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合肥日报 葛清政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0月25日-26日,2023首届中法科技日活动在合肥举办。合肥热情“拥抱”远道而来的法国朋友,推动核聚变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

在与法国相关科研机构的深入合作中,合肥“科学岛”已完成ITER计划采购包任务超九成,目前正推动“人造太阳”EAST冲向更强目标。
是合作更是朋友
大科学时代,推动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是“必选项”。
此次中法科技日活动,由合肥市人民政府和法国驻华大使馆联合主办,寻求的正是核聚变领域的进一步合作空间。
10月26日,聚变专场学术交流活动在合肥聚变堆园区开展。围绕核聚变,科学岛等离子体所、法国专家分别作报告,全程英文交流。
从他们松弛自然的交流中,记者可以清晰感受到,相较于合作伙伴,他们更像“老友”一般。
等离子体所副所长胡建生表示:“我们与法国的聚变合作,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一直延续至今。”
开放分享关键部件、开展物理联合实验……近年来,随着技术不断突破,双方合作范畴持续扩大。
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计划)中,等离子体所与法马通等法国合作伙伴,共同承担了ITER项目的1号总装项目,并先后与法液空集团、艾西斯腾、欧安诺、泰雷兹等法国企业达成合作。
胡建生告诉记者,ITER计划中,中国负责近10%的科研任务,其中科学岛承担了中方任务的73%,目前已经完成九成的采购包任务,很多部件已交付到法国。
合肥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中法科技日活动就是双方在“核聚变”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具体举措,将为促进我市与法国科技、经贸、教育、文化等合作带来积极影响。

“小太阳”有了更强目标
开放合作中,科学岛上的科研人员正朝着聚变梦想步步迈进。
今年4月12日,位于岛上的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获重大成果,成功实现了403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式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EAST,有着“人造太阳”之称。此前,它还创造了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1056秒的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等多项世界纪录。
胡建生透露,EAST已经有了下一个目标:集成1亿摄氏度、1056秒、高约束模式三项重要突破一次性同步实现。“这对未来实现核聚变价值更大,难度也更大,需要对装置进行比较大的改造,目前,这项工作正在研究中。”
“每次都能看到新变化”
合作,或许不仅在核聚变领域。
25日上午,法国客人来到中安创谷科技园,在这里,他们调研了合肥申威睿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参观了中安创谷科创生态体验中心,随后还前往科大讯飞进行了深入考察。

当天下午的推介交流会上,市科技局推介了合肥科技创新及投资创业环境,法国驻华大使馆核能参赞杜磊德介绍了中法核聚变领域合作情况,法方科研机构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研院、中国科大、合工大、安大、深空探测实验室等高校院所进行了深入交流,寻求下一步合作空间。
“我多次来到合肥,每次来都能看到新变化。”杜磊德表示,合肥在关键科研领域取得的成绩,让他印象十分深刻。合肥与法国在核聚变领域的深度合作,可以促进能源结构转型,对人类未来十分重要。
杜磊德用了三个关键词,表达了心中的合肥:未来,技术,创新。
来源:合肥日报微信公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