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岩石股份“洗髓”重生,上海贵酒仍难立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岩石股份“洗髓”重生,上海贵酒仍难立名

涉酒时间尚短。

文|全球财说 潘妍

上市30余年,更名7次,回顾岩石股份历史进程,城头变幻大王旗,实控人走马灯式更换,主营先后涉猎建筑材料、房地产、P2P、白酒等多个热门赛道,股价也在一次次转型蹭热度中暴涨暴跌,唯一不变的只有“600696”这一证券代码。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鲜言时期”,在其任职期间采用多种手段操纵股价,最终作茧自缚锒铛入狱,罚没合计34.7亿元,并处以证券市场终身禁入。

然而,鲜言的“烂摊子”,被“海银系”五牛基金韩啸接了盘。直至2023年9月,这一历史遗留问题随着《行政处罚决定书》的下发才算告一段落。

只是经历多年跌宕起伏后,“妖股”的印记已深深烙在“600696”的身上。即便之后,岩石股份又以白酒股的身份重回大众视野,投资者依旧质疑其搞实业的“诚意”,怀疑又是新一轮的资本玩票。

01 A股第20家白酒股虚假繁荣?

对于岩石股份这种股市“不死鸟”,能否在A股白酒市场站稳脚跟,还要回归基本盘来看。

自2019年岩石股份正式宣布主攻白酒赛道,并更名为“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后,市场对于岩石股份“A股第20家白酒股”的身份一直颇具争议。

众所周知,自2016年金徽酒登陆上交所主板后,A股已7年没有出现新挂牌的白酒企,随着注册制的全面改革落地,白酒企业未来挂牌A股的几率则更显渺茫。

正因如此,以收购并购、资产注入等方式“洗髓”成为白酒股的岩石股份,则显得颇为“另类”与“幸运”。

不过,岩石股份的白酒生意则有些不同。总经理鄢克亚一直对外强调,岩石股份不是卖酒的,而是一家品牌管理公司,并直言不讳“我们希望用世界一流的消费品品牌运营理念,高质量经营白酒这个传统行业”。

不止如此,岩石股份更是将学习对象转向了各行各业的“顶流”,岩石股份副总裁高利风表示,学习华为的组织发展,学习宝洁、可口可乐的产品研发,学习保乐力加、帝亚吉欧的消费触达理念。

野心不小,要“整合世界一流消费品品牌运营理念,构建自身核心优势”,但理念故事说得再好,还是要回归到经营层面。

2020年至2022年,岩石股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971.77万元、6.03亿元、10.9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69.29%。2023年上半年,岩石股份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9.73%至8.43亿元。

如此一看,自转型做白酒生意以来,岩石股份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深究原因,除精准踩中酱酒风口外,在岩石股份新消费理念下,节节高升的营销投入功不可没。

2020年至2022年,岩石股份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028万元、1.41亿元、4.5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42.44%,远超营收增速,期间销售费用率由12.9%增长至41.56%。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以来岩石股份的研发费用长时间处于“空缺”状态。即便是2019年转型主攻白酒后,研发费用依旧为0元,直至2023年上半年才有所支出,为103.94万元。这在其余19家A股白酒上市公司中,是绝无仅有的现象。

高额的营销投入蚕食利润。2020年至2022年,岩石股份扣非归属净利润分别为709.50万元、5927.72万元、3397.85万元,呈过山车式变动。在此期间,岩石股份的净利率从11.71%下降至4.46%。

尚处在成长期的岩石股份,在持续不断的投入中,“烧”出了更高的负债。2020年至2022年,岩石股份的资产负债率由17.65%增至58.44%,在2023年上半年又增至62.52%。

根据2023年半年报显示,短期借款同比增长694.23%至2.55亿元。但除向银行借款外,岩石股份同时还向关联股东借款。

2023年上半年,岩石股份的其他应付款同比增长74.23%至5.07亿元,主要系股东借款增加所致。

借款明细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岩石股份向上海贵酒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拆借金额合计约1.96亿元,应支付利息余额为358.77万元;公司控股子公司高酱酒业向成都兴健德贸易有限公司拆借金额约1.60亿元,应支付利息余额为1150.87万元。两公司借款及利息合计约3.70亿元。

在2023年6月,上交所有关“是否存在流动性压力”的相关问询中,岩石股份表示,以上借款基于股东对公司发展的支持,并未明确约定还款日期,公司不存在流动性压力。

02 “酒量”尚浅

实际上,以目前岩石股份的体量来看,在20家上市白酒公司中,并不算突出。以2022年的营业收入为例,岩石股份只能排在第18名。

随着白酒行业马太效应日益凸显,产能成为能否胜出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岩石股份却未能及时握住这个“命门”。

由于涉酒时间尚短,岩石股份在最初转型期并无自产能力,完全依靠贴牌加工。2020年12月,岩石股份斥资8600万元从大股东贵酒发展手中收购了章贡酒业和长江实业各25%股权。2021年3月,贵酒发展又将贵州高酱酒业52%的股权无偿捐赠给岩石股份,由此岩石股份才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拥有自产能力。

在聚焦酱酒主赛道的同时,岩石股份还通过多品牌、多香型、多模式,切入多个细分市场,聚焦中高端。

根据岩石股份宣传册显示,目前公司共包含11个核心品牌,涉及酱香型、浓香型、果酒等等。

图片来源:岩石股份宣传册

根据2022年年报显示,岩石股份超7成收入来自于酱酒,而公司酱酒产能就是由贵州高酱酒业来提供,实际产能为1600吨/年。

但实际上,如今的岩石股份仍在高度依赖外采。2022年,岩石股份销售1733.83千升的酱酒,但当期酱酒产量仅678.86千升。同时,浓香酒、果酒两大板块为100%依赖外采。

岩石股份也在财报中坦言,除公司自产外,对于部分酱酒,浓香型酒,果酒等产品,主要通过第三方贴牌加工形式进行外采。

这不禁让人质疑,定位中高端的岩石股份,在如此大比例外采的情况下,其产品品质是否能保持同样高端?

针对此情况,岩石股份管理层在2023年5月的业绩会上回应称,公司自有产能在规模上存在短板,对未来业务发展的制约日渐显现,扩充产能、打造优质的产能资产是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基于长期战略发展的考量。

根据2023年半年报显示,岩石股份还有一个“年产3000吨的白酒扩产能”的在建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6.51亿元,截至上半年已累计投资4.09亿元。

根据业内“525模型”来看,5000吨是主流酱酒企业的入门级门槛(前20),20000吨是行业前十的产能门槛,50000吨是头部酱酒企业的产能门槛。即便完成扩产,加上如今1600吨的实际产能,岩石股份可达到4600吨的白酒产能,仍在生存门槛边缘游走。

03 上海贵酒如何立名?

无论新消费打法灵不灵光,岩石股份都必须应对白酒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消化库存,便是目前酒企上市公司的首要任务。2022年,在A股另外19家白酒上市公司中,有18家企业存货较上年同期增长,增长幅度从4.55%至35.22%不等。

2020年-2022年,岩石股份的存货规模为1.87亿元、3.51亿元和4.7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9.21%。根据销售结构显示,岩石股份主要还是依靠经销商消化库存。

2020年至2022年,岩石股份经销商数量由334家增至4884家。2022年,岩石股份经销商渠道贡献营业收入7.69亿元,占比超7成,为第一大渠道。

不过,细看之后就会发现,岩石股份的销售团队效率实则效率堪忧。

以2022年数据来看,4883家经销商贡献销售额总计7.69亿元,平均每家经销商仅贡献约15.75万元。对比来看,体量与岩石股份同等的金种子酒(600199.SH),2022年其批发代理销售收入为6.63亿元,仅有297家代理商,平均每家经销商贡献223.23万元,约为岩石股份的14倍。

可见,岩石股份经销商模式效率较弱,更像是品牌力缺失下所被迫实施的人海战术,试图以量取胜。

另一方面,上述数据可以反映出岩石股份新增的可能都是区域的小经销商,所能承担的货款不充裕。这在合同负债条目也有表现,2022年底,其合同负债1.28亿元,同比增长11.30%。

究竟是经销商信心不足,亦或是能力不足,不得而知。

线上方面,激增的营销投入似乎收效甚微。《全球财说》发现,在各大线上官方销售平台中,岩石股份旗下品牌产品销量萧条。

在核心酱酒类品牌天猫旗舰店中,产品月销多在个位数,甚至有些产品月销为0。销量较高的为果酒类品牌店,月销量最高的产品可达1000+。

图片来源:天猫旗舰店

其实,岩石股份的酒一直不出圈的原因,与名字也有一定的关联性。

可以看到,虽然公司已更名为上海贵酒,但公司的证券简称迟迟未从“岩石股份”更至“上海贵酒”。

背后是与洋河股份(002304.SZ)旗下贵州贵酒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贵酒”)有关“贵酒”的争夺之战。

从品牌积淀来看,贵州贵酒优于上海贵酒。贵州贵酒作为贵州省重点酿酒企业,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569年贵阳府成立之时的手工酿酒作坊,历史悠久。2012年曾获得“贵州老字号”的称呼。

可预想到,贵州贵酒自然不愿意将苦苦经营的“贵酒”之称便宜了他人。于是,2019年12月,贵州贵酒以侵害商标专用权、构成不正当竞争纠纷为由在南京起诉上海贵酒等三家公司。

但结果差强人意,根据2023年6月最新重审的判决结果公布,明确了上海贵酒未涉不正当竞争。

根据判决书,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自身展业活动未涉不正当竞争,自有商标未涉商标侵权,贵州贵酒诉上海贵酒包括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变更企业名称、支付巨额赔偿等主要诉请逐一被法院驳回。至此,贵酒商标之争暂时落下帷幕。

不过,有业内人士透露,虽然部分核心诉讼请求得到法院支持,但是贵州贵酒对此结果依然“不甘心”,法务和其他相关部门还在研判,不排除继续上诉的可能。

对此,有专家分析,商标侵权纠纷往往是一场“拉锯战”,但在没有定论之前,监管部门出于慎重考虑,岩石股份证券简称一时间大概率难以更改,“更重要的是,上海贵酒正在进行品牌知名度的积累,却埋下隐患,一旦败诉,对公司经营冲击巨大。”

总的来看,行至白酒深水区,岩石股份免不了要与一众前辈一较高下。

频繁更名的经历,使其更需要扎实的品牌力与产品品质来支撑,以增强市场信心。

可预知的是,在外忧内患之下,岩石股份未来发展难度不会太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岩石股份

  • 盘中必读|今日共233股涨停,指数低开高走沪指收涨2.57%,大消费、大金融板块掀涨停潮
  • 岩石股份(600696.SH):2024年三季报净利润为-7555.96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岩石股份“洗髓”重生,上海贵酒仍难立名

涉酒时间尚短。

文|全球财说 潘妍

上市30余年,更名7次,回顾岩石股份历史进程,城头变幻大王旗,实控人走马灯式更换,主营先后涉猎建筑材料、房地产、P2P、白酒等多个热门赛道,股价也在一次次转型蹭热度中暴涨暴跌,唯一不变的只有“600696”这一证券代码。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鲜言时期”,在其任职期间采用多种手段操纵股价,最终作茧自缚锒铛入狱,罚没合计34.7亿元,并处以证券市场终身禁入。

然而,鲜言的“烂摊子”,被“海银系”五牛基金韩啸接了盘。直至2023年9月,这一历史遗留问题随着《行政处罚决定书》的下发才算告一段落。

只是经历多年跌宕起伏后,“妖股”的印记已深深烙在“600696”的身上。即便之后,岩石股份又以白酒股的身份重回大众视野,投资者依旧质疑其搞实业的“诚意”,怀疑又是新一轮的资本玩票。

01 A股第20家白酒股虚假繁荣?

对于岩石股份这种股市“不死鸟”,能否在A股白酒市场站稳脚跟,还要回归基本盘来看。

自2019年岩石股份正式宣布主攻白酒赛道,并更名为“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后,市场对于岩石股份“A股第20家白酒股”的身份一直颇具争议。

众所周知,自2016年金徽酒登陆上交所主板后,A股已7年没有出现新挂牌的白酒企,随着注册制的全面改革落地,白酒企业未来挂牌A股的几率则更显渺茫。

正因如此,以收购并购、资产注入等方式“洗髓”成为白酒股的岩石股份,则显得颇为“另类”与“幸运”。

不过,岩石股份的白酒生意则有些不同。总经理鄢克亚一直对外强调,岩石股份不是卖酒的,而是一家品牌管理公司,并直言不讳“我们希望用世界一流的消费品品牌运营理念,高质量经营白酒这个传统行业”。

不止如此,岩石股份更是将学习对象转向了各行各业的“顶流”,岩石股份副总裁高利风表示,学习华为的组织发展,学习宝洁、可口可乐的产品研发,学习保乐力加、帝亚吉欧的消费触达理念。

野心不小,要“整合世界一流消费品品牌运营理念,构建自身核心优势”,但理念故事说得再好,还是要回归到经营层面。

2020年至2022年,岩石股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971.77万元、6.03亿元、10.9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69.29%。2023年上半年,岩石股份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9.73%至8.43亿元。

如此一看,自转型做白酒生意以来,岩石股份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深究原因,除精准踩中酱酒风口外,在岩石股份新消费理念下,节节高升的营销投入功不可没。

2020年至2022年,岩石股份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028万元、1.41亿元、4.5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42.44%,远超营收增速,期间销售费用率由12.9%增长至41.56%。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以来岩石股份的研发费用长时间处于“空缺”状态。即便是2019年转型主攻白酒后,研发费用依旧为0元,直至2023年上半年才有所支出,为103.94万元。这在其余19家A股白酒上市公司中,是绝无仅有的现象。

高额的营销投入蚕食利润。2020年至2022年,岩石股份扣非归属净利润分别为709.50万元、5927.72万元、3397.85万元,呈过山车式变动。在此期间,岩石股份的净利率从11.71%下降至4.46%。

尚处在成长期的岩石股份,在持续不断的投入中,“烧”出了更高的负债。2020年至2022年,岩石股份的资产负债率由17.65%增至58.44%,在2023年上半年又增至62.52%。

根据2023年半年报显示,短期借款同比增长694.23%至2.55亿元。但除向银行借款外,岩石股份同时还向关联股东借款。

2023年上半年,岩石股份的其他应付款同比增长74.23%至5.07亿元,主要系股东借款增加所致。

借款明细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岩石股份向上海贵酒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拆借金额合计约1.96亿元,应支付利息余额为358.77万元;公司控股子公司高酱酒业向成都兴健德贸易有限公司拆借金额约1.60亿元,应支付利息余额为1150.87万元。两公司借款及利息合计约3.70亿元。

在2023年6月,上交所有关“是否存在流动性压力”的相关问询中,岩石股份表示,以上借款基于股东对公司发展的支持,并未明确约定还款日期,公司不存在流动性压力。

02 “酒量”尚浅

实际上,以目前岩石股份的体量来看,在20家上市白酒公司中,并不算突出。以2022年的营业收入为例,岩石股份只能排在第18名。

随着白酒行业马太效应日益凸显,产能成为能否胜出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岩石股份却未能及时握住这个“命门”。

由于涉酒时间尚短,岩石股份在最初转型期并无自产能力,完全依靠贴牌加工。2020年12月,岩石股份斥资8600万元从大股东贵酒发展手中收购了章贡酒业和长江实业各25%股权。2021年3月,贵酒发展又将贵州高酱酒业52%的股权无偿捐赠给岩石股份,由此岩石股份才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拥有自产能力。

在聚焦酱酒主赛道的同时,岩石股份还通过多品牌、多香型、多模式,切入多个细分市场,聚焦中高端。

根据岩石股份宣传册显示,目前公司共包含11个核心品牌,涉及酱香型、浓香型、果酒等等。

图片来源:岩石股份宣传册

根据2022年年报显示,岩石股份超7成收入来自于酱酒,而公司酱酒产能就是由贵州高酱酒业来提供,实际产能为1600吨/年。

但实际上,如今的岩石股份仍在高度依赖外采。2022年,岩石股份销售1733.83千升的酱酒,但当期酱酒产量仅678.86千升。同时,浓香酒、果酒两大板块为100%依赖外采。

岩石股份也在财报中坦言,除公司自产外,对于部分酱酒,浓香型酒,果酒等产品,主要通过第三方贴牌加工形式进行外采。

这不禁让人质疑,定位中高端的岩石股份,在如此大比例外采的情况下,其产品品质是否能保持同样高端?

针对此情况,岩石股份管理层在2023年5月的业绩会上回应称,公司自有产能在规模上存在短板,对未来业务发展的制约日渐显现,扩充产能、打造优质的产能资产是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基于长期战略发展的考量。

根据2023年半年报显示,岩石股份还有一个“年产3000吨的白酒扩产能”的在建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6.51亿元,截至上半年已累计投资4.09亿元。

根据业内“525模型”来看,5000吨是主流酱酒企业的入门级门槛(前20),20000吨是行业前十的产能门槛,50000吨是头部酱酒企业的产能门槛。即便完成扩产,加上如今1600吨的实际产能,岩石股份可达到4600吨的白酒产能,仍在生存门槛边缘游走。

03 上海贵酒如何立名?

无论新消费打法灵不灵光,岩石股份都必须应对白酒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消化库存,便是目前酒企上市公司的首要任务。2022年,在A股另外19家白酒上市公司中,有18家企业存货较上年同期增长,增长幅度从4.55%至35.22%不等。

2020年-2022年,岩石股份的存货规模为1.87亿元、3.51亿元和4.7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9.21%。根据销售结构显示,岩石股份主要还是依靠经销商消化库存。

2020年至2022年,岩石股份经销商数量由334家增至4884家。2022年,岩石股份经销商渠道贡献营业收入7.69亿元,占比超7成,为第一大渠道。

不过,细看之后就会发现,岩石股份的销售团队效率实则效率堪忧。

以2022年数据来看,4883家经销商贡献销售额总计7.69亿元,平均每家经销商仅贡献约15.75万元。对比来看,体量与岩石股份同等的金种子酒(600199.SH),2022年其批发代理销售收入为6.63亿元,仅有297家代理商,平均每家经销商贡献223.23万元,约为岩石股份的14倍。

可见,岩石股份经销商模式效率较弱,更像是品牌力缺失下所被迫实施的人海战术,试图以量取胜。

另一方面,上述数据可以反映出岩石股份新增的可能都是区域的小经销商,所能承担的货款不充裕。这在合同负债条目也有表现,2022年底,其合同负债1.28亿元,同比增长11.30%。

究竟是经销商信心不足,亦或是能力不足,不得而知。

线上方面,激增的营销投入似乎收效甚微。《全球财说》发现,在各大线上官方销售平台中,岩石股份旗下品牌产品销量萧条。

在核心酱酒类品牌天猫旗舰店中,产品月销多在个位数,甚至有些产品月销为0。销量较高的为果酒类品牌店,月销量最高的产品可达1000+。

图片来源:天猫旗舰店

其实,岩石股份的酒一直不出圈的原因,与名字也有一定的关联性。

可以看到,虽然公司已更名为上海贵酒,但公司的证券简称迟迟未从“岩石股份”更至“上海贵酒”。

背后是与洋河股份(002304.SZ)旗下贵州贵酒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贵酒”)有关“贵酒”的争夺之战。

从品牌积淀来看,贵州贵酒优于上海贵酒。贵州贵酒作为贵州省重点酿酒企业,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569年贵阳府成立之时的手工酿酒作坊,历史悠久。2012年曾获得“贵州老字号”的称呼。

可预想到,贵州贵酒自然不愿意将苦苦经营的“贵酒”之称便宜了他人。于是,2019年12月,贵州贵酒以侵害商标专用权、构成不正当竞争纠纷为由在南京起诉上海贵酒等三家公司。

但结果差强人意,根据2023年6月最新重审的判决结果公布,明确了上海贵酒未涉不正当竞争。

根据判决书,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自身展业活动未涉不正当竞争,自有商标未涉商标侵权,贵州贵酒诉上海贵酒包括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变更企业名称、支付巨额赔偿等主要诉请逐一被法院驳回。至此,贵酒商标之争暂时落下帷幕。

不过,有业内人士透露,虽然部分核心诉讼请求得到法院支持,但是贵州贵酒对此结果依然“不甘心”,法务和其他相关部门还在研判,不排除继续上诉的可能。

对此,有专家分析,商标侵权纠纷往往是一场“拉锯战”,但在没有定论之前,监管部门出于慎重考虑,岩石股份证券简称一时间大概率难以更改,“更重要的是,上海贵酒正在进行品牌知名度的积累,却埋下隐患,一旦败诉,对公司经营冲击巨大。”

总的来看,行至白酒深水区,岩石股份免不了要与一众前辈一较高下。

频繁更名的经历,使其更需要扎实的品牌力与产品品质来支撑,以增强市场信心。

可预知的是,在外忧内患之下,岩石股份未来发展难度不会太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