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TCL中环自家产的TOPCon电池已遥遥领先,为何仍要外购电池做认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TCL中环自家产的TOPCon电池已遥遥领先,为何仍要外购电池做认证?

这算不算是一种“作弊”呢?

文|赶碳号

这已经是交易所对TCL中环138亿可转债再项融资项目的问询三轮了!手握百亿货币现金的TCL中环,仍然坚持138亿再融资计划,不变。

交易所的问题仍然集中在两方面:募投项目尤其是103亿广州TOPCon电池项目的风险、账上趴着百亿现金仍要融资是否合理。

TCL中环在本轮回复中,透露出一些更为劲爆的信息:公司TOPCon电池量产效率现在已可碾压晶科、钧达等一众同行,但与此同时,环晟提交德国莱茵TüV认证的叠瓦组件中的TOPCon电池,却是外购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01、外购TOPCon电池,通过德国莱茵TüV认证

今年8月3日,环晟光伏宣布:“日前,TCL中环旗下环晟光伏N型叠瓦新品收到第三方检测机构德国莱茵TüV的认证证书。版型为G12-68P的TOPCon叠瓦双玻组件以优异表现,通过TüV莱茵光伏组件IEC标准的各项测试,高发电量、高可靠性受到权威认可……此次通过认证的N型68P双玻组件,功率达705W,转换效率达22.4%……”

能得到权威第三方机构认证,是件大好事。这件大好事,深交所也关注到了,在第三轮问询函中问及:

“公司某款主要产品大功率双玻组件部分第三方权威机构的认证,将于第三季度内完成,其他多款采用TOPCon电池的叠瓦组件的认证正在进行中,处于测试阶段,预计在2024年1月底可完成。采用TOPCon电池的叠瓦组件认证进度情况,是否符合预期,认证是否存在重大障碍或风险,上述经认证的组件所采用的电池是否为外购电池……”

对此,TCL中环大大方方承认:“已完成认证的组件采用外采电池,亦正在进行替换为自产电池的TüV 认证测试。”

以上问题,实际上指向的是TCL中环在TOPCon电池方面的技术实力。其实,早在第二轮问询函的时候,深交所就问及:TCL中环N 型电池的技术储备情况、是否具备相应优势等。”

TCL中环给予肯定答复,自称技术领先,此次亦然:“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经获得电池相关授权专利97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84项目 ;在上述电池专利中,N型TOPCon高效电池相关授权专利为53项,包括5项发明专利和48项实用新型,覆盖了电池的结构设计、工艺、加工设备等关键环节。”

来源:TCL中环第三轮问询函回复

先不说错别字了——赶碳号也经常写错别字。既然公司技术这么领先,有这么多专利,那为什么认证的TOPCon叠瓦组件,非要外购电池呢?

TCL中环解释,新产品认证周期约4-5 个月,公司在2023年3月开始送样认证测试时,自己的TOPCon电池还没量产,更何况单独电池片的报备就需要3个月。公司TOPCon产线在今年8月已完成调试,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其他TOPCon 叠瓦组件产品认证,均采用自产电池。

这算不算是一种“作弊”呢?

对于这个疑问,光伏专业人士向赶碳号解释:“一般这种认证就属于市场进入的硬性要求,并不是什么荣誉证书。市场上确实也有外采电池进行第三方认证的情况,企业一般都不会对外详细说明。”

交易所本着时时放心不下的心态,就是想了解,未来如果换成你自己的TOPCon电池,那还行不行呢?TCL中环拍着胸脯说,没问题,我太行了,我现在已经25.7%了。

02、”关公战秦琼“式的比较方法

在9月12日,回复交易所第二轮问询时,TCL中环称:“公司N 型 TOPCon 高效太阳能电池产品性能先进,光电转化效率大于25%。”

这算一个行业潜规则:一般的情况下,大于25%,就是基本就是25%持平或略高。当时,赶碳号还感慨:TCL中环太实在了!在当下TOPCon电池转换效率普遍注水的情况下,有着工匠精神的TCL中环,自报的这个25%,基本是全行业垫底。

不过还不到一个月,即10月10晚,公司在回复交易所第三轮问询时就有了新进展:“ 公司目前TOPCon电池量产光电转换效率达到行业高水平的25.7%”

来源:TCL中环第三轮问询函回复

不到一个月时间,在TCL中环自己制作的榜单中,该公司一举跃升成TOPCon的头部企业。对此,赶碳号有几点看法。

第一,虽然是不到一个月转换效率由25%跃升至25.7%,但是不能说完全不可能。客观说,TCL中环的研发投入和功底还是相当深厚的。

第二,为了强调自己的电池转换效率有多高,TCL中环这次学习了个别头部企业的不好做法,有贬低同行之嫌。

在上述表单中,TCL中环引用的数据,是钧达股份在去年10月披露转换效率数据。钧达股份至少是TOPCon电池这一轮产业化的领军者之一。实际上,今年半年报时,钧达股份就披露过:公司实现LPCVD技术改进以及SE技术的量产导入,已经将TOPCon电池量产效率,从年初的25%左右提升至25.5%以上。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TCL中环拿别人家去年、前年的老数据,来证明自己的现在做得有多么优秀了。

交易所在第二轮问询函中就问及:TCL中环的募投项目成本是不是太高了?当时为了证明自己投资成本并不高,TCL中环给出了一组与同行比较的数据,来证明自己单位产能投资强度,与行业平均水平保持了一致。对比数据中,TCL中环拿隆基绿能2021年的数据作参照、放着天合光能2023年的数据不用、而选用天合光能2022年的数据,刻意回避TOPCon设备产能投资快速降本的客观事实。

第三,回复函写得实在太敷衍,信息披露低级错误频现,上面的错别字还是小事。在上述表格之中,“三孚新材”和表格内容毫不相干,难道是通用模板没删除干净?

10月8日,TCL中环发布转让参股公司股权的公告,披露的国通信托股权结构,也和事实不符。一向闪耀着工程师文化、工匠精神光环的TCL中环,最近有点不太讲求细节了。

第四,继续差异化披露、差异化比较,让投资者搞不清楚状况。

第三轮问询函回复原文这样表述:“公司凭借在材料生长的差异化技术,持续优化电池隧穿氧化层、硼扩散方阻、ALD 厚度等关键性能参数,实现量产光电转化效率最高达 25.7%。”

这种表述就说明公司实际上已经在量产了。既然有量产,在与同行做电池转换效率比较的时候,就应该采用同一指标——量产良率。

但是TCL中环,再次刻意避开了量产良率,而是谈“工程试验线”、“产线产品良率、一致性和直通率”,称以上“综合超过85%”。

就“一致性和直通率”,赶碳号特别请教了专业人士。一致性指的是产品性能参数测试结果的集中度比较高,不会太离散。产品从开始生产到生产结束,中间没有任何的返修过程。直通率是这种产品的良率。

若也采用产品良率、一致性和直通率指标,现在的一线大厂一般98%-99%。一般来说只有达到95%才具有量产价值。

不过,也有专家称:若是工程试验线产线,一开始产品良率、一致性和直通率综合超过85%,也还是不错的。

若25.7%电池转换效率,对应的是这样“工程试验线”“产品良率、一致性和直通率”,而公司拿这个去和同行量产效率做比较,以证明自己在TOPCon电池上的领先,合适吗?

TCL中环25.7%的转换效率所对应的量产良率,究竟是多少呢?

03、未来3年,50%的复合增长率?

一个谎言,往往需要更多个谎言去掩盖。一个信口开河的敷衍,往往也需要更多理由去解释。

在第二轮问询函中,交易所问及TCL中环斥资百亿下场做电池,未来如何应对产能过剩。

公司回复:“报告期内公司组件销量复合增长率为 87.11%。假设未来3年按每年 50%的订单增长率测算,2024年、2025年和2026年,公司每年订单量分别为16.32GW、24.48GW和36.72 GW。项目二建成后 TOPCon 电池产能将新增25GW,电池总产能为 27GW。”这么预计,未来订单可以匹配产能。

就是针对这一点,深交所在第三轮问询函中提问:你在2023 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长率都下降了,凭什么预计自己未来三年仍能保持30%的增速?

简单总结一下TCL中环的回复:

第一,未来多晶硅原材料呈现大幅下降的可能性较低;第二,公司有工业4.0;第三,公司有供应链体系和全球化布局。若是没有看明白,那应该是赶碳号没有总结好。

近几年光伏产业保持了高增长,但未来三年光伏行业仍然能保持50%的增长速度吗?TCL中环是否考虑过整个光伏行业越来越卷的现实,不远的未来光伏产能过剩的现实会不会波及自己?是否考虑过国际贸易特别是欧洲市场对光伏需求可能会阶段性下降的不利影响?

另外,TCL中环在电池、组件领域的竞争力,会优于隆基、晶科、晶澳、天合光能这些老玩家吗?环晟亏钱,也不是一年两年了。未来是TCL中环碾压老玩家们,还是被老玩家们吊打呢?

04、灵魂拷问,真的缺钱吗?

A股融资环境,阶段性、有针对性收紧,既是趋势,也是现实。目前,有企业审时度势,已经撤回IPO、再融资申请,亦有企业减少融资额度。

TCL中环出于业务发展需要,坚持138亿元融资不动摇。的确如此,如果行业进入微利时代,残酷的存量博弈中,每一分钱对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交易所不得不再次质问,公司真的缺钱吗。

第一次交易所问询时,TCL中环回复了:未来三年,公司计划重大项目资金支出为464亿元。再算上分红、偿债等资金需求,公司未来的资金缺口还有228亿元。

第二次交易所问询时,TCL中环坚称很缺钱,口径不放松:“综合考量未来三年营运资金需求、重大项目支出安排、货币资金、银行授信及贷款余额等因素,预计公司未来三年资金缺口为 2,284,037.45万元”。

于是就引出了交易所第三轮问询“大额偿债资金需求的测算依据”是什么?

TCL中环这样回复:“以1-3 年期限授信额度已使用情况测算大额偿债资金需求,上述测算主要系考虑到1-3 年期限授信额度在未来三年将产生偿债需求,以此为测算依据。”

可是,哪家公司没有银行贷款呢?

偿债需求更应该看资产负债率。为了证明自己负债率高,TCL中环又列了一个表格。TCL中环再一次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数据!

来源:TCL中环第三轮问询函回复

赶碳号统计才发现,原来TCL中环负债率控制得这么优秀,负债率甚至比隆基、通威都要低。TCL中环拿未来几年的偿债来说自己缺钱,现在看倒是有点像在炫富了。

来源:WIND

尾声

最近,不缺钱又要IPO融资的,有一个著名案例,就是浙江国祥。该公司拟募资7.37亿元,其中5.37亿元用于项目建设,而2亿元用于补充运营资金项目。与此同时,该公司上市前的理财资金就高达9个亿。不缺钱还上市,不是圈钱是什么呢?

TCL中环也真的不差钱。交易所三次问询,其实就一个核心问题:硅片龙头TCL中环账上躺着百亿现金,仍要融资138亿,有必要性和合理性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环股份

154
  • TCL中环:拟18亿元收购控股子公司中环晶体24.64%股权
  • 光伏业再提“控产”,A股光伏板块活跃,拐点是否真正到来?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TCL中环自家产的TOPCon电池已遥遥领先,为何仍要外购电池做认证?

这算不算是一种“作弊”呢?

文|赶碳号

这已经是交易所对TCL中环138亿可转债再项融资项目的问询三轮了!手握百亿货币现金的TCL中环,仍然坚持138亿再融资计划,不变。

交易所的问题仍然集中在两方面:募投项目尤其是103亿广州TOPCon电池项目的风险、账上趴着百亿现金仍要融资是否合理。

TCL中环在本轮回复中,透露出一些更为劲爆的信息:公司TOPCon电池量产效率现在已可碾压晶科、钧达等一众同行,但与此同时,环晟提交德国莱茵TüV认证的叠瓦组件中的TOPCon电池,却是外购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01、外购TOPCon电池,通过德国莱茵TüV认证

今年8月3日,环晟光伏宣布:“日前,TCL中环旗下环晟光伏N型叠瓦新品收到第三方检测机构德国莱茵TüV的认证证书。版型为G12-68P的TOPCon叠瓦双玻组件以优异表现,通过TüV莱茵光伏组件IEC标准的各项测试,高发电量、高可靠性受到权威认可……此次通过认证的N型68P双玻组件,功率达705W,转换效率达22.4%……”

能得到权威第三方机构认证,是件大好事。这件大好事,深交所也关注到了,在第三轮问询函中问及:

“公司某款主要产品大功率双玻组件部分第三方权威机构的认证,将于第三季度内完成,其他多款采用TOPCon电池的叠瓦组件的认证正在进行中,处于测试阶段,预计在2024年1月底可完成。采用TOPCon电池的叠瓦组件认证进度情况,是否符合预期,认证是否存在重大障碍或风险,上述经认证的组件所采用的电池是否为外购电池……”

对此,TCL中环大大方方承认:“已完成认证的组件采用外采电池,亦正在进行替换为自产电池的TüV 认证测试。”

以上问题,实际上指向的是TCL中环在TOPCon电池方面的技术实力。其实,早在第二轮问询函的时候,深交所就问及:TCL中环N 型电池的技术储备情况、是否具备相应优势等。”

TCL中环给予肯定答复,自称技术领先,此次亦然:“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经获得电池相关授权专利97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84项目 ;在上述电池专利中,N型TOPCon高效电池相关授权专利为53项,包括5项发明专利和48项实用新型,覆盖了电池的结构设计、工艺、加工设备等关键环节。”

来源:TCL中环第三轮问询函回复

先不说错别字了——赶碳号也经常写错别字。既然公司技术这么领先,有这么多专利,那为什么认证的TOPCon叠瓦组件,非要外购电池呢?

TCL中环解释,新产品认证周期约4-5 个月,公司在2023年3月开始送样认证测试时,自己的TOPCon电池还没量产,更何况单独电池片的报备就需要3个月。公司TOPCon产线在今年8月已完成调试,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其他TOPCon 叠瓦组件产品认证,均采用自产电池。

这算不算是一种“作弊”呢?

对于这个疑问,光伏专业人士向赶碳号解释:“一般这种认证就属于市场进入的硬性要求,并不是什么荣誉证书。市场上确实也有外采电池进行第三方认证的情况,企业一般都不会对外详细说明。”

交易所本着时时放心不下的心态,就是想了解,未来如果换成你自己的TOPCon电池,那还行不行呢?TCL中环拍着胸脯说,没问题,我太行了,我现在已经25.7%了。

02、”关公战秦琼“式的比较方法

在9月12日,回复交易所第二轮问询时,TCL中环称:“公司N 型 TOPCon 高效太阳能电池产品性能先进,光电转化效率大于25%。”

这算一个行业潜规则:一般的情况下,大于25%,就是基本就是25%持平或略高。当时,赶碳号还感慨:TCL中环太实在了!在当下TOPCon电池转换效率普遍注水的情况下,有着工匠精神的TCL中环,自报的这个25%,基本是全行业垫底。

不过还不到一个月,即10月10晚,公司在回复交易所第三轮问询时就有了新进展:“ 公司目前TOPCon电池量产光电转换效率达到行业高水平的25.7%”

来源:TCL中环第三轮问询函回复

不到一个月时间,在TCL中环自己制作的榜单中,该公司一举跃升成TOPCon的头部企业。对此,赶碳号有几点看法。

第一,虽然是不到一个月转换效率由25%跃升至25.7%,但是不能说完全不可能。客观说,TCL中环的研发投入和功底还是相当深厚的。

第二,为了强调自己的电池转换效率有多高,TCL中环这次学习了个别头部企业的不好做法,有贬低同行之嫌。

在上述表单中,TCL中环引用的数据,是钧达股份在去年10月披露转换效率数据。钧达股份至少是TOPCon电池这一轮产业化的领军者之一。实际上,今年半年报时,钧达股份就披露过:公司实现LPCVD技术改进以及SE技术的量产导入,已经将TOPCon电池量产效率,从年初的25%左右提升至25.5%以上。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TCL中环拿别人家去年、前年的老数据,来证明自己的现在做得有多么优秀了。

交易所在第二轮问询函中就问及:TCL中环的募投项目成本是不是太高了?当时为了证明自己投资成本并不高,TCL中环给出了一组与同行比较的数据,来证明自己单位产能投资强度,与行业平均水平保持了一致。对比数据中,TCL中环拿隆基绿能2021年的数据作参照、放着天合光能2023年的数据不用、而选用天合光能2022年的数据,刻意回避TOPCon设备产能投资快速降本的客观事实。

第三,回复函写得实在太敷衍,信息披露低级错误频现,上面的错别字还是小事。在上述表格之中,“三孚新材”和表格内容毫不相干,难道是通用模板没删除干净?

10月8日,TCL中环发布转让参股公司股权的公告,披露的国通信托股权结构,也和事实不符。一向闪耀着工程师文化、工匠精神光环的TCL中环,最近有点不太讲求细节了。

第四,继续差异化披露、差异化比较,让投资者搞不清楚状况。

第三轮问询函回复原文这样表述:“公司凭借在材料生长的差异化技术,持续优化电池隧穿氧化层、硼扩散方阻、ALD 厚度等关键性能参数,实现量产光电转化效率最高达 25.7%。”

这种表述就说明公司实际上已经在量产了。既然有量产,在与同行做电池转换效率比较的时候,就应该采用同一指标——量产良率。

但是TCL中环,再次刻意避开了量产良率,而是谈“工程试验线”、“产线产品良率、一致性和直通率”,称以上“综合超过85%”。

就“一致性和直通率”,赶碳号特别请教了专业人士。一致性指的是产品性能参数测试结果的集中度比较高,不会太离散。产品从开始生产到生产结束,中间没有任何的返修过程。直通率是这种产品的良率。

若也采用产品良率、一致性和直通率指标,现在的一线大厂一般98%-99%。一般来说只有达到95%才具有量产价值。

不过,也有专家称:若是工程试验线产线,一开始产品良率、一致性和直通率综合超过85%,也还是不错的。

若25.7%电池转换效率,对应的是这样“工程试验线”“产品良率、一致性和直通率”,而公司拿这个去和同行量产效率做比较,以证明自己在TOPCon电池上的领先,合适吗?

TCL中环25.7%的转换效率所对应的量产良率,究竟是多少呢?

03、未来3年,50%的复合增长率?

一个谎言,往往需要更多个谎言去掩盖。一个信口开河的敷衍,往往也需要更多理由去解释。

在第二轮问询函中,交易所问及TCL中环斥资百亿下场做电池,未来如何应对产能过剩。

公司回复:“报告期内公司组件销量复合增长率为 87.11%。假设未来3年按每年 50%的订单增长率测算,2024年、2025年和2026年,公司每年订单量分别为16.32GW、24.48GW和36.72 GW。项目二建成后 TOPCon 电池产能将新增25GW,电池总产能为 27GW。”这么预计,未来订单可以匹配产能。

就是针对这一点,深交所在第三轮问询函中提问:你在2023 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长率都下降了,凭什么预计自己未来三年仍能保持30%的增速?

简单总结一下TCL中环的回复:

第一,未来多晶硅原材料呈现大幅下降的可能性较低;第二,公司有工业4.0;第三,公司有供应链体系和全球化布局。若是没有看明白,那应该是赶碳号没有总结好。

近几年光伏产业保持了高增长,但未来三年光伏行业仍然能保持50%的增长速度吗?TCL中环是否考虑过整个光伏行业越来越卷的现实,不远的未来光伏产能过剩的现实会不会波及自己?是否考虑过国际贸易特别是欧洲市场对光伏需求可能会阶段性下降的不利影响?

另外,TCL中环在电池、组件领域的竞争力,会优于隆基、晶科、晶澳、天合光能这些老玩家吗?环晟亏钱,也不是一年两年了。未来是TCL中环碾压老玩家们,还是被老玩家们吊打呢?

04、灵魂拷问,真的缺钱吗?

A股融资环境,阶段性、有针对性收紧,既是趋势,也是现实。目前,有企业审时度势,已经撤回IPO、再融资申请,亦有企业减少融资额度。

TCL中环出于业务发展需要,坚持138亿元融资不动摇。的确如此,如果行业进入微利时代,残酷的存量博弈中,每一分钱对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交易所不得不再次质问,公司真的缺钱吗。

第一次交易所问询时,TCL中环回复了:未来三年,公司计划重大项目资金支出为464亿元。再算上分红、偿债等资金需求,公司未来的资金缺口还有228亿元。

第二次交易所问询时,TCL中环坚称很缺钱,口径不放松:“综合考量未来三年营运资金需求、重大项目支出安排、货币资金、银行授信及贷款余额等因素,预计公司未来三年资金缺口为 2,284,037.45万元”。

于是就引出了交易所第三轮问询“大额偿债资金需求的测算依据”是什么?

TCL中环这样回复:“以1-3 年期限授信额度已使用情况测算大额偿债资金需求,上述测算主要系考虑到1-3 年期限授信额度在未来三年将产生偿债需求,以此为测算依据。”

可是,哪家公司没有银行贷款呢?

偿债需求更应该看资产负债率。为了证明自己负债率高,TCL中环又列了一个表格。TCL中环再一次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数据!

来源:TCL中环第三轮问询函回复

赶碳号统计才发现,原来TCL中环负债率控制得这么优秀,负债率甚至比隆基、通威都要低。TCL中环拿未来几年的偿债来说自己缺钱,现在看倒是有点像在炫富了。

来源:WIND

尾声

最近,不缺钱又要IPO融资的,有一个著名案例,就是浙江国祥。该公司拟募资7.37亿元,其中5.37亿元用于项目建设,而2亿元用于补充运营资金项目。与此同时,该公司上市前的理财资金就高达9个亿。不缺钱还上市,不是圈钱是什么呢?

TCL中环也真的不差钱。交易所三次问询,其实就一个核心问题:硅片龙头TCL中环账上躺着百亿现金,仍要融资138亿,有必要性和合理性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