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作者在第一届中国品类创新大会上,根据南孚电池常务副总经理刘荣海先生的发言整理而来,本文中蕴含一些方法及工具,特别是对中小品牌如何利用侧翼战方法去打造品牌,对品牌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见解,希望本文对创业家有所启发,帮助其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今天下午,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做丰蓝燃气灶电池的经历。我想讲的是,品类创新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完善的过程。同时,我认为品类创新应该顺势而为。丰蓝1号的实践属于是一家成熟的企业,如何在既有的品类里,再次发现新的机会,开创新品类的案例。
最初的时候,我们是想做什么的呢?当时南孚电池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70%,我们觉得碱性电池的市场遇到了天花板。在电池市场里有没有可能再做一个品类,所以就启动丰蓝品牌。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丰蓝在小电池上不太成功。但是,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1号电池是非常成功。当时没有主推1号电池,它反而做得很好。那我们就聚焦到1号电池,往下做。到后来我们发现把1号电池聚焦到燃气灶上,有机会把品牌做大。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现在1号电池市场占有率从0做到20%。接下来,我们不断推动品类成长,推动品牌进化。
整个品类创新分享,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再造一个南孚
2012年的时候,南孚在小电池市场上占有率已经达到75%,整个电池品类占55%。电池最重要的属性:耐用,被南孚占据了。在视觉传播上,我们有一个独特的视觉符号——聚能环。昨天晚上,我回想自己做聚能环的过程,感觉我们不知不觉也创造了一个“聚能环电池”品类。南孚电池在广州市场做的不是太好,品牌定位的传播不是很强。前两个星期,我到广州出差,到酒店开发票的时候说出:南孚电池。那个服务员问,是不是那个有聚能环的电池?我说就是,我后来跟同事讲,“聚能环”是我们公司一个重要的品牌资产。很多地方的消费者,特别在一些占有率比较低的地区,他们不知道南孚电池,但是他知道有一个叫“聚能环”的电池。
在几年前,我们就在想,能不能通过攻击自己,再造一个品牌。在电池上,除耐用之外,还有没有可能再开发一个属性?
那个时候,美国和日本的很多企业,在推10年储存、10年不漏液的电池。我们想,美国、日本市场有这样的机会,中国市场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机会?同时,还可以把价位提高。
我们对电器做了很多研究,发现用电量大的电器,都往充电方向转。电池消费主要是遥控器,占了50%,钟表用电量不是很大。现在大部分的电池,不管是南孚,还是其他品牌都宣传耐用,没有一个讲电池防漏。所以我们想,有没有可能性,我们再做一个不漏液的电池品牌,打造南孚电池的第二品牌。
第二部分:启动丰蓝防漏电池,成效不好
我们就启用新品牌:丰蓝,做防漏电池。丰蓝采用松下的密封技术,把电池底部可能漏液地方封死,紫外线快速干燥。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向消费者保证,漏1节赔10节。南孚电池1节卖3.5元,丰蓝卖3元,主要推5号、7号电池。我们开经销商动员会,经过两个月的试销,经销商说还不错,也很赚钱。我们马上就推到全国去,但是,一推到全国,我觉得就出问题了。
什么问题呢?我们发现,当时试销的时候,很多的销售额,是靠做堆头做出来的,不是真正的销售。这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推新产品,测试的时候不能做促销。因为,促销会吸引很多“呼啦圈”客户,冲着便宜和新鲜来购买,不是产品真正的销量。
还有一点原因,促使我们当时做防漏电池。有一天,我问我们的客服,消费者打电话抱怨最多是什么?客服告诉我,抱怨最多是说有的电池漏液,把他们的遥控器搞坏了。我自己去柜台站了很长时间,跟消费者聊南孚电池,有没有碰到漏液问题,电池是不是漏液把你家电器搞坏了?那些消费者说,我用南孚十多年,从来没有漏液的情况。我才明白,防漏是十多年前的需求,现在都不漏了。我发现有时候,企业找痛点会被客服误导,客服会把一些小概率的事件放大,让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市场机会。
其次,我们也觉得漏液这个需求不支持溢价,很难作为一个高端产品,你说你产品不漏液,卖得贵,消费者不买单。实践过程中,我们把70%、80%的资源投在5号、7号防漏电池,可是5号、7号防漏电池对销售的贡献只有30%。反而不太在意的1号电池,贡献了大部分的销量。为什么1号电池会这么成功?
我们就在找原因,当时在讨论会上,我印象很深,大家讲燃气灶要换一个电池是很高端的,一般企业干不了。消费者会觉得这个产品是有技术的、很神秘。这个时候,我们在想我们的产品是不是出了问题。我记得,我跟我同事到乐购(沈阳)超市的时候,我同事给我讲一个事情,我非常吃惊,他们把电池的柜台做到什么程度呢?把所有其他品牌的电池都赶下货架了,只陈列丰蓝防漏电池,这么好的展示、曝光机会,两个星期的销量只等于平时的30%。后来他说零售商不干了,不允许我们再这样了,这次我们彻底死心了,这么好的条件都做不起来。就是这30%的销量里面,70%还是1号电池贡献的,这已经说明再做防漏电池的空间已非常小。
第三部分:初次调整,1号电池的占比增加
这个时候我们调整策略,想把原来占比80%的5号、7号电池和20%的1号电池调过来。但当时还是不够果断,我们只是加强了1号电池的比重,我们仍然没有把5号、7号电池全部砍掉,还是让小电池保留了几个SKU。
又一个问题出现了,跟刚刚丰胜建材的吴总分享的一样,我们的品类叫什么呢?因为,当时有5号、7号防漏电池,只是在电池上写了一个燃气灶首选。增加1号电池占比之后叫什么呢?这一次调整后的概念还是打防漏电池,但是推荐1号电池是燃气灶首选。我们跟很多零售商讲,丰蓝电池要是有漏液,我赔你。这次调整,我们没有放弃防漏,只是增加了1号电池的占比。
第四部分:开创燃气灶电池新品类
调整完以后,发现1号电池的销量增加很快,比同期翻了一番。我们后来调查,从CTR的数据已经能看出来了,1号电池有20%的复购率。还有一个迹象是,这个产品不需要做促销,在批发市场可以自动销售,说明这个产品符合消费者的需要。我觉得产品不要推销也能卖得动,才说明产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现在给我们留下的挑战是什么呢?我觉得再讲防漏电池,可能是有问题的了。因为,现在大部分的电池都不漏了。另外,我们发现当我们宣传燃气灶首选的时候,所有竞争对手的1号电池统统叫“燃气灶电池”,这可能说明我们的定位是对的。
其实,我们卖得这么好的情况下,我们的价格还是竞争对手的1倍。这时候,我再想我们是不是应该对产品的定位、概念做出一个大的调整。
我看里斯先生和劳拉女士写的《公关的崛起 广告的没落》的时候,书中讲到新品牌应该重视公关传播。我觉得,我们传统企业对公关不擅长,他的建议是你首先要参加行业协会。所以,为了推这个产品,我们参加了广东燃气灶制造商协会。我说,我们能不能成为配件的理事,我们想参加行业的燃气灶展。参展以后,我一个同事跟我讲,他说很多来我们摊位的人跟他这么讲:我不是冲着你们的名字,我是冲着你们台上写一个“燃气灶电池”来的,是因为这个“燃气灶电池”吸引了我们,我们就跑来了。
这个给我们非常大的启发,我说我们叫首选,不如直接叫“燃气灶电池”。这就是一个消费者的反馈给我们带来的启发。当时,1号电池的市场容量超过10亿,每年增长超过30%,70%的1号电池使用在燃气灶和热水器上。
对消费者来讲,市场上还没有一个品牌叫“燃气灶电池”。而且,在跟消费者访谈的时候,他们很多人都不知道,燃气灶还需要电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怕我们叫“燃气灶电池”会不会出错,消费者会不会觉得这个产品太稀罕,听都没有听过,会不会有质疑。我觉得,展览会上同行的反应,让我们增加了信心。我们把“防漏液电池”调整成了“燃气灶电池”,把防漏液变成了一种特性。燃气灶的使用环境高热、潮湿,碱性电池不适合在燃气灶上使用,我们把防漏液从定位转为特性。
运营配称方面
配称一:聚焦
我到市场上看,5号、7号电池销量越来越不好,小电池货架上的产品上都是灰尘,五、六个月都卖不掉。最后,我们下决心把小电池全部收回来。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纠结了一次。因为,我们一开始做防漏电池的时候,是自己做的,第一批涂胶不是太好,消费者反而感觉像漏液。所以,我们第二批从日本进口了两个货柜的电池,日本制造的电池是绝对防漏的,一点问题都没有。在日本进口的产品,上面标有日本制造,防漏电池,10年储存。产品技术好,依然卖不掉,产品上还是一大堆灰尘。那时候,我才觉得防漏液电池完全没希望了,到了必须放弃的时候了。我们后来决定把所有的小电池都收回来,把全部的小电池卖给工业市场的用户,便宜甩掉。这个品牌集中只做一个产品,就做一个1号电池。
配称二:改名
我们上品类战略课程时,王刚老师讲,阿根廷有个啤酒品牌,因为品牌设计上有个大拇指,人家一直以为他是第一品牌。后来,我们就把品牌改成“丰蓝1号”。
配称三:公关活动
我们找到《厨神争霸》栏目的冠军,和他聊代言的事宜。我想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推荐,提高品牌的可信度,经过调整,就是如今的形象了。
我们还参加了中国厨卫展,小型的展览是比较容易获奖的,我们也拿了不少奖。2年前,在这里参加第二届定位中国峰会,老板电器任总做嘉宾,他到台下和我说,我们就配你们的电池。我觉得非常好,因为我们跟老板电器合作,他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样品。我们是全中国唯一一款在燃气灶上真正打过十几万次的电池,我们知道电流开的时候是多少,待机的时候是多少,我们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电池行业唯一有这个数据的公司,这里要感谢老板电器的任总。
在一些小的地方,特别是北方,碳性电池特别多,我们想替代便宜的电池,做了一些公关宣传。例如,在燃气公司的工作人员到居民家检查有没有漏气的时候,顺便提醒他,燃气灶要用丰蓝1号电池。
2012年的时候,张云老师、王刚老师邀请我为案例嘉宾,在会上,里斯先生肯定了燃气灶电池这个方向。现场我们来了十几个同事,我说老头子讲我们这个有希望,他们听了很有信心,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同事觉得这个一定会成功。
配称四:传播
调整之后,产品线变得非常简单,一个产品,一个品牌。我们终端的形象,原来用的防漏形象全部撤了,而且不再做促销、降价。在我们改为“丰蓝1号”后,就开始提价。包装大家刚才看了,把过去的产品定价提高,投了电视广告。
从产品来讲,推这款产品,一开始就是有利润的,开始的时候把全部利润投到广告上。第一次,我们在中央二套打了400万。我们也在终端做了大量的改进,把防漏液的logo改掉,直接叫丰蓝1号。我觉得是“丰蓝1号”这个品牌名起非常关键的作用,使我们品牌在货架上看起来非常的醒目。
最近,我们跟刘仪伟签了合同,他做我们的形象代言人,推广我们的丰蓝1号电池,这个广告马上要在中央台开始播。同时,我们把刘仪伟的个人形象放到所有的外包装上。我们还改进了品牌的诉求,丰蓝1号燃气灶电池强化“高温下更耐用”的特性。
配称五:产品改进
接下来,我们对产品进行了升级,把容量不断提高。我跟我们的同事讲,我们的产品一定要做到竞争对手不敢做。为什么不敢做?
第一,他敢做,卖不了这么贵。
第二,不敢做这么好的电池。
取得的成效
经历这些事情,现在有体会了。我们现在销售额超过1亿,产品的利润是全行业最好的,丰蓝成为燃气灶电池的第一品牌,我们在好几个省份都是销量第一,如: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重庆等。
2012年没有数据,从2013年开始,占有率一直往上爬,南孚加丰蓝的1号电池的销售额占了1号电池市场的40%。今年整个品类是疲软的,下降3%,我们今年的销售增长差不多40%。而且我们今年再次提价,引领了整个品类的销量上升。
实践心得
我这里讲一下,我觉得品类创新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我们要顺势而为,不一定说防漏液电池不成功便成仁,不是这样的。怎么样能做成,就怎么做,防漏液电池不行就做燃气灶电池。
另外,品类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要着急,一步一步的过程要有耐心。
还有,新品类要聚焦,我们这个品牌就只有一个产品,非常简单,没有其他复杂的产品。
我跟我同事讲,我们不要纠结一些概念和名词,我们也不能做定位的原教旨主义,拿一个概念吓人,我们一切从实践中完善自己的想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