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娱乐资本论 生蚝
每逢大型节假日档期,喜剧片都是少不了的类型。今年国庆档的喜剧片,除去号称“爱情+喜剧”的《前任4》,便是这部非常开心麻花风格的《好像也没那么热血沸腾》。截至目前,票房 9212.6万,豆瓣评分7.2。
简单来说,这部片子讲了底层出身的落魄篮球教练魏国铮带一群心智障碍人士打篮球、争取联赛冠军的故事,是非常典型的运动片套路。但由于喜剧风格与心智障碍群体元素的加成,不得不说这是一部能让人笑泪交加的电影。
不过今天小娱并不打算讨论这部电影本身,而是这部电影的主演——魏翔。
魏翔在片中饰演了一个典型的喜剧片小人物——从小有个篮球梦,但因为身高劣势一直自我突破最终成为灌篮王,遭遇意外失去一条腿仍不懈拼搏,成为篮球教练后始终坚持“打球就是为了赢”。足够好笑,足够励志,也足够真实。
纵览近年来喜剧片荧屏,魏翔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西虹市首富》中的教练;《温暖的抱抱》中的司机;《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中的魏成功;《哥,你好》中的伍红旗……魏翔扮演着越来越多的喜剧片小人物,逐渐从边缘人物走到主演。
相比之下,一些经典喜剧片小人物的演员逐渐开始销声匿迹。周星驰早已成为时代印记,黄渤、王宝强都已开始寻求转型……
似乎每一个塑造过经典小人物的喜剧演员,都演不长久,“只能好笑一阵子,很难好笑一辈子。”好笑的喜剧片小人物为什么越来越少了?黄渤、王宝强等经典喜剧演员为什么越来越不好笑了?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小娱梳理了1990~2023的经典喜剧小人物演员。小娱发现:此类演员大致可分为四代,近年来则被开心麻花包揽;角色与演员地位的冲突、演员的自我突破与固有形象的冲突、剧本创作乏力等都是造成喜剧小人物越来越少、演员不再好笑的重要因素。
1990~2023,从周星驰到黄渤再到魏翔
为了详细梳理喜剧片小人物的变迁,小娱查阅了猫眼专业版的资料库,将1990~2023扮演此类角色的经典喜剧演员大致分为早期、中期、后期、近期四个时期。
在这里,小娱将“喜剧片小人物”定义为喜剧片中没什么身份地位、纯靠梦想和拼搏向上攀登的普通人。也可以简单理解为“草根”。
1990~2010,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周星驰。《九品芝麻官》里的包龙星、《喜剧之王》里的尹天仇,都是出身卑微、处于社会底层的喜剧角色。
进入两千年后,《少林足球》中的五师兄、《长江七号》中的周铁、《功夫》中的星仔等都是无权无势、仅凭个人拼搏挑战强者的“草根”。但在2010年后,星爷基本很少再饰演这类角色。
葛优在90年代有不少经典喜剧作品,《活着》中的福贵、《甲方乙方》中的姚远、《没完没了》中的韩冬都是平民百姓。2000年后他演的喜剧小人物就少了很多,《让子弹飞》中的马邦德严格意义上不算小人物,更多是个贼眉鼠眼的油滑骗子。
再到后面,也就《我和我的祖国》中的张北京——一个善良的北京出租车司机,还有些小人物的影子。
实际上,葛优扮演的大多数喜剧角色调性会高一些,如《私人订制》中的杨重、《决战食神》中的洪七等,都有一定身份地位。
2010年后,黄渤、王宝强逐渐开始霸占喜剧片荧幕。黄渤在2006年《疯狂的石头》中扮演的黑皮就已让他一举成名,后面又在《一出好戏》中饰演马进、在《疯狂的外星人》中饰演耿浩。这些角色都有抹穷苦底层出身,却又憨厚乐观的喜剧底色。
不过近年来,黄渤参加的更多是综艺,也很少再演草根了,更多扮演教练、父亲一类的角色。
王宝强在《我的兄弟叫顺溜》中饰演的顺溜反响热烈。《人在囧途》中的牛耿、《Hello!树先生》中的树、《一出好戏》中的小王都非常经典。但近几年《唐人街探案》中的唐仁更明显的属性是“贱”,也脱离了小人物的范畴。
进入2017年,开心麻花时代正式到来。沈腾在《夏洛特烦恼》中饰演的夏洛可谓深入人心,只不过沈腾并非小人物专业户,拿的剧本不少是“一夜暴富”类型。相比“小人物”,沈腾被人记住的更多是“贱”,比如郝建。
与之经常搭档的马丽除去《夏洛特烦恼》中的马冬梅和《羞羞的铁拳》中的马小,近年的角色也越发向上走,如《保你平安》中的冯总,难以算得上是“小人物代表”。
大鹏是个例外,其形象更偏向于“小镇青年”而非“草根”,《煎饼侠》《保你平安》《缝纫机乐队》等都是在讲一个有梦想的、善良的人,特别执着地在做一件事。
到了近两年,虽然黄渤、大鹏等“二三代目”喜剧片演员还在发力,但大多开始转型突破,不再完全是主力军,而“四代目”魏翔开始崭露头角。从《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中的魏成功到《好像也没那么热血沸腾》中的魏国铮,一个是万年龙套,一个是落魄篮球教练,都是经典的小人物形象。
相比沈腾、马丽,魏翔的定位更加偏向于周星驰、黄渤那种草根出身但又不服输、乐观拼搏的小人物,表面看上去好笑,细细品来又不乏悲情色彩。
例如魏成功,当了一辈子龙套,好不容易等来了女明星的“赏识”,当了回男一号,结果却是一场阴谋,到头来还是无人知晓;又比如魏国铮,小个子篮球队员,好不容易当上了灌篮王,但又很快失去一条腿,心里却一直有股不服输的拼劲,一直把“赢”作为自己的价值准则。
这两个角色,都可以归为苦中作乐的小人物类型,也格外贴近平民大众的乐观底色。
纵览这三十多年的喜剧小人物变迁,几个时期只是大致的划分,分界点并不明确,变迁是逐渐发生、新旧交叠的。
很多老牌喜剧演员的长尾很长,虽然会有转型,但不排除偶尔回归小人物的可能。例如葛优,虽然主要是1990~2010演得多,但2019年还是演了张北京。
其次在性别上,喜剧小人物大多是男性,女性寥寥无几,除去马丽,很难想到其他演过经典喜剧小人物的女演员。喜剧片中的女性角色更多是与小人物主角做对比,以“高冷美女”的形象存在。
最后,早期和中期的喜剧小人物大多比较分散,以几个导演、演员为中心;后期与近期的喜剧小人物则越来越集团化,说得更直接一些,开心麻花基本包揽了近年来的喜剧片以及其中典型的小人物形象。
只能好笑一阵子,很难好笑一辈子
为什么喜剧小人物越来越少了?为什么一些经典的喜剧演员演着演着就不好笑了?总的来说,演员的主客观原因和剧本的原因共同造就了这一结果。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要先明白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看喜剧片中的“小人物”。
最直接的原因莫过于演员自带喜感、长得好笑。细想一下过往出名的喜剧小人物扮演者,周星驰、葛优、黄渤、王宝强,无一不是看上去就让人忍俊不禁的,更不要说演喜剧了。
其次是演员演技幽默、风趣、有梗,这属于喜剧演员的基本素养。
最后便是喜剧演员能演出小人物的真实样貌,够接地气。小人物形象受欢迎、能打动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反映了老百姓的真实样貌,能让观众共情。这也很看演员的条件,演员长得不能太突出,得有一张小人物的脸,就比如让艾伦去演小人物就不如魏翔演来得让人信服。
分析出这三个喜剧小人物受欢迎的原因后,小人物越来越少、演员越来越不好笑的理由就不难解释了。
客观来说,是因为“小人物”这一角色设定与演员身份、地位有冲突。新人演员一开始也是小人物,了解社会底层的生活,能够演出小人物的真实样貌。等到有名气了、身份地位抬升了,已经逐渐远离了小人物的生活,也就很难再演出小人物的感觉,不那么真实了。
比如黄渤,一开始从底层一路摸爬滚打上来,歌手、舞蹈教练、配音什么都干过,也是真真正正吃过小人物的苦,因此早期演的黑皮、马进等角色傻的可爱,也足够真实。现在名气大了,也不怎么演小角色了,反而显得“端”起来。
相比之下,一些喜剧演员后期开始向高调性角色发展,比如贾冰在《狂飙》里演个黑帮老大,马丽在《保你平安》中演个老总,角色设定是严肃的,演出来的效果是搞笑的,反而达成了一种微妙平衡,不让人觉得违和。
从主观上来讲,不少喜剧演员演多了喜剧会抑郁、厌倦,新人演员为了博观众好感演小人物、扮丑或许没什么,他们需要被看到。但演多了之后,在剧中一遍遍经历小人物的心酸何尝不是一种折磨。
除去厌倦,演员也会想要自我突破,不想让自己一直束缚在一个固定形象里。所以很多喜剧演员都在转型,黄渤拍了《涉过愤怒的海》《被光抓走的人》,尝试从喜剧转向正剧、转向文艺片等等;王宝强拍了《八角笼中》。他们都想拓宽自己的戏路,拥有更多可能性。
可惜不知道是因为外形限制,还是荧幕形象太深入人心,这些演员能被观众记住的始终还是那些经典小人物,尝试转型反而有时会弄巧成拙。例如年初的《打开生活的正确方式》,黄渤在里面演一个职场精英,却给人一种拧巴感,评价也不尽如人意,豆瓣评分4.2。
改戏路是个冒险的事,有的改变能被观众认可,有的改变反而败坏路人缘。要想再表达些什么,处理得不好,也会被说成“爹味”“说教”“油腻”。
倒是新人够纯粹,可能性够多,也不会端着,更符合观众对草根小人物的想象。魏翔算是近几年唯一一个还在坚持演喜剧小人物的,而老牌喜剧演员有了名气之后,更多都是上综艺去了。
其实要说出身,魏翔是文工团出来的,和黄渤比起来并不如他的经历坎坷。两人目前都是四五十岁的年纪,只不过或许是因为黄渤出名早,演小人物演腻了,相比之下,魏翔的小人物路线走得更坚定。
当然,让演员来背所有的锅也不公平。我们从来不缺好的喜剧演员,但好的喜剧剧本这几年确实越来越少了,关注现实题材、关注小人物的喜剧片也逐渐不见了身影。
剧本没了烟火气,不敢讽刺现实,只想说教,主旨全是正能量,那小人物也没有太多可以存在的位置了。翻翻这几年的喜剧片片单,基本都是高设定、架空、奇幻,冯小刚时代的现实题材喜剧已经很少能看到了。
观众也看腻了小人物逆袭的套路,现在大家津津乐道的都是大男主、大女主。
结果就是,在市场风向变化下,喜剧剧本很少再聚焦小人物生活,经典的喜剧片小人物演员也就逐渐隐退。
魏翔或许才刚刚迎来自己的主角时代,但他能坚持几年?谁又会是下一个魏翔?
来源:微信公众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