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穆胜咨询
为何大型头部企业执着于人效?所谓“学霸一支笔,差生文具多”,头部企业几乎都在人效上表现优异,但却仍然死磕人效,原因在于,他们将人效视为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杠杆解”。相比那些“今天学武当、明天学少林、后天入魔教”,导入过无数“管理神器”的企业,他们的路径,可能更值得学习。
01 蒙牛—开始沐浴人效红利
对于企业来说,有一个很简单的决策逻辑,即每多投入一个人就应该产生至少不低于平均人效水平的经营业绩,否则,这个人的加入就降低了企业的人效。基于这个理念,穆胜咨询独创了一种分析方法——“边际经营业绩分析法(以人为口径)”。
基本公式是:
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企业的人效是否优秀,判断依据有两个:
标准1——边际经营业绩应当处于人效上方;
标准2——边际经营业绩应当呈现上升趋势。
以这两个标准来分析蒙牛的人效趋势(如图1)。以标准1来看,2021年和2022年该企业边际利润处于人均利润以上,依然会拉高人效。事实上,人效曲线一直稳中有升,近三年缓升趋势相对明显。从标准2来看,边际经营业绩在2021年大幅上升,这意味着,其在当年一定有某种拉动人效的“大动作”。这也形成了后续的人效红利,2022年,其边际经营业绩依然处于人效曲线上方,说明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蒙牛还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可以“浪”。直观来说,以现在的情况,现在蒙牛每多一个员工带来的都是人效的正增长。
图1:蒙牛近年人效&边际经营业绩变化图,资料来源:穆胜咨询、蒙牛财报
02 新东方—触底拉升,走上人效快车道
我们用同样的分析方法分析新东方的人效(如图2)。随着2021年教育部宣布双减政策,2022财年新东方裁员近一半,营业利润断崖式下跌为负数。在这种不利形势下,新东方并没有躺平,而是积极寻找出路。
2023财年,新东方通过缩减经营成本及开支,尤其是一般及行政开支,营业利润扭亏为盈。表面上,这是经营业绩的回暖,但背后却是人效高企带来的组织活力。
2022年,新东方人数减少,无法进行边际经营业绩的计算。但在2023财年,其再次进入扩张模式,人数开始增长,边际经营业绩拉高到了一个“超级高位”,远高于人均利润。换言之,在这个边际利润的“超级高位”保障下,新东方每增加一个人,都能带来人均利润的大幅提升。
新东方HR们的工作,真是跑在快车道上!
图2:新东方近年人效&边际经营业绩变化图,资料来源:穆胜咨询、新东方财报
03 顺丰—守护人效基线,积极调整干预
投产增长分析法,是把组成人效的不同变量的增长率放到一个坐标中进行分析的技术,通过比较投入和产出的增速高低,来对人效的增长趋势进行判断。我们运用这个技术对顺丰近五年的财报数据进行分析。
从基本面上看,营收一直处于30%上下的高位增长,而人工成本则处于10%上下的低位增长,这带来了人工成本投产比每年15%-20%的增长成绩。几乎可以推断的是,这个指标是顺丰人力资源部门守护的Baseline,是他们工作的主线之一。而人力资源部门拿着这条主线上的“硬数据”,无论用什么标准,都是能得高分的。
在人工成本的口径之外,我们还应该关注人数。虽然2021年随着员工人数的增加,人均营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但随后的操作却将这个指标再次拉升。在2022年,顺丰采用大动作控制了人员规模,但此举并未影响营收增幅,一去一来,其人均营收增长率暴增至40.4%。可以推断的是,顺丰的HR团队对人效是敏感且有行动力的。
图3:顺丰近年投产增长变化图,资料来源:穆胜咨询、顺丰财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