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九所港澳子弟学校陆续成立,香港DSE课程受K12择校圈热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九所港澳子弟学校陆续成立,香港DSE课程受K12择校圈热捧

粤港澳大湾区存在“一个湾区、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三种法律制度”的客观现实,机制和政策衔接有待进一步健全。

暨大港澳子弟学校 图片来源:学校

界面新闻记者 | 查沁君

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

10月26日,第24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暨展览(CACIE2023)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以“传承·融合·开放——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为主题的平行论坛,一定程度回答了上述问题。该论坛由暨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香港维港教育集团联合承办。

“香港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吸引国际人才、培育本地人作为香港人力资源开发的首要方式。特区政府一直致力将香港发展为国际化教育枢纽,以吸引内地及海外优秀人才来港发展。”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大表、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黄锦良会上称。

早在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的重要目标

20231025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提到将香港建设国际专上教育高等教育枢纽

具体措施包括,自2024/2025学年起,扩大特区政府资助专上院校非本地学生限额至40%,循序渐进吸引更多外国尤其是“一带一路”国家学生和内地学生来港升学。

通过向“政府奖学基金”额外注资十亿港元、增加“‘一带一路’奖学金”和“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名额等;11月起暂免在港就读的全日制非本地研究生参与兼职工作的限制。

发展“北都大学教育城”,鼓励专上院校与中外知名院校加强合作,通过区内共享资源和产业联动提升协同效应等。

政策利好、国际化水平高、硕士学制短、申请难度低、就业机会多……香港留学一度在内地引发热潮。

“香港目前共有22所可颁授学位的高等院校,其中有11所法定大学。高校数量寥寥可数,但实力却不容小觑。”黄锦良介绍,根据2023QS世界大学排行榜数据,香港有七所高校入榜,五所大学进入世界前百名。

以港大为例,课程通常以小班授课方式,注重师生间的互动。该校采取渐进式教学模式,淡化期末考试的重要性,既能保证学生平时的学习质量,又给予了学生充裕的自由时间参与其他活动以发展更多能力。

“在学生的职业发展上,港校不是在教学生做什么,而是在教学生怎么做,这往往是学生求职过程中,企业最看重的一点。”黄锦良称。

除了加强学校自身的实力,香港大湾区内各地市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和青年交流方面的合作也在深化。

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方面,除已建成的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珠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在筹备的香港都会大学(肇庆)、香港理工大学(佛山)、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和其它几所合作学校也在推进当中。

内地学生赴港留学外,还有大量港籍学生在内地的读书问题亟待解决。

暨大港澳子弟学校理事长、香港维港教育集团董事长邓强光称:“目前在广东生活和工作的香港永久居民约有53万人,14岁以下的港籍子女占33%,这些港籍学生普遍面临着无法有效适应内地教育模式的问题。

2019年国务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鼓励粤港澳三地中小学校结为姊妹学校,在广东建设港澳子弟学校或设立港澳儿童班并提供寄宿服务。”

在暨南大学的指导下,香港维港教育集团于2021年9月1日开办全国首家港澳子弟学校——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随后于2022、2023年分别在广东省的东莞、佛山市各开办了一所暨大港澳子弟学校。

同时期,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广州民心港人子弟学校、深圳前海哈罗港人子弟学校等一批港澳子弟学校也陆续开办。

目前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地共设立港澳子弟学校九所。

在港澳子弟学校就读的港澳籍学生已超过4000人,但相对于在广东生活居住的港澳学生的数量,当前港澳子弟学校的发展依然未能满足需求。”邓强光称。

这三家暨大港澳子弟学校都参照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管理、为幼、小、初、高十五年一贯制学校。实施IB+港澳融创课程+HKDSE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语言上采用两文三语,即中文和英文,粤语、英语和普通话

近年来,DSE课程在K12择校圈热度较高,全称香港中学文凭试,也称“香港高考”。相比于内地高考、IB、AP、A-Level等课程体系,DSE是全球唯一一个可用中文应答的国际考试,接受内地考生以自修生身份报考,成绩受内地、香港以及海外高校认可。

今年,北京日坛中学国际部也建立了香港国际课程中心,并开设首届DSE课程班。北京市日坛中学校长李克明坦言,筹备过程面临不少困难。

一是师资问题,“最初没有一个能胜任DSE教学的老师”,学校采取的办法是聘请港籍老师和内地老师结合的方式授课。

二是课程衔接问题我们招的学生都是在内地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并不是在香港完成的小学、初中,这两个课程体系间存在衔接障碍。”李克明举例称,比如内地初中毕业生中考英语能达95分甚至满分,但接触DSE课程英语学习时,依然存在一定的挑战

升学规划。内地课程和DSE对应不同的升学通道升学规划,二者差异较大

更宏观的挑战还体现在大湾区国际教育的整体发展上。

广东省教育厅交流合作处处长、广东省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李金俊:“粤港澳大湾区存在一个湾区、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三种法律制度的客观现实,机制和政策衔接有待进一步健全。

李金俊称,目前,港澳高校到内地合作办学参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执行,但港澳高校与外国高校不同,港澳高校属于区域差别,不属于国别差别,中外合作办学的有关法律规定不能完全适用于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粤港澳合作办学亟需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创新有关机制体制。

在他看来,粤港澳三地合作要素尚不能很好的自由流动,教育科研合作的行政服务和配套建设需要进一步改善。目前境内外管理仍存在制度性约束,如跨境数据、科研资金过境等,三地间科技创新要素流动受到一定限制。

此外,粤港澳三地在科研合作深度上仍需加强。港澳高校对国家重大发展需求的了解要进一步推动,与内地政策对接需要进一步紧密,对深度融入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需要进一步促进和提高,在“双一流”高校遴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未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广东高等教育综合实力与港澳高校还存在不小差距,未能形成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集群效应。香港拥有所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校,在广东目前还暂时没有。”李金俊坦言。

谈及未来发展,李金俊建议,一是重点加强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设。二是大力推进粤港科研合作,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三是创新做好粤港澳人才合作,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四是继续努力做好青年师生的人心回归工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九所港澳子弟学校陆续成立,香港DSE课程受K12择校圈热捧

粤港澳大湾区存在“一个湾区、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三种法律制度”的客观现实,机制和政策衔接有待进一步健全。

暨大港澳子弟学校 图片来源:学校

界面新闻记者 | 查沁君

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

10月26日,第24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暨展览(CACIE2023)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以“传承·融合·开放——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为主题的平行论坛,一定程度回答了上述问题。该论坛由暨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香港维港教育集团联合承办。

“香港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吸引国际人才、培育本地人作为香港人力资源开发的首要方式。特区政府一直致力将香港发展为国际化教育枢纽,以吸引内地及海外优秀人才来港发展。”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大表、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黄锦良会上称。

早在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的重要目标

20231025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提到将香港建设国际专上教育高等教育枢纽

具体措施包括,自2024/2025学年起,扩大特区政府资助专上院校非本地学生限额至40%,循序渐进吸引更多外国尤其是“一带一路”国家学生和内地学生来港升学。

通过向“政府奖学基金”额外注资十亿港元、增加“‘一带一路’奖学金”和“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名额等;11月起暂免在港就读的全日制非本地研究生参与兼职工作的限制。

发展“北都大学教育城”,鼓励专上院校与中外知名院校加强合作,通过区内共享资源和产业联动提升协同效应等。

政策利好、国际化水平高、硕士学制短、申请难度低、就业机会多……香港留学一度在内地引发热潮。

“香港目前共有22所可颁授学位的高等院校,其中有11所法定大学。高校数量寥寥可数,但实力却不容小觑。”黄锦良介绍,根据2023QS世界大学排行榜数据,香港有七所高校入榜,五所大学进入世界前百名。

以港大为例,课程通常以小班授课方式,注重师生间的互动。该校采取渐进式教学模式,淡化期末考试的重要性,既能保证学生平时的学习质量,又给予了学生充裕的自由时间参与其他活动以发展更多能力。

“在学生的职业发展上,港校不是在教学生做什么,而是在教学生怎么做,这往往是学生求职过程中,企业最看重的一点。”黄锦良称。

除了加强学校自身的实力,香港大湾区内各地市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和青年交流方面的合作也在深化。

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方面,除已建成的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珠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在筹备的香港都会大学(肇庆)、香港理工大学(佛山)、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和其它几所合作学校也在推进当中。

内地学生赴港留学外,还有大量港籍学生在内地的读书问题亟待解决。

暨大港澳子弟学校理事长、香港维港教育集团董事长邓强光称:“目前在广东生活和工作的香港永久居民约有53万人,14岁以下的港籍子女占33%,这些港籍学生普遍面临着无法有效适应内地教育模式的问题。

2019年国务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鼓励粤港澳三地中小学校结为姊妹学校,在广东建设港澳子弟学校或设立港澳儿童班并提供寄宿服务。”

在暨南大学的指导下,香港维港教育集团于2021年9月1日开办全国首家港澳子弟学校——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随后于2022、2023年分别在广东省的东莞、佛山市各开办了一所暨大港澳子弟学校。

同时期,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广州民心港人子弟学校、深圳前海哈罗港人子弟学校等一批港澳子弟学校也陆续开办。

目前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地共设立港澳子弟学校九所。

在港澳子弟学校就读的港澳籍学生已超过4000人,但相对于在广东生活居住的港澳学生的数量,当前港澳子弟学校的发展依然未能满足需求。”邓强光称。

这三家暨大港澳子弟学校都参照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管理、为幼、小、初、高十五年一贯制学校。实施IB+港澳融创课程+HKDSE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语言上采用两文三语,即中文和英文,粤语、英语和普通话

近年来,DSE课程在K12择校圈热度较高,全称香港中学文凭试,也称“香港高考”。相比于内地高考、IB、AP、A-Level等课程体系,DSE是全球唯一一个可用中文应答的国际考试,接受内地考生以自修生身份报考,成绩受内地、香港以及海外高校认可。

今年,北京日坛中学国际部也建立了香港国际课程中心,并开设首届DSE课程班。北京市日坛中学校长李克明坦言,筹备过程面临不少困难。

一是师资问题,“最初没有一个能胜任DSE教学的老师”,学校采取的办法是聘请港籍老师和内地老师结合的方式授课。

二是课程衔接问题我们招的学生都是在内地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并不是在香港完成的小学、初中,这两个课程体系间存在衔接障碍。”李克明举例称,比如内地初中毕业生中考英语能达95分甚至满分,但接触DSE课程英语学习时,依然存在一定的挑战

升学规划。内地课程和DSE对应不同的升学通道升学规划,二者差异较大

更宏观的挑战还体现在大湾区国际教育的整体发展上。

广东省教育厅交流合作处处长、广东省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李金俊:“粤港澳大湾区存在一个湾区、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三种法律制度的客观现实,机制和政策衔接有待进一步健全。

李金俊称,目前,港澳高校到内地合作办学参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执行,但港澳高校与外国高校不同,港澳高校属于区域差别,不属于国别差别,中外合作办学的有关法律规定不能完全适用于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粤港澳合作办学亟需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创新有关机制体制。

在他看来,粤港澳三地合作要素尚不能很好的自由流动,教育科研合作的行政服务和配套建设需要进一步改善。目前境内外管理仍存在制度性约束,如跨境数据、科研资金过境等,三地间科技创新要素流动受到一定限制。

此外,粤港澳三地在科研合作深度上仍需加强。港澳高校对国家重大发展需求的了解要进一步推动,与内地政策对接需要进一步紧密,对深度融入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需要进一步促进和提高,在“双一流”高校遴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未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广东高等教育综合实力与港澳高校还存在不小差距,未能形成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集群效应。香港拥有所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校,在广东目前还暂时没有。”李金俊坦言。

谈及未来发展,李金俊建议,一是重点加强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设。二是大力推进粤港科研合作,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三是创新做好粤港澳人才合作,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四是继续努力做好青年师生的人心回归工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