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铁道部、优步、京东接连出现信息泄露,谁来保护我的信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铁道部、优步、京东接连出现信息泄露,谁来保护我的信息?

平台尽量多的获取用户的信息,需要者则可以轻而易举的买到信息,如此简易的操作便能获得详尽的信息,这也让大众难以接受,信息随时面临被泄露。

 文 | Debbie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想要找到一个人,那便是很esay的事儿,通过QQ、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能迅速的找到对方,反之,想要隐藏自己,那是难于上青天呀,通讯、购物、社交,总会有途径暴露自己。

身份证、银行卡、购物清单、列车记录等信息,这些都被视为是个人的隐私,然而在这个互联网时代,隐私很是稀缺,如同宝石一样珍贵,想要让自己的信息不被泄露,那的确很罕见。

信息泄露事件数不胜数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信息的泄露很难避免,但是近两年,信息泄露的数量在逐渐增多,而且信息的完整度也越来越详细。

2014年年底,铁道部官方网站(12306.cn)13万用户信息泄露,包括身份证、登录口令等,据调查分析应是撞库所至;

2015年2月,优步(Uber)披露,5万名优步司机的个人信息被不知名的第三方人士获取,包括社保码、司机相片、车辆登记号等信息;

2015年4月,360补天平台披露,遍布19个省份的社保系统相关信息泄露达5279.4万条,其中包括个人身份证、社保参保信息、财务、薪酬、房屋等敏感信息;

2016年12月,京东超12G数据外泄,涉及数千万用户,其中包括用户名、密码、邮箱、QQ号、电话号码、身份证等多个维度。

这些信息的泄露,最终受影响的还是普通大众。据悉,在中国有超过七成的百姓认为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严重,每天会收到2至3条甚至更多的垃圾短信或是骚扰电话,而在这些骚扰电话中有知道自己的姓名或单位的个人详细信息,而当租房、购房、购车等信息泄露后被骚扰的频率更高。

看到这些,小编便毛骨悚然,其实,我们的个人信息都有泄露,只是泄露的多与少,以及被骚扰频率的高与低。

信息泄露原因五花八门

近期被大家所熟知的裸条信息泄露的事件已成为了大众关注的重点,其实这是利益的驱使,是为了让自己获得想要的东西而不惜以牺牲自己的名节为代价,这说明白点就是一种交换,是钱与声誉的交易,双方各取所需。我把这种信息的泄露视为是主动泄露信息,因为是用户自愿提供信息而获取想要的结果。

京东12G数据的外泄,让消费者很是头痛。注册京东账户,填写一些必要的信息,是为了购物方便,其实也是对于京东的信任。而京东有义务对用户的信息进行保密,不管何种情况,应当严防信息的外泄。一旦信息泄露,用户会对这个平台失去信心,便不会再关注此平台,与其相关的也不会有所涉及,而这对于平台而言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损失。我把这种信息的泄露视为被动泄露信息,这是由于平台的原因所引起的,而非自愿的。

还有一种情况,我把它称为莫名情况的信息泄露,不是自己泄露的,也不是三方泄露的,但信息确实是被泄露,原因也无从所知。

相信这种情况,大多数人也遇到过,在某平台注册过用户或者是邮箱,由于有段时间没有登录,在登录时就会显示密码或是登录名错误,但是你会依稀的记得登录名和密码没有错误,尝试多次登录后,仍旧上不去,最后不得不和平台去沟通,找回密码。

小编我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我有一个新浪邮箱,由于有段时间内没有登录,再登录时就告诉我登录名或密码错误,对于这个结果我很是惊讶,因为我一直用的是这个,从来没有改变过,经过了多次尝试后仍旧告诉我错误,所以我不得不联系新浪的客服。

经联系,新浪客服让我提供前三位的密码和邮箱,但经过确认后仍旧失败,告诉我密码不对,这便让我很是诧异。新浪客服称,要想继续使用这个邮箱,就得在网页通过寻找密码的途径获得。我经过提示进行了操作,但是在填写信息的时候我蒙了,居然需要身份证号码及照片,看到这里,我瞬间便有了不想找回的念头,但还是做了最后的努力,给新浪客服打了电话,他们表示:

“由于新浪邮箱是网络产品,邮箱的密码涉及到用户的隐私,因此需要提供具备法律效力的身份进行备案。您提供的所有资料和信息都是通过系统进行验证和匹配,并且保存在国家网络安全中心要求的服务器中,信息流都是不经人工受理,因此希望您了解我们工作的流程后能够将心中的担心放下。如果您仍不愿意放下担心,不肯配合提供相关资料,我们实在难以审核邮箱的归属权,确认邮箱真正的使用者。”

对于进行密码找回需要身份证和客服的回复,存在三点疑问:首先,注册邮箱的时候不需要密码和身份证,找回的时候居然需要,要进行验证和匹配。小编便蒙了,如何验证和匹配,信息根本就不对称,是缺失的信息,无从验证;其次,用别人的身份证号码和照片进行找回,也是可行的,因为最开始就不知道是谁注册的,只要是提供这个就能找回,那就没有必要提供自己的了;再者,信息都是通过网络系统进行匹配和验证,不经人工受理,这样也不安全,程序是人写的,想要破译也不是没有可能。

其实,最令小编诧异的是邮箱密码找回居然要身份证号码和照片,邮箱仅作为沟通工具,并不涉及直接的金钱往来。所以,小编最后只有放弃这个邮箱,从此不再使用。

从这个事件上,也可以看出信息的保密太脆弱了。据了解,只要用户花700元人民币,提供一个身份证号,就可得到对方开房记录、列车记录、航班记录、网吧记录、出境记录、入境记录、犯罪记录、住房记录、租房记录、银行记录、驾驶证记录等11个项目在内的材料,信息的详细程度不禁让人惊愕。

平台尽量多的获取用户的信息,需要者则可以轻而易举的买到信息,如此简易的操作便能获得详尽的信息,这也让大众难以接受,信息随时面临被泄露。

在互联网的时代,每个人的信息其实都在裸奔,只是尺度的大小。试问,在这样一个数据发达的时代,究竟谁能来保护我们的信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铁道部、优步、京东接连出现信息泄露,谁来保护我的信息?

平台尽量多的获取用户的信息,需要者则可以轻而易举的买到信息,如此简易的操作便能获得详尽的信息,这也让大众难以接受,信息随时面临被泄露。

 文 | Debbie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想要找到一个人,那便是很esay的事儿,通过QQ、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能迅速的找到对方,反之,想要隐藏自己,那是难于上青天呀,通讯、购物、社交,总会有途径暴露自己。

身份证、银行卡、购物清单、列车记录等信息,这些都被视为是个人的隐私,然而在这个互联网时代,隐私很是稀缺,如同宝石一样珍贵,想要让自己的信息不被泄露,那的确很罕见。

信息泄露事件数不胜数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信息的泄露很难避免,但是近两年,信息泄露的数量在逐渐增多,而且信息的完整度也越来越详细。

2014年年底,铁道部官方网站(12306.cn)13万用户信息泄露,包括身份证、登录口令等,据调查分析应是撞库所至;

2015年2月,优步(Uber)披露,5万名优步司机的个人信息被不知名的第三方人士获取,包括社保码、司机相片、车辆登记号等信息;

2015年4月,360补天平台披露,遍布19个省份的社保系统相关信息泄露达5279.4万条,其中包括个人身份证、社保参保信息、财务、薪酬、房屋等敏感信息;

2016年12月,京东超12G数据外泄,涉及数千万用户,其中包括用户名、密码、邮箱、QQ号、电话号码、身份证等多个维度。

这些信息的泄露,最终受影响的还是普通大众。据悉,在中国有超过七成的百姓认为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严重,每天会收到2至3条甚至更多的垃圾短信或是骚扰电话,而在这些骚扰电话中有知道自己的姓名或单位的个人详细信息,而当租房、购房、购车等信息泄露后被骚扰的频率更高。

看到这些,小编便毛骨悚然,其实,我们的个人信息都有泄露,只是泄露的多与少,以及被骚扰频率的高与低。

信息泄露原因五花八门

近期被大家所熟知的裸条信息泄露的事件已成为了大众关注的重点,其实这是利益的驱使,是为了让自己获得想要的东西而不惜以牺牲自己的名节为代价,这说明白点就是一种交换,是钱与声誉的交易,双方各取所需。我把这种信息的泄露视为是主动泄露信息,因为是用户自愿提供信息而获取想要的结果。

京东12G数据的外泄,让消费者很是头痛。注册京东账户,填写一些必要的信息,是为了购物方便,其实也是对于京东的信任。而京东有义务对用户的信息进行保密,不管何种情况,应当严防信息的外泄。一旦信息泄露,用户会对这个平台失去信心,便不会再关注此平台,与其相关的也不会有所涉及,而这对于平台而言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损失。我把这种信息的泄露视为被动泄露信息,这是由于平台的原因所引起的,而非自愿的。

还有一种情况,我把它称为莫名情况的信息泄露,不是自己泄露的,也不是三方泄露的,但信息确实是被泄露,原因也无从所知。

相信这种情况,大多数人也遇到过,在某平台注册过用户或者是邮箱,由于有段时间没有登录,在登录时就会显示密码或是登录名错误,但是你会依稀的记得登录名和密码没有错误,尝试多次登录后,仍旧上不去,最后不得不和平台去沟通,找回密码。

小编我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我有一个新浪邮箱,由于有段时间内没有登录,再登录时就告诉我登录名或密码错误,对于这个结果我很是惊讶,因为我一直用的是这个,从来没有改变过,经过了多次尝试后仍旧告诉我错误,所以我不得不联系新浪的客服。

经联系,新浪客服让我提供前三位的密码和邮箱,但经过确认后仍旧失败,告诉我密码不对,这便让我很是诧异。新浪客服称,要想继续使用这个邮箱,就得在网页通过寻找密码的途径获得。我经过提示进行了操作,但是在填写信息的时候我蒙了,居然需要身份证号码及照片,看到这里,我瞬间便有了不想找回的念头,但还是做了最后的努力,给新浪客服打了电话,他们表示:

“由于新浪邮箱是网络产品,邮箱的密码涉及到用户的隐私,因此需要提供具备法律效力的身份进行备案。您提供的所有资料和信息都是通过系统进行验证和匹配,并且保存在国家网络安全中心要求的服务器中,信息流都是不经人工受理,因此希望您了解我们工作的流程后能够将心中的担心放下。如果您仍不愿意放下担心,不肯配合提供相关资料,我们实在难以审核邮箱的归属权,确认邮箱真正的使用者。”

对于进行密码找回需要身份证和客服的回复,存在三点疑问:首先,注册邮箱的时候不需要密码和身份证,找回的时候居然需要,要进行验证和匹配。小编便蒙了,如何验证和匹配,信息根本就不对称,是缺失的信息,无从验证;其次,用别人的身份证号码和照片进行找回,也是可行的,因为最开始就不知道是谁注册的,只要是提供这个就能找回,那就没有必要提供自己的了;再者,信息都是通过网络系统进行匹配和验证,不经人工受理,这样也不安全,程序是人写的,想要破译也不是没有可能。

其实,最令小编诧异的是邮箱密码找回居然要身份证号码和照片,邮箱仅作为沟通工具,并不涉及直接的金钱往来。所以,小编最后只有放弃这个邮箱,从此不再使用。

从这个事件上,也可以看出信息的保密太脆弱了。据了解,只要用户花700元人民币,提供一个身份证号,就可得到对方开房记录、列车记录、航班记录、网吧记录、出境记录、入境记录、犯罪记录、住房记录、租房记录、银行记录、驾驶证记录等11个项目在内的材料,信息的详细程度不禁让人惊愕。

平台尽量多的获取用户的信息,需要者则可以轻而易举的买到信息,如此简易的操作便能获得详尽的信息,这也让大众难以接受,信息随时面临被泄露。

在互联网的时代,每个人的信息其实都在裸奔,只是尺度的大小。试问,在这样一个数据发达的时代,究竟谁能来保护我们的信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