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
《多谢不阅》
在2023年离世之前,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长年处于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前列,也是欧洲重要的知识分子型作家,她的作品《狐狸》《疼痛部》都带给读者一种介于虚构与写实之间的新颖阅读体验。《多谢不阅》延续了这种写作风格,由她撰写于1996年至2000年间的文章组成,以犀利的口吻吐槽了如今图书市场越发繁荣、网红作家遍布全球、真正的文学却近乎绝迹的现象。《卫报》如此形容此书:“一份浓缩而精彩的当代文学反思论纲,适合与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对读。”
即使是在20年后的今天,《多谢不阅》探讨的内容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伊凡娜·特朗普出现在书的第二篇文章中,而她利用名气营销书籍的现象在今天愈演愈烈;早在1997年,乌格雷西奇就已经使用了“内容提供者”这一概念,用以说明严肃文学的反面——“内容”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仅按照受欢迎程度进行衡量;还有那些隔三差五就会横空出世的文学新星、做派与作家无二的网红编辑……这些篇章就像是精准的预言,映射着当下文学的处境。
《把晚餐放进抽屉》
对于中文世界的读者来说,韩江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作为当代韩国文坛颇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家之一,韩江曾凭借《素食者》击败诺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大江健三郎,拿下亚洲首个布克国际文学奖,之后又以作品《白》再次入围2018年布克国际文学奖短名单。
但是,很多读者或许并不知道,诗歌写作也贯穿了韩江的创作生涯。1993年,她凭借在《文学与社会》发表的诗歌初入文坛,并在此后二十年间持续写诗。本书收录了她出道以来创作的60首诗作,这也是韩江的唯一一本诗集。她的诗歌大多情绪强烈,有许多令人忧伤的意象:透明的夜晚、漆黑的树木、燃烧的轮椅……如果喜欢的人朝自己走来,那么“我满心都会是水蓝色”;也会出现充满了厌世感的句子:“死后走在春天的溪边,因为死了,所以真好”,无不表达着韩江在日常生活中审视细微情绪的倾向。
《哀眠》
张怡微致力于描写的当代青年生活,这被她归入“世情小说”的脉络之中。这部短篇小说集《哀眠》收录了其2017年小说集《樱桃青衣》中的所有作品,又加入了三篇新作。
张怡微是一名与当代青年共同成长的作家,能够捕捉到种种情绪。书评人岳雯在后记中评价道,暖意在这本集子里像洇开的水迹,慢慢扩大蔓延,但底子还是寒凉刺骨的。这本短篇集也见证了张怡微在写作中开辟的新空间,不再充斥着初学者的倾诉欲,而体现了一种更纯粹的创造的快乐,如她本人所说:“心里的时间开始说话。那是与自然时间越来越不一样的宇宙。”
《生活世界中的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关注的问题是“如何造福人间”。它可概括为两个原则,即“最大幸福原则”和“利益的平等考量原则”。在本书作者巫怀宇看来,根据功利主义哲学,人的时间和注意力是稀缺的,而哲学之于世界的效用是间接的,能够在直接行动中求得实利者,大多不关注理论的精密完美。边沁作为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就曾积极地将哲学投入改革实践,这才是最为真切的。德意志哲学家倾心于完善理论,但是这样一来,思想就面临着轻视甚至诋毁生活世界中的幸福的危险。
巫怀宇是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为独立学者、书评人,常年活跃在微博人文读书领域。本书的写作开始于2014年读博期间,定稿于2022年,书中介绍了功利主义的概念界定、功利主义的当代论争以及相关的法学与经济哲学问题。在作者看来,撰写本书的八年间,人类的政治、文化、经济、科技乃至健康等领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共在同一个生活世界的道德理念已被严重削弱,然而,如果功利主义能够承受巨大的历史变化,功利主义者也必将“在自己身上克服他的时代”。
《学历之死:美国博士消亡史》
在《学历之死》中,作者赫布·柴尔德里斯写下了这样的悲惨故事:一位兼职教授除了自己的车之外无家可归;另一位兼职教授在大学任教40年,合同期越来越长,却从未找到一份全职工作……而这正是美国高校教师面临的窘境:当年轻博士顺利毕业,却发现自己只是一个兼职的讲课机器,多达70%的教授疲于奔命,福利微薄且工资极低。
为何拥有最高学历的学生,如今却成为了最不稳定的劳动力?柴尔德里斯在书中剖析了高等教育的内部和外部力量如何一步步推动了这种转变——比如,学生和家长是购买学分的消费者,文凭只不过是打开就业市场的敲门砖。《纽约客》的书评认为,本书属于如今一种公认的流派即“辞职文学”(quit literature),然而,柴尔德斯拥有着让熟悉的套路焕发活力的方式,他把兼职教师比作汽车修理工、uber司机以及转型为“内容提供商”的记者。在俏皮的讽刺之下,我们也不禁深思,当大学老师只能提供廉价的服务,我们的教育现状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原子与灰烬:核灾难的历史》
在历史学家沙希利·浦洛基写出《切尔诺贝利》这本核灾难权威史学作品后,有些读者对他提出了疑问——他们想知道前苏联对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反应是否“独一无二”。浦洛基意识到,核事故往往会出现一些共同模式,比如政府的应对不力、对真实信息的隐瞒和歪曲。不过,浦洛基同样认识到,每一场灾难都有自己的可怕之处,都不尽相同。
基于这样的认识,他写出了《原子与灰烬》一书。书中详细叙述了六起核事故,前三起与原子能用于制造炸弹有关,后三起与原子能能源有关,它们分别发生在美国比基尼环礁和三里岛、前苏联克什特姆镇、英国温茨凯尔,以及最著名的切尔诺贝利和日本福岛。曾经写出《大国的崩溃》的浦洛基并没有限于地域性的观察,而是从国际关系视角出发,解读了核工业发展的国际政治博弈,并以丰富的史料和文学化的笔调再现了当时的情景。读过本书后,《奥本海默传》的作者凯·伯德称赞道,这是“政治家和普通公民的必读书……冷静地提醒我们,事故时有发生,而且一定会再次发生”。
《漫符图谱》
在漫画里,“尴尬”是用“一只乌鸦飞过”表现的,“无力感”是用“灵魂从嘴中冒出来”表现的。无论是快乐忧伤还是其他情绪,漫画里都有一套特有的表现符号,简称为“漫符”。在《漫符图谱》中,漫画家河野史代收集了一百多种漫符,并采用日本的国宝绘卷《鸟兽人物戏画》中兔子、青蛙、猴子的形象,以日常四格漫画的形式,详尽介绍了它们的应用方式,可谓是漫画表现学的最佳入门作。
河野史代是在日本漫画界久负盛名的人物,出生于长岛,1995年作为职业漫画家出道。2009年,他的代表作《在这世界的角落》描绘了二战时期广岛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同名改编动画在日本票房破亿,甚至击败《你的名字。》拿下第四十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动画,观众或许还记得动画中温柔细腻的叙事风格,而这一点也充分体现在了《漫符图谱》这本趣味之作中。
《古典植物园2》
龙猫住的那棵树是樟树还是橡树?王维诗中的红豆是哪种红豆?书写博物文章需要孩童般的好奇心,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写作的过程。汤欢是武汉江夏人,艺术学硕士,常年从事植物观察与写作,《古典植物园:传统文化中的草木之美》曾入选2021“中国好书”。延续前作的趣味,《古典植物园2》继续带读者一同探索古典文学艺术中的植物。
从梵高画作中的夹竹桃、莫奈的虞美人,到《诗经》中的“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或汉代乐府诗“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本书结合了植物主图与古籍页面,选取了480余则历史文献、草本文献与150余幅插画,既能帮助读者准确认知植物的完整特征,又通过诗词让植物跨越古今,使历史上有情有爱的人物、可歌可泣的故事,经由植物汇聚在一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