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生鲜电商三渡“赤水”,而今又将迎来一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生鲜电商三渡“赤水”,而今又将迎来一战

如其他行业一样,只要有巨头参与就会产生重组与并购,生鲜电商今后将进入资源整合与格局更变的新阶段。在这之后,生鲜电商也开始有了自己单独的分类。

任何事物的兴起,都是发展使然。无疑,生鲜电商也不例外。

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生鲜农产品具有种类多、产量大的特点。而生鲜产品不易保鲜,且在运输过程中容易腐烂、不易保存,因此消费者很难对生鲜产品产生信任。在此情况下,不少企业开始嗅到商机,纷纷投身生鲜电商产业。

什么是生鲜电商?

生鲜电商是生鲜产品电子商务的简称,指用电子商务的手段在互联网上直接销售生鲜类产品,如新鲜水果、蔬菜、生鲜肉类等,并通过自建物流或者第三方物流将产品直接配送给顾客的电商企业。一般来说,生鲜电商的业务模式是顾客在网上下单,企业根据订单进行分拣装包,最后通过自建物流或者第三方物流将货品直接送到客户手中。

从淘宝、1号店、有赞微信这些平台来看,手机下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农户也从传统的线下销售模式,转变成通过移动电商平台销售生鲜产品。不过,由于物流成本巨大以及冷藏运输条件先天不足等原因,前期生鲜电商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

第一阶段:大多企业成炮灰

生鲜电商发展的第一阶段可以分为2005-2012年,这个阶段虽有一些生鲜电商开始崭露头角,不过大多企业却沦为“炮灰”。

2005年,易果网成立,紧接着2008年,和乐康及沱沱公社相继诞生,这几个企业都是专注做有机产品的。当时,国内频发食品安全事件,由此消费着对品质高、安全性高食材的需求渐增,市场也随之被打开。

市场需求份额的不断增加,让很多企业看到了机会。2009-2012年期间,市场涌现出了一大批的生鲜电商。而在当时,生鲜电商的市场并没有那么大,过多的企业进入到这个行业,催生了产业泡沫;加之很多生鲜电商的模式都是原封不动地照搬普通电商的模式,很多企业最终夭折,这其中包括北京“优菜网”和上海“天鲜配”。需要背书的是,这两家企业都是做有机和绿色蔬菜的电商,而当时在国内,要找到这样的产品是非常困难的。

第二阶段:开始出现转机

有危险,就意味着有机会。历经了第一阶段的失败和教训,生鲜电商重整旗鼓,卷土重来。而这,也是生鲜电商转折的开始。

从2012年年底开始,当时刚成立一年的生鲜电商“本来生活”凭“褚橙进京”的事件营销一炮走红,生鲜电商再度进入公众视野。随后,2013年春挑起了“京城荔枝大战”,这让生鲜电商开始受到关注;社会化媒体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让生鲜电商们探索更多模式,比如他们开始思考怎样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存,怎样做才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这样的竞争也让市场趋于活跃。显然,第二阶段明显比第一阶段更有生命力。

第三阶段:从小而美变成大而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市场亘古不变的淘汰法则。在第二阶段中,有不少企业生存了下来。这其中以顺丰优选、可溯生活、一号生鲜、本来生活、沱沱公社、美味七七、甫田、菜管家、15分等为代表的商家都获得了强大的资本注入,而且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行业资源优势。于是,各家都利用迅猛发展的互联网工具,将B2B、C2C、O2O等各种生鲜电商模式演绎得淋漓尽致,一场生鲜大战就此拉开序幕。

这个阶段,最显著的特点是生鲜电商们从开始的“小而美”转变为如今的“大而全”,几乎所有生鲜品类都有所涉及,人们的对生鲜消费理念也在慢慢向电商转变。同时,巨大的商机也让互联网巨头们觊觎,2013年底2014年初,天猫和京东也加入了这个阵营。如其他行业一样,只要有巨头参与就会产生重组与并购,生鲜电商今后将进入资源整合与格局更变的新阶段。在这之后,生鲜电商也开始有了自己单独的分类。

可以说,生鲜电商三渡“赤水”,才换得电商之路的平缓发展,但进入2016年之后,它们又将迎来一次大战,究竟生鲜电商的命运会被如何改写呢?

本文由发现良田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发现良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生鲜电商三渡“赤水”,而今又将迎来一战

如其他行业一样,只要有巨头参与就会产生重组与并购,生鲜电商今后将进入资源整合与格局更变的新阶段。在这之后,生鲜电商也开始有了自己单独的分类。

任何事物的兴起,都是发展使然。无疑,生鲜电商也不例外。

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生鲜农产品具有种类多、产量大的特点。而生鲜产品不易保鲜,且在运输过程中容易腐烂、不易保存,因此消费者很难对生鲜产品产生信任。在此情况下,不少企业开始嗅到商机,纷纷投身生鲜电商产业。

什么是生鲜电商?

生鲜电商是生鲜产品电子商务的简称,指用电子商务的手段在互联网上直接销售生鲜类产品,如新鲜水果、蔬菜、生鲜肉类等,并通过自建物流或者第三方物流将产品直接配送给顾客的电商企业。一般来说,生鲜电商的业务模式是顾客在网上下单,企业根据订单进行分拣装包,最后通过自建物流或者第三方物流将货品直接送到客户手中。

从淘宝、1号店、有赞微信这些平台来看,手机下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农户也从传统的线下销售模式,转变成通过移动电商平台销售生鲜产品。不过,由于物流成本巨大以及冷藏运输条件先天不足等原因,前期生鲜电商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

第一阶段:大多企业成炮灰

生鲜电商发展的第一阶段可以分为2005-2012年,这个阶段虽有一些生鲜电商开始崭露头角,不过大多企业却沦为“炮灰”。

2005年,易果网成立,紧接着2008年,和乐康及沱沱公社相继诞生,这几个企业都是专注做有机产品的。当时,国内频发食品安全事件,由此消费着对品质高、安全性高食材的需求渐增,市场也随之被打开。

市场需求份额的不断增加,让很多企业看到了机会。2009-2012年期间,市场涌现出了一大批的生鲜电商。而在当时,生鲜电商的市场并没有那么大,过多的企业进入到这个行业,催生了产业泡沫;加之很多生鲜电商的模式都是原封不动地照搬普通电商的模式,很多企业最终夭折,这其中包括北京“优菜网”和上海“天鲜配”。需要背书的是,这两家企业都是做有机和绿色蔬菜的电商,而当时在国内,要找到这样的产品是非常困难的。

第二阶段:开始出现转机

有危险,就意味着有机会。历经了第一阶段的失败和教训,生鲜电商重整旗鼓,卷土重来。而这,也是生鲜电商转折的开始。

从2012年年底开始,当时刚成立一年的生鲜电商“本来生活”凭“褚橙进京”的事件营销一炮走红,生鲜电商再度进入公众视野。随后,2013年春挑起了“京城荔枝大战”,这让生鲜电商开始受到关注;社会化媒体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让生鲜电商们探索更多模式,比如他们开始思考怎样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存,怎样做才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这样的竞争也让市场趋于活跃。显然,第二阶段明显比第一阶段更有生命力。

第三阶段:从小而美变成大而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市场亘古不变的淘汰法则。在第二阶段中,有不少企业生存了下来。这其中以顺丰优选、可溯生活、一号生鲜、本来生活、沱沱公社、美味七七、甫田、菜管家、15分等为代表的商家都获得了强大的资本注入,而且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行业资源优势。于是,各家都利用迅猛发展的互联网工具,将B2B、C2C、O2O等各种生鲜电商模式演绎得淋漓尽致,一场生鲜大战就此拉开序幕。

这个阶段,最显著的特点是生鲜电商们从开始的“小而美”转变为如今的“大而全”,几乎所有生鲜品类都有所涉及,人们的对生鲜消费理念也在慢慢向电商转变。同时,巨大的商机也让互联网巨头们觊觎,2013年底2014年初,天猫和京东也加入了这个阵营。如其他行业一样,只要有巨头参与就会产生重组与并购,生鲜电商今后将进入资源整合与格局更变的新阶段。在这之后,生鲜电商也开始有了自己单独的分类。

可以说,生鲜电商三渡“赤水”,才换得电商之路的平缓发展,但进入2016年之后,它们又将迎来一次大战,究竟生鲜电商的命运会被如何改写呢?

本文由发现良田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发现良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