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法院去年受理金融商事案件近20万件,涉供应链纠纷案数量逐年增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法院去年受理金融商事案件近20万件,涉供应链纠纷案数量逐年增加

作为以应收账款融资为核心内容的新型融资模式,近年来,中国供应链金融业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而加速创新发展,相应的行业风险也逐步暴露。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黄景源

10月16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通报2022年度上海法院金融商事审判情况(下称“白皮书”)、2018-2022年度上海法院涉供应链金融纠纷案件审判情况(下称“涉供应链白皮书”)。

据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吴金水介绍2022年,上海法院共计受理一审金融商事案件199270件,审结200617件,案件结收比为100.6%。标的总金额为1674.51亿元。

收案数量排名前五位的案件类型是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信用卡纠纷、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保险类纠纷及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合计占一审金融商事案件总数的97.23%。

白皮书显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数量及占比持续上升,2022年上海法院受理的一审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数量达到2018年的3.7倍,在一审金融商事案件中的占比从2018年的13.18%上升到55.5%。

2022年,上海法院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的一审金融商事案件占比为39.57%,案件调解撤诉比例呈上升趋势。

此外,白皮书显示,涉众型金融商事案件数量较多,主要包括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数量居高不下、部分供应链核心企业违规经营引发大规模债务纠纷、私募基金领域“爆雷”事件多发导致大量投资者维权诉讼案件三种情况。

根据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白皮书预判,未来涉及金融投资者权益保护的纠纷案件将持续增多,主要集中在与消费信贷相关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涉资管产品的维权纠纷、与证券交易相关的纠纷等领域。

作为以应收账款融资为核心内容的新型融资模式,近年来,中国供应链金融业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而加速创新发展,相应的行业风险也逐步暴露。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金融审判庭庭长朱川介绍称,2018至2022年,上海法院一审审结涉供应链金融纠纷案件数量逐年增加,从2018年的6165件增至2022年的25489件。标的总金额从2018年的95.3亿元增至2022年的307.84亿元,涨幅为223.02%,但平均标的金额相对平稳。

涉供应链白皮书建议,上海应进一步加强对供应链金融业务及相关从业主体的监管,强化供应链金融相关参与主体的合规建设,努力完善涉供应链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快优化系统性金融风险协同处置机制。

当天,聚焦金融审判体制机制创新、树立金融市场规则导向意义、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三个方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了十个典型案例。

例如,在全国首例主板市场交易型与信息型操纵混同的证券操纵赔偿责任纠纷案中,上海法院就证券法规定的民事赔偿责任优先原则进行了新的探索。

在该案中,上海法院先就证券操纵行为人的行政处罚、刑事罚没款采取民事保全措施,再判决若操纵行为人的财产不足以履行民事判决所确定的赔偿责任,则可执行已依法保全的罚款和罚金,最大程度保障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实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法院去年受理金融商事案件近20万件,涉供应链纠纷案数量逐年增加

作为以应收账款融资为核心内容的新型融资模式,近年来,中国供应链金融业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而加速创新发展,相应的行业风险也逐步暴露。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黄景源

10月16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通报2022年度上海法院金融商事审判情况(下称“白皮书”)、2018-2022年度上海法院涉供应链金融纠纷案件审判情况(下称“涉供应链白皮书”)。

据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吴金水介绍2022年,上海法院共计受理一审金融商事案件199270件,审结200617件,案件结收比为100.6%。标的总金额为1674.51亿元。

收案数量排名前五位的案件类型是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信用卡纠纷、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保险类纠纷及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合计占一审金融商事案件总数的97.23%。

白皮书显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数量及占比持续上升,2022年上海法院受理的一审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数量达到2018年的3.7倍,在一审金融商事案件中的占比从2018年的13.18%上升到55.5%。

2022年,上海法院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的一审金融商事案件占比为39.57%,案件调解撤诉比例呈上升趋势。

此外,白皮书显示,涉众型金融商事案件数量较多,主要包括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数量居高不下、部分供应链核心企业违规经营引发大规模债务纠纷、私募基金领域“爆雷”事件多发导致大量投资者维权诉讼案件三种情况。

根据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白皮书预判,未来涉及金融投资者权益保护的纠纷案件将持续增多,主要集中在与消费信贷相关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涉资管产品的维权纠纷、与证券交易相关的纠纷等领域。

作为以应收账款融资为核心内容的新型融资模式,近年来,中国供应链金融业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而加速创新发展,相应的行业风险也逐步暴露。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金融审判庭庭长朱川介绍称,2018至2022年,上海法院一审审结涉供应链金融纠纷案件数量逐年增加,从2018年的6165件增至2022年的25489件。标的总金额从2018年的95.3亿元增至2022年的307.84亿元,涨幅为223.02%,但平均标的金额相对平稳。

涉供应链白皮书建议,上海应进一步加强对供应链金融业务及相关从业主体的监管,强化供应链金融相关参与主体的合规建设,努力完善涉供应链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快优化系统性金融风险协同处置机制。

当天,聚焦金融审判体制机制创新、树立金融市场规则导向意义、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三个方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了十个典型案例。

例如,在全国首例主板市场交易型与信息型操纵混同的证券操纵赔偿责任纠纷案中,上海法院就证券法规定的民事赔偿责任优先原则进行了新的探索。

在该案中,上海法院先就证券操纵行为人的行政处罚、刑事罚没款采取民事保全措施,再判决若操纵行为人的财产不足以履行民事判决所确定的赔偿责任,则可执行已依法保全的罚款和罚金,最大程度保障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实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