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犀牛娱乐 小福
编辑|朴芳
被行业人呼唤多年无果的分线发行“猝不及防”地开始了。
在第二十四届全国电影推荐会暨第一届全国电影交易会上,分线发行在行业内首次正式亮相。会中,包括中影、华夏、猫眼、阿里、博纳、光线在内的头部公司一口气拿出25部影片,将在院线及艺术联盟院线试水分线发行。
项目方面,率先破冰的《再团圆》《没问题》两部分线发行影片均为七印象出品的小体量影片。其余签约影片有一部分中小体量国产新片及引进批片,也有《人生大事》《你的婚礼》这样的复映作品。
而就在近几日,已经有一些影院从业者收到了院线的分线发行业务通知。目前首期试水的两部影片将采用院线内影院主动报名的形式参与试点活动。从流出合作细节图中不难发现,要求的有效排片场次数量不算太多,参与成本不高。
多年来,我们一直期待着国内电影市场能够孕育出类型更多元、受众更丰富的优质项目。而在这个分众化过程中,打破统一发行桎梏的分线发行或许是一个必选项。不过对于当下的电影市场而言,分线发行,究竟能带来多大改变?
必要的分线发行
我们之所以需要分线发行,可以从最大的“对手”好莱坞那里找到答案。
美国算得上是目前分线发行最为完善的国家,不同体量、不同受众的项目均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差异化发行策略。
(图源: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
例如受众比较有限的文艺片一般会采用平台发行模式,放映规模将分阶段逐步扩大。上映初期,文艺片往往会选在美国艺术电影市场影响力较大的城市中的少数影院开画,在核心受众与相关媒体、kol的发酵下,如果影片热度顺利提升,则会根据具体情况继续扩大发行规模乃至延长上映周期。若热度不佳,片方也能够及时止损,在投入较少的阶段就喊停项目。
这套策略也可以利用在独立电影等中小体量项目中,甚至是头部影片,也完全能够活用分线发行模式。像近日火爆全球的泰勒·斯威夫特演唱会电影就是由艺人经纪公司与AMC院线直接签署合作协议独家发行,即将上映的碧昂丝演唱会电影也早早被AMC纳入麾下。在预算充足的前提下,分线发行这套玩法可以演变出无数花样,上到头部商业大片、下到小众冷片,只要有受众群体,影片总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行模式。
中国呼吁分线发行多年的本意恐怕也正是如此。
广大疆土上的上万家影院,很难在统一发行规则下一碗水端平。面对观众愈发多元化的观影需求,分线发行是为了能够实现更长远的发展。不过客观来说,对于当下国内市场,分线发行自然不会是大体量项目的首选,而以文艺片为代表的中小体量项目,或许会成为第一批享受利好的项目类型。
事实上,针对文艺片,国内此前已经成立过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通过影院自发加盟、专线发行文艺片等方式,对这类项目起到了一定正向作用。只是据很多网友反映,由于艺联终究有别于正统院线,约束力相对有限,近年来已经有不少加盟影院都不再严格遵守相关合作规则。
而如果是由院线入局接洽的分线发行制度,可以更加高效、精准地进行相关合作。如在文艺片受众最集中的北上广深等高线城市集中铺陈,或许有望取得比艺联更直观的效果。
同理,还有很多中小体量的商业片,也能够在分线发行中找到差异化竞争的机会。譬如粤语片、沪语片等等有一定市场潜力的方言片,目标下沉市场的商业片,都完全可以通过区域化发行节约子弹,有的放矢。
理想化来看,分线发行不仅将有效提振部分影片的票房表现,部分院线及影院也能从中获得利好。
像在分线发行成熟的美国、日本、港台等国家和地区,都有一些专供各类文艺片上映的知名艺术影院。一方面树立起了影院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也培养出了可观数量的高粘性用户。在内地,以北上两大文青聚集地为代表的城市,也有庞大的文艺片观众群体等待被继续发掘。
时机尚未成熟
不过在圆梦之前,我们也得看到眼前的障碍。
无法否认的是,在国内推行分线发行还面临着多方压力。
首先对于院线来说有三大难点:
第一,院线买得起吗?
所谓分线发行,意味着影片将通过院线直接对接片方采购,并根据排片条件与影院沟通,承诺可以达到排片条件的影院将能够获得分线发行项目的放映片源。目前来看,更接近于一种院线买断发行制。
这对于院线而言可能意味着比统一发行更多的前期投入。但现实中,中国电影市场刚经历了长达三年的寒冬期,院线、影院更是首当其冲。所以无论是现在还是接下来几年,即便分线发行能够存续下来,现阶段也只有中小体量项目才有操作可能。
第二,院线如何盈利?
在从前的统一发行模式下,电影发行与院线实际是分开的两个主体,因此院线在影片上映过程中并不需要过多为发行效果负责,甚至很多院线的影院还能够在热门档期中从影片发行方处获得排片费这种灰色收入。
而分线发行则在一定程度上架空了影片发行方,将发行营收压力转嫁至院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前期签约的成本投入增加,院线必然要承受更大的票房压力。
解决方法,与其他影片无异,无非是加大宣发力度。只是这一次,操心宣发的可能不只是影片片方了,还有这些入局分线发行的院线及影院。
第三,院线如何监管?
只在部分院线的部分影院上映,更加细化的排片合作要求,同样意味着合作过程中灰色空间的增加。即便没有出现影院偷票房情况,其他环节的监管难度也会肉眼可见地提升。这同样是考验各个院线的一个新问题。
其次,对于影院来说,分线发行也可能是一把双刃剑。
如今国内影院的两极分化情况已经非常严重,高线城市热门影院常年霸占全国影院票房榜前列,而大量村镇影院却仍在为生计奔波。在分线发行推广后,我们不一定能够看到更均衡多元的市场,也有可能面临着高线、低线城市影院生存状况的进一步分化。
最后还有一点,便是发行无法解决的内容的根本问题。
还是以分线发行最主要受益者文艺片为例,国内文艺片主要症结在于是受众数量有限,市场不够成熟。现在正在热映的《河边的错误》与《地球最后的夜晚》两部票房爆款,一部被流量主演带飞,一部被洗脑营销改命,简而言之,全靠出圈。
但出圈于文艺片终归只是奢望。更多项目即便使出浑身解数,依旧无法被大众看见——这还是在全线发行的前提下。
现阶段国内的土壤还无法效仿北美那种可以机动调整上映规模的平台发行。只依靠基础分线发行政策控制发行规模,或许可以帮助文艺片节约资金、集中受众,但也有可能成为其出圈阻碍。
退一万步来说,假设是一部小众影片的观众,从前只要抓紧时间,在上映第一时间进入影院,即便场次时段糟糕,大概率还是能够看到想看的影片的。而在分线发行推广后,观众却可能会面临家附近影院彻底不再引入某一片源的情况,反而失去了为数不多的观影渠道。
但即便如此,分线发行,仍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一次改革。
现阶段来看,分线发行可能并不会为市场带来太大的改变,但作为一次试水,这依旧是必要的。
这毕竟是我们的电影市场迈向成熟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