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达利食品照着OATLY的样子出了一个新品牌——这款叫做“喵飞Mofree”植物奶,其包装字体与风格与OATLY燕麦奶产品颇为相似。如果不仔细看,你或许会将两者混淆。
达利食品集团(下简称“达利食品”)是豆本豆的木公司,拥有休闲食品、即饮饮料、家庭消费三个业务板块,旗下拥有达利园、可比克、好吃点、和其正、乐虎、豆本豆和美焙辰等核心品牌。其中,豆奶品牌“豆本豆”于2017年正式推出,并在四年后迅速成为豆奶行业排名第一的品牌。
而最新推出的“喵飞Mofree”植物,奶目前共有麦香、绿豆、巧克力味三种口味,这个品牌还一口气推出了四种面向不同消费场景的产品规格。


事实上,“喵飞”还是一款豆奶产品。根据电商平台上喵飞植物奶产品下方披露的配料表,这三款产品的主要配料均为水、大豆、白砂糖。这与豆本豆豆奶的配料表一致,只是多添加了一些燕麦粉、可可粉等原料进一步调制风味。
只不过,达利食品希望用“喵飞”这个新品牌撕掉自己身上豆奶的标签——它在宣传中只字未提“豆奶”,而频频强调“植物奶”。
通常而言,植物奶是由豆类、坚果、谷物等植物制成,外观和口感都类似奶制品的植物蛋白饮料。你熟悉的豆奶、燕麦奶、杏仁奶、椰奶、核桃奶等都属于这个范畴。但相对于豆奶,植物奶近几年借着OATLY等品牌的风头,在中国市场掀起了一定的关注。
达利集团向OATLY靠拢的原因主要是豆本豆品牌老化,业绩增长乏力。
2017年豆本豆曾经号称在上市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完成了10亿元的销售目标。但根据《中国经营报》2018年的报道,多名达利食品经销商透露,绝大部分豆本豆豆奶滞留在经销商的库房中,而非消费者手中。而公司2022年年报显示,豆本豆豆奶销售收入仅同比增长0.9%。
在本次推出的新品牌“喵飞”的品牌形象上,你也可以看到这家公司在努力贴近年轻一代。
喵飞品牌创作的卡通IP形象“喵小飞”贴合时下的“萌宠经济”。另外,从配色、字体和包装设计的角度来说,“喵飞”品牌形象设计和将植物奶概念引入中国的燕麦奶品牌OATLY有一定相似性——它或许是希望以此引导消费者建立“植物奶”的印象,并树立起品牌的高端化形象,从而覆盖更多消费群体。
“但从消费习惯来说,中国消费者喝的大部分还是‘非标品’,即家庭自制豆浆或者散装豆浆。另外,标准产品价格贵,口感也不如散装豆浆,因此很难大面积推广。”乳品行业分析师宋亮向界面新闻分析道

而从整体大盘来看,植物奶市场自身就面临发展瓶颈。
阿里平台2021至2023年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植物基饮料市场整体与去年同期持平,年同比增速仅为2%。即使是植物基饮品赛道风头最盛的OATLY,业绩也显得低迷。2022年年报显示,其归母净亏损3.926亿美元。实际上,从2019年至今,OATLY已亏损超过6.41亿美元。
但对与达利食品来说,它更应该从OATLY身上借鉴的一点是积极开拓B端渠道。
OATLY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这个品牌在亚洲地区约65%的收入来自餐饮渠道。近年来这个品牌和咖啡、茶饮合作频频,包括Tims天好中国、比星咖啡、椿风、桂桂茶等等。
而反观C端市场,蒙牛集团于2014年推出的植物蛋白饮品品牌“植朴磨坊”早已悄然下线,多数新锐植物奶品牌的最后一轮融资也大多停在了2022年前。目前,从“喵飞”的产品形态上看,还是以C端市场为主,在这一植物奶的低潮期,一款长得很像OATLY的新品,或许很难打动消费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