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将“校园欺凌”定义为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多发生在中小学。但值得注意的是,校园欺凌不一定只在校园内发生;在心理学领域,欺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攻击行为,具备三个基本特征,即“重复发生性、伤害性和力量不均衡性”。2016年联合国针对全球18个国家的10万名儿童的民意测验显示:2/3的儿童都曾遭受欺凌。以下这些行为,都是欺凌:
1. 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指责受害者无用、侮辱其人格等。
2. 对受害者进行重复性的物理攻击。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使用管制刀具、棍棒等攻击受害者。
3. 干涉受害者的个人财产、教科书、衣裳等,损坏,或通过他们嘲笑受害者。
4. 欺凌者明显地比受害者强,而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发生。
5. 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
6. 恐吓、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事,威胁受害者听从命令。
7. 让受害者遭遇麻烦,或令受害者招致处分。
8. 中伤、讥讽、贬抑评论受害者的体貌、性取向、宗教、种族、收入水平、国籍、家人或其他;孤立或排挤受害者。
9. 敲诈:强索金钱或物品。
10. 画侮辱性的画,或把带有污辱性的视频上传到网络或社交媒体上。
调查显示,在中国18个省中,有66.1%的男生和48.8%的女生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欺辱,其中被恶意取笑是学生中最常见的欺辱行为,报告率为43.2%,其次性欺辱报告率为27.0%。然而我国目前尚没有确切的法律条款来定义校园欺凌或对这种行为进行约束管制。而在美国,对此类事件的处理态度却相当严肃,此前南加州的三个留学生翟云瑶、杨雨涵和章鑫磊因为施虐同胞,涉嫌绑架、殴打和折磨同学被起诉,三人分别获刑13年、10年和6年。
两相对比,不禁令人反思:对校园暴力说不,美国是如何应对的?而我们还需要做怎样的努力?
反校园欺凌措施
美国为防控校园欺凌作出了很多努力,其学校安全法律发展至今已经相当完善。从禁枪、风险评估、联邦拨款再到公开学校安全状况,由政府和学校共同承担安全管理的责任,条款内容细致堪比执行手册。
立法先行
美国充分发挥了法律的威慑力,将校园欺凌划上犯罪标准,绝不纵容青少年的犯罪行为。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至关重要的两项法案《学校安全法案》(Safe Schools Act of 1994) 和《学校禁枪法案》(Gun-Free Schools Act of 1994)。截止到2011年,全美约有46个州颁布了《反欺凌法》,36个州通过教育令的方式要求禁止网络欺凌。此外,在美国50个州中,有37个州没有规定刑事责任的下限。简单来说,即便孩子的年纪尚小,若检方可以证明他已经可以明辨是非,那么就需要负刑事责任。 2
规定学校采取措施并承担责任
学校设立防止校园欺凌的政策,需要提供举报欺凌事件渠道,给学校教职人员提供培训,要求校园欺凌行为必须及时上报。其次需要对被举报欺凌事件进行调查并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干预。如果学校没有及时制止学校中的欺凌行为,那么家长将有权力提起诉讼。
严格的安全防卫措施
1990年美国议会公布的《校园安全法》,以联邦法形式确立了校园警察机构的法律地位。大多数学校都建立了校园警察制度和机构,有专门的校园警察或专业保安人员。并且,许多学校都有金属探测器等安全设施,查看学生是否携带武器。
健全心理辅导制度
学校需要配备专业的心理学人士,为受到伤害的孩子提供及时的心理咨询。对那些因为欺凌而被开除的学生,政府会安排社会组织对其进行心理干预。
重视反欺凌意识培养
教育部门规定学校每年都要进行安全演习,并给予专项资助。学校开设初级生存教育等安全课程,有计划地针对校园欺凌开展指导宣讲课程,剖析校园欺凌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意识以及正确应对校园暴力的方式方法。
借助网络媒体的力量
美国官方有专门反对校园欺凌的网站 www.stopbullying.gov,号召各类预防欺凌、研究欺凌的机构积极发挥作用,抵抗校园欺凌。无论你是学校员工、被欺凌的学生或家长你都能在上面得到指导与参考。在网站上可以选取自己所在州,并由此找到各州对于欺凌行为的定义以及相关法律条款。
“社会化教育”出现了短板
反抗校园欺凌,绝对不仅仅是学校的工作,父母的态度往往影响甚至决定了孩子在遭受欺负时的反应。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咨询中心温方主任认为: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根源在于欺凌者、被欺凌者、围观者在“社会化教育”上出现了短板,而对孩子社会化学习的参与中,家庭教育是主角。那么,父母如何发现问题,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观察孩子是否存在异常行为或变化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你的孩子很有可能正在遭受校园欺凌的威胁,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个孩子受到欺负都会有以下列举的变化:
一些解释不通的伤痕;衣物,书籍,电子产品以及珠宝类的损坏或遗失;经常性的头痛,腹痛或经常假装生病;饮食习惯的改变。比如突然不吃饭或者暴饮暴食;经常性的梦靥,失眠;成绩的下降,对学业产生厌恶心理,或者不想去上学;避免参加社交活动,或是少了一些朋友的往来;一些自残性的行为,比如离家出走,伤害自己或是提到自杀。
(数据来源自美国的反校园霸凌网站 www.stopbullying.gov/index.html)
正当反抗
要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及时告知老师和家长自己受到的欺凌行为,坚决而明确地告诉欺凌者“我不允许你这么做!” 严重时要及时报警,请求警方介入。而家长要在第一时间安抚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积极面对,减轻情绪伤害。
加强家长与学校的双方向沟通
由于欺负行为具有反复性,为了防止孩子受到更严重的恐吓,需要老师和家长持续关注孩子的动态。同时切忌过度保护,使孩子形成心理依赖,以免在家长不在学校时,再次沦为欺凌对象。
拒绝以暴制暴
以暴制暴,这是最容易酿成悲剧的抵抗行为。美国校园暴力行为三分之二的背后原因是被欺凌者的报复行动,惩处暴力行为只是法律解决校园欺凌事件的结果。与其控诉欺凌者的恶劣行为和周围同学的漠视围观,最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扩大社交圈子,建立统一战线。当孩子变得合群,很大程度上会减少受欺凌的可能性。
正确的家庭管教方式
正确的家庭教育、对儿童行为的及时引导和活动监督,会帮助孩子建立健康自信的人格。 记得 为孩子提供安全倾诉的环境 ! 研究表明,有近50%的儿童受欺负后没有该告知家长或老师,而是选择在沉默中承受痛苦。只有让孩子有足够的信心可以敞开心扉,认真倾听,理智对待,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反对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带来严重危害
研究表明,欺凌对学生身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被欺凌者抑郁的概率是常人的4.8倍,焦虑为4.3倍,自杀概率高达18.5倍。甚至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生理问题,比如情绪失控,胃痛,头痛,失眠等。在长期遭受同伴的羞辱又无力自卫时,他们往往会产生对世界的极度不信任感,有点受害者默默承受,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导致身心深受煎熬;甚至有的受害者可能自己也成为欺凌者,反向攻击他人;也可能诱发一些极端报复行为,吸毒、酗酒、自残、自杀,也被认为是校园暴力事件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放任校园欺凌对欺凌者所造成的消极后果也同样不可小觑。俗话说,强中自有强中手,恶人自有恶人磨。欺凌别人实际上是一种恶的倾向,孩子以欺压别人取乐,以自我为中心,具有盲目的优越感,如果在少年时期不加以干预,一旦攻击性人格形成,也会影响其正常的社交行为。而欺负者集合在一起结成不良同伴团伙,将进一步增加其反社会行为发生的可能性。研究表明,经常欺负他人的儿童成年后的犯罪率是正常人的4倍。
其实,校园欺凌不仅仅停留在道德层面,想要从根本上遏制伤害的发生,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社会或是政府,都要正视其危害,积极应对。在我们的邻国,也是校园欺凌现象较为严重的韩国,开通了校园暴力热线电话;日本不少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则都设立了“校园欺凌问题对策委员会”等第三方机构,对校园欺凌事件具有自行调查的权力,防止学校或教育部门牺牲学生的利益。只有整个社会都成为受欺凌者坚强的后盾,孩子才能奋起反抗,校园才能真正远离暴力的倾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