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熔断
2016年年初的A股应该让很多股民刻骨铭心。1月1日起,A股市场开始正式实施熔断制度,1月4日新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市场便触及两档熔断阈值,全天交易140分钟,接着在1月7日,市场又是2次熔断,全天仅交易15分钟。7日晚,证监会正式发布通知决定暂停实施A股指数熔断制度。
在这4天时间里,上证指数下跌11.7%,深证成指下跌15.0%,创业板指数下跌16.9%,整个市场千股跌停,哀鸿遍野,满目疮痍。期间A股总市值蒸发达5.4万亿,平均每位股民亏损达10万元。
虽然熔断本身并不改变市场自身的运行规律,但是吸磁效应客观上造就了我国A股20多年的奇观,同时创造了既有涨跌停板又有熔断的奇葩交易制度,这在全球市场找不到第二家。管理层在事先没有充分论证、充分模拟便草草推出熔断制度,令股民深受伤害。证监会主席肖钢不久之后便被免去职务,仕途尽毁。
2. 结构性慢牛行情
经历了去杠杆的股灾1.0、“811”汇改的股灾2.0和熔断股灾3.0,A股市场风声鹤唳,人心涣散,上证指数最低跌至2638点,较2015年5178的顶点跌去了49%,几近腰斩,然而当大部分人认为A股将步入漫漫熊市、仍会创下新低的时候,股市却悄悄走出了慢牛行情。11月29日,上证指数盘中冲击3300点,最高达到3301点,较今年低点涨幅已高达25%。
在这一波慢牛行情中,最明显的就是二八分化,刚刚炒过了锂电池板块,紧接着VR、举牌、债转股、高送转等概念股轮番上演,在这样的结构性行情中,抓不住概念便意味着错失了赚钱的机会。
看着指数慢慢涨,股民们却不赚钱,更有人戏称“3000点建仓,却在3300点套牢”。赚钱难成为今年结构性慢牛行情中的一大特点。
3. 险资举牌
2015年年末,以宝能举牌万科事件为代表,险资举牌逐渐走入了公众视野,引发了市场对此类事件的持续关注。
宝能举牌万科,引发了管理层与股东的激烈冲突,引起了全社会对险资杠杆收购上市公司控股权的广泛争论。也为保险资金投资上市公司指了一条路,紧接着恒大举牌廊坊发展,阳光保险举牌伊利股份,险资举牌的故事越来越多。
险资举牌往往会带来被举牌上市公司股价的暴涨,因此举牌概念股成为市场炙手可热的热门板块。然而,恒大买入梅雁吉祥接近举牌线后很快就卖掉狠狠地割了一把韭菜,让整个市场都惊呆了,如此难堪的吃相令监管层难以忍受。再加上前海人寿买入格力电器几近举牌线,染指中国制造,监管层终于坐不住了。
12月3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直指险资用来路不正的钱从事杠杆收购,是行业的强盗,是坑民害民的害人精。紧接着,保监会出手,恒大被暂停股票资格,前海人寿逐步退出格力电器,随着监管趋严,险资举牌概念暂告一段落。
这一年,险资举牌事件不断,折射出当前市场的“资产荒”。高成本募集来的保险资金总是要找到合适的投资标的来保值增值,“资产荒”的背景下,无处可投成为险资的困境,而二级市场上有着诸多低估值的优质上市公司,举牌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这一切都应该在合规的框架内运作,不做野蛮人,不当害人精。
4. 注册制放缓、战略新兴板搁置
今年2月,刘士余接替肖钢出任证监会主席,“两会”期间,市场上关于股票注册制和战略新兴板的争论一度变得非常激烈,并且都在猜测新任主席会怎样出牌。
不过,在今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注册制的表述被删除,注册制改革将无限延后。同样,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有关设立战略新兴板的内容被删除,战兴板被搁置。
对于暂缓注册制,业内人士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现在仍不具备实施注册制的条件。贸然推出注册制,就有可能进一步助长上市公司的圈钱行为,威胁股市的基本稳定。对于搁置战略新兴板,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解释称,“十三五”规划纲要是判断未来5年的发展大趋势、确定大方向、明确要办的大事,设立战略新兴产业板的具体问题,还要做深入的研究论证。
5. 新股申购政策改变
1月1日,新股发行实施新的制度:投资者申购新股时无需再预先缴款,小盘股将直接定价发行,发行审核将会更加注重信息披露要求,发行企业和保荐机构需要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承担更多的义务和责任。对于广大股民来说,影响最大的应该就是新股申购规则从“先缴款,后申购”变为“先申购,后缴款”,这导致了打新门槛的降低,能够参与打新的人数便也逐渐增多,进而拉低了新股的中签率。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新股中签率平均为0.49%,中国核电的中签率最高,为1.63%。而实施新股新政的2016年,平均中签率仅为0.05%,中签率最高的江苏银行也仅有0.47%。
6. IPO加速,A股上市公司超3000家
今年下半年以来,已有186家企业获批发行,募资规模预计超过1200亿元。无论是获批家数还是募资规模,均远高于上半年。从年初的一周审核4-6家企业,到近期的每周9-10家公司上会,发审委的IPO审核速度明显加快,随之提速的还有新股批文。
12月9日,A股又迎来了一次重要的里程碑。当日,随着如通股份、易明医药、高争民爆等3只新股在沪深交易所挂牌,A股上市公司总数已达3002家,突破3000家整数关口。
伴随着新股发行的加速,A股中的中小盘股票已不再是稀缺资源,估值回归在所难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在10月-12月这轮行情中,蓝筹股上涨而中小创股票却持续低迷的困境。
7. *ST博元和欣泰电气被强制退市
今年3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宣布*ST博元将终止上市。*ST博元成为A股历史上首只因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而退市的股票。
7月,证监会正式表态,将启动欣泰电气强制退市程序。欣泰电气成为创业板首家终止上市公司和A股首家因欺诈发行被退市的上市公司。
这两家上市公司因重大违法事项而被强制退市,股市“不死鸟”的故事终成历史,反映了监管层对此类事件零容忍的态度。对于A股资本市场,此类事件标志着A股不再是“有进无出”的市场,上市公司若造假、违规将付出惨重的代价,对A股的公司起到震慑作用,有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8. 快递公司借壳上市
自去年12月起,申通快递借壳艾迪西上市起,国内快递公司便掀起了上市潮。今年3月,圆通速递借壳大杨创世上市,作价175亿元。5月,国内民营“快递一哥”顺丰速运,作价433亿元借壳鼎泰新材实现A股上市。7月,韵达货运作价180亿元借壳新海股份,成为第四家在A股借壳上市的快递巨头。
快递公司都急于上市的原因在于这几年快递业务增速已经有所减缓,加上价格战不止以及用人成本不断上涨,企业的经营利润率不断下降,而拓展其他的业务无疑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而选择借壳上市主要是出于时间成本考虑,按照当前发行速度至少也要两年之后才能实现IPO;相反,借壳上市成本低周期短。
9. 股市版限购,“一人三户”政策
今年10月,中国结算为进一步加强证券账户管理,适应市场需求及业务变化,修订了五项证券账户开立和维护内容,包括每个投资者证券账户上限由20个下调为3个,对于长期不使用的3户以上多开账户,将依规纳入休眠账户管理。
此政策一出可让各家券商炸开了锅,纷纷推出自家海报来拉拢客户,生怕落后于人。而对于广大A股的投资人来说,除了便利性受限,其他的影响并不大,毕竟小散户们不会没事开20个账号,3个账户已经足够使用。
10. 深港通开通
今年11月,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联合宣布“深港通”将于12月5日正式启动。内地投资者可通过港股通来投资港股,同样,香港投资者可以通过深股通投资深圳市场股票。相比沪港通,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新增中小市值香港市场股票,更加丰富了投资者的选择。
此次“深港通”的开通拓宽了内地投资者的投资渠道,更有利于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目前港股处于价值洼地,恒生指数的市盈率和市净率水平均处于历史低位,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此外,由于港元与美元挂钩,在人民币贬值压力下,配置点海外资产是未来资产配置的趋势,而港股通无疑是最便捷的方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