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个贵州山村快递业的“非典型”样本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个贵州山村快递业的“非典型”样本

快递进山村,还是有点难。

文|IT时报见习记者 孙永会

编辑|王昕 孙妍

10月1日傍晚时分,家住贵州省遵义市山盆镇高雄村的毛武凤在某电商平台上下单了真空压缩袋商品。10月4日16时左右,她收到了镇上邮政局快递员的取件电话,这让她一时发愁,脑海中快速“草拟”了三个取件方案:其一,联系村里跑车师傅,花费30元将其由高雄村送往驾车20分钟之外的丁村,再花费5元费用、 乘坐30分钟的班车前往镇上自行取件;其二,联系村委会快递代取点的负责人,托她翌日帮忙取件,之后自己再到代取点领取;第三,继续等待2~3天,待邮政快递小哥将包裹从镇上带到村子的代取点后再自行取件。

考虑到时间、车费等成本,毛武凤立马排除了方案一,随后联系了村委会代取点的人员,却得到“不确定第二天是否去镇上”的反馈。无奈之下,她选择了方案三,10月7日晚上,包裹“到达”村子代收点。因为没有交通工具,她于第二天的中午步行20分钟后终于取到了包裹。

据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在今年9月29日~10月6日的中秋国庆长假期间,全国邮政行业揽收快递与包裹25.75亿件(不包含邮政集团包裹业务),日均揽收量与2019年国庆长假相比增长122.6%;投递快递与包裹25.72亿件(不包含邮政集团包裹业务),日均投递量与2019年国庆长假相比增长133.9%。

在海量快递包裹中,其中一部分正逐渐走入大山深处的偏远农村地区,改变着那里人们的生活方式。

01 快递员配送成本高  代取点需要另付费

尽管有政策“东风”借势,但在偏远地区,寄取快递对于多数老百姓来说,仍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谈及对乡镇和村落快递业的服务评价,较多人表示“还是不方便”。

在毛武凤所在的山盆镇,邮政包裹并不是每天都会进村,快递员基本上隔2—3天才会进村送货,所有的包裹只送到村里的代取点,包裹“到位”后,购买者自行选择时间取货。“因为距离较远,所花费的成本确实比较高,每次送货进村的数量不到30个。”山盆镇邮政局的快递员郑业(化名)告诉《IT时报》记者,他每次骑摩托车到高雄村送包裹所花费的时间是单程40分钟,每个包裹只能挣到3毛到5毛钱,月收入不足3000元。“油钱都挣不回来。”他无奈地表示。

对于镇上的邮政快递员来说,他们的配送任务较重,3人负责不同的村子,每人跟进4~5个村,另外1人则负责镇上的“送货上门”。邮政包裹由工作人员送货到村,而镇上的中通、圆通、韵达、京东、顺丰、极兔等快递则由不同村子的“中间人”进行代领。

以高雄村为例,在村委会附近开商店的鲁晓琴(化名)从2020年开始在店内开设代取点,代取业务刚开始,她每天都在村群里发布前往镇上的时间,并附加一句“有快递的请私发取单号”。将快递取回来后,村民自行领取,不过每个人需要根据包裹的大小支付2~5元不等的代取费。“刚开始有人会表示反对,觉得都是同村的还要另收费。但多数人还是会理解,开车油费也需要一点开销。”鲁晓琴说,平日里以载人去镇上、市里为主,取快递只是“顺便的”。

村子的住户分布广,对于有交通工具的村民来说,到村委会取快递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对于只能步行的人,特别是中老年人来说,也是件麻烦的事情。快递能否像城市的服务一样也实现“送货上门”呢?有人表示“在村里做这个事儿费力不讨好”,也有人认为不太现实。

“希望今后在村委会可以另外招聘一个专门的‘村配送员’,把包裹送到每个购买者的家中。但待遇问题是最主要的难题,这个还需要村领导和村民群策群力,一起思考解决送快递难的问题。”刚从镇邮政局退休不久的袁春辉(化名)分享了他的经验。

02 政策“东风”频吹

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快递”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清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各种关卡,降低流通成本,促进物流配送、快递业和网络购物发展”。至2023年的全国两会,“快递”已是第10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相关报告每年强调的内容各有侧重点,也直接映射出发展现代快递业的着力点和方向。

相关政策亦不断涌出。早在2014年,国家邮政局便启动“快递下乡”工程,支持快递企业在乡镇设置更多的经营网点,以让广大农民享受网购服务。6年后,国家邮政局于2020年出台了《快递进村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自此,“快递下乡”工程正式升级为“快递进村”工程。“三年行动方案”指出,到2022年底,我国农村快递服务深度显著增强,县、乡、村快递物流体系逐步建立,城乡之间流通渠道基本畅通,农村综合物流服务供给力度明显加大,快递服务“三农”成果更加丰硕,符合条件的建制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快递”。

今年年初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亦对发展现代乡村快递服务业作出要求,文件指出,加快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共同配送、即时零售等新模式。此外,还有中央财办等部门印发的《关于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邮政局与商务部等部门编制的《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新文件对农村寄递物流体系的建设亦作出要求。

据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邮政业累计建成990个县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27.8万个村级快递服务站点,全国95%的建制村实现快递服务覆盖。尽管成效显著,但“快递进村”亦存在短板。

“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网络尚不完善、渠道不够畅通、服务还不到位等情况客观存在。”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边作栋不久前表示。

03 农产品“走出山”依旧难

每年的白露至寒露节气期间,是高雄村方竹笋生长的时间,当地百姓称之为“竹笋季”。经《IT时报》记者了解发现,无论是在交通欠发达时期,还是在网络发达的信息社会,售卖这一环节全部由中间代收人完成,而村民仅通过邮寄和快递寄送给少部分的熟人,或者少数想尝鲜的消费者。

据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3丰收节——线上农产品消费报告》,2023年1月至8月农产品上行的发货区县呈现高倍增长趋势,贵州、广西等省的农产品上行销量比2019年增长超过10倍。全省销量增长,对于山盆镇而言,情况是否乐观呢?

“山盆镇上的特色产品较少,且表现出季节性,像七、八月的脆李,九、十月的方竹笋,这些农产品在线下能在一定时期内带来经济效益,但是线上销售效果比较差。”袁春辉告诉记者,像李子这类水果面临一定的保质期问题,在物流链中,较难保证其不受破损,最后可能会落得一个“两败俱伤”的结果——买家不满意,卖家入不敷出。因此,镇上的多数人仍然选择“现采现卖”。

农副产品线上“走出去”较难,除了取件麻烦的问题,相比之下,外面的产品“走进来”较为容易。“我还在(邮递员)岗位的时候,配送过各种物件,甚至还有活物,如兔子等。”袁春辉说道。

排版/ 季嘉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国邮政

3.3k
  • 中国邮政与中国人保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基础金融业务、投融资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 贪污受贿超千万元,中国邮政集团上海市分公司原副总经理黄来芳一审被判13年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个贵州山村快递业的“非典型”样本

快递进山村,还是有点难。

文|IT时报见习记者 孙永会

编辑|王昕 孙妍

10月1日傍晚时分,家住贵州省遵义市山盆镇高雄村的毛武凤在某电商平台上下单了真空压缩袋商品。10月4日16时左右,她收到了镇上邮政局快递员的取件电话,这让她一时发愁,脑海中快速“草拟”了三个取件方案:其一,联系村里跑车师傅,花费30元将其由高雄村送往驾车20分钟之外的丁村,再花费5元费用、 乘坐30分钟的班车前往镇上自行取件;其二,联系村委会快递代取点的负责人,托她翌日帮忙取件,之后自己再到代取点领取;第三,继续等待2~3天,待邮政快递小哥将包裹从镇上带到村子的代取点后再自行取件。

考虑到时间、车费等成本,毛武凤立马排除了方案一,随后联系了村委会代取点的人员,却得到“不确定第二天是否去镇上”的反馈。无奈之下,她选择了方案三,10月7日晚上,包裹“到达”村子代收点。因为没有交通工具,她于第二天的中午步行20分钟后终于取到了包裹。

据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在今年9月29日~10月6日的中秋国庆长假期间,全国邮政行业揽收快递与包裹25.75亿件(不包含邮政集团包裹业务),日均揽收量与2019年国庆长假相比增长122.6%;投递快递与包裹25.72亿件(不包含邮政集团包裹业务),日均投递量与2019年国庆长假相比增长133.9%。

在海量快递包裹中,其中一部分正逐渐走入大山深处的偏远农村地区,改变着那里人们的生活方式。

01 快递员配送成本高  代取点需要另付费

尽管有政策“东风”借势,但在偏远地区,寄取快递对于多数老百姓来说,仍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谈及对乡镇和村落快递业的服务评价,较多人表示“还是不方便”。

在毛武凤所在的山盆镇,邮政包裹并不是每天都会进村,快递员基本上隔2—3天才会进村送货,所有的包裹只送到村里的代取点,包裹“到位”后,购买者自行选择时间取货。“因为距离较远,所花费的成本确实比较高,每次送货进村的数量不到30个。”山盆镇邮政局的快递员郑业(化名)告诉《IT时报》记者,他每次骑摩托车到高雄村送包裹所花费的时间是单程40分钟,每个包裹只能挣到3毛到5毛钱,月收入不足3000元。“油钱都挣不回来。”他无奈地表示。

对于镇上的邮政快递员来说,他们的配送任务较重,3人负责不同的村子,每人跟进4~5个村,另外1人则负责镇上的“送货上门”。邮政包裹由工作人员送货到村,而镇上的中通、圆通、韵达、京东、顺丰、极兔等快递则由不同村子的“中间人”进行代领。

以高雄村为例,在村委会附近开商店的鲁晓琴(化名)从2020年开始在店内开设代取点,代取业务刚开始,她每天都在村群里发布前往镇上的时间,并附加一句“有快递的请私发取单号”。将快递取回来后,村民自行领取,不过每个人需要根据包裹的大小支付2~5元不等的代取费。“刚开始有人会表示反对,觉得都是同村的还要另收费。但多数人还是会理解,开车油费也需要一点开销。”鲁晓琴说,平日里以载人去镇上、市里为主,取快递只是“顺便的”。

村子的住户分布广,对于有交通工具的村民来说,到村委会取快递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对于只能步行的人,特别是中老年人来说,也是件麻烦的事情。快递能否像城市的服务一样也实现“送货上门”呢?有人表示“在村里做这个事儿费力不讨好”,也有人认为不太现实。

“希望今后在村委会可以另外招聘一个专门的‘村配送员’,把包裹送到每个购买者的家中。但待遇问题是最主要的难题,这个还需要村领导和村民群策群力,一起思考解决送快递难的问题。”刚从镇邮政局退休不久的袁春辉(化名)分享了他的经验。

02 政策“东风”频吹

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快递”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清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各种关卡,降低流通成本,促进物流配送、快递业和网络购物发展”。至2023年的全国两会,“快递”已是第10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相关报告每年强调的内容各有侧重点,也直接映射出发展现代快递业的着力点和方向。

相关政策亦不断涌出。早在2014年,国家邮政局便启动“快递下乡”工程,支持快递企业在乡镇设置更多的经营网点,以让广大农民享受网购服务。6年后,国家邮政局于2020年出台了《快递进村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自此,“快递下乡”工程正式升级为“快递进村”工程。“三年行动方案”指出,到2022年底,我国农村快递服务深度显著增强,县、乡、村快递物流体系逐步建立,城乡之间流通渠道基本畅通,农村综合物流服务供给力度明显加大,快递服务“三农”成果更加丰硕,符合条件的建制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快递”。

今年年初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亦对发展现代乡村快递服务业作出要求,文件指出,加快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共同配送、即时零售等新模式。此外,还有中央财办等部门印发的《关于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邮政局与商务部等部门编制的《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新文件对农村寄递物流体系的建设亦作出要求。

据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邮政业累计建成990个县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27.8万个村级快递服务站点,全国95%的建制村实现快递服务覆盖。尽管成效显著,但“快递进村”亦存在短板。

“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网络尚不完善、渠道不够畅通、服务还不到位等情况客观存在。”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边作栋不久前表示。

03 农产品“走出山”依旧难

每年的白露至寒露节气期间,是高雄村方竹笋生长的时间,当地百姓称之为“竹笋季”。经《IT时报》记者了解发现,无论是在交通欠发达时期,还是在网络发达的信息社会,售卖这一环节全部由中间代收人完成,而村民仅通过邮寄和快递寄送给少部分的熟人,或者少数想尝鲜的消费者。

据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3丰收节——线上农产品消费报告》,2023年1月至8月农产品上行的发货区县呈现高倍增长趋势,贵州、广西等省的农产品上行销量比2019年增长超过10倍。全省销量增长,对于山盆镇而言,情况是否乐观呢?

“山盆镇上的特色产品较少,且表现出季节性,像七、八月的脆李,九、十月的方竹笋,这些农产品在线下能在一定时期内带来经济效益,但是线上销售效果比较差。”袁春辉告诉记者,像李子这类水果面临一定的保质期问题,在物流链中,较难保证其不受破损,最后可能会落得一个“两败俱伤”的结果——买家不满意,卖家入不敷出。因此,镇上的多数人仍然选择“现采现卖”。

农副产品线上“走出去”较难,除了取件麻烦的问题,相比之下,外面的产品“走进来”较为容易。“我还在(邮递员)岗位的时候,配送过各种物件,甚至还有活物,如兔子等。”袁春辉说道。

排版/ 季嘉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