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合肥推动中小企业由集聚走向集群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合肥推动中小企业由集聚走向集群

已培育3个特色产业集群,数量位居长三角城市第二位

文丨 赵俊松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大会于10月28日~30日在合肥召开。大会以“数实融合 赋能万企”为主题,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合肥的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得如何?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在全国入选的100个集群榜单中,合肥市蜀山区环境检测装备产业集群、长丰县流体控制设备产业集群两个集群名列其中。截至目前,合肥市已培育3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位居全国城市第十位、省会城市第三位、长三角城市第二位。

产业聚集优势明显

走进位于蜀山经开区的中国环境谷,这里聚集了170多家环境监(检)测技术与装备企业,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安徽岑锋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激光光谱检测分析的技术研发、产品制造、销售服务的企业,其产品已在石油、化工等领域得到应用。

“企业创新研发的光腔衰荡光谱技术,能够实现等效吸收光程的极致放大,具有高灵敏度、超高精度等特点。”企业总经理何俊峰告诉记者,“这款设备在国内属于首创,可以实现大气本底微量气体的监测,拥有几十公里的测量光程,响应时间可以达到秒量级。目前,这款产品主要用于环境和气象领域,下一步,计划往工业、医疗领域推广。”

何俊峰坦言,虽然企业才成立一年多时间,但基于中国环境谷集群发展优势,企业已经有20多款产品问世,今年有望实现3000万元的营收目标。“我们所处的中国环境谷,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业比较聚集,园区对我们业务的扩展在政策上也有相应的支持。”

“产业聚集优势明显”,这是中国环境谷不少企业的心声。在安徽中科智慧环境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AI水质检测实验室,实验人员正在对水样本进行分析。企业方案设计工程师钱飞进说,在“产业集群”中,企业与企业间优势互补,资源实现有效连接,产业链高效互动协作,进一步提升了产业核心竞争力。

我们与上游的一些水环境治理、管网治理的公司,协同合作是比较多的。即便我们单独接一些检测类的项目,也会把治理的需求反馈到上下游相关的企业,他们也会把治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与我们沟通,从而形成一个比较良好的生态圈。”

特色鲜明各有“绝技”

近年来,蜀山区紧抓环境领域发展机遇,培育完善环境产业链,全力打造“蜀山区环境智能监测技术与装备产业”集群,基本形成“环保技术研发-核心基础零部件生产-环保装备制造-环境治理、环保工程及环保服务”全产业链条。

蜀山经开区经济发展处工作人员周顺洋介绍,目前,集群内拥有全国唯一的大气环境监测领域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助力全区环境产业实现技术跨越。设立“环境科技大厦”,为环保技术研发孵化及企业引进提供载体。“我们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合作交流,建立了产业集群国际合作交流机制,加强产业集群协作配套,促进国际人才、技术、资本、服务、信息等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与共享。

同时,我们还依托顶尖人才资源和雄厚的科研基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协同创新,抢占细分领域国际竞争的技术制高点。”周顺洋说。

此次一同入选的长丰县流体控制设备产业集群是长丰县依托节能环保产业优势,紧抓节能环保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机遇,开展产业布局和配套产业链建设结出的又一硕果。

据长丰县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集群已吸纳企业201家,其中主导产业企业131家,产值132亿元。“未来,我们将以流体装备制造为核心,培育与引进优质市场主体,激发创新活力,强化数字转型,深化开放合作,完善治理服务,推动集群横向拓展、纵向深耕,力争在3年内,将集群打造为安徽省最大的高水平、专业化、特色化流体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该负责人说。

由集聚走向集群

近年来,合肥市坚持以增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关键环节配套能力为目标,深入推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工作。“我们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县区特色优势产业,建立市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库,按照‘建设一批、提升一批’原则,‘一对一’指导集群培育工作。坚持协同发展,围绕特色产业链进行‘延’‘补’‘强’,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组织开展各类产业融合对接活动,提升集群中小企业专业化配套能力,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市经信局民营经济发展处副处长史凤婷说。

合肥市持续推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等建立稳定的创新合作机制,进行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构建多层次创新平台,集成和开放创新基础设施和服务资源,激发集群创新活力。“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国家、省推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要求,围绕光伏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引导县区结合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实际情况,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企业集聚、壮大主导产业,推动中小企业由集聚走向集群。”史凤婷表示。

集群发展并不是一“聚”了之。合肥将围绕重点产业园区,规模化带动园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继续推广使用“小、快、轻、精”的数字化软件服务包,支持中小企业低门槛、低成本、高效率实现重点业务环节数字化应用。

与此同时,合肥还将根据产业基础和行业特色,围绕破解不想用、不会用、不敢用、不能用等“四不”问题重点采取措施。例如,推进“智改数转”诊断全覆盖,为企业“量身定制”数字化转型方案路径;加快中小微企业轻量化转型,力争每年推动超2500家企业上云用平台,助力更多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针对性出台工业互联网专项政策,撬动中小企业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投入。

来源:合肥日报

原标题:合肥推动中小企业由集聚走向集群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合肥推动中小企业由集聚走向集群

已培育3个特色产业集群,数量位居长三角城市第二位

文丨 赵俊松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大会于10月28日~30日在合肥召开。大会以“数实融合 赋能万企”为主题,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合肥的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得如何?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在全国入选的100个集群榜单中,合肥市蜀山区环境检测装备产业集群、长丰县流体控制设备产业集群两个集群名列其中。截至目前,合肥市已培育3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位居全国城市第十位、省会城市第三位、长三角城市第二位。

产业聚集优势明显

走进位于蜀山经开区的中国环境谷,这里聚集了170多家环境监(检)测技术与装备企业,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安徽岑锋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激光光谱检测分析的技术研发、产品制造、销售服务的企业,其产品已在石油、化工等领域得到应用。

“企业创新研发的光腔衰荡光谱技术,能够实现等效吸收光程的极致放大,具有高灵敏度、超高精度等特点。”企业总经理何俊峰告诉记者,“这款设备在国内属于首创,可以实现大气本底微量气体的监测,拥有几十公里的测量光程,响应时间可以达到秒量级。目前,这款产品主要用于环境和气象领域,下一步,计划往工业、医疗领域推广。”

何俊峰坦言,虽然企业才成立一年多时间,但基于中国环境谷集群发展优势,企业已经有20多款产品问世,今年有望实现3000万元的营收目标。“我们所处的中国环境谷,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业比较聚集,园区对我们业务的扩展在政策上也有相应的支持。”

“产业聚集优势明显”,这是中国环境谷不少企业的心声。在安徽中科智慧环境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AI水质检测实验室,实验人员正在对水样本进行分析。企业方案设计工程师钱飞进说,在“产业集群”中,企业与企业间优势互补,资源实现有效连接,产业链高效互动协作,进一步提升了产业核心竞争力。

我们与上游的一些水环境治理、管网治理的公司,协同合作是比较多的。即便我们单独接一些检测类的项目,也会把治理的需求反馈到上下游相关的企业,他们也会把治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与我们沟通,从而形成一个比较良好的生态圈。”

特色鲜明各有“绝技”

近年来,蜀山区紧抓环境领域发展机遇,培育完善环境产业链,全力打造“蜀山区环境智能监测技术与装备产业”集群,基本形成“环保技术研发-核心基础零部件生产-环保装备制造-环境治理、环保工程及环保服务”全产业链条。

蜀山经开区经济发展处工作人员周顺洋介绍,目前,集群内拥有全国唯一的大气环境监测领域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助力全区环境产业实现技术跨越。设立“环境科技大厦”,为环保技术研发孵化及企业引进提供载体。“我们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合作交流,建立了产业集群国际合作交流机制,加强产业集群协作配套,促进国际人才、技术、资本、服务、信息等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与共享。

同时,我们还依托顶尖人才资源和雄厚的科研基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协同创新,抢占细分领域国际竞争的技术制高点。”周顺洋说。

此次一同入选的长丰县流体控制设备产业集群是长丰县依托节能环保产业优势,紧抓节能环保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机遇,开展产业布局和配套产业链建设结出的又一硕果。

据长丰县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集群已吸纳企业201家,其中主导产业企业131家,产值132亿元。“未来,我们将以流体装备制造为核心,培育与引进优质市场主体,激发创新活力,强化数字转型,深化开放合作,完善治理服务,推动集群横向拓展、纵向深耕,力争在3年内,将集群打造为安徽省最大的高水平、专业化、特色化流体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该负责人说。

由集聚走向集群

近年来,合肥市坚持以增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关键环节配套能力为目标,深入推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工作。“我们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县区特色优势产业,建立市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库,按照‘建设一批、提升一批’原则,‘一对一’指导集群培育工作。坚持协同发展,围绕特色产业链进行‘延’‘补’‘强’,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组织开展各类产业融合对接活动,提升集群中小企业专业化配套能力,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市经信局民营经济发展处副处长史凤婷说。

合肥市持续推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等建立稳定的创新合作机制,进行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构建多层次创新平台,集成和开放创新基础设施和服务资源,激发集群创新活力。“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国家、省推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要求,围绕光伏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引导县区结合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实际情况,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企业集聚、壮大主导产业,推动中小企业由集聚走向集群。”史凤婷表示。

集群发展并不是一“聚”了之。合肥将围绕重点产业园区,规模化带动园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继续推广使用“小、快、轻、精”的数字化软件服务包,支持中小企业低门槛、低成本、高效率实现重点业务环节数字化应用。

与此同时,合肥还将根据产业基础和行业特色,围绕破解不想用、不会用、不敢用、不能用等“四不”问题重点采取措施。例如,推进“智改数转”诊断全覆盖,为企业“量身定制”数字化转型方案路径;加快中小微企业轻量化转型,力争每年推动超2500家企业上云用平台,助力更多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针对性出台工业互联网专项政策,撬动中小企业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投入。

来源:合肥日报

原标题:合肥推动中小企业由集聚走向集群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