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IPO节奏阶段性收紧,年内超200家企业终止IPO,业内:有助于资金回笼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IPO节奏阶段性收紧,年内超200家企业终止IPO,业内:有助于资金回笼

在调控措施下,紧随国策及行业政策的企业仍有机会于积极支持创新中小企业的北交所进行IPO。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范剑磊

文|时代周报 金子莘

编辑|魏琼

2023年新股发行放缓,IPO市场整体节奏收紧。截至10月16日,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年内已有超200家企业终止IPO,终止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未通过审核、主动撤回申请、审议过会后违法行为等。

8月27日,为活跃资本市场,财政部、证监会和三大交易所联合推出系列政策,印花税减半、IPO与再融资收紧、规范减持、降低融资保证金比例等政策相继出台。自此,IPO节奏阶段性收紧,沪深两市新股发行节奏放缓。

事实上,今年全球IPO企业数量及融资额均有下滑,中国内地的IPO数量及融资额均领先全球。据安永近日的统计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全球IPO数量同比下降5%,融资额同比下降32%;新兴市场IPO数量及融资额分别占全球IPO的77%及75%,中国内地IPO数量继续领先全球,沪深两大交易所融资额位列全球前两位。

一名投行承做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企业终止IPO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上会或注册阶段被否了,一种就是自己撤材料。但其实,这两种情况都表明今年整体审核变严格了,以前可能企业有些问题尺度相对宽松,但现在要求收紧了。”

年内超200家企业终止IPO

今年投行淡季比往年更“淡”,七八月沪深交易所出现多年未现的零受理情况,业内普遍认为IPO节奏放缓有助于资金回笼。一位投行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市场低迷之时,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并非是特殊现象。”

截至10月16日,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年内已有超200家企业终止IPO,终止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未通过审核、主动撤回申请、审议过会后违法行为等。

IPO节奏放缓,也有不少上市企业主动撤回申报材料。

中信证券(600030.SH;06030.HK)、海通证券(600837.SH;06837.HK)及中信建投证券(601066.SH)是保荐机构中主动撤回企业数量的前三位,分别有22家、18家及16家保荐企业主动撤回,撤回率分别为:9.36%、14.63%及10%。撤回率最高的保荐机构有:华兴证券、华鑫证券及华龙证券3家,撤回率均高达100%,3家机构的保荐企业数量均仅1家。

10月8日,市场关注度较高的正大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大股份”)IPO申报终止审查,该公司的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拟在上证主板上市。正大股份最早在2021年5月27日就已完成预披露,2021年11月9日预披露更新。2023年3月17日开始问询,9月财务资料再次过期后,企业和保荐人提交了撤回申请。

某外资投行承做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今年审核变严格还体现在对中介机构的要求也变严格了。一方面各种监管措施出台,另一方面,监管经常对中介机构开展现场督导。值得关注的是,现场督导不仅有问题导向的,而且根据中介机构的执业情况,还有随机抽取的形式,整个行业的压力都在加大。”

IPO节奏放缓有助于资金回笼

8月底系列政策出台后,国泰君安就表示,市场情绪低迷阶段,IPO发行节奏放缓将一定程度上助力资金回笼,历史上来看新股放缓阶段市场整体表现可期。

国泰君安指出,2000年至今IPO暂停招股超过60天以上合计7次,期间Wind全A平均上涨8%;单月发行数量在10家以下的阶段共有27次,期间Wind全A平均上涨3.43%。

在市场持续下行阶段,新股发行节奏的放缓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得打新资金回笼二级市场,活跃市场存量股票交易,同时配合其他刺激政策如印花税下降、减持监管趋严、融资保证金降低等,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振市场信心。

安永全球上市服务主管陈杰则认为,“面对流动性收紧及资本成本上升,投资者倾向基本面强劲且有明确盈利路径的企业,准备IPO的企业须展现其财务稳健性及创造价值的潜力来应对。随着估值差距收窄,投资者正在检视新一批新上市企业的上市后表现,如整体趋势向好,这将恢复投资者的市场信心。”

尽管今年中资企业境内外上市数量及融资规模均有下滑,但仍位列全球资本市场前列。

根据清科创业(01945.HK)旗下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中企境内外上市321家,同比下降8.8%,首发融资额约合3432.82亿元,同比下降35.5%;其中,第三季度有103家中企IPO,首发融资额合计1193.8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5.6%、44.9%。

安永认为,近期中国内地的企业将接受更严谨的审查以及更长注册程序,主要由于监管部门有意通过控制IPO节奏平衡投融资市场。在调控措施下,紧随国策及行业政策的企业仍有机会于积极支持创新中小企业的北交所进行IPO。据安永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沪深交易所IPO数量及融资额分别下滑11%及40%。虽然增长有所放缓,但两家交易所的数量及融资额继续领先全球,分别达89.28亿美元及65.36亿美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IPO节奏阶段性收紧,年内超200家企业终止IPO,业内:有助于资金回笼

在调控措施下,紧随国策及行业政策的企业仍有机会于积极支持创新中小企业的北交所进行IPO。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范剑磊

文|时代周报 金子莘

编辑|魏琼

2023年新股发行放缓,IPO市场整体节奏收紧。截至10月16日,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年内已有超200家企业终止IPO,终止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未通过审核、主动撤回申请、审议过会后违法行为等。

8月27日,为活跃资本市场,财政部、证监会和三大交易所联合推出系列政策,印花税减半、IPO与再融资收紧、规范减持、降低融资保证金比例等政策相继出台。自此,IPO节奏阶段性收紧,沪深两市新股发行节奏放缓。

事实上,今年全球IPO企业数量及融资额均有下滑,中国内地的IPO数量及融资额均领先全球。据安永近日的统计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全球IPO数量同比下降5%,融资额同比下降32%;新兴市场IPO数量及融资额分别占全球IPO的77%及75%,中国内地IPO数量继续领先全球,沪深两大交易所融资额位列全球前两位。

一名投行承做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企业终止IPO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上会或注册阶段被否了,一种就是自己撤材料。但其实,这两种情况都表明今年整体审核变严格了,以前可能企业有些问题尺度相对宽松,但现在要求收紧了。”

年内超200家企业终止IPO

今年投行淡季比往年更“淡”,七八月沪深交易所出现多年未现的零受理情况,业内普遍认为IPO节奏放缓有助于资金回笼。一位投行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市场低迷之时,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并非是特殊现象。”

截至10月16日,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年内已有超200家企业终止IPO,终止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未通过审核、主动撤回申请、审议过会后违法行为等。

IPO节奏放缓,也有不少上市企业主动撤回申报材料。

中信证券(600030.SH;06030.HK)、海通证券(600837.SH;06837.HK)及中信建投证券(601066.SH)是保荐机构中主动撤回企业数量的前三位,分别有22家、18家及16家保荐企业主动撤回,撤回率分别为:9.36%、14.63%及10%。撤回率最高的保荐机构有:华兴证券、华鑫证券及华龙证券3家,撤回率均高达100%,3家机构的保荐企业数量均仅1家。

10月8日,市场关注度较高的正大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大股份”)IPO申报终止审查,该公司的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拟在上证主板上市。正大股份最早在2021年5月27日就已完成预披露,2021年11月9日预披露更新。2023年3月17日开始问询,9月财务资料再次过期后,企业和保荐人提交了撤回申请。

某外资投行承做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今年审核变严格还体现在对中介机构的要求也变严格了。一方面各种监管措施出台,另一方面,监管经常对中介机构开展现场督导。值得关注的是,现场督导不仅有问题导向的,而且根据中介机构的执业情况,还有随机抽取的形式,整个行业的压力都在加大。”

IPO节奏放缓有助于资金回笼

8月底系列政策出台后,国泰君安就表示,市场情绪低迷阶段,IPO发行节奏放缓将一定程度上助力资金回笼,历史上来看新股放缓阶段市场整体表现可期。

国泰君安指出,2000年至今IPO暂停招股超过60天以上合计7次,期间Wind全A平均上涨8%;单月发行数量在10家以下的阶段共有27次,期间Wind全A平均上涨3.43%。

在市场持续下行阶段,新股发行节奏的放缓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得打新资金回笼二级市场,活跃市场存量股票交易,同时配合其他刺激政策如印花税下降、减持监管趋严、融资保证金降低等,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振市场信心。

安永全球上市服务主管陈杰则认为,“面对流动性收紧及资本成本上升,投资者倾向基本面强劲且有明确盈利路径的企业,准备IPO的企业须展现其财务稳健性及创造价值的潜力来应对。随着估值差距收窄,投资者正在检视新一批新上市企业的上市后表现,如整体趋势向好,这将恢复投资者的市场信心。”

尽管今年中资企业境内外上市数量及融资规模均有下滑,但仍位列全球资本市场前列。

根据清科创业(01945.HK)旗下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中企境内外上市321家,同比下降8.8%,首发融资额约合3432.82亿元,同比下降35.5%;其中,第三季度有103家中企IPO,首发融资额合计1193.8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5.6%、44.9%。

安永认为,近期中国内地的企业将接受更严谨的审查以及更长注册程序,主要由于监管部门有意通过控制IPO节奏平衡投融资市场。在调控措施下,紧随国策及行业政策的企业仍有机会于积极支持创新中小企业的北交所进行IPO。据安永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沪深交易所IPO数量及融资额分别下滑11%及40%。虽然增长有所放缓,但两家交易所的数量及融资额继续领先全球,分别达89.28亿美元及65.36亿美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