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建筑设计院跑路的年轻人:我得了房地产PTSD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建筑设计院跑路的年轻人:我得了房地产PTSD

当一个行业只能靠画大饼和PUA留住年轻人。

文|首席人物观  陈默

编辑|江岳

01、逃离

年轻人,正在纷纷从建筑设计院“提桶跑路”。

新能源、ESG、计算机、智慧城市、金融、医疗……他们转行的领域五花八门,但就是不想继续再呆在房地产行业,“又穷又累,还看不到未来”。

“我设计院的年轻同事中,有三分之二已经转行,剩下的三分之一里,还有很多正在准备转行。”25岁的徐睿睿说。她本科学的是建筑学,之后在长三角的两家市政建筑设计院工作了三年。

她本科宿舍的4个人中,一人回家做了老师,一人在做人事工作,而她和另外一个人转行做了码农。没人继续留在建筑设计行业。

半年多前,25岁的李毅从南方某省会城市的一个市政建筑设计院辞职。毕业三年,这是他的第二份建筑设计院工作。此前,他还在一家住宅建筑设计院工作过。

当时这个市政建筑设计院在裁员,领导给他两个选择:去外地总部;走人。李毅主动选择了拿赔偿走人。他决心彻底离开建筑设计行业。

图:《我,准点下班》剧照

在他辞职后,这个设计院又有两三个年轻设计师辞职。

“都受不了设计院工作的高强度、低工资和内耗。老人不会主动离职,因为他们很难再找工作,但年轻人会。”李毅说。

工作一年后,23岁的小琪也从北方某沿海城市的一个住宅建筑设计院辞了职。

“这个行业已经没落了,大家各寻出路吧。”一个朋友这样劝她。

逃离建筑设计院的心情是如此迫切,以至于有的时候,年轻人们的跨行努力是如此奋不顾身。

设计院的工作强度很大,下班后往往已经筋疲力尽。但因为找不到转行方向,徐睿睿一度陷入迷茫与焦虑,到了晚上会经常失眠。

为了缓解焦虑,从2020年开始,在每个失眠的晚上,她到网上自学编程。

后来,她又报了一个线下的计算机班,开始学着去做项目。

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改变命运的渴望,帮助她熬过了最迷茫的一段。徐睿睿小时候学过奥数,逻辑推理能力很强。她发现,计算机代码看上去很高深,但学明白之后,其实很简单。

只要足够努力,就有可能打破“隔行如隔山”的状态。现在,徐睿睿成功跳进了一家金融类国企,当上了码农。

从设计院辞职休息两个月后,李毅开始找工作。从开始找工作到找到工作,他用了半年多。

他想找一个与品牌营销有关的工作。因为是转行,他把身段放到了最低。半年多时间里,他投了800多份简历,被拒绝的概念为95%。拒绝理由无非是两个:专业不符合、经验不符合。

面试机会很少,所以他很珍惜。只要被通知面试,哪怕是一家很小的公司,他都会去。

一天,他看到一个医疗企业正在招人。他投了简历,但是没有回音。

“我实在太想转行了,于是在招聘网站发了一大段话给HR,告诉她我的专业可能不是太对口,但是我之前对这个领域做过功课,非常希望得到一次面试的机会。”

HR同意了他去面试。后来,他得到了这份与内容运营和市场营销有关的工作。

小琪觉得,自己这一届毕业生还算是幸运的,至少还能找到设计院这样的工作。在前些年房地产狂飙的时候,很多高校开设了与建筑设计相关专业,大量扩招学生,仅小琪所在学校就开设了建筑学、城乡规划、景观设计、风景园林设计、室内设计专业,一个年级有约250人,“80%-90%都进了设计院”。

等房地产市场趋冷,市场上已经消化不了那么多人了。小琪说,2023年校招时,自己此前所在设计院一个应届毕业生都没招,“成绩再好也不要”。

02、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穷?

“都说互联网行业苦,但是我们比互联网行业苦多了。互联网行业至少在发钱的那一天是开心的,我们到了发钱的那一天还是不开心,而且是更不开心了。”李毅说。

徐睿睿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领导找她谈话,告诉她,女生很适合做建筑设计。设计这个行业越老越吃香,刚毕业的时候,大家工资都很低,但假以时日,等到一定阶段,工资就会涨上去,所有的东西都会好起来的,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图:《破事精英》剧照

“其实根本不是。”徐睿睿说。

随着建筑行业的下行,很多年轻人发现,自己的切身体验和领导说的偏差越来越大。自己并没有越来越好,而是越来越穷。

在正式入职住宅建筑设计院前,小琪在这里实习了一年。实习期满之后临近毕业,因为还有几个选择,她在犹豫要不要跟这家设计院签约。这件事被她当时的实习领导知道了。

“我们已经是省里规模很大的公司了,去小公司不如在我们这里发展前景好。”领导告诉她,去年入职的一个同事,转正之后月薪能拿到7000元,年终奖还有好几万元。

“当时,我确实信了。”小琪说。

后来她才发现,拿到手的钱,只够自己艰难活着。

她要工作一年才能转正,转正之前,正常情况下,她一个月的工资是4000元。但入职不久,这家设计院就开始降薪。最少的时候,她一个月只拿到了2820元。

图:小琪收到的2023年6月工资。

这笔钱延迟发放了大半个月

因为是本市人,她不需要租房,尽管家庭条件不错,但那段时间,她仍然非常节省,除了日常吃喝和交通开销,在衣服和化妆品这类享受型开销方面,她几乎都停了。

在李毅工作的第一家住宅建筑设计院,他一个月的工资是税前4000元,扣掉五险一金之后,到手3000多元,第一年的年终奖发了1万元。

他所在的省会城市是一个网红城市,物价不低,每个月租房1000多,一天三顿饭节省一些要30多,每个月李毅都是月光,需要家里补贴1000多,“等于是家里出钱供我上班”。

他在2021年春夏之际跳到了一家市政建筑设计院。走的那个月,他在住宅建筑设计院的工资涨了500元。但不久后恒大暴雷,房地产行业变冷,这家住宅建筑设计院又降了薪。前不久,李毅和还待在这里的前同事聊,发现他们的工资还是税前4000元,从2021年到现在,一分钱没涨。

市政建筑设计院的工资比住宅建筑设计院高,徐睿睿一个月能到手6000元。但当地的房价每平米已经超过2万,相比之下,这个收入并不算高。

在建筑行业,大家还有一个收入大头,那就是年终奖。

但年终奖也越来越少。徐睿睿回忆,在自己2018年实习时,一个月实习工资是2000元,当时自己就能拿到6000元年终奖。2020年下半年,自己跳到另外一家市政建筑设计院,半年的年终奖是2-3万元。2021年,年终奖降到1万元。

再后来,公司就没有再发年终奖。

“辛苦了那么多年,感觉学都白上了。工作两三年,身边其他行业的人收入都越来越高,只有你的收入还在降。”徐睿睿说。

福利也少得可怜。2022 年中秋节,小琪所在设计院给每个员工发的过节礼,是一只开袋即食的熟食鹅。

到了春节,连这样的小福利也没有了,“领导就这么让大家回家过年了”。

在设计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有行业危机感。

当领导又开始画饼,说建筑行业越老越吃香时,年轻人们开始觉得消化不良,觉得自己已经吃不下了这些饼了。他们认为上一代人吃到了时代红利,占据了职场高位,是既得利益者,其说教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们和这个行业没有同甘,只有共苦。”小琪说。

图:不久前,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迎新大会上的PPT引发热议。PPT将土木相关专业与互联网行业对比,要学生正确认识薪酬收入与工作投入、时间维度之间的关系

设计院领导曾告诉徐睿睿,公司招你来是要培养你的,给你发工资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当时求职的时候,没有工资也得在公司干”。

当时,徐睿睿在内心嗤之以鼻——公司给自己的微薄工资,甚至不够自己活下去。

她觉得,领导要靠这种说法来让员工觉得公司待自己不薄,得好好为公司卖命。如果大家都觉得公司对自己太恶劣,都走了,就没人干活了。

每当看到一些建筑设计院苛待员工、停发工资的新闻,她的领导就会转到部门微信群,然后告诉大家:“现在就业形势这么严峻,别的设计院都这样了,我们还有工资,很不错了。”

“他就是想告诉你,外面的世界很凶残,你就在这个窝里好好待着。”徐睿睿说。

这个时候,群里没人回复。

“在现在的环境下,老人很难转行,只能在设计院待到老,但这样一来,留下来的年轻人的上升通道就会更窄,就更看不到未来。”李毅说。

03、极度畸形的加班文化

“大家都说加班最狠的是互联网,但设计院才是加班最多的。大家可能无法了解我们加班加得有多么猛。”李毅说。

而在设计院,一个默认的规则是,加班是没有加班费的。

加班最久的一次,徐睿睿早晨4、5点才下班。“哪怕加班到凌晨2点,活儿没干完,你第二天还得一大早来公司。一个月里可能只有一天活儿彻底干完了,上午能不来公司。”

正常情况下,李毅在公司是早晨8点半到9点上班,晚上9、10点下班。刚入职第一份工作那个周,七天里,他加了三天班,“基本都是凌晨1、2点才回家”。

用电脑画图需要抠细节,长时间盯着屏幕很费眼睛,有一段时间,李毅的眼睛特别疼,午休时间出去吃饭,看到太阳光,他都感觉刺眼。“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吸血鬼,见不了光。”

图:《破事精英》剧照

实在受不了的时候,他在桌上趴了一会儿。当时是上班时间,他感觉才趴了5分钟,领导就来拍他的肩膀:“你是来上班,不是来休息的。”

久坐之下,他有了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

实际上,设计院的很多加班,是行业高速发展期留下来的畸形习惯。

比如说,在住宅设计领域,甲方房地产商追求高周转,对时效性看得很重。李毅听说,为了求快,有时某块地都开工了,图纸才画好,还没有抠细节。在这样的情况下,设计师就是一个套模板再简单加以修改的工具人,不需要有创造性,不需要考虑美不美,只要有“批量生产”的能力。但哪怕是批量生产,工作量也很大,加班不可避免。

“我们的设计,千篇一律。”李毅说,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的成就感很小。

而在城市更新、乡村改造、湿地公园这样的市政建筑设计领域,甲方是政府。“领导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得猜。”徐睿睿说。

此外,不同的领导有不同的意见,不同时期的“风向”也有所不同。为了让每一个层级的领导都满意,一个方案往往需要重复修改多次。徐睿睿的一个年轻男同事设计过一个桥梁,设计十几稿之后就定版了,但到临施工前又改了十几稿。最后那个男同事已经崩溃,就找到之前设计的一个版本改了一下提交。

而在第一版到最后通过这一版之间的几十版,都不算工作量。

还有的加班是因为市场变小,大家要抢蛋糕——在以前,做市政建筑设计的设计师,比做住宅建筑设计的设计师轻松,收入也更高。但从2021年开始,随着房地产行业出现问题,越来越多此前做住宅建筑的设计院涌入市政建筑领域,试图从中分一杯羹,这导致市政建筑设计领域越来越卷,加班也越来越多。

李毅发现,在设计院的畸形加班文化中浸泡久了,不但领导会觉得加班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员工也会这样觉得,甚至会出现自我PUA。

图:《装腔启示录》剧照

李毅入职住宅建筑设计院一个月后的一天,领导告诉大家:“这个周六周日,大家一起来加班。”李毅很抵触加班,就找了一个借口说家里有事,没去加班。

到了下周一,一个设计院的老人主动来告诉他:“领导看你不加班不高兴,下次不要这么做。如果周末有安排,周一就要跟领导说。”

听到这些话,李毅觉得非常绝望——身处设计院的工作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之后的员工,会自动将周六周日视为自己的工作时间。一旦发现有人反抗加班,他们会将其视为异类。

作为年轻人,李毅实在无法接受这一点,他不愿意自己以后也变成这样。

有的时候,领导还会利用员工的责任感和愧疚心理,来让大家不敢频繁请假。典型做法就是,当一个员工请假,领导就会把他的活儿分给其他同事来做。

一次,加班到晚上12点多时,小琪一位三十多岁的同事突然身体不适,告诉领导自己喘不上来气。领导让他先走,然后把他的活儿分给了小琪和没走的其他几个人。

“设计院内部有一种很微妙的氛围——一旦有个同事请假或者辞职,其他同事都会紧张一下,生怕这个人的活儿落到自己头上来,多干活又没钱。所以你请假请多了,同事们就会对你有意见。私下里,大家也会有种愧疚心理:‘要是我请假,跟我关系好的同事就得帮我干活儿。’领导其实很乐意看到大家这样。”李毅说。

因为无法忍受加班,李毅哭过一次。这也是他这辈子唯一一次哭。

那是一个跨年的假期。当时李毅约了朋友出去玩,领导突然打来电话,要他去外地送材料。他跟领导解释说自己有安排了,但领导说,必须去。

“那个时候,我感觉我的人生不由我做主,很难受,就哭了。”他说。

“一没交际、人脉,二没钱,三没时间,感觉我困在一个茧房里,出不去。”在极端压抑的环境下,李毅说,自己仿佛变成了一台机器,精神快要出问题了。

他宁愿去做一个清洁工,至少清洁工是相对自由的。

04、转行之后

当告知父母自己想从设计院辞职的念头时,年轻人们得到的往往是反对。

有段时间,因为不堪忍受工作压力,徐睿睿白天工作,晚上给爸爸打电话痛哭。爸爸总劝她:“公司在培养你,不要放弃这个机会。”

小琪的父母也持反对态度。“他们觉得现在找一份工作不容易,别的行业也很难,不如在这里先待着。”而小琪同事的父母们,也是这样劝孩子的。

但当最后一根稻草落下,年轻人们终于决定离职。

小琪一直有出国读书的念头,但在设计院的工作太忙,她无暇准备留学事宜了。于是她开始找兼职机会。

正好一个运动品牌外企在招兼职。两轮面试过后,小琪被邀请去这家外企的一个高端瑜伽馆体验。在海边,她躺在瑜伽垫上,听着音乐做冥想。那一刻,她突然有一个想法:为什么在读书期间热爱旅游的自己,在设计院工作后再也没有心力去旅行?为什么自己一直在不停重复上班-睡觉-上班的循环,从来没有放松的时候?

那时候,她想的是,不管能不能拿到这个兼职offer,自己一定要从设计院辞职。

促使徐睿睿转行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爸爸的病——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的爸爸因新冠触发了基础病。看到爸爸的身体状况,徐睿睿清晰地认识到,钱非常重要,不能再在设计院这样下去了。

而李毅之所以做出决定,是因为有一天,他发现自己领导妻子生孩子,领导只回去了一天,“抱着电脑过去,抱着电脑回来,接着上班”。

图:《装腔启示录》剧照

他不想过这样的人生。

转行之后,他们的收入都有所增加,且幅度不小,工作量则减少了很多。

李毅在医疗行业有不错的底薪,提成另算,周末双休。下班之后,他有了自己的生活,终于有时间做饭了。

小琪如愿拿到了外企的兼职offer。这个工作相对自由,每周工作4天,一周工作24小时,收入是她在设计院时的2倍多,公司还给她上了社保和医保。因为是外企,小琪发现,公司不会让员工多干一分钟,到点了,领导就会催他们下班。

转行到金融国企做码农后,徐睿睿第一次拿到了五位数的工资,是之前设计院工资的2倍。这份工作的工作时间是从早晨8点半到下午5点半,准点下班,周末双休。如果加班,还会有加班费。

知足和受宠若惊,是从设计院出来的年轻人们最深的感慨。

“我在想,我上辈子是修了什么福气才能找到这份工作。”拿到第一个月工资时,小琪特别感动。有趣的是,在了解到她的工作强度和收入后,原本反对她从设计院辞职的父母改变了看法:“这个新工作挺好的,好好干!”

“现在突然感觉我整个人的状态好快乐呀!挣那么多,不用害怕没钱花。”徐睿睿像是掉进了蜜罐。在她看来,金融行业一直在嚷嚷降本增效,也在降薪,但和建筑行业相比,金融行业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从小节俭的她在设计院时,一个月最多只能存3000元,现在,她一个月可以存1万元。

实际上,正是因为金融行业降本增效和降薪,徐睿睿才有了这个工作机会——这个工作岗位以前收入更高。但是在金融行业降薪后,公司很难招到特别匹配的人,所以她才能进来。

不过,徐睿睿也清晰地认识到,在这个新行业,非科班出身的自己,其实并没有太多上升空间。她目前做的工作与数据分析有关。在她现在的部门同事中,学历最低的都是硕士,还有很多是博士。建筑学本科毕业的她,背景有些薄弱。在这里,很有可能她一直都是一个底层的打工人。

但对比在设计院的日子,她已经很知足了。

“我身边从设计院跳出来的人,无论是跳到什么行业,感觉都比在设计院时开心。”李毅说。

或许只有从建筑设计院转行的年轻人们,才会有这么深的感触。他们生平第一次如此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做选择大于努力。

另一种感觉也随之浮现上来,那就是愤怒。

哪怕到了现在,只要一想到第一份工作,李毅还是会非常生气——他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当时的工资那么低,工作强度又是那么大。

现在,只要一看到“房地产”三个字,他就会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感觉。

辞职后,他第一时间删掉了电脑里与设计有关的CAD、SU、AI和PS等软件。“这个行业把我伤透了,我死都不想再回去了。”

“设计院的PUA会让你觉得大家都是这样的。但出来之后你才发现,不是这样的,是你整天待在那个环境里面,根本没空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徐睿睿说。

图:《我,到点下班》剧照

当然,这也可能是一种幸存者偏差,毕竟不是所有转行者都能顺利找到一份高收入工作的。

徐睿睿曾经想跳槽做互联网运营工作,结果发现这类工作很多也是工资低,强度大。而那些工资高的运营岗,有的得三班倒,不时熬通宵,几年之后,人的身体可能就垮掉了。

与此同时,还是有很多年轻人仍然待在设计院。

他们中,有一部分人仍然相信领导所说,认为自己会越老越吃香,或者认为房地产行业过一阵就会变好。

还有一部分人,是因为父母掏空家底,在房价高企时帮他们买了房。

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房价太贵-房子卖不出去-设计院拿不到钱-员工被降薪。

而因为有房贷,哪怕降薪,他们也不敢走。

要跨行找到一个好工作需要时间,一旦青黄不接,他们就可能断供。

“一个很残酷的事情是,领导会关注你的家庭,如果知道你背了房贷,他给你的活儿会更多。”李毅说。

小琪同学的一个前同事在设计院工作。他买了房,在还房贷,同时设计院在降薪裁员。

悲催的是,他的房子还烂尾了。

一次,小琪回设计院拿离职证明,遇到一位50岁的总工,两人开始聊天。

这个总工享受过房地产高速发展时代的红利,妻子是全职家庭主妇,孩子在读一个学费昂贵的学校。他买了房子,房贷还没还清,在设计院全员降薪之后,他一个月到手只有6000元,入不敷出。

当听说小琪转行后的新工作收入时,总工问:“什么工作?你看我这个年纪去还行吗?”

小琪工作了一年多,收入已经比这位在设计院干了二十多年的总工高了。

(应采访对象要求,李毅、小琪、徐睿睿为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建筑设计院跑路的年轻人:我得了房地产PTSD

当一个行业只能靠画大饼和PUA留住年轻人。

文|首席人物观  陈默

编辑|江岳

01、逃离

年轻人,正在纷纷从建筑设计院“提桶跑路”。

新能源、ESG、计算机、智慧城市、金融、医疗……他们转行的领域五花八门,但就是不想继续再呆在房地产行业,“又穷又累,还看不到未来”。

“我设计院的年轻同事中,有三分之二已经转行,剩下的三分之一里,还有很多正在准备转行。”25岁的徐睿睿说。她本科学的是建筑学,之后在长三角的两家市政建筑设计院工作了三年。

她本科宿舍的4个人中,一人回家做了老师,一人在做人事工作,而她和另外一个人转行做了码农。没人继续留在建筑设计行业。

半年多前,25岁的李毅从南方某省会城市的一个市政建筑设计院辞职。毕业三年,这是他的第二份建筑设计院工作。此前,他还在一家住宅建筑设计院工作过。

当时这个市政建筑设计院在裁员,领导给他两个选择:去外地总部;走人。李毅主动选择了拿赔偿走人。他决心彻底离开建筑设计行业。

图:《我,准点下班》剧照

在他辞职后,这个设计院又有两三个年轻设计师辞职。

“都受不了设计院工作的高强度、低工资和内耗。老人不会主动离职,因为他们很难再找工作,但年轻人会。”李毅说。

工作一年后,23岁的小琪也从北方某沿海城市的一个住宅建筑设计院辞了职。

“这个行业已经没落了,大家各寻出路吧。”一个朋友这样劝她。

逃离建筑设计院的心情是如此迫切,以至于有的时候,年轻人们的跨行努力是如此奋不顾身。

设计院的工作强度很大,下班后往往已经筋疲力尽。但因为找不到转行方向,徐睿睿一度陷入迷茫与焦虑,到了晚上会经常失眠。

为了缓解焦虑,从2020年开始,在每个失眠的晚上,她到网上自学编程。

后来,她又报了一个线下的计算机班,开始学着去做项目。

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改变命运的渴望,帮助她熬过了最迷茫的一段。徐睿睿小时候学过奥数,逻辑推理能力很强。她发现,计算机代码看上去很高深,但学明白之后,其实很简单。

只要足够努力,就有可能打破“隔行如隔山”的状态。现在,徐睿睿成功跳进了一家金融类国企,当上了码农。

从设计院辞职休息两个月后,李毅开始找工作。从开始找工作到找到工作,他用了半年多。

他想找一个与品牌营销有关的工作。因为是转行,他把身段放到了最低。半年多时间里,他投了800多份简历,被拒绝的概念为95%。拒绝理由无非是两个:专业不符合、经验不符合。

面试机会很少,所以他很珍惜。只要被通知面试,哪怕是一家很小的公司,他都会去。

一天,他看到一个医疗企业正在招人。他投了简历,但是没有回音。

“我实在太想转行了,于是在招聘网站发了一大段话给HR,告诉她我的专业可能不是太对口,但是我之前对这个领域做过功课,非常希望得到一次面试的机会。”

HR同意了他去面试。后来,他得到了这份与内容运营和市场营销有关的工作。

小琪觉得,自己这一届毕业生还算是幸运的,至少还能找到设计院这样的工作。在前些年房地产狂飙的时候,很多高校开设了与建筑设计相关专业,大量扩招学生,仅小琪所在学校就开设了建筑学、城乡规划、景观设计、风景园林设计、室内设计专业,一个年级有约250人,“80%-90%都进了设计院”。

等房地产市场趋冷,市场上已经消化不了那么多人了。小琪说,2023年校招时,自己此前所在设计院一个应届毕业生都没招,“成绩再好也不要”。

02、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穷?

“都说互联网行业苦,但是我们比互联网行业苦多了。互联网行业至少在发钱的那一天是开心的,我们到了发钱的那一天还是不开心,而且是更不开心了。”李毅说。

徐睿睿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领导找她谈话,告诉她,女生很适合做建筑设计。设计这个行业越老越吃香,刚毕业的时候,大家工资都很低,但假以时日,等到一定阶段,工资就会涨上去,所有的东西都会好起来的,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图:《破事精英》剧照

“其实根本不是。”徐睿睿说。

随着建筑行业的下行,很多年轻人发现,自己的切身体验和领导说的偏差越来越大。自己并没有越来越好,而是越来越穷。

在正式入职住宅建筑设计院前,小琪在这里实习了一年。实习期满之后临近毕业,因为还有几个选择,她在犹豫要不要跟这家设计院签约。这件事被她当时的实习领导知道了。

“我们已经是省里规模很大的公司了,去小公司不如在我们这里发展前景好。”领导告诉她,去年入职的一个同事,转正之后月薪能拿到7000元,年终奖还有好几万元。

“当时,我确实信了。”小琪说。

后来她才发现,拿到手的钱,只够自己艰难活着。

她要工作一年才能转正,转正之前,正常情况下,她一个月的工资是4000元。但入职不久,这家设计院就开始降薪。最少的时候,她一个月只拿到了2820元。

图:小琪收到的2023年6月工资。

这笔钱延迟发放了大半个月

因为是本市人,她不需要租房,尽管家庭条件不错,但那段时间,她仍然非常节省,除了日常吃喝和交通开销,在衣服和化妆品这类享受型开销方面,她几乎都停了。

在李毅工作的第一家住宅建筑设计院,他一个月的工资是税前4000元,扣掉五险一金之后,到手3000多元,第一年的年终奖发了1万元。

他所在的省会城市是一个网红城市,物价不低,每个月租房1000多,一天三顿饭节省一些要30多,每个月李毅都是月光,需要家里补贴1000多,“等于是家里出钱供我上班”。

他在2021年春夏之际跳到了一家市政建筑设计院。走的那个月,他在住宅建筑设计院的工资涨了500元。但不久后恒大暴雷,房地产行业变冷,这家住宅建筑设计院又降了薪。前不久,李毅和还待在这里的前同事聊,发现他们的工资还是税前4000元,从2021年到现在,一分钱没涨。

市政建筑设计院的工资比住宅建筑设计院高,徐睿睿一个月能到手6000元。但当地的房价每平米已经超过2万,相比之下,这个收入并不算高。

在建筑行业,大家还有一个收入大头,那就是年终奖。

但年终奖也越来越少。徐睿睿回忆,在自己2018年实习时,一个月实习工资是2000元,当时自己就能拿到6000元年终奖。2020年下半年,自己跳到另外一家市政建筑设计院,半年的年终奖是2-3万元。2021年,年终奖降到1万元。

再后来,公司就没有再发年终奖。

“辛苦了那么多年,感觉学都白上了。工作两三年,身边其他行业的人收入都越来越高,只有你的收入还在降。”徐睿睿说。

福利也少得可怜。2022 年中秋节,小琪所在设计院给每个员工发的过节礼,是一只开袋即食的熟食鹅。

到了春节,连这样的小福利也没有了,“领导就这么让大家回家过年了”。

在设计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有行业危机感。

当领导又开始画饼,说建筑行业越老越吃香时,年轻人们开始觉得消化不良,觉得自己已经吃不下了这些饼了。他们认为上一代人吃到了时代红利,占据了职场高位,是既得利益者,其说教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们和这个行业没有同甘,只有共苦。”小琪说。

图:不久前,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迎新大会上的PPT引发热议。PPT将土木相关专业与互联网行业对比,要学生正确认识薪酬收入与工作投入、时间维度之间的关系

设计院领导曾告诉徐睿睿,公司招你来是要培养你的,给你发工资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当时求职的时候,没有工资也得在公司干”。

当时,徐睿睿在内心嗤之以鼻——公司给自己的微薄工资,甚至不够自己活下去。

她觉得,领导要靠这种说法来让员工觉得公司待自己不薄,得好好为公司卖命。如果大家都觉得公司对自己太恶劣,都走了,就没人干活了。

每当看到一些建筑设计院苛待员工、停发工资的新闻,她的领导就会转到部门微信群,然后告诉大家:“现在就业形势这么严峻,别的设计院都这样了,我们还有工资,很不错了。”

“他就是想告诉你,外面的世界很凶残,你就在这个窝里好好待着。”徐睿睿说。

这个时候,群里没人回复。

“在现在的环境下,老人很难转行,只能在设计院待到老,但这样一来,留下来的年轻人的上升通道就会更窄,就更看不到未来。”李毅说。

03、极度畸形的加班文化

“大家都说加班最狠的是互联网,但设计院才是加班最多的。大家可能无法了解我们加班加得有多么猛。”李毅说。

而在设计院,一个默认的规则是,加班是没有加班费的。

加班最久的一次,徐睿睿早晨4、5点才下班。“哪怕加班到凌晨2点,活儿没干完,你第二天还得一大早来公司。一个月里可能只有一天活儿彻底干完了,上午能不来公司。”

正常情况下,李毅在公司是早晨8点半到9点上班,晚上9、10点下班。刚入职第一份工作那个周,七天里,他加了三天班,“基本都是凌晨1、2点才回家”。

用电脑画图需要抠细节,长时间盯着屏幕很费眼睛,有一段时间,李毅的眼睛特别疼,午休时间出去吃饭,看到太阳光,他都感觉刺眼。“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吸血鬼,见不了光。”

图:《破事精英》剧照

实在受不了的时候,他在桌上趴了一会儿。当时是上班时间,他感觉才趴了5分钟,领导就来拍他的肩膀:“你是来上班,不是来休息的。”

久坐之下,他有了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

实际上,设计院的很多加班,是行业高速发展期留下来的畸形习惯。

比如说,在住宅设计领域,甲方房地产商追求高周转,对时效性看得很重。李毅听说,为了求快,有时某块地都开工了,图纸才画好,还没有抠细节。在这样的情况下,设计师就是一个套模板再简单加以修改的工具人,不需要有创造性,不需要考虑美不美,只要有“批量生产”的能力。但哪怕是批量生产,工作量也很大,加班不可避免。

“我们的设计,千篇一律。”李毅说,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的成就感很小。

而在城市更新、乡村改造、湿地公园这样的市政建筑设计领域,甲方是政府。“领导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得猜。”徐睿睿说。

此外,不同的领导有不同的意见,不同时期的“风向”也有所不同。为了让每一个层级的领导都满意,一个方案往往需要重复修改多次。徐睿睿的一个年轻男同事设计过一个桥梁,设计十几稿之后就定版了,但到临施工前又改了十几稿。最后那个男同事已经崩溃,就找到之前设计的一个版本改了一下提交。

而在第一版到最后通过这一版之间的几十版,都不算工作量。

还有的加班是因为市场变小,大家要抢蛋糕——在以前,做市政建筑设计的设计师,比做住宅建筑设计的设计师轻松,收入也更高。但从2021年开始,随着房地产行业出现问题,越来越多此前做住宅建筑的设计院涌入市政建筑领域,试图从中分一杯羹,这导致市政建筑设计领域越来越卷,加班也越来越多。

李毅发现,在设计院的畸形加班文化中浸泡久了,不但领导会觉得加班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员工也会这样觉得,甚至会出现自我PUA。

图:《装腔启示录》剧照

李毅入职住宅建筑设计院一个月后的一天,领导告诉大家:“这个周六周日,大家一起来加班。”李毅很抵触加班,就找了一个借口说家里有事,没去加班。

到了下周一,一个设计院的老人主动来告诉他:“领导看你不加班不高兴,下次不要这么做。如果周末有安排,周一就要跟领导说。”

听到这些话,李毅觉得非常绝望——身处设计院的工作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之后的员工,会自动将周六周日视为自己的工作时间。一旦发现有人反抗加班,他们会将其视为异类。

作为年轻人,李毅实在无法接受这一点,他不愿意自己以后也变成这样。

有的时候,领导还会利用员工的责任感和愧疚心理,来让大家不敢频繁请假。典型做法就是,当一个员工请假,领导就会把他的活儿分给其他同事来做。

一次,加班到晚上12点多时,小琪一位三十多岁的同事突然身体不适,告诉领导自己喘不上来气。领导让他先走,然后把他的活儿分给了小琪和没走的其他几个人。

“设计院内部有一种很微妙的氛围——一旦有个同事请假或者辞职,其他同事都会紧张一下,生怕这个人的活儿落到自己头上来,多干活又没钱。所以你请假请多了,同事们就会对你有意见。私下里,大家也会有种愧疚心理:‘要是我请假,跟我关系好的同事就得帮我干活儿。’领导其实很乐意看到大家这样。”李毅说。

因为无法忍受加班,李毅哭过一次。这也是他这辈子唯一一次哭。

那是一个跨年的假期。当时李毅约了朋友出去玩,领导突然打来电话,要他去外地送材料。他跟领导解释说自己有安排了,但领导说,必须去。

“那个时候,我感觉我的人生不由我做主,很难受,就哭了。”他说。

“一没交际、人脉,二没钱,三没时间,感觉我困在一个茧房里,出不去。”在极端压抑的环境下,李毅说,自己仿佛变成了一台机器,精神快要出问题了。

他宁愿去做一个清洁工,至少清洁工是相对自由的。

04、转行之后

当告知父母自己想从设计院辞职的念头时,年轻人们得到的往往是反对。

有段时间,因为不堪忍受工作压力,徐睿睿白天工作,晚上给爸爸打电话痛哭。爸爸总劝她:“公司在培养你,不要放弃这个机会。”

小琪的父母也持反对态度。“他们觉得现在找一份工作不容易,别的行业也很难,不如在这里先待着。”而小琪同事的父母们,也是这样劝孩子的。

但当最后一根稻草落下,年轻人们终于决定离职。

小琪一直有出国读书的念头,但在设计院的工作太忙,她无暇准备留学事宜了。于是她开始找兼职机会。

正好一个运动品牌外企在招兼职。两轮面试过后,小琪被邀请去这家外企的一个高端瑜伽馆体验。在海边,她躺在瑜伽垫上,听着音乐做冥想。那一刻,她突然有一个想法:为什么在读书期间热爱旅游的自己,在设计院工作后再也没有心力去旅行?为什么自己一直在不停重复上班-睡觉-上班的循环,从来没有放松的时候?

那时候,她想的是,不管能不能拿到这个兼职offer,自己一定要从设计院辞职。

促使徐睿睿转行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爸爸的病——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的爸爸因新冠触发了基础病。看到爸爸的身体状况,徐睿睿清晰地认识到,钱非常重要,不能再在设计院这样下去了。

而李毅之所以做出决定,是因为有一天,他发现自己领导妻子生孩子,领导只回去了一天,“抱着电脑过去,抱着电脑回来,接着上班”。

图:《装腔启示录》剧照

他不想过这样的人生。

转行之后,他们的收入都有所增加,且幅度不小,工作量则减少了很多。

李毅在医疗行业有不错的底薪,提成另算,周末双休。下班之后,他有了自己的生活,终于有时间做饭了。

小琪如愿拿到了外企的兼职offer。这个工作相对自由,每周工作4天,一周工作24小时,收入是她在设计院时的2倍多,公司还给她上了社保和医保。因为是外企,小琪发现,公司不会让员工多干一分钟,到点了,领导就会催他们下班。

转行到金融国企做码农后,徐睿睿第一次拿到了五位数的工资,是之前设计院工资的2倍。这份工作的工作时间是从早晨8点半到下午5点半,准点下班,周末双休。如果加班,还会有加班费。

知足和受宠若惊,是从设计院出来的年轻人们最深的感慨。

“我在想,我上辈子是修了什么福气才能找到这份工作。”拿到第一个月工资时,小琪特别感动。有趣的是,在了解到她的工作强度和收入后,原本反对她从设计院辞职的父母改变了看法:“这个新工作挺好的,好好干!”

“现在突然感觉我整个人的状态好快乐呀!挣那么多,不用害怕没钱花。”徐睿睿像是掉进了蜜罐。在她看来,金融行业一直在嚷嚷降本增效,也在降薪,但和建筑行业相比,金融行业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从小节俭的她在设计院时,一个月最多只能存3000元,现在,她一个月可以存1万元。

实际上,正是因为金融行业降本增效和降薪,徐睿睿才有了这个工作机会——这个工作岗位以前收入更高。但是在金融行业降薪后,公司很难招到特别匹配的人,所以她才能进来。

不过,徐睿睿也清晰地认识到,在这个新行业,非科班出身的自己,其实并没有太多上升空间。她目前做的工作与数据分析有关。在她现在的部门同事中,学历最低的都是硕士,还有很多是博士。建筑学本科毕业的她,背景有些薄弱。在这里,很有可能她一直都是一个底层的打工人。

但对比在设计院的日子,她已经很知足了。

“我身边从设计院跳出来的人,无论是跳到什么行业,感觉都比在设计院时开心。”李毅说。

或许只有从建筑设计院转行的年轻人们,才会有这么深的感触。他们生平第一次如此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做选择大于努力。

另一种感觉也随之浮现上来,那就是愤怒。

哪怕到了现在,只要一想到第一份工作,李毅还是会非常生气——他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当时的工资那么低,工作强度又是那么大。

现在,只要一看到“房地产”三个字,他就会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感觉。

辞职后,他第一时间删掉了电脑里与设计有关的CAD、SU、AI和PS等软件。“这个行业把我伤透了,我死都不想再回去了。”

“设计院的PUA会让你觉得大家都是这样的。但出来之后你才发现,不是这样的,是你整天待在那个环境里面,根本没空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徐睿睿说。

图:《我,到点下班》剧照

当然,这也可能是一种幸存者偏差,毕竟不是所有转行者都能顺利找到一份高收入工作的。

徐睿睿曾经想跳槽做互联网运营工作,结果发现这类工作很多也是工资低,强度大。而那些工资高的运营岗,有的得三班倒,不时熬通宵,几年之后,人的身体可能就垮掉了。

与此同时,还是有很多年轻人仍然待在设计院。

他们中,有一部分人仍然相信领导所说,认为自己会越老越吃香,或者认为房地产行业过一阵就会变好。

还有一部分人,是因为父母掏空家底,在房价高企时帮他们买了房。

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房价太贵-房子卖不出去-设计院拿不到钱-员工被降薪。

而因为有房贷,哪怕降薪,他们也不敢走。

要跨行找到一个好工作需要时间,一旦青黄不接,他们就可能断供。

“一个很残酷的事情是,领导会关注你的家庭,如果知道你背了房贷,他给你的活儿会更多。”李毅说。

小琪同学的一个前同事在设计院工作。他买了房,在还房贷,同时设计院在降薪裁员。

悲催的是,他的房子还烂尾了。

一次,小琪回设计院拿离职证明,遇到一位50岁的总工,两人开始聊天。

这个总工享受过房地产高速发展时代的红利,妻子是全职家庭主妇,孩子在读一个学费昂贵的学校。他买了房子,房贷还没还清,在设计院全员降薪之后,他一个月到手只有6000元,入不敷出。

当听说小琪转行后的新工作收入时,总工问:“什么工作?你看我这个年纪去还行吗?”

小琪工作了一年多,收入已经比这位在设计院干了二十多年的总工高了。

(应采访对象要求,李毅、小琪、徐睿睿为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