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清华大牛掌舵,智谱AI一举融资25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清华大牛掌舵,智谱AI一举融资25亿

毋庸置疑,中国需要诞生自己的OpenAI,也终将诞生属于自己的OpenAI。

文|投资界PEdaily

投资界获悉,今日(10月20日)智谱AI宣布今年累计获得超25亿人民币融资,投资方阵容豪华——

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基金(君联资本为基金管理人)、美团、蚂蚁、阿里、腾讯、小米、金山、顺为、Boss直聘、好未来、红杉、高瓴等多家机构及包括君联资本在内的部分老股东跟投。

这是一家从清华实验室走出来的大模型公司,集结了一群清华大牛——CEO张鹏毕业于清华计算机系,总裁王绍兰为清华创新领军博士,清华大学计算系教授唐杰也参与了孵化。

无独有偶,王小川的大模型公司百川智能也在本周宣布完成3亿美元融资,同样是清华系。放眼望去,今年AI领域清华系创始人几乎排队宣布融资;与此同时,自上海交大、中国科大的AI创业者同样十分活跃,共同缔造了AI江湖热闹一幕。

清华大牛联手,今天,宣布融资超25亿

智谱AI的故事,始于2006年的清华实验室。

这一年,清华知识工程实验室里的一支团队发布了名为AMiner的产品,用来做科研情报的挖掘。这项技术在发布之初就积累了一批客户,而技术背后的带队人员则是清华计算机系的知名教授唐杰。

2019年,CEO张鹏等一行人带着这支团队走出清华实验室,智谱AI正式成立。

智谱AI CEO 张鹏

成立伊始,智谱AI就吸引到了中科创星、清华控股和华控汇金等一众投资机构。团队技术功底深厚,张鹏此前曾表示,公司是带着技术、带着团队、带着客户和市场直接启动的,“我们一边做核心的技术,一边拓展市场。从第一天开始,我们就有收入。”

2020年,大洋彼岸的GPT-3正式发布,OpenAI开始搅动人工智能行业。GPT的出现让唐杰和张鹏越来越确定,大模型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于是,在智谱AI成立一周年之际,团队决定全力进行大模型的开发。2022年8月,GLM-130B正式诞生。

很快,智谱AI身后聚集了一批知名VC。就在GLM-130B发布的第二个月,智谱AI拿到了由君联资本和启明创投联合领投的1亿元B轮融资。此前,公司完成由达晨财智、华控基金、将门创投、南京图灵、北京达凡等参与的过亿元融资。

直至ChatGPT的爆火,大模型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今年7月,美团战投领投了智谱AI上亿美金的B-2轮融资,投后估值为5亿美金(约合36亿元人民币),开启了智谱AI今年浩浩荡荡的融资序幕。接下来的几个月,智谱AI陆续拿到数亿乃至数十亿元的多轮融资。

最终,智谱AI今年已累计获得超25亿人民币融资,参与方主要包括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基金(君联资本为基金管理人)、美团、蚂蚁、阿里、腾讯、小米、金山、顺为、Boss直聘、好未来、红杉、高瓴等多家机构及包括君联资本在内的部分老股东跟投。

尽管是一家初创公司,智谱AI也频频出手投资。在大模型领域,智谱AI已经参与过聆心智能的天使轮和Pre-A轮融资;此外还曾投资过另一家清华系的大模型公司面壁智能,而面壁智能的联合创始人正是清华基础模型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刘知远。

回望过去短短4年,大模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立之初,智谱AI团队曾写下了一个愿景——“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如今,这一愿景正在走进现实。

为何又是清华系?

阿里腾讯小米罕见联手的一幕,本周已是第二次上演。

10月17日,百川智能宣布已完成3亿美元的A1轮战略融资,阿里、腾讯、小米等科技巨头参投了本轮融资,公司正式跻身科技独角兽行列,创下国内大模型初创企业最快晋升独角兽的记录。此外,深创投、基石资本、红点中国、卓源资本、顺为资本等机构也纷纷参与。

百川智能的创始人,创投圈并不陌生——王小川。1996年,王小川被点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毕业后便加入搜狐。从搜狐到搜狗,王小川在互联网时代留下了不少记忆。直到今年4月,他官宣自己的大模型创业之旅,旨在打造中国版OpenAI。

在王小川之前,同为清华校友的王慧文率先打破了大模型江湖的平静。今年年初,王慧文宣布进军人工智能领域,为自己参与创立的AI公司光年之外招揽人才,本人率先出资5000万美元。作为清华老同学,王兴鼎力支持,参与了光年之外的A轮投资,并出任董事。

期间,光年之外还与一流科技达成并购,后者成立于2017年,创始人兼CEO袁进辉同样为清华校友,是该校计算机系工学博士,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员。但可惜的是,王慧文在6月底被曝出因病离岗,光年之外随后也被美团全资收购。

同样备受关注的还有大模型创业公司月之暗面——由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智源青年科学家杨植麟教授领衔,两位联合创始人周昕宇和吴育昕也均出身清华。投资界获悉,公司已获得红杉、今日资本、砺思资本、真格基金等知名机构近20亿元投资。

为何清华系创业者会在AI赛道一骑绝尘?

这还要从45年前说起。早在1978年,清华大学就在计算机系内部成立了“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教研组,在“计算机应用技木”学科下,开展人工智能方向的本科教学。随后在1979年,清华大学开始为本科生开设《人工智能导论》的选修课;1983年清华计算机系又修订了其本科教育的培养计划,将《人工智能》列为本科必修课程。

从1978年开始,清华开始招收人工智能硕士研究生,首届6名硕士生,分别为张国煊、张轴材、王家钦、郑学忠、唐建邦、严隽薇,这六人也先后成为各领域的关键人物。而在1986年,清华也开始招收人工智能方向的博士生,截止到2020年,已经培养了250名左右的博士生。

清华还曾举办三期讲席教授组织,邀请世界著名的教授来参与清华的培养工作。主要内容是讲课和联合培养博士生,并且要求教授组每年累计保证9个月在清华大学工作。其中第一期是2003年到2006年,参与人主要是计算机科学理论的教授,其中包括了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后来,姚期智也因这次受聘,直接回到清华大学担任长聘教授,并在2005年创建了姚班,被称之为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的殿堂。

在同样是清华校友的源码资本合伙人王星石看来,清华系AI创业者拥有强烈的科技创新愿景,善于深度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践行上坚守务实态度。

这离不开清华的底层文化。王星石说,清华一直推崇务实与创新,秉持为国家持续输出优秀高科技人才的理念,鼓励创业创新。因此在整体文化和氛围的烘托下,更容易催生和激发创业意识。“当一些行业如AI有创业创新机会时,这些专业知识过硬,又有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同学,就会抓住机会,从而冲出不少顶尖创业者。”

中国AI江湖三大门派

正所谓“北清华,南交大”,上海交大系也是AI江湖中响当当的一支力量。

最新一幕是9月28日,第四范式正式登陆港交所,市值超260亿港元。第四范式的创始人是一位年轻的上海交大学霸——戴文渊。自小酷爱计算机的他,凭借着竞赛拿到保送上海交大的名额,就读于赫赫有名的ACM班。大学期间,他一举夺得ACM世界冠军和三个亚洲冠军。毕业后,戴文渊成为百度当时最年轻的科学家,又在2014年9月创立了第四范式。

鲜为人知的是,第四范式执行董事兼首席研究科学家陈雨强、首席架构师胡时伟、副总裁郑曌也是上海交大校友。

还有商汤联合创始人、现任CEO徐立。他2000年被保送至上海交大计算机系,四年后更是又直接被保送研究生。随后,他在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取得博士学位。在港中大,徐立结识了汤晓鸥教授,在实验室中一手创立了商汤科技。

回顾历史,上海交大是国内最早涉足AI领域的高校之一。早在1973年,上海交大就成立了我国高校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计算中心之一——上海交大网络信息中心,并逐步搭建起国内顶尖的AI计算平台。

上海交大最为赫赫有名的便是ACM班,该班级由俞勇教授创立于2002年。在字节跳动成立8周年时,张一鸣在内部信中曾提到ACM班: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公司好多优秀的算法人才都来自上海交大ACM班,我特地去上海拜访了俞勇老师。

这里走出了一批计算机界的传奇人物。据不完全统计,ACM班走出来的学生遍布在众多人工智能方向,包括依图科技联合创始人林晨曦、壁仞科技联合创始人徐凌杰、禾赛科技董事长、首席科学家孙恺等等。毫无疑问,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上海交大的王牌专业。

在AI江湖中还有一座高校星光熠熠——坐落于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当属寒武纪科技。公司创始人陈云霁、陈天石兄弟,都曾就读于中国科大少年班,是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的杰出青年科学家。2016年,兄弟二人联合创办寒武纪科技,成为AI芯片第一家独角兽企业,并在2020年成功登陆科创板。

“AI四小龙”之一的云从科技也是中国科大校友企业。1981年,周曦出生于四川内江市,先后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取得了计算机博士学位。2011年,周曦放弃留美,选择回到重庆研究AI,云从科技也在4年后诞生。去年5月,云从科技正式挂牌科创板。

活跃在AI领域的中国科大校友不胜枚举: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亚勤、商汤创始人汤晓鸥、科大讯飞创始人刘庆峰、原阿里云首席科学家闵万里、云知声创始人梁家恩……队伍壮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毋庸置疑,中国需要诞生自己的OpenAI,也终将诞生属于自己的OpenAI。而在这条求知路上,出身于各大高校的中国AI军团,正在浩浩荡荡集结,共同奔赴远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清华大牛掌舵,智谱AI一举融资25亿

毋庸置疑,中国需要诞生自己的OpenAI,也终将诞生属于自己的OpenAI。

文|投资界PEdaily

投资界获悉,今日(10月20日)智谱AI宣布今年累计获得超25亿人民币融资,投资方阵容豪华——

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基金(君联资本为基金管理人)、美团、蚂蚁、阿里、腾讯、小米、金山、顺为、Boss直聘、好未来、红杉、高瓴等多家机构及包括君联资本在内的部分老股东跟投。

这是一家从清华实验室走出来的大模型公司,集结了一群清华大牛——CEO张鹏毕业于清华计算机系,总裁王绍兰为清华创新领军博士,清华大学计算系教授唐杰也参与了孵化。

无独有偶,王小川的大模型公司百川智能也在本周宣布完成3亿美元融资,同样是清华系。放眼望去,今年AI领域清华系创始人几乎排队宣布融资;与此同时,自上海交大、中国科大的AI创业者同样十分活跃,共同缔造了AI江湖热闹一幕。

清华大牛联手,今天,宣布融资超25亿

智谱AI的故事,始于2006年的清华实验室。

这一年,清华知识工程实验室里的一支团队发布了名为AMiner的产品,用来做科研情报的挖掘。这项技术在发布之初就积累了一批客户,而技术背后的带队人员则是清华计算机系的知名教授唐杰。

2019年,CEO张鹏等一行人带着这支团队走出清华实验室,智谱AI正式成立。

智谱AI CEO 张鹏

成立伊始,智谱AI就吸引到了中科创星、清华控股和华控汇金等一众投资机构。团队技术功底深厚,张鹏此前曾表示,公司是带着技术、带着团队、带着客户和市场直接启动的,“我们一边做核心的技术,一边拓展市场。从第一天开始,我们就有收入。”

2020年,大洋彼岸的GPT-3正式发布,OpenAI开始搅动人工智能行业。GPT的出现让唐杰和张鹏越来越确定,大模型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于是,在智谱AI成立一周年之际,团队决定全力进行大模型的开发。2022年8月,GLM-130B正式诞生。

很快,智谱AI身后聚集了一批知名VC。就在GLM-130B发布的第二个月,智谱AI拿到了由君联资本和启明创投联合领投的1亿元B轮融资。此前,公司完成由达晨财智、华控基金、将门创投、南京图灵、北京达凡等参与的过亿元融资。

直至ChatGPT的爆火,大模型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今年7月,美团战投领投了智谱AI上亿美金的B-2轮融资,投后估值为5亿美金(约合36亿元人民币),开启了智谱AI今年浩浩荡荡的融资序幕。接下来的几个月,智谱AI陆续拿到数亿乃至数十亿元的多轮融资。

最终,智谱AI今年已累计获得超25亿人民币融资,参与方主要包括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基金(君联资本为基金管理人)、美团、蚂蚁、阿里、腾讯、小米、金山、顺为、Boss直聘、好未来、红杉、高瓴等多家机构及包括君联资本在内的部分老股东跟投。

尽管是一家初创公司,智谱AI也频频出手投资。在大模型领域,智谱AI已经参与过聆心智能的天使轮和Pre-A轮融资;此外还曾投资过另一家清华系的大模型公司面壁智能,而面壁智能的联合创始人正是清华基础模型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刘知远。

回望过去短短4年,大模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立之初,智谱AI团队曾写下了一个愿景——“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如今,这一愿景正在走进现实。

为何又是清华系?

阿里腾讯小米罕见联手的一幕,本周已是第二次上演。

10月17日,百川智能宣布已完成3亿美元的A1轮战略融资,阿里、腾讯、小米等科技巨头参投了本轮融资,公司正式跻身科技独角兽行列,创下国内大模型初创企业最快晋升独角兽的记录。此外,深创投、基石资本、红点中国、卓源资本、顺为资本等机构也纷纷参与。

百川智能的创始人,创投圈并不陌生——王小川。1996年,王小川被点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毕业后便加入搜狐。从搜狐到搜狗,王小川在互联网时代留下了不少记忆。直到今年4月,他官宣自己的大模型创业之旅,旨在打造中国版OpenAI。

在王小川之前,同为清华校友的王慧文率先打破了大模型江湖的平静。今年年初,王慧文宣布进军人工智能领域,为自己参与创立的AI公司光年之外招揽人才,本人率先出资5000万美元。作为清华老同学,王兴鼎力支持,参与了光年之外的A轮投资,并出任董事。

期间,光年之外还与一流科技达成并购,后者成立于2017年,创始人兼CEO袁进辉同样为清华校友,是该校计算机系工学博士,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员。但可惜的是,王慧文在6月底被曝出因病离岗,光年之外随后也被美团全资收购。

同样备受关注的还有大模型创业公司月之暗面——由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智源青年科学家杨植麟教授领衔,两位联合创始人周昕宇和吴育昕也均出身清华。投资界获悉,公司已获得红杉、今日资本、砺思资本、真格基金等知名机构近20亿元投资。

为何清华系创业者会在AI赛道一骑绝尘?

这还要从45年前说起。早在1978年,清华大学就在计算机系内部成立了“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教研组,在“计算机应用技木”学科下,开展人工智能方向的本科教学。随后在1979年,清华大学开始为本科生开设《人工智能导论》的选修课;1983年清华计算机系又修订了其本科教育的培养计划,将《人工智能》列为本科必修课程。

从1978年开始,清华开始招收人工智能硕士研究生,首届6名硕士生,分别为张国煊、张轴材、王家钦、郑学忠、唐建邦、严隽薇,这六人也先后成为各领域的关键人物。而在1986年,清华也开始招收人工智能方向的博士生,截止到2020年,已经培养了250名左右的博士生。

清华还曾举办三期讲席教授组织,邀请世界著名的教授来参与清华的培养工作。主要内容是讲课和联合培养博士生,并且要求教授组每年累计保证9个月在清华大学工作。其中第一期是2003年到2006年,参与人主要是计算机科学理论的教授,其中包括了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后来,姚期智也因这次受聘,直接回到清华大学担任长聘教授,并在2005年创建了姚班,被称之为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的殿堂。

在同样是清华校友的源码资本合伙人王星石看来,清华系AI创业者拥有强烈的科技创新愿景,善于深度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践行上坚守务实态度。

这离不开清华的底层文化。王星石说,清华一直推崇务实与创新,秉持为国家持续输出优秀高科技人才的理念,鼓励创业创新。因此在整体文化和氛围的烘托下,更容易催生和激发创业意识。“当一些行业如AI有创业创新机会时,这些专业知识过硬,又有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同学,就会抓住机会,从而冲出不少顶尖创业者。”

中国AI江湖三大门派

正所谓“北清华,南交大”,上海交大系也是AI江湖中响当当的一支力量。

最新一幕是9月28日,第四范式正式登陆港交所,市值超260亿港元。第四范式的创始人是一位年轻的上海交大学霸——戴文渊。自小酷爱计算机的他,凭借着竞赛拿到保送上海交大的名额,就读于赫赫有名的ACM班。大学期间,他一举夺得ACM世界冠军和三个亚洲冠军。毕业后,戴文渊成为百度当时最年轻的科学家,又在2014年9月创立了第四范式。

鲜为人知的是,第四范式执行董事兼首席研究科学家陈雨强、首席架构师胡时伟、副总裁郑曌也是上海交大校友。

还有商汤联合创始人、现任CEO徐立。他2000年被保送至上海交大计算机系,四年后更是又直接被保送研究生。随后,他在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取得博士学位。在港中大,徐立结识了汤晓鸥教授,在实验室中一手创立了商汤科技。

回顾历史,上海交大是国内最早涉足AI领域的高校之一。早在1973年,上海交大就成立了我国高校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计算中心之一——上海交大网络信息中心,并逐步搭建起国内顶尖的AI计算平台。

上海交大最为赫赫有名的便是ACM班,该班级由俞勇教授创立于2002年。在字节跳动成立8周年时,张一鸣在内部信中曾提到ACM班: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公司好多优秀的算法人才都来自上海交大ACM班,我特地去上海拜访了俞勇老师。

这里走出了一批计算机界的传奇人物。据不完全统计,ACM班走出来的学生遍布在众多人工智能方向,包括依图科技联合创始人林晨曦、壁仞科技联合创始人徐凌杰、禾赛科技董事长、首席科学家孙恺等等。毫无疑问,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上海交大的王牌专业。

在AI江湖中还有一座高校星光熠熠——坐落于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当属寒武纪科技。公司创始人陈云霁、陈天石兄弟,都曾就读于中国科大少年班,是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的杰出青年科学家。2016年,兄弟二人联合创办寒武纪科技,成为AI芯片第一家独角兽企业,并在2020年成功登陆科创板。

“AI四小龙”之一的云从科技也是中国科大校友企业。1981年,周曦出生于四川内江市,先后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取得了计算机博士学位。2011年,周曦放弃留美,选择回到重庆研究AI,云从科技也在4年后诞生。去年5月,云从科技正式挂牌科创板。

活跃在AI领域的中国科大校友不胜枚举: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亚勤、商汤创始人汤晓鸥、科大讯飞创始人刘庆峰、原阿里云首席科学家闵万里、云知声创始人梁家恩……队伍壮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毋庸置疑,中国需要诞生自己的OpenAI,也终将诞生属于自己的OpenAI。而在这条求知路上,出身于各大高校的中国AI军团,正在浩浩荡荡集结,共同奔赴远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