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全面爆发在望,机器人时代要来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全面爆发在望,机器人时代要来了

你的下一代人何必是人?

图片来源:Unsplash-Lenin Estrada

文|亿邦动力网  李佳晅

编辑|张睿

机器人正在贯穿人们的生产活动及日常生活。在工厂里,机器人可协助人工完成单调枯燥的搬运、巡检等工作;在酒店、餐饮行业,多样化的送餐机器人的身影随处可见。

早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机器人全行业营收超过1,700亿元,工业机器人产量44.3万套,服务机器人产量645.8万台;2023年上半年,中国机器人产业保持稳定增长,工业机器人产量22.2万套(+5.4%),服务机器人产量353万套(+9.6%)。

据中国机器人网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6月30日,今年国内机器人行业融资时间共63起,已披露金额的融资事件中亿元级融资18起,融资金额总计约在50~60亿元之间。

中研普华研究院报告《2021-2025年中国机器人行业供需趋势及投资风险预测报告》预计,2020年至2025年,中国机器人行业整体复合增长率稳定在22%左右,到2025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将达402.5亿美元。

种种迹象表明,机器人领域正在迎来全面爆发。其中,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

01、工业机器人最受资本热捧

工业机器人是指广泛用于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具有一定的自动性,可依靠自身的动力能源和控制能力,实现各种工业加工、制造、搬运、巡检、运维等功能。纵观机器人市场,工业机器人整体增速较快。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表明,202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53.1万台,中国装机量超过全球总量50%,连续9年位居世界首位。毋庸置疑,中国是绝对的工业机器人大国。

工业机器人市场的火爆早就有迹可循。许多工厂存在“用工荒”的难题——作业流程单一、场景枯燥导致年轻工人的流失量巨大;而制造场景对工人的专业度要求高,岗前培训耗费工厂大量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以及经济成本。此外,2020年疫情突然爆发,许多工业制造场景无法正常运转,工厂供应链、企业管理等各方面遭遇到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工厂无人化与自动化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工业机器人的落地场景得以不断涌现。

在投融资市场,工业机器人也已成为最吸金的领域之一。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工业机器人领域投融资事件数量达145起,融资金额为400.57亿元;2022年,投融资事件数量达134起,融资金额为144.67亿元。2023年上半年,国内已发生工业机器人融资数十起,涵盖无人车、无人机、移动机器人、机械臂、机械视觉、多轴伺服等领域。其中,已知单笔融资达亿元级的有7家公司,分别是钧舵机器人、摩通传动、智同科技、科伺智能、图灵机器人和联合飞机。

松禾资本合伙人冯华表示,近几年,在新基建、智能制造的浪潮下,工业机器人领域的融资热潮直接从需求端传导出来。松禾资本主要投资数字科技领域早期和成长期企业,曾参与投资工业移动机器人制造商优艾智合、高精度定位技术公司导远电子等。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其他类别的工业机器人,无人机获得单笔融资金额最高。

无人机装备与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联合飞机于2023年上半年分别完成20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和12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D轮融资投资方为国家制造业大基金、成都重产青樾基金、安徽省量子基金、基石资本、兴投控股等机构,D+轮融资由龙江基金领投,联合科力创投、森工投资、龙江创投、科力投资、哈创投集团、工创创投等投资方跟投。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现有超20款产品,主要提供无人机、地面设备、机载设备、旋翼桨叶和复合材料产品,应用于物流运输、公安执法、边海防巡查、电力巡检和石油天然气行业。

联合飞机无人机产品

放眼国际市场,海外无人机企业也广受投资者的追捧:2023年上半年,货运无人机公司DRONAMICS获40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工业重型无人机研发公司Aerones获3900万美元A轮融资,测绘无人机开发商Wingtra获2200万美元B轮融资,短程巡查无人机企业Skydio获2.3亿美元E轮融资。

冯华表示,与融资热相比,产品能否落地并给客户带来真正的价值更为关键。

要进一步提升使用价值,工业机器人的发展重心仍在运动控制技术、系统控制技术等方面,依托AI使产品朝着智能化、精细化、柔性化、平台化等方向发展。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也将随着技术的发展全面铺开。2023年1月,在国家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里中提出,要求重点聚焦制造业、建筑、能源等10大领域,加快智能机器人应用发展。《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认为,未来,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行业仍为汽车制造、电子和半导体制造业;新增市场集中在锂电、光伏制造等行业。除此之外,航空航天、家电制造业等制造业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02、商用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最多样

服务机器人是指除工业机器人以外,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复杂多样,随着智能化程度加深,其可提供零售、物流、医疗、教育、清洁、陪伴、安防等多项服务,应用于酒店、商场、餐厅、景区、便利店等场景。据国际机器人联盟预测,2023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将达202亿美元。

服务机器人的使用能够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同时缓解全球老龄化加剧造成的劳动力资源短缺问题。于顾客而言,接受机器人的服务是一种全新的消费体验;对服务型企业而言,使用服务机器人已经是降本增效、提升门店之间的差异化程度和品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国产替代化进程加快,国内服务机器人企业开始使用国产关键零部件,致使生产成本降低,AI技术的普及使机器人越发智能化,商家对机器人的接受度逐步提升。

据《2022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近三年来,中国服务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增长296%,已经超过10万家。2018年至2022年第三季度,机器人相关企业融资事件共计500起,融资总额近840亿元。其中,在获投的254家企业中,以商用服务机器人为主营产品的企业占比超过60%。商用服务机器人是服务机器人的重要分支,用于商用服务场景中,替代或辅助人类进行服务性质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上半年有15家商用服务机器人公司获得融资,覆盖清洁、配送、餐饮等热门商用场景,其中超亿元融资共5起:普渡科技获亿元C3轮融资和数亿元C4轮融资,高仙机器人完成数亿元融资,星迈创新完成近2亿元天使轮融资,汉阳科技完成超亿元Pre-A轮融资。

IDC数据显示,2022年商用服务机器人中国市场总体规模1.69亿美元,同比略降2.5%。餐饮配送和商用清洁成为商用服务机器人最大应用场景,擎朗智能和高仙自动化分别在餐饮配送和商用清洁具备明显领先优势,两家合计占据了约50%的商用服务机器人整体市场份额。

擎朗智能服务机器人

对此,IDC中国新兴技术研究部研究经理李君兰表示,2023年经济形势上涨,下游客户需求恢复,商用服务机器人在下沉市场和新行业、新场景的应用也在进一步拓展,中国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正在大力复苏。

这一点也在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得到印证。展会上,商用服务机器人大都通过融合各类视觉、传感器的机器人综合解决方案展出,而非单机展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机器人的应用场景逐步深入,多轮开放式人机对话、多模态人机交互、机器视觉以及意图引导的能力也显著提高,机器人的服务类型也更加细分:清洁、配送、按摩、茶饮制作、陪伴、消毒、巡逻等。

此外,出海成为众多商用服务机器人公司积极寻求的另一条出路。以擎朗智能为例,在疫情期间,擎朗智能开始着手搭建海外团队,产品覆盖60+国家及地区,并在64个国家参与并完成机器人出海认证,成为美国UL首个服务机器人标委会成员。目前,擎朗智能的海外业务量已赶超国内业务,擎朗智能CEO李通表示,由于许多欧美日韩等地区的发达国家陷入劳动力短缺的困境,因此用商用服务型机器人代替人类进行基础服务,将有效提升城市服务业竞争力、降低居民生活成本,进一步提升国家城市化率。

03、通用人形机器人最吸睛

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人形机器人热度居高不下。傅利叶智能发布了一款人形机器人gr-1,全身自由度达40个,最大关节模组峰值扭矩可达300nm,步行速度可达到5km/h,负重可达50公斤。特斯拉展出的名为“擎天柱”的人形机器人,全身拥有28个执行器和11个自由度,可以更加灵活的抓握,完成行走、上下楼梯、下蹲、拿取物品等动作,也已经具备了保护自身和周围人安全的能力。

“人形双足机器人”被看作是通用机器人的终极形态,只有机器人像人,具备类似的身体结构和能力,才能够帮助机器人更好地融入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做到人机交互、情感陪伴,甚至在危险环境中直接替代人。

人形机器人并非一个全新领域,今年AI大模型的涌现使人形机器人出现前所未有的热潮。专注科技创投的云启资本合伙人陈昱认为,机器人、具身智能是大模型通往物理世界最好的载体。所谓具身智能,是将智能算法与机器人的感知、行动和环境交互等能力结合,使机器人以更自然、更智能的方式与周边环境交互并完成各种任务。简言之,人形机器人有了“人”的形态,具身智能可以赋予其“灵魂”。

人形机器人赛道的火爆离不开资本的助力。今年,人形机器人公司月泉仿生宣布完成千万元级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中关村发展集团启航投资;服务机器人开发商达闼机器人发布首个多模态大模型RobotGPT,并接入其人形机器人Cloud Ginger,获得超10亿元C轮融资,由知识城集团、上海国资联合领投。

8月,从华为离职创业的“天才少年”稚晖君携团队发布第一代通用型具身智能机器人远征 A1 ,同月其创立的机器人公司上海智元获A++轮融资,投资方为比亚迪、沃赋创投和蓝驰创投。上海智元成立于2023年2月份,成立至今已获四轮融资。3月的天使轮由高瓴资本旗下高瓴创投和奇绩创坛投资,4月的A轮投资方包括高瓴创投、鼎晖投资、高榕资本、临港城投、高瓴资本,同月的A+轮由BV百度风投、经纬创投、司南园科出资。

具身智能机器人远征 A1

在海外市场,今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公司1X Technologies完成了2350万美元的A2轮融资,由Open AI领投;AI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完成了7000万美金的A轮融资,由Parkway Venture Capital领投。

尽管人形机器人依旧存在技术薄弱、成本高昂、商用场景简单等弊端,但AI大模型带来的热潮让更多人看到其可行性。高盛预测,理想情况下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或将达到1540亿美元。未来,人形机器人还可以完成做饭、修剪草坪、帮助照看老人等任务,或是在工厂里面替代人类从事枯燥和有危险的工作。

来源:亿邦动力

原标题:产业观察丨你的下一代人何必是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全面爆发在望,机器人时代要来了

你的下一代人何必是人?

图片来源:Unsplash-Lenin Estrada

文|亿邦动力网  李佳晅

编辑|张睿

机器人正在贯穿人们的生产活动及日常生活。在工厂里,机器人可协助人工完成单调枯燥的搬运、巡检等工作;在酒店、餐饮行业,多样化的送餐机器人的身影随处可见。

早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机器人全行业营收超过1,700亿元,工业机器人产量44.3万套,服务机器人产量645.8万台;2023年上半年,中国机器人产业保持稳定增长,工业机器人产量22.2万套(+5.4%),服务机器人产量353万套(+9.6%)。

据中国机器人网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6月30日,今年国内机器人行业融资时间共63起,已披露金额的融资事件中亿元级融资18起,融资金额总计约在50~60亿元之间。

中研普华研究院报告《2021-2025年中国机器人行业供需趋势及投资风险预测报告》预计,2020年至2025年,中国机器人行业整体复合增长率稳定在22%左右,到2025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将达402.5亿美元。

种种迹象表明,机器人领域正在迎来全面爆发。其中,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

01、工业机器人最受资本热捧

工业机器人是指广泛用于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具有一定的自动性,可依靠自身的动力能源和控制能力,实现各种工业加工、制造、搬运、巡检、运维等功能。纵观机器人市场,工业机器人整体增速较快。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表明,202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53.1万台,中国装机量超过全球总量50%,连续9年位居世界首位。毋庸置疑,中国是绝对的工业机器人大国。

工业机器人市场的火爆早就有迹可循。许多工厂存在“用工荒”的难题——作业流程单一、场景枯燥导致年轻工人的流失量巨大;而制造场景对工人的专业度要求高,岗前培训耗费工厂大量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以及经济成本。此外,2020年疫情突然爆发,许多工业制造场景无法正常运转,工厂供应链、企业管理等各方面遭遇到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工厂无人化与自动化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工业机器人的落地场景得以不断涌现。

在投融资市场,工业机器人也已成为最吸金的领域之一。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工业机器人领域投融资事件数量达145起,融资金额为400.57亿元;2022年,投融资事件数量达134起,融资金额为144.67亿元。2023年上半年,国内已发生工业机器人融资数十起,涵盖无人车、无人机、移动机器人、机械臂、机械视觉、多轴伺服等领域。其中,已知单笔融资达亿元级的有7家公司,分别是钧舵机器人、摩通传动、智同科技、科伺智能、图灵机器人和联合飞机。

松禾资本合伙人冯华表示,近几年,在新基建、智能制造的浪潮下,工业机器人领域的融资热潮直接从需求端传导出来。松禾资本主要投资数字科技领域早期和成长期企业,曾参与投资工业移动机器人制造商优艾智合、高精度定位技术公司导远电子等。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其他类别的工业机器人,无人机获得单笔融资金额最高。

无人机装备与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联合飞机于2023年上半年分别完成20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和12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D轮融资投资方为国家制造业大基金、成都重产青樾基金、安徽省量子基金、基石资本、兴投控股等机构,D+轮融资由龙江基金领投,联合科力创投、森工投资、龙江创投、科力投资、哈创投集团、工创创投等投资方跟投。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现有超20款产品,主要提供无人机、地面设备、机载设备、旋翼桨叶和复合材料产品,应用于物流运输、公安执法、边海防巡查、电力巡检和石油天然气行业。

联合飞机无人机产品

放眼国际市场,海外无人机企业也广受投资者的追捧:2023年上半年,货运无人机公司DRONAMICS获40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工业重型无人机研发公司Aerones获3900万美元A轮融资,测绘无人机开发商Wingtra获2200万美元B轮融资,短程巡查无人机企业Skydio获2.3亿美元E轮融资。

冯华表示,与融资热相比,产品能否落地并给客户带来真正的价值更为关键。

要进一步提升使用价值,工业机器人的发展重心仍在运动控制技术、系统控制技术等方面,依托AI使产品朝着智能化、精细化、柔性化、平台化等方向发展。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也将随着技术的发展全面铺开。2023年1月,在国家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里中提出,要求重点聚焦制造业、建筑、能源等10大领域,加快智能机器人应用发展。《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认为,未来,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行业仍为汽车制造、电子和半导体制造业;新增市场集中在锂电、光伏制造等行业。除此之外,航空航天、家电制造业等制造业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02、商用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最多样

服务机器人是指除工业机器人以外,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复杂多样,随着智能化程度加深,其可提供零售、物流、医疗、教育、清洁、陪伴、安防等多项服务,应用于酒店、商场、餐厅、景区、便利店等场景。据国际机器人联盟预测,2023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将达202亿美元。

服务机器人的使用能够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同时缓解全球老龄化加剧造成的劳动力资源短缺问题。于顾客而言,接受机器人的服务是一种全新的消费体验;对服务型企业而言,使用服务机器人已经是降本增效、提升门店之间的差异化程度和品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国产替代化进程加快,国内服务机器人企业开始使用国产关键零部件,致使生产成本降低,AI技术的普及使机器人越发智能化,商家对机器人的接受度逐步提升。

据《2022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近三年来,中国服务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增长296%,已经超过10万家。2018年至2022年第三季度,机器人相关企业融资事件共计500起,融资总额近840亿元。其中,在获投的254家企业中,以商用服务机器人为主营产品的企业占比超过60%。商用服务机器人是服务机器人的重要分支,用于商用服务场景中,替代或辅助人类进行服务性质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上半年有15家商用服务机器人公司获得融资,覆盖清洁、配送、餐饮等热门商用场景,其中超亿元融资共5起:普渡科技获亿元C3轮融资和数亿元C4轮融资,高仙机器人完成数亿元融资,星迈创新完成近2亿元天使轮融资,汉阳科技完成超亿元Pre-A轮融资。

IDC数据显示,2022年商用服务机器人中国市场总体规模1.69亿美元,同比略降2.5%。餐饮配送和商用清洁成为商用服务机器人最大应用场景,擎朗智能和高仙自动化分别在餐饮配送和商用清洁具备明显领先优势,两家合计占据了约50%的商用服务机器人整体市场份额。

擎朗智能服务机器人

对此,IDC中国新兴技术研究部研究经理李君兰表示,2023年经济形势上涨,下游客户需求恢复,商用服务机器人在下沉市场和新行业、新场景的应用也在进一步拓展,中国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正在大力复苏。

这一点也在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得到印证。展会上,商用服务机器人大都通过融合各类视觉、传感器的机器人综合解决方案展出,而非单机展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机器人的应用场景逐步深入,多轮开放式人机对话、多模态人机交互、机器视觉以及意图引导的能力也显著提高,机器人的服务类型也更加细分:清洁、配送、按摩、茶饮制作、陪伴、消毒、巡逻等。

此外,出海成为众多商用服务机器人公司积极寻求的另一条出路。以擎朗智能为例,在疫情期间,擎朗智能开始着手搭建海外团队,产品覆盖60+国家及地区,并在64个国家参与并完成机器人出海认证,成为美国UL首个服务机器人标委会成员。目前,擎朗智能的海外业务量已赶超国内业务,擎朗智能CEO李通表示,由于许多欧美日韩等地区的发达国家陷入劳动力短缺的困境,因此用商用服务型机器人代替人类进行基础服务,将有效提升城市服务业竞争力、降低居民生活成本,进一步提升国家城市化率。

03、通用人形机器人最吸睛

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人形机器人热度居高不下。傅利叶智能发布了一款人形机器人gr-1,全身自由度达40个,最大关节模组峰值扭矩可达300nm,步行速度可达到5km/h,负重可达50公斤。特斯拉展出的名为“擎天柱”的人形机器人,全身拥有28个执行器和11个自由度,可以更加灵活的抓握,完成行走、上下楼梯、下蹲、拿取物品等动作,也已经具备了保护自身和周围人安全的能力。

“人形双足机器人”被看作是通用机器人的终极形态,只有机器人像人,具备类似的身体结构和能力,才能够帮助机器人更好地融入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做到人机交互、情感陪伴,甚至在危险环境中直接替代人。

人形机器人并非一个全新领域,今年AI大模型的涌现使人形机器人出现前所未有的热潮。专注科技创投的云启资本合伙人陈昱认为,机器人、具身智能是大模型通往物理世界最好的载体。所谓具身智能,是将智能算法与机器人的感知、行动和环境交互等能力结合,使机器人以更自然、更智能的方式与周边环境交互并完成各种任务。简言之,人形机器人有了“人”的形态,具身智能可以赋予其“灵魂”。

人形机器人赛道的火爆离不开资本的助力。今年,人形机器人公司月泉仿生宣布完成千万元级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中关村发展集团启航投资;服务机器人开发商达闼机器人发布首个多模态大模型RobotGPT,并接入其人形机器人Cloud Ginger,获得超10亿元C轮融资,由知识城集团、上海国资联合领投。

8月,从华为离职创业的“天才少年”稚晖君携团队发布第一代通用型具身智能机器人远征 A1 ,同月其创立的机器人公司上海智元获A++轮融资,投资方为比亚迪、沃赋创投和蓝驰创投。上海智元成立于2023年2月份,成立至今已获四轮融资。3月的天使轮由高瓴资本旗下高瓴创投和奇绩创坛投资,4月的A轮投资方包括高瓴创投、鼎晖投资、高榕资本、临港城投、高瓴资本,同月的A+轮由BV百度风投、经纬创投、司南园科出资。

具身智能机器人远征 A1

在海外市场,今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公司1X Technologies完成了2350万美元的A2轮融资,由Open AI领投;AI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完成了7000万美金的A轮融资,由Parkway Venture Capital领投。

尽管人形机器人依旧存在技术薄弱、成本高昂、商用场景简单等弊端,但AI大模型带来的热潮让更多人看到其可行性。高盛预测,理想情况下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或将达到1540亿美元。未来,人形机器人还可以完成做饭、修剪草坪、帮助照看老人等任务,或是在工厂里面替代人类从事枯燥和有危险的工作。

来源:亿邦动力

原标题:产业观察丨你的下一代人何必是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