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鳌头财经 宁晓敏
见习生丨李琳
相较于每月都有发布新车或者品牌活动,以及公布销量大涨的自主品牌,韩系现代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声量似乎越来越小,以至于原本计划大干特干的工厂都要“骨折价”出售了。
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信息显示,北京现代位于重庆的工厂于近日挂牌转让,底价为22.48亿元。鳌头财经注意到,这是该工厂第二次下调转让底价,较最初36.8亿元的价格下调了约14.3亿元。截至10月18日披露期满,仍未有成功转让的消息传出。
不断下调的价格折射出当前现代汽车在中国市场销量每况愈下的困境。作为曾经全球知名的汽车品牌,现代汽车通过与北汽集团合资进入中国市场后,凭借较高的性价比,很快成为年销量超到百万辆的合资品牌。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众多自主品牌崛起,现代汽车性价比高等标签不断弱化,最终泯然众人矣。
重庆工厂售价一降再降,仍无人接盘
2017年7月19日,位于重庆市江北区鱼嘴镇的北京现代重庆工厂正式落成。该工厂占地面积187万平方米,总投资77.5亿元,具备年产30万辆整车以及30万台发动机生产能力,承担着北京现代优化产业布局和拓展西南市场的重要战略任务。
彼时,时任北汽集团董事长的徐和谊称,将在重庆实现百万台汽车产能。
那时候的现代汽车在中国市场如日中天,确实有潜力实现这个目标。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现代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达到了114.2万辆,创下历史新高。亮眼的销量,给了北京现代建厂增产的底气。
未曾想,2016年似乎成为现代汽车在华最后的高光。2017年,北京现代销量便出现断崖式下滑,为78.5万辆,较2016年减少了超35万辆。
这种情况下,新落成的重庆工厂一出生似乎就难逃被闲置的命运。2018年,算上新落成的重庆工厂,北京现代已有5座生产工厂,其余4个分别是北京顺义一厂、二厂、三厂、河北沧州工厂,合计整车产能高达165万辆/年。
但2018年以及此后几年,现代汽车在华销量不仅没能扭转下跌颓势,反而是下滑得更加厉害。数据显示,2018年-2022年,北京现代销量由79万辆下跌至25万辆。
销量下跌,原先投资的工厂便成了多余,北京顺义相关生产现代汽车的工厂多次传出停产的消息,最终被摆上台面进行售卖。据媒体报道,2021年,北京现代将顺义一厂卖给了理想(00992.HK)汽车。
现在,轮到了重庆工厂了。
今年6月,韩国现代汽车集团CEO张在勋对外表示,计划出售在中国的两家工厂,使合资公司北京现代的生产工厂数量降至2家。按照这样的逻辑推测,意味着北京现代还将有一座工厂将被出售。
然而,现在摆在现代汽车的难题是,即便自己出售意愿再强烈,但购买者始终寥寥。上述提到的重庆工厂,自挂牌出售以来,已经连续两次降价,挂牌价从最初的36.8亿元降至22.48亿元,大降超14亿元,相当于总投资的三成,却始终未出现购买者。
此次披露期为2023年10月11日至10月18日,若到期未征集到意向受让方,则延长信息披露:不变更信息披露内容,按照5个工作日为一个周期延长,直至征集到意向受让方。
北京现代重庆工厂难卖或与当前主流车企产能过剩有关。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至2022年底,产能前20的汽车制造商整体利用率低于五成,而燃油车产能占比较大的车企产能利用率更低。这种情况,自身产能没有达到满负荷的车企,显然对收购一座年产30万辆新车的工厂没兴趣。
另一方面,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渗透率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产能成为各大车企布局的重点,纷纷通过改造或者新建增加新能源汽车的产能。北京现代重庆工厂这个传统燃油车生产线自然不会被过于关注。
北京现代重庆工厂最终命运如何,还等待最终结果出来。
转型前景待考
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现代汽车显然不会轻易言退,面对在华销量下滑,品牌影响力下降的情况,其也在通过转型谋求新的发展。
首先是专注高性能车型。根据现代汽车的规划,其在中国市场销售的车型将由现在的13款缩减至8款,然后以上海为中心,销售高端车型,比如捷尼赛斯。
其次是加速拥抱电动化趋势。根据北京现代发布的规划,到2025年将全面实现燃油车全面混动化,在未来3年至5年内构建一款MPV、两款轿车、三款SUV车型的混动化产品矩阵,达成混动产品年产销30万辆规模。
但这些措施能否帮助现代汽车在华销售重回增长轨道还有待观察。
最初进入中国市场时,现代汽车凭借符合国内消费者审美的外观设计,以及较低的价格迅速打开市场,但这也让现代汽车产品在国内消费者的认知树立了产品实用、价格亲民的标签,缺少高端化的品牌认知。
比如上述提到的捷尼赛斯车型,此前已经分别在2008年和2014年,以“劳恩斯”和“捷恩斯”之名进入中国市场,但并未引起多大的市场反响。2018年以捷尼赛斯之名进入中国后,并没有成功在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捷尼赛斯在华累计销量仅有1457辆。
电动化转型方面,现代汽车对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未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最近三年推出的车型仍以燃油车为主,鲜见新能源车型,以至于其未能跟上中国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
以合资公司北京现代为例,其官网显示,当前有10款车型在售,涵盖了轿车、SUV、MPV等乘用车主要细分领域,但在新能源车型方面,仅有一款紧凑SUV混动车型途胜L,售价18.58万元起,销量方面更是无从查找。
此外,现代汽车对于在华销售的新能源车型更偏向直接从国外引进热销车型,比如其计划2024年将纯电品牌艾尼氪(IONIQ)引入中国。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此前与鳌头财经交流时表示,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在电动车技术领域可以说是全球领先,将海外新能源车型再引入国内,显然会在产品竞争力方面遭遇不小的挑战。
当前,中国汽车消费者市场已经由增量竞争变为存量竞争,在这种情况下,甩卖燃油车“包袱”,围绕高性能车型和新能源汽车两大主线推进变革的现代汽车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毫无疑问会越来越大。最终能否迎头赶上,重新实现销量持续向上,值得持续关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