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直通IPO 孙媛
谈及无人机,天上有大疆,水下有Sublue。
现在,这家10年如一日,专注于水下智能装备的研发、制造与销售的“水下大疆”也要IPO了。10月12日,深之蓝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深之蓝)同中金公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拟科创板挂牌上市。
事实上,深之蓝在2020年连续完成两轮累计超3.2亿元融资,就完成股份制改革、以推动科创板IPO进程。5个月前又完成3.7亿元授信签约以及1.8亿元股权融资,可谓为公司冲刺IPO铆足劲。
时至今日,作为国内第一家水下智能装备研发制造的科创企业,深之蓝经历14轮融资共计融资超13.455亿元,获盛景网联、顺为资本、源星资本、洪泰基金、春华资本、嘉溢创投、朗玛峰创投等超30家知名机构竞相押注。
来源:天眼查截图
随着这家资本宠儿稳步推进IPO进程,水下智能制造技术这个“潜伏”水中多年的高科技赛道也浮出水面。
10年追逐“深海梦”,42岁挑战IPO
深之蓝,源于创始人魏建仓的深海梦。
出生于河北的一个小县城,魏建仓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机械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
研究生毕业后,他就职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仪器厂,从事医学实验设备的研发工作。入职一年,他就成功改造两款冷冻机。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
从小魏建仓就喜欢水,《海底2万里》是他梦想萌芽的地方。一直以来,魏建仓有一个深海梦,想创建一家一流的科技公司,为国家海洋资源开发和国家安全提供核心装备保障能力。同时接触过水下项目,积累了一些经验的魏建仓在水下领域,也看到了机会。
于是在工作10年后,他决定跳出“体制内”的舒适圈,去征服大海。
2013年,深之蓝公司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成为全球首批面向消费市场的水下智能设备制造企业之一。
在做过市场调查后,他原以为水下无人机的巨大市场前景,再加上自己的先进技术,创业不会太难,但真正开始的时候,他才感觉到自己的无知者无畏。
在2015年之前,中国水下机器人领域落后于欧美国家。因为水下推进器这一核心部件的落后,使得核心部件主要依赖于国外进口、价格高昂,导致当时水下机器人产品不可能优于海外公司。
故而,深之蓝想要从水下智能制造领域“闯”出来,首要解决的就是核心技术研发问题。但在水下智能制造领域,因为大量研发测试需要在深水环境完成,难度可想而知。
一方面,由于水下无法进行GPS定位、无线电不能有效通讯,无人自主航行器类产品在水下时是失联状态,这对产品设计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要保证初次深水实验的成功率;另一方面,出海实验不仅成本高,出海测试人员面临未知风险的挑战也非常高,需要克服未知环境的恐惧和长期海上漂泊引发的身体不适。
因为初期团队只有20个人,人手不够,也让魏建仓常常亲自上阵,而那种晕船的感觉更是让他感觉如同“地狱”一般。
在一次演讲中,他如此描述实验经历,“船在航行的时候,人不会晕船,但是船一停下来,就晕得不得了。作业的时候,渔船要停在海面上,机器才能下水,船在水面上一直摇,我们几个工作人员盯着机器,几乎30秒就要扒着船舷吐一次。船一开起来,晕船的感觉会好很多,就像从地狱回到了人间。有一次,我上岸以后很兴奋,感觉终于解脱了,但是回头看一眼海,马上又吐了。”
除身体不适外,做水下无人机的测试泡在水里5、6个小时更是家常便饭。同时,烧钱也是深之蓝作为初创公司一直需要克服的资金难题。实验过程中的成本极其昂贵,每次下海,一天的费用就要数十万。
好在随后2年多的摸索,2016年底魏建仓带团队攻克了核心技术上的难题,并设计出一款最大航速能超过4节,可由一人携带操作,能进入狭窄通道的水下机器人,并在十三陵水库做除了成功案例。而这个推进系统上的核心突破,也让深之蓝得以进一步开拓事业版图。
截至今日,深之蓝在水下机器人的技术探索过程中,逐步实现了包括水下动力、水下能源、视觉图像、高精度导航等十余项水下机器人核心技术的自主化研发、生产。
公司工业级和消费级两大业务线并行,面向企业级用户提供缆控水下机器人(ROV)、自主水下航行器(AUV)、水下滑翔机(Glider)、COPEX型自动剖面浮标等产品及相关行业解决方案,服务国家海洋局、中国电建等诸多单位与机构;而消费级品牌Sublue则向个人用户提供水下助推器、动力浮板、水下无人机、智能冲浪板等涉水运动智能产品,已远销海外70余个国家。
目前,深之蓝自主研发的产品已全面覆盖海洋科考、水利水电、水域救援、水产养殖、海洋石油、水下工程、涉水娱乐等领域。
超30家VC押注,雷军也来投了
深之蓝一路高歌猛进的发展背后,既有魏建仓的坚持,也离不开伯乐的助力。
2013年深之蓝创立伊始,就获得了孙海波、黄建两位个人投资人的支持。当时在国内,没有一个人相信一家创业公司能做成水下无人机这件事,孙海波也不例外。
毕竟要在当时把水下探测这么一个“高大上”的事业跟创业公司联系在一起,是一个太大的命题。孙海波看到魏建仓及深之蓝团队,感受也很直观,那就是创始人挺好、不赌博也不喝大酒,便在认可团队的基础上,给了500万投资“当买彩票了”。
而这正是这笔注资打开了深之蓝水下探索的篇章,也让魏建仓在心里埋下了不能让投资人赌输的决心。
再到2016年初,盛景嘉成第一次投资深之蓝时,虽然并非所有投资人看到了水下无人机的前景和深之蓝的巨大潜力,但魏建仓的从军经历让盛景嘉成母基金创始合伙人刘昊飞看到了一个成功创业者所需要的胆识与勇气,毅力和信念以及敏锐的市场嗅觉。
2017年4月,深之蓝获得第一笔超亿元融资,由索道投资领投,不仅老伯乐孙海波、黄建、源星资本、泰达科投加注,还获得了雷军的青睐,顺为资本入局。自此,深之蓝为小米生态链再添一员。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深之蓝共计获得14轮融资,金额超13.455亿元。魏建仓为第一大股东,持股23.64%,纪源资本为第一大机构股东,持股9.11%,泰达科投、海达投资分别持股4.91%,索道投资持股4.18%,洪泰基金持股3.52%,顺为持股2.48%,为第6大机构股东。
来源:天眼查截图
根据2022年8月于世界机器人大会正式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自2017年始,水下机器人所在特种机器人市场年增长率达到了30.7%。2022年,中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22亿美元,到2024年将有望达到34亿美元。
伴随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水下机器人作为一个无人化水下作业设备,其安全性高、探索范围广,市场需求必然不断扩大,也催生了探索初期包括深之蓝、吉影科技、海之星等国内赛道玩家在行业蓬勃发展中激流勇进,通过自主创新、自主研发,实现了水下机器人技术空白问题的大突破。
就像泰戈尔所说,“像一支和顽强的崖口进行搏斗的狂奔的激流,你应该不顾一切纵深跳进那陌生的、不可知的命运。然后,以大无畏的英勇把它完全征服,不管有多少困难向你挑衅。”魏建仓带领的深之蓝是如此,一众国产水下机器人玩家亦是如此。
从研发生产到商业化,再到“游”向二级市场,作为水下机器人的“国货”代表深之蓝又率先打响了第一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