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00亿+300亿,重庆医药领域投资已拉开序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00亿+300亿,重庆医药领域投资已拉开序幕

重庆又迎来了一支百亿级的重磅母基金。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匡达

文|动脉网

10月26日,西部(重庆)科学城产业发展母基金正式设立,基金总规模300亿,将重点投向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型储能等赛道。该消息一出,便很快引起创投界的关注。

不过,这并不是创投界今年第一次将目光聚焦于重庆,早在今年5月,重庆还发布了一条重磅消息——宣布2000亿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正式成立,并且也将医药作为重点覆盖板块。

事实上,自今年以来,地方百亿甚至千亿级母基金层出不穷,据动脉网观察,仅是在10月,就有包括深圳、成都、南京、东莞、福州等近20个地方宣布产业母基金成立。那么为什么是重庆备受关注,很核心的一点还是在于其带给整个创投行业的“反差感”。

一方面,相比于北广深以及东部沿海城市,重庆本土市场化投资机构偏少,整体投资氛围也不够活跃,再加上基于医药领域的产业沉淀较为薄弱,因此在过去,重庆很容易被一众主流风投机构所忽视。在动脉网此前与多位一线投资人的交流中,不少人都表示还从未来过重庆,即便已经来过的,大多也是为了旅游,很少有人是为了看项目。

但在另一方面,重庆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相继成立总额2300亿的两大母基金,并且集结了包括中金、高瓴、红杉、达晨财智、深创投、IDG、君联、前海方舟、同创伟业等在内的近百家一线投资机构,势必要干出一番大事业。

而也正是在这种强烈的“反差感”中,一场隐藏在重庆医药领域的投资机会似乎已经拉开序幕。

重庆医药产业,并非“一无所有”

对于很多投资人来说,一提到重庆,首先会想到它是一座旅游城市,如果稍微有一些了解的,会意识到这是一座制造业重镇,坐拥着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国内最大的汽车产业集群,不过很少会有投资人将其与医药产业联系起来。

这其中当然有重庆医药产业发展较为薄弱的客观因素,但也并不是一无所有。事实上,在近一两年,重庆医药产业在资本市场还是有一些声量。

图1. 近一年重庆医药板块上市企业(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以二级市场为例,在近一年的时间里,重庆已有四家医药企业成功上市,分别是山外山、登康口腔、西山科技以及智翔金泰,其中国产血液净化龙头山外山还是重庆第一个科创板IPO。

当然,热闹的不只是二级市场,一级市场同样有高光表现。据动脉橙数据库不完全统计,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重庆医药领域共完成24起融资,融资总额超过30亿元,其中一次性医疗应用器械3D打印服务提供商摩方精密接连完成3轮融资,总融资额超过5亿。

不过,从整体融资体量来看,重庆现阶段在医药领域与北上广深苏还是有明显差距,并且在以成都、南京、武汉、长沙、合肥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中,重庆目前也没有太大优势。但如果与自身相比,无论是在融资事件数还是融资金额,重庆都有明显提升,并且这还是在整个医药市场集体遇冷的大前提下。

图2. 近一年半重庆医药板块投资情况(数据来源:动脉橙)

当然,可喜的不只是这一面,将这些融资事件进一步分析,动脉网发现其大多都聚集在早期。据不完全统计,在近一年半完成融资的19家重庆籍医药企业中,有16家都在A轮及以前,总占比84%。

除此之外,在这一批早期医药企业中,其基本都围绕在前沿技术领域。比如嘉士腾医药,它坐落于重庆两江新区,目前已完成三轮融资,其深耕于类器官领域,现有“嘉捷康 ”(消化系统)、“嘉图宁 ”(呼吸胸外系统)、“嘉宜安 ”(妇科系统)、“嘉瑞克 ”(泌尿系统)、“嘉卫宁 ”(罕见肿瘤)五大肿瘤类器官产品。

另外一家代表性企业是永仁心医疗,它位于重庆北碚区,今年3月刚完成近亿美元A轮融资,其聚焦心衰重症领域,核心产品“植入式左心室辅助装置EVAHEART”,是国内唯一同时获批短期治疗、长期治疗双适应症的人工心脏。

此外,在包括基因检测、眼科高端器械、干细胞药物、AI诊断、骨科器械、核药等在内的核心技术板块,重庆医药企业当前也都有覆盖。

而透过这些,不难发现,虽然当前重庆医药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几年一直在聚焦高端技术领域,并且已经孵化了不少初创期项目;与此同时,在二级市场,近一年也诞生了4家上市企业,这也验证了重庆医药产业链完整的投资逻辑。

从0到1,隐藏在水面下的低调布局

如果说资本市场的动作是水面上的,还能够被很多投资人看到,那么重庆医药产业在水面下作的努力,可能很少会被投资人关注到。但事实上,在一些隐藏的角落,重庆已在悄悄布局。

比如在研发上,2022年6月,以“重大疾病的下一代诊断”为核心任务的金凤实验室正式揭牌。据悉,该实验室目前共拥有近20个PI,主要聚焦生命科学、病理学、脑科学、生物医学、人工智能等细分板块。

而为了更好地推动基础研究,在今年6月,金凤实验室还专项成立了“科技委员会”,吸纳了包括张学敏等在内的12位“两院”院士,同时也引进了多位专科领域的学术专家,其中医学专家12名、生物学专家8名、数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专家3名,将有力推动基于医药领域的多学科交叉以及多领域科研合作。

同时,在近期,国家健康战略资源中心(筹)也在金凤实验室正式揭牌,据重庆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健康战略资源中心规划建设面积6000平方米,将重点建设“三库二平台二基地”,包括健康资源库、人类遗传种质资源库和储备细胞资源库;细胞智能制造技术平台和样本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以及细胞治疗产品临床试验基地和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

而在载体端,重庆近些年重点打造的重庆国际生物城和重庆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目前也已初具规模。以位于重庆巴南区的重庆国际生物城为例,当前已集聚了100多家生物医药产业链企业,前面提到的上市企业智翔金泰就坐落于此,现如今已是重庆市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据悉,在今年上半年,重庆国际生物城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0.59亿元,同比增长2.13%。

对此,与重庆打了多年交道的险峰旗云管理合伙人王云海刚好谈到了这一点,“重庆有足够的空间吸纳优质企业和新兴产业,譬如两大生物产业园区,目前都配套了较为完备的软硬件设施。”

有基础研究,也有落地载体,还有关键的一环是活跃的资本市场。正如很多人所了解的那样,重庆市场资本资源算不上丰富,同时地方国资也相对较少,并且大都处于起步期,对于生物医药产业的认知现阶段也还存在偏差。

不过,重庆近一两年已经在逐步改变这一局面。以地方国资为例,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今年已经成立了医药专项投资小组,同时也引进了很多在医药方面的专业人士,包括来自一线的医药投资人以及学科专家和临床专家,另外也在和很多一线的市场化机构积极合作,其目的就是能够在医药这个板块投的更聚焦,更有专业性。”

另外在市场化机构方面,借助于总值2300亿的两大产业母基金,重庆今年几乎将半个创投圈都拉了过来,包括中金、君联、高瓴、红杉、达晨财智、深创投、IDG、维梧资本等在内,阵容相当庞大,这也是重庆创投史上最热闹的一幕。

对此,近期来渝看项目的某一线投资人向动脉网谈道,“选择来重庆,一方面是整个资本市场的大势所趋,大家都在向地方国资靠拢;另一方面还是看到了重庆医药产业近些年的一些积极变化,比如在基础研究上,在整体配套上等关键要素,都有很明显的提升,再加上近几年随着北上广深苏医药产业趋于饱和,产业方向大有向内陆城市快速迁移的趋势,因此在医药板块,重庆未来还是有很多投资机会。”

当然,除了前文提到的这些,在政策上、人才上、区位优势上以及相关产业链的结合上,重庆也都还有一些优势和待挖掘的潜力。

以关键的人才储备为例,重庆一边是重点加强对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在相关产业领域具有一定优势的高校的扶持力度,积极培养相关人才;同时也在大力招引,目前已引进了50家国内外一流大学大院大所、2900余名高端科研人员,组建了院士团队25个,获批市级高端研发机构21个、市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9个。

另外在优势产业链的结合上,依托于在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深厚沉淀,未来在医疗器械、数字医疗等领域都有较大机会。再加上较低的土地和人工成本,以及直辖市和成渝经济圈的双重身份,这一优势还将进一步放大。

转型道阻且长,重庆目前还缺什么?

看待事物不能只看一面,在医药产业的发展上,重庆当前还是有诸多局限性。

在今年5月举行的“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主题圆桌会议”上,深创投副总裁刘波就简明扼要地指出了重庆在产业发展上还欠缺的地方,并总结为六点:第一缺龙头企业的引领,产业链链主企业;第二生态不完整,产业、科技、金融融合就是建生态,光有一两个大企业也不行,还需要大量的中小企业;第三缺科创企业;第四缺上市公司;第五缺资金缺创投,创投资本是支持匹配创新创业的第一资本;第六缺机制,重庆需要探索在国有体制下引进市场化经营机制。

事实上,这些担心不无道理,医药产业发展的痛点都真实存在。众所周知,重庆是制造业重镇,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良好,但目前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制造落地的层面,而非研发引领,整体科技创新投入方面的指标仍然相对落后。据新华社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重庆共有高新技术企业7000家,同比增长24.3%,与北上广深四市3.7万家、2.2万家、1.2万家、2.9万家的体量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而再聚焦到医药板块,在当前诸多新一线城市大力推进医药产业集中发展的大背景下,重庆在这其中也并不显眼,尤其与相邻的成都还存在方方面面的差距,比如在医药领域的上市企业数量上,以及资本市场活跃度以及整体产业链的搭建等等。

因此,对于重庆来说,补足短板,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医药产业发展之路,在当前就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而言,首先就是注重基础科技研究,从本土开始孵化创新项目。在此前动脉网的采访中,某合肥国资人士就谈到,“合肥当前更多的目光还是聚焦在自身,重点在孵化自己的医药产业丛林,然后在丛林里培养种子选手,并推动其成为链主,从而打通产业上下游”。这对于重庆来说,同样适用。

其次是在资本层面,建立引导基金与市场化母基金并行的母基金模式。东方富海董事长、创始合伙人陈玮曾在今年5月的会议上向重庆建言,“重庆除了发展政府引导基金,也应发展市场化母基金,同时,地方政府也要支持从种子期到天使、到成长期、并购阶段的创业投资产业协调发展”。

这并不道理,与医药项目的成长逻辑一样,在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所特定需要的东西,因此也要搭配不同阶段的资金,而在此基础上,这些不同阶段的资金也要形成一个完整链条,形成良性循环。

最后是在整体的政策和生态上,都应该更具有包容性,和更市场化。某位在重庆创业的医药创始人向动脉网谈道,“北上广深都是被重度开发过的城市,目前创业起步的门槛非常高,而初创企业需要更包容的环境,才能活下来并扎下根。”

沿着这一产业逻辑,重庆需要更加开放和包容,这不仅仅是体现在对于落地项目的选择上,还体现在对项目的扶持上,尤其是当项目遇到困难的时候,更应该竭尽所能地为初创项目提供支撑。当然,对于项目引进的积极性和对于项目扶持的专业能力,也同等重要。

而在市场化方面,在此前发布2000亿产业母基金之时,重庆就明确提到要突出市场化运作,管理费、超额利润分配以及项目定价、估值、退出等按市场化规则运行,保证资金的安全和增值。

曾几何时,偏居西南一隅的重庆在创投圈存在感较弱,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几乎踪迹难寻。直至近年硬科技爆发,重庆凭借着制造业的沉淀开始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投资人,而随之而来的,便是一个个科技项目开始落地生根。因此,当前在我国整个医药产业版图上并不显眼的重庆,或许是一个亟待爆发的“潜力股”。

参考资料:

1.《VC/PE去重庆》——投资界;

2.《刚刚,重庆2000亿母基金来了 》——投资界;

3.《反超广州,重庆能持续吗?》——砺石商业评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00亿+300亿,重庆医药领域投资已拉开序幕

重庆又迎来了一支百亿级的重磅母基金。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匡达

文|动脉网

10月26日,西部(重庆)科学城产业发展母基金正式设立,基金总规模300亿,将重点投向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型储能等赛道。该消息一出,便很快引起创投界的关注。

不过,这并不是创投界今年第一次将目光聚焦于重庆,早在今年5月,重庆还发布了一条重磅消息——宣布2000亿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正式成立,并且也将医药作为重点覆盖板块。

事实上,自今年以来,地方百亿甚至千亿级母基金层出不穷,据动脉网观察,仅是在10月,就有包括深圳、成都、南京、东莞、福州等近20个地方宣布产业母基金成立。那么为什么是重庆备受关注,很核心的一点还是在于其带给整个创投行业的“反差感”。

一方面,相比于北广深以及东部沿海城市,重庆本土市场化投资机构偏少,整体投资氛围也不够活跃,再加上基于医药领域的产业沉淀较为薄弱,因此在过去,重庆很容易被一众主流风投机构所忽视。在动脉网此前与多位一线投资人的交流中,不少人都表示还从未来过重庆,即便已经来过的,大多也是为了旅游,很少有人是为了看项目。

但在另一方面,重庆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相继成立总额2300亿的两大母基金,并且集结了包括中金、高瓴、红杉、达晨财智、深创投、IDG、君联、前海方舟、同创伟业等在内的近百家一线投资机构,势必要干出一番大事业。

而也正是在这种强烈的“反差感”中,一场隐藏在重庆医药领域的投资机会似乎已经拉开序幕。

重庆医药产业,并非“一无所有”

对于很多投资人来说,一提到重庆,首先会想到它是一座旅游城市,如果稍微有一些了解的,会意识到这是一座制造业重镇,坐拥着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国内最大的汽车产业集群,不过很少会有投资人将其与医药产业联系起来。

这其中当然有重庆医药产业发展较为薄弱的客观因素,但也并不是一无所有。事实上,在近一两年,重庆医药产业在资本市场还是有一些声量。

图1. 近一年重庆医药板块上市企业(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以二级市场为例,在近一年的时间里,重庆已有四家医药企业成功上市,分别是山外山、登康口腔、西山科技以及智翔金泰,其中国产血液净化龙头山外山还是重庆第一个科创板IPO。

当然,热闹的不只是二级市场,一级市场同样有高光表现。据动脉橙数据库不完全统计,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重庆医药领域共完成24起融资,融资总额超过30亿元,其中一次性医疗应用器械3D打印服务提供商摩方精密接连完成3轮融资,总融资额超过5亿。

不过,从整体融资体量来看,重庆现阶段在医药领域与北上广深苏还是有明显差距,并且在以成都、南京、武汉、长沙、合肥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中,重庆目前也没有太大优势。但如果与自身相比,无论是在融资事件数还是融资金额,重庆都有明显提升,并且这还是在整个医药市场集体遇冷的大前提下。

图2. 近一年半重庆医药板块投资情况(数据来源:动脉橙)

当然,可喜的不只是这一面,将这些融资事件进一步分析,动脉网发现其大多都聚集在早期。据不完全统计,在近一年半完成融资的19家重庆籍医药企业中,有16家都在A轮及以前,总占比84%。

除此之外,在这一批早期医药企业中,其基本都围绕在前沿技术领域。比如嘉士腾医药,它坐落于重庆两江新区,目前已完成三轮融资,其深耕于类器官领域,现有“嘉捷康 ”(消化系统)、“嘉图宁 ”(呼吸胸外系统)、“嘉宜安 ”(妇科系统)、“嘉瑞克 ”(泌尿系统)、“嘉卫宁 ”(罕见肿瘤)五大肿瘤类器官产品。

另外一家代表性企业是永仁心医疗,它位于重庆北碚区,今年3月刚完成近亿美元A轮融资,其聚焦心衰重症领域,核心产品“植入式左心室辅助装置EVAHEART”,是国内唯一同时获批短期治疗、长期治疗双适应症的人工心脏。

此外,在包括基因检测、眼科高端器械、干细胞药物、AI诊断、骨科器械、核药等在内的核心技术板块,重庆医药企业当前也都有覆盖。

而透过这些,不难发现,虽然当前重庆医药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几年一直在聚焦高端技术领域,并且已经孵化了不少初创期项目;与此同时,在二级市场,近一年也诞生了4家上市企业,这也验证了重庆医药产业链完整的投资逻辑。

从0到1,隐藏在水面下的低调布局

如果说资本市场的动作是水面上的,还能够被很多投资人看到,那么重庆医药产业在水面下作的努力,可能很少会被投资人关注到。但事实上,在一些隐藏的角落,重庆已在悄悄布局。

比如在研发上,2022年6月,以“重大疾病的下一代诊断”为核心任务的金凤实验室正式揭牌。据悉,该实验室目前共拥有近20个PI,主要聚焦生命科学、病理学、脑科学、生物医学、人工智能等细分板块。

而为了更好地推动基础研究,在今年6月,金凤实验室还专项成立了“科技委员会”,吸纳了包括张学敏等在内的12位“两院”院士,同时也引进了多位专科领域的学术专家,其中医学专家12名、生物学专家8名、数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专家3名,将有力推动基于医药领域的多学科交叉以及多领域科研合作。

同时,在近期,国家健康战略资源中心(筹)也在金凤实验室正式揭牌,据重庆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健康战略资源中心规划建设面积6000平方米,将重点建设“三库二平台二基地”,包括健康资源库、人类遗传种质资源库和储备细胞资源库;细胞智能制造技术平台和样本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以及细胞治疗产品临床试验基地和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

而在载体端,重庆近些年重点打造的重庆国际生物城和重庆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目前也已初具规模。以位于重庆巴南区的重庆国际生物城为例,当前已集聚了100多家生物医药产业链企业,前面提到的上市企业智翔金泰就坐落于此,现如今已是重庆市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据悉,在今年上半年,重庆国际生物城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0.59亿元,同比增长2.13%。

对此,与重庆打了多年交道的险峰旗云管理合伙人王云海刚好谈到了这一点,“重庆有足够的空间吸纳优质企业和新兴产业,譬如两大生物产业园区,目前都配套了较为完备的软硬件设施。”

有基础研究,也有落地载体,还有关键的一环是活跃的资本市场。正如很多人所了解的那样,重庆市场资本资源算不上丰富,同时地方国资也相对较少,并且大都处于起步期,对于生物医药产业的认知现阶段也还存在偏差。

不过,重庆近一两年已经在逐步改变这一局面。以地方国资为例,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今年已经成立了医药专项投资小组,同时也引进了很多在医药方面的专业人士,包括来自一线的医药投资人以及学科专家和临床专家,另外也在和很多一线的市场化机构积极合作,其目的就是能够在医药这个板块投的更聚焦,更有专业性。”

另外在市场化机构方面,借助于总值2300亿的两大产业母基金,重庆今年几乎将半个创投圈都拉了过来,包括中金、君联、高瓴、红杉、达晨财智、深创投、IDG、维梧资本等在内,阵容相当庞大,这也是重庆创投史上最热闹的一幕。

对此,近期来渝看项目的某一线投资人向动脉网谈道,“选择来重庆,一方面是整个资本市场的大势所趋,大家都在向地方国资靠拢;另一方面还是看到了重庆医药产业近些年的一些积极变化,比如在基础研究上,在整体配套上等关键要素,都有很明显的提升,再加上近几年随着北上广深苏医药产业趋于饱和,产业方向大有向内陆城市快速迁移的趋势,因此在医药板块,重庆未来还是有很多投资机会。”

当然,除了前文提到的这些,在政策上、人才上、区位优势上以及相关产业链的结合上,重庆也都还有一些优势和待挖掘的潜力。

以关键的人才储备为例,重庆一边是重点加强对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在相关产业领域具有一定优势的高校的扶持力度,积极培养相关人才;同时也在大力招引,目前已引进了50家国内外一流大学大院大所、2900余名高端科研人员,组建了院士团队25个,获批市级高端研发机构21个、市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9个。

另外在优势产业链的结合上,依托于在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深厚沉淀,未来在医疗器械、数字医疗等领域都有较大机会。再加上较低的土地和人工成本,以及直辖市和成渝经济圈的双重身份,这一优势还将进一步放大。

转型道阻且长,重庆目前还缺什么?

看待事物不能只看一面,在医药产业的发展上,重庆当前还是有诸多局限性。

在今年5月举行的“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主题圆桌会议”上,深创投副总裁刘波就简明扼要地指出了重庆在产业发展上还欠缺的地方,并总结为六点:第一缺龙头企业的引领,产业链链主企业;第二生态不完整,产业、科技、金融融合就是建生态,光有一两个大企业也不行,还需要大量的中小企业;第三缺科创企业;第四缺上市公司;第五缺资金缺创投,创投资本是支持匹配创新创业的第一资本;第六缺机制,重庆需要探索在国有体制下引进市场化经营机制。

事实上,这些担心不无道理,医药产业发展的痛点都真实存在。众所周知,重庆是制造业重镇,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良好,但目前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制造落地的层面,而非研发引领,整体科技创新投入方面的指标仍然相对落后。据新华社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重庆共有高新技术企业7000家,同比增长24.3%,与北上广深四市3.7万家、2.2万家、1.2万家、2.9万家的体量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而再聚焦到医药板块,在当前诸多新一线城市大力推进医药产业集中发展的大背景下,重庆在这其中也并不显眼,尤其与相邻的成都还存在方方面面的差距,比如在医药领域的上市企业数量上,以及资本市场活跃度以及整体产业链的搭建等等。

因此,对于重庆来说,补足短板,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医药产业发展之路,在当前就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而言,首先就是注重基础科技研究,从本土开始孵化创新项目。在此前动脉网的采访中,某合肥国资人士就谈到,“合肥当前更多的目光还是聚焦在自身,重点在孵化自己的医药产业丛林,然后在丛林里培养种子选手,并推动其成为链主,从而打通产业上下游”。这对于重庆来说,同样适用。

其次是在资本层面,建立引导基金与市场化母基金并行的母基金模式。东方富海董事长、创始合伙人陈玮曾在今年5月的会议上向重庆建言,“重庆除了发展政府引导基金,也应发展市场化母基金,同时,地方政府也要支持从种子期到天使、到成长期、并购阶段的创业投资产业协调发展”。

这并不道理,与医药项目的成长逻辑一样,在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所特定需要的东西,因此也要搭配不同阶段的资金,而在此基础上,这些不同阶段的资金也要形成一个完整链条,形成良性循环。

最后是在整体的政策和生态上,都应该更具有包容性,和更市场化。某位在重庆创业的医药创始人向动脉网谈道,“北上广深都是被重度开发过的城市,目前创业起步的门槛非常高,而初创企业需要更包容的环境,才能活下来并扎下根。”

沿着这一产业逻辑,重庆需要更加开放和包容,这不仅仅是体现在对于落地项目的选择上,还体现在对项目的扶持上,尤其是当项目遇到困难的时候,更应该竭尽所能地为初创项目提供支撑。当然,对于项目引进的积极性和对于项目扶持的专业能力,也同等重要。

而在市场化方面,在此前发布2000亿产业母基金之时,重庆就明确提到要突出市场化运作,管理费、超额利润分配以及项目定价、估值、退出等按市场化规则运行,保证资金的安全和增值。

曾几何时,偏居西南一隅的重庆在创投圈存在感较弱,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几乎踪迹难寻。直至近年硬科技爆发,重庆凭借着制造业的沉淀开始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投资人,而随之而来的,便是一个个科技项目开始落地生根。因此,当前在我国整个医药产业版图上并不显眼的重庆,或许是一个亟待爆发的“潜力股”。

参考资料:

1.《VC/PE去重庆》——投资界;

2.《刚刚,重庆2000亿母基金来了 》——投资界;

3.《反超广州,重庆能持续吗?》——砺石商业评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