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酒业协会强势出击“年份酒”标准,龙头酒企为何态度冷淡?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酒业协会强势出击“年份酒”标准,龙头酒企为何态度冷淡?

龙头白酒企业早已形成独有的年份酒标准体系,自然难以让位第三方给出“客观”评判。

文|阿尔法工场

10月12日-14日,中国酒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下称“酒博会”)在上海举行。开幕第二天,中国年份酒价值论坛召开,其中“重头戏”是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白酒年份酒标准构建的五大体系。

中国年份酒价值论坛召开,来源:中国酒业协会

一份“准备了16年”、行业协会力推的年份酒标准,本该受到重视,但目前看,并没有在白酒圈内掀起声浪。

正式参与本次活动的白酒企业,仅有华润酒业(0291.HK)、金沙酒业、景芝酒业、劲酒和迎驾贡酒(603198.SH)等少数二三线白酒企业,发布现场也难以见到第一梯队白酒企业代表的身影。

会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为劲牌、贵州金沙窖酒和山东景芝白酒颁发了年份酒产品认证证书,并授予年份酒使用证明商标。三家白酒品牌,顺便在现场宣传了一波旗下老酒产品——劲牌毛铺草本年份酒全家福、金沙摘要和回沙真实年份酒,以及景芝芝香年份酒。

中国酒业协会为三家酒企现场颁发年份酒“通行证”,来源:中国酒业协会

从参与度看,对于该年份酒标准体系,主流白酒圈态度可见一斑。

据红星资本局,一名代理茅台(600519.SZ)和五粮液(000858.SZ)的经销商称,头部酒企不认可这套体系,是因为没有第三方监督,“等于中酒协说你是哪年就是哪年。”

中国酒业协会苦心孤诣推广行业标准,主流酒企却并不买账,问题出在哪儿?

01 年份酒标准难统一

不少消费者将年份酒直接等同于陈年老酒,但两者并不是一回事。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推出的《白酒年份酒团体标准 T/CBJ2101-2019》的官方定义,白酒年份酒是以传统白酒(固态法、半固态法)工艺酿造,经贮存三年及以上基酒勾调而成。

这意味着,10年的“年份酒”并非储存了10年的老酒,而是用基酒按照10年的陈年酒的口感风味勾兑制作成的。

中国酒业协会对年份酒的官方定义,来源:《白酒年份酒团体标准T/CBJ2101-2019》

笔者浏览了这唯一一份算得上“官方统一标准”的文件发现,里面对于年份酒的认定颇为模糊,除了提出“主体基酒总量应不小于基酒总用量的80%”之外,基本没有其他有关年份酒勾兑方面的要求或限制。

即使是本届酒博会的年份酒论坛,也没有对年份酒准入和认证标准进行全面解释及扩充。

白酒业内对于年份酒的认定,目前还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白酒专家蔡学飞认为,对于年份酒的生产标准,行业协会、企业都有各自标准,消费者也有不同的认知,因此难进行统一。

来源:中国经营报

中国白酒有上千年的发展史,逐渐形成了酱香型、浓香型和清香型等三大主要阵营,每个香型对年份酒的标准都有一定的差异,且同一香型的不同品牌白酒也各不相同。

以酱香酒年份酒为例,“年份酒乱象”的问题多年一直困扰茅台镇,严重损害茅台镇白酒品牌的声誉。为此,建立统一的年份酒认定标准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然而,即便是基酒和产品标准较为统一的茅台镇内部,也一直未形成统一的酱香酒年份酒标准体系。

2021年,遵义院士工作中心发起并制定了《遵义酱香型白酒“年份酒”》团体标准,通过了遵义市酒业协会立项获批,正在对外征求意见。但直到目前,该标准仍未正式出台执行,可见标准统一的难度之大。

《遵义酱香型白酒“年份酒”》团体标准的立项公告,来源:遵义市酒业协会

中国酒业协会很早就计划统一白酒年份酒标准,但发布这一年份酒标准体系之前也经历过几番周折。

2007年,酒业协会启动“中国白酒169计划”,对年份酒的标准展开研究。宋书玉认为,关于年份酒的课题,是“中国白酒项目研究中标准制定耗时最长的研究课题”。这也是文章开头提到的准备“16年”的来源。值得一提的是,宋书玉也是该计划的组织参与人之一。

直到2019年4月,中国酒业协会才正式颁布《白酒年份酒团体标准》,以及首批通过认证的年份酒产品。正是在宋书玉的力主和推动下,国内多家酒企参与其中,多年几易其稿,终完成这一标准的制订。

酒业协会正式颁布白酒年份酒团体标准,来源:《白酒年份酒团体标准 T/CBJ2101-2019》

但事与愿违的是,标准颁布之后,雷声大雨点小,并没有在行业内引起预期反响,也基本没有被主流白酒品牌采用。虽然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000568.SZ)、洋河(002304.SZ)、古井贡(000596.SZ)等多家白酒龙头参与了此次标准的制定,但实际上各家企业仍然沿用自己的年份酒标准。

02 发起人的烦恼

对于头部酒企“光说不练”的态度,作为该标准的主要发起人,宋书玉恐怕最为介怀。

邯郸人宋书玉,系食品发酵专业科班出身、拥有40余年酒企生产管理行业经验的中国酿酒大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和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

宋书玉19岁大学毕业分配到邯郸丛台酒业,从生产技术岗位做到丛台酒业股份公司副总和总工程师,并曾担任河北省白酒研究所所长。

自2020年担任中国酒业协会会长以来,宋书玉一直致力于推动白酒行业标准体系的建立和推广,主持起草了多项白酒行业标准和研究课题,包括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的中国白酒169计划项目和中国白酒3C计划等国家级重大课题。

在2020年7月上任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伊始,他就对未来酒行业的产业发展定下基调:以标准建设引领产业品质升级,并对未来中国酒行业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明确规划。并且,他还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要推动年份酒标准的在行业和市场范围内的推广和普及。

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来源:中国酒业协会

宋书玉本人与头部酒企也有相当渊源,尤其是五粮液。2013年8月,五粮液投资2.55亿元控股河北永不分梨酒业,彼时永不分梨的董事长正是宋书玉。宋在该笔交易完成不到半年后离任,从此专注酒业协会管理事务。

年份酒论坛上,宋书玉表示:“年份酒课题一直推进缓慢,这既有科研、标准层面的难题,也有产业内部的因素”。

这里面提到的“产业内部因素”,笔者推测,主要是因为龙头白酒企业早已形成独有的年份酒标准体系。该体系与自身品牌“故事”构建牢不可破,更是广告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难以让位第三方给出“客观”评判。

另外,龙头酒企对第三方标准不买账,还有两方面因素。

其一,龙头白酒企业自建的“年份酒标准体系”与其产品矩阵和价格体系直接挂钩,行业统一的标准无疑是动了这些酒厂的“奶酪”。

比如茅台,早已从产品系列和价格体系两方面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茅台白酒市场年份酒系列。1997年开始,茅台酒厂根据不同比例调制出15年、30年、50年和80年年份茅台酒并推向市场。

茅台年份酒(15年、30年、50年),来源:华艺国际

2018年8月,贵州茅台集团公布《茅台酱香系列酒建议指导零售价格》,对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贵州大曲酒、汉酱酒和仁酒等不同年份的价格都进行了标准制定。

其二,根据中国酒业协会公布的年份酒标准体系,年份酒认证酒库要建立视频数据系统进行溯源管理,还要针对年份酒产品建立身份档案、指纹图谱、荧光图谱和感官质量数据库等等。

这意味着,各大酒企需要将其年份酒数据公开,而该数据往往是酒厂的核心保密数据。

03 他山之玉:苏格兰威士忌

宋书玉备受困扰的问题,苏格兰威士忌早在100多年前就解决了。

白酒对年份“含糊其辞”,和实打实带有陈酿声明(Age Statement)的威士忌形成鲜明对比。

如某威士忌瓶身酒标上标注12年,就是指这款酒的酒液已经在橡木桶里陈酿至少12年。还有Natural Cask Strength(自然原桶强度,即装瓶时酒液未经稀释)等标识,代表装瓶时没有添加任何一滴水,酒精浓度和橡木桶内的威士忌原酒一样保持在50%—60%之间。

格兰菲迪18年苏格兰斯佩赛区单一麦芽威士忌,来源:京东APP

但苏格兰威士忌严格的陈酿保证背后,是英国法律体系一以贯之的约束与传承。

1915年,也就是茅台酒传奇般获得巴拿马博览会金奖的同年,苏格兰威士忌的酒龄首次受到了监管。根据《未成熟烈酒法案(The Immature Spirits(Restriction) Act)》,威士忌必须至少桶陈2年,次年进一步延长至3年,从而显著改善了威士忌的风味。也正根源于此,“生命之水”威士忌成为了全球高标准烈酒。

苏格兰威士忌发展简史,来源:苏格兰威士忌协会(SWA)

1933年,英国政府首次就苏格兰威士忌给出了明确的定义,给予这一国饮法律保护。

1988年颁布的《苏格兰威士忌法案》(Scotch Whisky Act)再次规定,用于陈年的橡木桶不超过700升,陈年时间不低于3年。到了2009年,政府又制定有《苏格兰威士忌规范》(Scotch Whisky Regulations),进一步细化了制作方法、酒标、包装和营销广告等规则。以酒龄为例,必须按瓶中所调和的最低年限标示,除非不做标示。

来源:The Scotch Whisky Regulations 2009

假设一瓶威士忌由陈酿12年和陈酿18年的原酒调和而成,那这款威士忌的年份标就只能写12年。

宋书玉理事长对白酒年份酒标准如此坚持,大概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威士忌酒业的影响。

就在本次酒博会前夕,9月28日,受苏格兰威士忌协会(SWA)邀约,宋书玉一行到访伦敦进行座谈,帝亚吉欧(DEO.N)大中华区公共事务及传播总监以及帝亚吉欧全球中国事务顾问仰婷婷亦参会。

宋书玉此行是否受到SWA启发不得而知,但本次借由酒博会这一金字招牌,中国酒业协会不再使用“行政风格”例牌颁布文件,而是直接召开发布会,并邀请多家酒企肉身“站台”,决心不可谓不大。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中国酒业协会此次“强势出击”,或许意在最大限度引起行业重视。

但行业规范化运营之变,如不能从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自身发起,而是来自非强制性的外部推力,想要撼动白酒的“铁桶江山”,还需要推动者持久不懈的努力与微妙的契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酒业协会强势出击“年份酒”标准,龙头酒企为何态度冷淡?

龙头白酒企业早已形成独有的年份酒标准体系,自然难以让位第三方给出“客观”评判。

文|阿尔法工场

10月12日-14日,中国酒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下称“酒博会”)在上海举行。开幕第二天,中国年份酒价值论坛召开,其中“重头戏”是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白酒年份酒标准构建的五大体系。

中国年份酒价值论坛召开,来源:中国酒业协会

一份“准备了16年”、行业协会力推的年份酒标准,本该受到重视,但目前看,并没有在白酒圈内掀起声浪。

正式参与本次活动的白酒企业,仅有华润酒业(0291.HK)、金沙酒业、景芝酒业、劲酒和迎驾贡酒(603198.SH)等少数二三线白酒企业,发布现场也难以见到第一梯队白酒企业代表的身影。

会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为劲牌、贵州金沙窖酒和山东景芝白酒颁发了年份酒产品认证证书,并授予年份酒使用证明商标。三家白酒品牌,顺便在现场宣传了一波旗下老酒产品——劲牌毛铺草本年份酒全家福、金沙摘要和回沙真实年份酒,以及景芝芝香年份酒。

中国酒业协会为三家酒企现场颁发年份酒“通行证”,来源:中国酒业协会

从参与度看,对于该年份酒标准体系,主流白酒圈态度可见一斑。

据红星资本局,一名代理茅台(600519.SZ)和五粮液(000858.SZ)的经销商称,头部酒企不认可这套体系,是因为没有第三方监督,“等于中酒协说你是哪年就是哪年。”

中国酒业协会苦心孤诣推广行业标准,主流酒企却并不买账,问题出在哪儿?

01 年份酒标准难统一

不少消费者将年份酒直接等同于陈年老酒,但两者并不是一回事。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推出的《白酒年份酒团体标准 T/CBJ2101-2019》的官方定义,白酒年份酒是以传统白酒(固态法、半固态法)工艺酿造,经贮存三年及以上基酒勾调而成。

这意味着,10年的“年份酒”并非储存了10年的老酒,而是用基酒按照10年的陈年酒的口感风味勾兑制作成的。

中国酒业协会对年份酒的官方定义,来源:《白酒年份酒团体标准T/CBJ2101-2019》

笔者浏览了这唯一一份算得上“官方统一标准”的文件发现,里面对于年份酒的认定颇为模糊,除了提出“主体基酒总量应不小于基酒总用量的80%”之外,基本没有其他有关年份酒勾兑方面的要求或限制。

即使是本届酒博会的年份酒论坛,也没有对年份酒准入和认证标准进行全面解释及扩充。

白酒业内对于年份酒的认定,目前还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白酒专家蔡学飞认为,对于年份酒的生产标准,行业协会、企业都有各自标准,消费者也有不同的认知,因此难进行统一。

来源:中国经营报

中国白酒有上千年的发展史,逐渐形成了酱香型、浓香型和清香型等三大主要阵营,每个香型对年份酒的标准都有一定的差异,且同一香型的不同品牌白酒也各不相同。

以酱香酒年份酒为例,“年份酒乱象”的问题多年一直困扰茅台镇,严重损害茅台镇白酒品牌的声誉。为此,建立统一的年份酒认定标准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然而,即便是基酒和产品标准较为统一的茅台镇内部,也一直未形成统一的酱香酒年份酒标准体系。

2021年,遵义院士工作中心发起并制定了《遵义酱香型白酒“年份酒”》团体标准,通过了遵义市酒业协会立项获批,正在对外征求意见。但直到目前,该标准仍未正式出台执行,可见标准统一的难度之大。

《遵义酱香型白酒“年份酒”》团体标准的立项公告,来源:遵义市酒业协会

中国酒业协会很早就计划统一白酒年份酒标准,但发布这一年份酒标准体系之前也经历过几番周折。

2007年,酒业协会启动“中国白酒169计划”,对年份酒的标准展开研究。宋书玉认为,关于年份酒的课题,是“中国白酒项目研究中标准制定耗时最长的研究课题”。这也是文章开头提到的准备“16年”的来源。值得一提的是,宋书玉也是该计划的组织参与人之一。

直到2019年4月,中国酒业协会才正式颁布《白酒年份酒团体标准》,以及首批通过认证的年份酒产品。正是在宋书玉的力主和推动下,国内多家酒企参与其中,多年几易其稿,终完成这一标准的制订。

酒业协会正式颁布白酒年份酒团体标准,来源:《白酒年份酒团体标准 T/CBJ2101-2019》

但事与愿违的是,标准颁布之后,雷声大雨点小,并没有在行业内引起预期反响,也基本没有被主流白酒品牌采用。虽然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000568.SZ)、洋河(002304.SZ)、古井贡(000596.SZ)等多家白酒龙头参与了此次标准的制定,但实际上各家企业仍然沿用自己的年份酒标准。

02 发起人的烦恼

对于头部酒企“光说不练”的态度,作为该标准的主要发起人,宋书玉恐怕最为介怀。

邯郸人宋书玉,系食品发酵专业科班出身、拥有40余年酒企生产管理行业经验的中国酿酒大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和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

宋书玉19岁大学毕业分配到邯郸丛台酒业,从生产技术岗位做到丛台酒业股份公司副总和总工程师,并曾担任河北省白酒研究所所长。

自2020年担任中国酒业协会会长以来,宋书玉一直致力于推动白酒行业标准体系的建立和推广,主持起草了多项白酒行业标准和研究课题,包括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的中国白酒169计划项目和中国白酒3C计划等国家级重大课题。

在2020年7月上任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伊始,他就对未来酒行业的产业发展定下基调:以标准建设引领产业品质升级,并对未来中国酒行业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明确规划。并且,他还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要推动年份酒标准的在行业和市场范围内的推广和普及。

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来源:中国酒业协会

宋书玉本人与头部酒企也有相当渊源,尤其是五粮液。2013年8月,五粮液投资2.55亿元控股河北永不分梨酒业,彼时永不分梨的董事长正是宋书玉。宋在该笔交易完成不到半年后离任,从此专注酒业协会管理事务。

年份酒论坛上,宋书玉表示:“年份酒课题一直推进缓慢,这既有科研、标准层面的难题,也有产业内部的因素”。

这里面提到的“产业内部因素”,笔者推测,主要是因为龙头白酒企业早已形成独有的年份酒标准体系。该体系与自身品牌“故事”构建牢不可破,更是广告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难以让位第三方给出“客观”评判。

另外,龙头酒企对第三方标准不买账,还有两方面因素。

其一,龙头白酒企业自建的“年份酒标准体系”与其产品矩阵和价格体系直接挂钩,行业统一的标准无疑是动了这些酒厂的“奶酪”。

比如茅台,早已从产品系列和价格体系两方面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茅台白酒市场年份酒系列。1997年开始,茅台酒厂根据不同比例调制出15年、30年、50年和80年年份茅台酒并推向市场。

茅台年份酒(15年、30年、50年),来源:华艺国际

2018年8月,贵州茅台集团公布《茅台酱香系列酒建议指导零售价格》,对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贵州大曲酒、汉酱酒和仁酒等不同年份的价格都进行了标准制定。

其二,根据中国酒业协会公布的年份酒标准体系,年份酒认证酒库要建立视频数据系统进行溯源管理,还要针对年份酒产品建立身份档案、指纹图谱、荧光图谱和感官质量数据库等等。

这意味着,各大酒企需要将其年份酒数据公开,而该数据往往是酒厂的核心保密数据。

03 他山之玉:苏格兰威士忌

宋书玉备受困扰的问题,苏格兰威士忌早在100多年前就解决了。

白酒对年份“含糊其辞”,和实打实带有陈酿声明(Age Statement)的威士忌形成鲜明对比。

如某威士忌瓶身酒标上标注12年,就是指这款酒的酒液已经在橡木桶里陈酿至少12年。还有Natural Cask Strength(自然原桶强度,即装瓶时酒液未经稀释)等标识,代表装瓶时没有添加任何一滴水,酒精浓度和橡木桶内的威士忌原酒一样保持在50%—60%之间。

格兰菲迪18年苏格兰斯佩赛区单一麦芽威士忌,来源:京东APP

但苏格兰威士忌严格的陈酿保证背后,是英国法律体系一以贯之的约束与传承。

1915年,也就是茅台酒传奇般获得巴拿马博览会金奖的同年,苏格兰威士忌的酒龄首次受到了监管。根据《未成熟烈酒法案(The Immature Spirits(Restriction) Act)》,威士忌必须至少桶陈2年,次年进一步延长至3年,从而显著改善了威士忌的风味。也正根源于此,“生命之水”威士忌成为了全球高标准烈酒。

苏格兰威士忌发展简史,来源:苏格兰威士忌协会(SWA)

1933年,英国政府首次就苏格兰威士忌给出了明确的定义,给予这一国饮法律保护。

1988年颁布的《苏格兰威士忌法案》(Scotch Whisky Act)再次规定,用于陈年的橡木桶不超过700升,陈年时间不低于3年。到了2009年,政府又制定有《苏格兰威士忌规范》(Scotch Whisky Regulations),进一步细化了制作方法、酒标、包装和营销广告等规则。以酒龄为例,必须按瓶中所调和的最低年限标示,除非不做标示。

来源:The Scotch Whisky Regulations 2009

假设一瓶威士忌由陈酿12年和陈酿18年的原酒调和而成,那这款威士忌的年份标就只能写12年。

宋书玉理事长对白酒年份酒标准如此坚持,大概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威士忌酒业的影响。

就在本次酒博会前夕,9月28日,受苏格兰威士忌协会(SWA)邀约,宋书玉一行到访伦敦进行座谈,帝亚吉欧(DEO.N)大中华区公共事务及传播总监以及帝亚吉欧全球中国事务顾问仰婷婷亦参会。

宋书玉此行是否受到SWA启发不得而知,但本次借由酒博会这一金字招牌,中国酒业协会不再使用“行政风格”例牌颁布文件,而是直接召开发布会,并邀请多家酒企肉身“站台”,决心不可谓不大。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中国酒业协会此次“强势出击”,或许意在最大限度引起行业重视。

但行业规范化运营之变,如不能从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自身发起,而是来自非强制性的外部推力,想要撼动白酒的“铁桶江山”,还需要推动者持久不懈的努力与微妙的契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