7月份的0.7%跳增至2.9%,拉动高技术产业累计同比增速上升至1.8%;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当月同比为5.4%,累计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至6%。
建筑业就业增加,但就业占比最大的服务业则再次走弱。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在9月上升1.6个百分点至46.3%;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则回落了0.3个百分点至46.9%。
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上升0.1个百分点至48.1%。制造业大型企业就业改善明显,从业人员指数在9月上升0.5个百分点至49.4%,为4月以来最高;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从业人员指数都在下降,二者分别下降0.3、0.2个百分点至47.2%、46.7%,均为今年以来最低点。
库存调整有所反复:9月份,制造业产成品库存指数结束了连续两个月的反弹,再次回落0.5个百分点至46.7%。此前8月份制造业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速结束了连续5个月的下降,回升0.9个百分点至2.5%。
与此同时,采购量上升,原材料库存上升。制造业采购量指数连续第二个月处于扩张区间,9月上升0.2个百分点至50.7%,原材料库存指数则随之上升0.1个百分点至48.5%。8月份,制造业存货同比增速结束了连续两个月的下降,实现了0.5%的增长。
制造业对未来预期的乐观程度有所下降。9月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下降了0.1个百分点至55.5%,其他两个行业则分别上升了1.5个、0.3个百分点至61.8%、58.1%,这一变化与8月份形成了反差——8月份,制造业活动预期改善、其他两个行业活动预期转差。
小型企业再次暴露出相对较弱的议价能力,其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9月,小型企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上升2.5个百分点至57.7%,出厂价格指数却和8月份持平,继续保持在荣枯线附近(50.2%)。大型制造业企业的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与出厂价格指数则分别上升了3.7、2.6个百分点至61%、55.1%,中型制造业企业分别上升1.9、2.1个百分点至58.2%、53.9%。
如果进一步放宽至工业企业,可以发现,过去十年,在大中型工业企业在工业企业中的资产占比下降的同时,利润总额占比则在上升。今年8月,大中型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占比达74.92%,为2005年以来同期新高。
8月制造业经济效益指标总体改善。从国家统计局9月27-28日公布的8月工业企业利润情况来看,制造业在资产负债率保持不变的同时,营业成本率下降、营业利润率上升,营业收入同比降幅从扩大转为收窄,利润总额降幅继续收窄,其产成品周转天数略有减少,亏损企业单位数占比也有所下降。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制造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持平于7月份,但从不同所有制看,这可能主要受益于国有控股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股份制企业持平于上月,私营企业应收账款回收期则在8月份进一步增加。
9月作为财政支出和货币信贷投放的大月,会在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尽管9月份我国经济继续回暖,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内生动力已经完全启动,宏观经济仍需政策呵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