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再走老商埠——因记忆而在的泉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再走老商埠——因记忆而在的泉城

建筑高低错落分布,风格各有不同,既有百年建筑张采丞故居、宝隆洋行,也有近代风格的复建楼房,每栋楼都是以老商埠时期实际存在的建筑命名,那个时代的风韵依稀可见。

文丨孟宝乐

十一长假期间,“潮燃大商埠——中国济南商埠文化节”启幕,今秋的老商埠,成为济南Citywalk的绝佳去处。

从大观园出发,穿过融汇老商埠,走过文艺青年青睐的中古特色小店,再见识诸多开在百年历史建筑里的情调美食,经纬纵横里,街角的咖啡店散发出咖啡豆深烘后的焦香,晚霞将老城区古建筑的轮廓镀上一层深深浅浅的金色。

驻足打卡的游客们

原来寂静无声的街道,被游人们匆匆打卡拍照和游览的生机所替代,一个全新的带有泉城记忆的商埠无声地绽放着人文魅力。

蓦然回首,便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

老商埠鸟瞰图

一、

1904年,德国修建的胶济铁路从青岛开始,横跨山东东西,直达济南。时任山东巡抚的周馥深知这是德国向山东腹地渗透的手段,为免主权沦丧,便同北洋大臣袁世凯上奏清廷,要求将济南、周村和潍县城自开为通商口岸。

尽管此举颇见无奈,不过相较于在列强高压下被迫开放,自主开埠毕竟能够使得城市在行政管理、市政建设、司法等方面保留更多的独立主权。

于赶在胶济铁路全线开通之前,济南正式开埠,成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主动开埠的内陆城市,又十几年,津浦铁路同胶济铁路汇合,济南又一跃成为山东内陆第一大商贸中心与文化传播中心,民间至今还流传着“火车来,商埠开”说法。

随火车轰隆而来的不只是商品与贸易,也有西方文明的风潮,开埠后各式各样的新鲜事物如同雨后春笋般涌出,新风与旧俗的较量遍地开花,从历史卷帙中走出的济南府,就这样在文化碰撞中构建起现代城市发展的底色。

开埠之后,山东省政府制定了大量“通商惠工”的政策,一时间外国资本纷纷涌入,民族工商业也乘势而起,数不清的银行、洋行、老字号与商场在商埠扎堆,到了1927年,济南城关极商埠两地区的商户已达6700多家,繁华的城市风情,由此可想而知。

然而时间久远,细节处早难考究,古早时期的城市被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深深地压入地下,又被一条条车流滚滚的坚硬路面永远封存。不过今天的人们再走入融汇老商埠,依旧不可避免会去被带入上一个世纪的情境里。

融汇老商埠
张采丞故居

建筑高低错落分布,风格各有不同,既有百年建筑张采丞故居、宝隆洋行,也有近代风格的复建楼房,每栋楼都是以老商埠时期实际存在的建筑命名,那个时代的风韵依稀可见。

独特的永远带着古老痕迹的建筑风格,与一个新社会的激进气质奇特地交融在一起,也恰恰迎合着济南传统与时尚交织下独特的城市气质。

有人说,城市是依靠记忆存在的。

夜色中的老商埠

焕然一新的济南老建筑,灯光电打造的老商埠,总是会让人迷离在这座老城的记忆中,闻到一丝丝往昔的温辛气息,在隐藏着斑斑驳驳的陈年遗迹里,探寻曾在这些街巷楼房生活过的各色人等与他们的故事。

商埠文化节期间的相声专场

今年秋天,老商埠依托丰富打卡场景及商业活动,打造小型舞台,联动济南驻场歌手、济南本地音乐人以及其他潮流演艺形式,现场献唱及演出,打造涵盖中古市集、复古咖啡市集、美食市集、特色手工艺品市集等特色集市。

扑面而来的浪漫和小清新,夹杂在浓浓的民国味道,恍然间,一个更具有烟火气的济南就这样突兀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二、

有人说,老济南的杂耍、摔跤、武术、魔术、风味小吃和传统名吃等,大来都散发在古城区的街头公园和商埠区的几个综合市场内,四十年代又都聚集在大观园内外。

商埠文化节期间的曲艺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驻足

几十载过去,大观园商场里还是热闹非凡,尤其是在这个双节里,不少相声、戏曲、吕剧等名人名家在此登台演出,许多皮影戏、兔子王、面塑人、葫芦雕刻等非遗传承人也在场展示,精彩纷呈,引来不少游人驻足。

半个世纪以前的场景重又复刻,繁华昌盛,洋洋大观,恰如其名。

三十年代初,军阀战争稍稍平息,济南迎来短暂的和平,时任山东都督的军阀靳云鹏决定效仿上海,以当时知名的“大世界”为模板,打造集休闲购物与消费为一体的大市场。

为此,他特意请来德国的设计师主持规划,并取《红楼梦》中大观园名字,足见其希冀,可惜因为资金困绌,其最初蓝图难以实现,只好改变设计,从简从速建成商场,并仓促开业,这也是现在大观园商场的前身。

大观园夜景

尽管波折,却并不妨碍大观园走向兴旺。

因为地理位置优越的缘故,大观园建成后人气渐渐聚拢,商场内最盛时期拥有200多家业户、400多个地摊,经营内容涉及杂货、绸布、鞋帽、文具、照相、餐饮等20多个行业,并不只是以商业见长,也是极有名气的游乐场所。

1937年的申报这样描述道:“夏日的暮晚,劳动了一天的市民,除昼伏夜出的报馆编辑,风雨不休的警察们和夜晚工作的艺人外,都要找个地方娱乐娱乐。大观园遂成了一般平民和少数有钱阶级的消夏场所。每至暮晚,有千百的男男女女来此闲逛,大观园立即活跃起来,直到夜十二时许,才渐渐沉寂了。”

字里行间,烟火气萦绕而来,入了大观园,便算见了众生相。官吏商贾、贩夫走卒,彼此交通,不同世相尽皆于此粉墨登场,其盛景想凭文字描述还是单薄。可惜后来战乱频繁,再经过数十载城市化如火如荼,几经浮沉,世上热闹太多,大观园也渐渐衰落。

不过漫长的时间里,大观园也早于这座城市密不可分,成为岁月留给城市最后的褶皱。

好在到了近年,大观园又重焕生机,济南市对其仿古建筑的重新装修、经商范围的重新定位和与时俱进的文化传承,让如今的大观园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庭院式购物中心。

晨光茶社

这里曾是说书唱戏、民间娱乐无所不有的“曲山艺海”之地,也是外地人到济南除了“三大名胜”之外的必游之地,今天还是如此。

三、

公园是城市的留白和气孔,如果没有城市公园,那么居住、商业、工业、交通用地就会粘连在一起,人们就会陷入无休止的人工设施中,完全和自然脱离,最终引发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问题。

所以说,城市需要公园来创造一个可以暂时忘记繁忙的遮蔽所,停下歇息的落脚处——这是公园最初的意义,不过漫长时间里,这份意义也总会被添入不同的元素。

1904年,济南开埠的大潮之下,商埠公园也是在这时修建起来。

史料记载,公园初建时,园内植花种树,建亭凿池,假山、曲径等具备,生篱花圃、动物笼舍掺杂其间,虽系人造之景,实具自然之势,有松柏青翠而满园、花卉争艳以溢香,景多不杂、人众不扰。

济南人对中山公园情有独钟,小巧、精致、亲切、自然,四季有花,步移景生,百年来供市民与游人玩乐,几代人受惠于此。

中山公园北门

公园建成后,因为影响力扩大,便改名为济南公园,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公园又改名为中山公园,几年后日寇入侵济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公园随即改名为五三公园以示抗议,建国后改名为人民公园,直至孙中山先生120周年诞辰,才又改回了中山公园。

百年沧桑,六易其名,如果说最初建设公园的目的是给当时济南的商埠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那么一个世纪里风云变幻,公园也早成了这座城市历史的见证。

而今天的它,更像一个连接百年前济南商埠文化与现实的纽带。

始建于1904年的小广寒

中山公园西边是经四路基督教堂,始建于1924年,是济南商埠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再往西一点的丰大老洋行旧址,坐落在纬六路也有一百多年了,至于附近其他商埠时期的建筑,诸如小广寒,北洋大剧院,蔡公时纪念馆,瑞蚨祥,德化银行旧址,梨花公馆旧址等等,基本分布在中山公园周围,默默地见证着济南从开埠到现在的变迁。

中山公园内的旧书文玩市场

顺带一提,公园北门的经三路,至今仍是济南极具文艺气质的老街,中山公园里面的旧书文玩市场也是文化人聚集的地方,因为底蕴在此,这几天于此举办的“限时图书馆活动”引来不少游客打卡,中山公园第九届精品奇石展、名家书画展同样热闹非凡。

大俗与大雅,都在这里了。

一个世纪里,新楼旧墟更替,墙瓦也于风雨里见斑驳,许多人物掌故湮灭在时光里,这场商埠文化节,这不仅仅是一场老济南人的集体怀旧,也是在向更多的人诉说这座城市的历史——济南的昨天是什么模样,有什么东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又是怎样的传承,从一代又一代人那里延绵至今,而这一切,正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核。

对于老商埠,市中区显然想做更多。

伴随着中央商埠区建设的日渐完善,未来,济南还将加快老商埠等特色商圈及文化街区的活化利用,探索精准更新模式,加大开发力度,深度挖掘发展空间,统筹推进商埠区保护、开发、运营,增强公共设施、建筑内部空间现代化功能,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激发商埠区发展活力。

一方面,延续济南开埠以来的城市文脉,完整保留商埠区城市肌理、街区风貌,深入挖掘现有历史建筑和老字号文化内涵,支持老字号传承创新,与古城区联动发展,积极打造5A级景区。

另一方面,则是在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创新之间做好平衡,系统整合街区商业资源,促进文旅融合,积极发展时尚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等新经济模式,引领济南潮流文化、先锋文化,打造泉城时尚活力新地标。

不论怎样,传统与新潮交相辉映,城市的记忆也终会铭刻与传承下去,并呈现给更多的人们。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再走老商埠——因记忆而在的泉城

建筑高低错落分布,风格各有不同,既有百年建筑张采丞故居、宝隆洋行,也有近代风格的复建楼房,每栋楼都是以老商埠时期实际存在的建筑命名,那个时代的风韵依稀可见。

文丨孟宝乐

十一长假期间,“潮燃大商埠——中国济南商埠文化节”启幕,今秋的老商埠,成为济南Citywalk的绝佳去处。

从大观园出发,穿过融汇老商埠,走过文艺青年青睐的中古特色小店,再见识诸多开在百年历史建筑里的情调美食,经纬纵横里,街角的咖啡店散发出咖啡豆深烘后的焦香,晚霞将老城区古建筑的轮廓镀上一层深深浅浅的金色。

驻足打卡的游客们

原来寂静无声的街道,被游人们匆匆打卡拍照和游览的生机所替代,一个全新的带有泉城记忆的商埠无声地绽放着人文魅力。

蓦然回首,便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

老商埠鸟瞰图

一、

1904年,德国修建的胶济铁路从青岛开始,横跨山东东西,直达济南。时任山东巡抚的周馥深知这是德国向山东腹地渗透的手段,为免主权沦丧,便同北洋大臣袁世凯上奏清廷,要求将济南、周村和潍县城自开为通商口岸。

尽管此举颇见无奈,不过相较于在列强高压下被迫开放,自主开埠毕竟能够使得城市在行政管理、市政建设、司法等方面保留更多的独立主权。

于赶在胶济铁路全线开通之前,济南正式开埠,成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主动开埠的内陆城市,又十几年,津浦铁路同胶济铁路汇合,济南又一跃成为山东内陆第一大商贸中心与文化传播中心,民间至今还流传着“火车来,商埠开”说法。

随火车轰隆而来的不只是商品与贸易,也有西方文明的风潮,开埠后各式各样的新鲜事物如同雨后春笋般涌出,新风与旧俗的较量遍地开花,从历史卷帙中走出的济南府,就这样在文化碰撞中构建起现代城市发展的底色。

开埠之后,山东省政府制定了大量“通商惠工”的政策,一时间外国资本纷纷涌入,民族工商业也乘势而起,数不清的银行、洋行、老字号与商场在商埠扎堆,到了1927年,济南城关极商埠两地区的商户已达6700多家,繁华的城市风情,由此可想而知。

然而时间久远,细节处早难考究,古早时期的城市被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深深地压入地下,又被一条条车流滚滚的坚硬路面永远封存。不过今天的人们再走入融汇老商埠,依旧不可避免会去被带入上一个世纪的情境里。

融汇老商埠
张采丞故居

建筑高低错落分布,风格各有不同,既有百年建筑张采丞故居、宝隆洋行,也有近代风格的复建楼房,每栋楼都是以老商埠时期实际存在的建筑命名,那个时代的风韵依稀可见。

独特的永远带着古老痕迹的建筑风格,与一个新社会的激进气质奇特地交融在一起,也恰恰迎合着济南传统与时尚交织下独特的城市气质。

有人说,城市是依靠记忆存在的。

夜色中的老商埠

焕然一新的济南老建筑,灯光电打造的老商埠,总是会让人迷离在这座老城的记忆中,闻到一丝丝往昔的温辛气息,在隐藏着斑斑驳驳的陈年遗迹里,探寻曾在这些街巷楼房生活过的各色人等与他们的故事。

商埠文化节期间的相声专场

今年秋天,老商埠依托丰富打卡场景及商业活动,打造小型舞台,联动济南驻场歌手、济南本地音乐人以及其他潮流演艺形式,现场献唱及演出,打造涵盖中古市集、复古咖啡市集、美食市集、特色手工艺品市集等特色集市。

扑面而来的浪漫和小清新,夹杂在浓浓的民国味道,恍然间,一个更具有烟火气的济南就这样突兀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二、

有人说,老济南的杂耍、摔跤、武术、魔术、风味小吃和传统名吃等,大来都散发在古城区的街头公园和商埠区的几个综合市场内,四十年代又都聚集在大观园内外。

商埠文化节期间的曲艺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驻足

几十载过去,大观园商场里还是热闹非凡,尤其是在这个双节里,不少相声、戏曲、吕剧等名人名家在此登台演出,许多皮影戏、兔子王、面塑人、葫芦雕刻等非遗传承人也在场展示,精彩纷呈,引来不少游人驻足。

半个世纪以前的场景重又复刻,繁华昌盛,洋洋大观,恰如其名。

三十年代初,军阀战争稍稍平息,济南迎来短暂的和平,时任山东都督的军阀靳云鹏决定效仿上海,以当时知名的“大世界”为模板,打造集休闲购物与消费为一体的大市场。

为此,他特意请来德国的设计师主持规划,并取《红楼梦》中大观园名字,足见其希冀,可惜因为资金困绌,其最初蓝图难以实现,只好改变设计,从简从速建成商场,并仓促开业,这也是现在大观园商场的前身。

大观园夜景

尽管波折,却并不妨碍大观园走向兴旺。

因为地理位置优越的缘故,大观园建成后人气渐渐聚拢,商场内最盛时期拥有200多家业户、400多个地摊,经营内容涉及杂货、绸布、鞋帽、文具、照相、餐饮等20多个行业,并不只是以商业见长,也是极有名气的游乐场所。

1937年的申报这样描述道:“夏日的暮晚,劳动了一天的市民,除昼伏夜出的报馆编辑,风雨不休的警察们和夜晚工作的艺人外,都要找个地方娱乐娱乐。大观园遂成了一般平民和少数有钱阶级的消夏场所。每至暮晚,有千百的男男女女来此闲逛,大观园立即活跃起来,直到夜十二时许,才渐渐沉寂了。”

字里行间,烟火气萦绕而来,入了大观园,便算见了众生相。官吏商贾、贩夫走卒,彼此交通,不同世相尽皆于此粉墨登场,其盛景想凭文字描述还是单薄。可惜后来战乱频繁,再经过数十载城市化如火如荼,几经浮沉,世上热闹太多,大观园也渐渐衰落。

不过漫长的时间里,大观园也早于这座城市密不可分,成为岁月留给城市最后的褶皱。

好在到了近年,大观园又重焕生机,济南市对其仿古建筑的重新装修、经商范围的重新定位和与时俱进的文化传承,让如今的大观园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庭院式购物中心。

晨光茶社

这里曾是说书唱戏、民间娱乐无所不有的“曲山艺海”之地,也是外地人到济南除了“三大名胜”之外的必游之地,今天还是如此。

三、

公园是城市的留白和气孔,如果没有城市公园,那么居住、商业、工业、交通用地就会粘连在一起,人们就会陷入无休止的人工设施中,完全和自然脱离,最终引发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问题。

所以说,城市需要公园来创造一个可以暂时忘记繁忙的遮蔽所,停下歇息的落脚处——这是公园最初的意义,不过漫长时间里,这份意义也总会被添入不同的元素。

1904年,济南开埠的大潮之下,商埠公园也是在这时修建起来。

史料记载,公园初建时,园内植花种树,建亭凿池,假山、曲径等具备,生篱花圃、动物笼舍掺杂其间,虽系人造之景,实具自然之势,有松柏青翠而满园、花卉争艳以溢香,景多不杂、人众不扰。

济南人对中山公园情有独钟,小巧、精致、亲切、自然,四季有花,步移景生,百年来供市民与游人玩乐,几代人受惠于此。

中山公园北门

公园建成后,因为影响力扩大,便改名为济南公园,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公园又改名为中山公园,几年后日寇入侵济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公园随即改名为五三公园以示抗议,建国后改名为人民公园,直至孙中山先生120周年诞辰,才又改回了中山公园。

百年沧桑,六易其名,如果说最初建设公园的目的是给当时济南的商埠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那么一个世纪里风云变幻,公园也早成了这座城市历史的见证。

而今天的它,更像一个连接百年前济南商埠文化与现实的纽带。

始建于1904年的小广寒

中山公园西边是经四路基督教堂,始建于1924年,是济南商埠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再往西一点的丰大老洋行旧址,坐落在纬六路也有一百多年了,至于附近其他商埠时期的建筑,诸如小广寒,北洋大剧院,蔡公时纪念馆,瑞蚨祥,德化银行旧址,梨花公馆旧址等等,基本分布在中山公园周围,默默地见证着济南从开埠到现在的变迁。

中山公园内的旧书文玩市场

顺带一提,公园北门的经三路,至今仍是济南极具文艺气质的老街,中山公园里面的旧书文玩市场也是文化人聚集的地方,因为底蕴在此,这几天于此举办的“限时图书馆活动”引来不少游客打卡,中山公园第九届精品奇石展、名家书画展同样热闹非凡。

大俗与大雅,都在这里了。

一个世纪里,新楼旧墟更替,墙瓦也于风雨里见斑驳,许多人物掌故湮灭在时光里,这场商埠文化节,这不仅仅是一场老济南人的集体怀旧,也是在向更多的人诉说这座城市的历史——济南的昨天是什么模样,有什么东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又是怎样的传承,从一代又一代人那里延绵至今,而这一切,正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核。

对于老商埠,市中区显然想做更多。

伴随着中央商埠区建设的日渐完善,未来,济南还将加快老商埠等特色商圈及文化街区的活化利用,探索精准更新模式,加大开发力度,深度挖掘发展空间,统筹推进商埠区保护、开发、运营,增强公共设施、建筑内部空间现代化功能,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激发商埠区发展活力。

一方面,延续济南开埠以来的城市文脉,完整保留商埠区城市肌理、街区风貌,深入挖掘现有历史建筑和老字号文化内涵,支持老字号传承创新,与古城区联动发展,积极打造5A级景区。

另一方面,则是在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创新之间做好平衡,系统整合街区商业资源,促进文旅融合,积极发展时尚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等新经济模式,引领济南潮流文化、先锋文化,打造泉城时尚活力新地标。

不论怎样,传统与新潮交相辉映,城市的记忆也终会铭刻与传承下去,并呈现给更多的人们。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