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北汽,离不开搭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北汽,离不开搭子

北汽集团的基本盘是什么?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范剑磊

文|谈擎说AI

北汽集团的成绩接连出炉。

10月27日,北汽蓝谷率先披露Q3业绩,业绩显示,前三季度营业收入93.08亿元,同比增长63.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32.51亿元,较上年同期略微缩窄。

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5.38亿元,同比增长58.8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12.72亿元,同样较上年同期略有缩窄。

10月30日,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也交出了第三季度成绩单,前三季度营收1544.1亿元,归母净利润40.17亿元,去年同期为32.2亿元。

从Q3成绩面上来看,无论是北京汽车还是北汽蓝谷,成绩都不差,但背后都仍有客观压力缠身。北京汽车这边基本上还是困于自主品牌的老问题,北汽蓝谷则是营收虽在增长,但亏损依旧高企。

不过消息面上,在8月末北汽营收利润双增的喜报之下,一度大涨17.02%,北汽蓝谷则基于代工小米的“绯闻”以及同华为签署《全面业务深化合作协议》,九月末三天累计大涨24%,10月16日涨停。

穿过这场喧嚣,不妨把目光重新拉回近年来在二级市场一路下坡的北汽集团,一览其究竟成色几何。

北汽的“资产”

北汽集团的基本盘是什么?从乘用车到商用车,从合资到自主,从燃油到新能源,从内销到出口,在很多人看来,巨大的生态化盘子,是支撑整个北汽集团抗风险的核心所在。

可答案真的是如此吗?

虽然此次三季度经营业绩并未披露奔驰具体的营收几何,但今年上半年北汽营收990.47亿元,不出意料的是奔驰占比必然很大,但又有些出人意料的是,奔驰直接占了91.69%,贡献营收高达908.17亿元。

这并非特定时期的偶然。

2019-2022年同期,北京奔驰分别为北京汽车贡献收入778.07亿、749.2亿、880.59亿和814.74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88.32%、96.23%、97.44%和97.36%。

更加值得注意的则是毛利,根据财报,北京汽车2019-2023年的上半年毛利分别为:206.58亿、180.3亿、213.25亿、185.6亿和205.66亿元;而同期北京奔驰的毛利分别为:220.24亿、198.65亿、238.21亿、212.13亿和226.15亿元。

所以北汽的命脉,可以说是与奔驰牢牢绑定,看懂了奔驰,也就一定程度上看懂了北汽。

粮仓奔驰

在奔驰这边,首先成绩是可喜的,毕竟即便随着中国中高端新能源品牌爆发,北京奔驰的销量近几年都依然坚如磐石。

这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问题,即汽车行业的电气化浪潮之下,大众、丰田等昔日王者今天都已危机感重重,反而奔驰宝马两位老大哥,在一个个要吊打BBA的声音喊出后,销量却并未因此下滑,反而仍在上升。

为何会如此?

在谈擎说AI看来,这里面的核心原因离不开内燃机时代豪车市场的壁垒,即BBA的秩序一旦形成,后入者想要搅局往往只有两条路:

一是线性进攻,花费成倍增长的资源和成本换取微薄份额。

就像是雷克萨斯、路虎、林肯等二线豪华品牌,甚至捷尼赛思之流,作为后来者,线性攻伐的弊端就在于,当某个细分市场成型进入存量之后,往往就是一场零和游戏的开始。

比如帕萨特前些年的“A柱门”,很长一段时间里给车型带来了巨大的口碑伤害,但反观奔驰,“漏油门”、“断轴门”、“异响门”、“失速门”、“广告门”一堆负面的刀枪,其实都在很大程度上被其豪华品牌壁垒高度消化。

第二种打破BBA壁垒或者说秩序的方式则是非线性进攻,用一套全新秩序向其整个盘子发起挑战。

特斯拉以及理想等新势力今天走的无疑是第二条路,不过前文我们提到,今天北奔的销量仍在增长,宝马亦是如此,所以特斯拉们切走的到底是谁的蛋糕?

我们不妨进一步来看,以奔驰GLC为例,虽然整体销量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相关数据显示,其在华一二线城市的销量近三年正在加速下滑,反而是三四五线城市的销量在逐步上升。

就像高线城市正逐步对汽车传统豪华定义不再买账,特斯拉们看似尚未攻破传统豪华品牌的肉身,但其实已在不断从内部侵蚀其壁垒。

而比起燃油车,今天奔驰更大的问题在于,豪华品牌的肉装壁垒,其实并无法丝滑过渡到电车身上,这点在竞争更加激烈的中国市场尤为明显。

梅赛德斯-奔驰于近期发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销量,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其全球汽车销量累计51.06万辆,其中电动车销量为6.16万,这个比例并不算差,但到了中国市场,显然就并非如此了。

乘联会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奔驰EQ系列纯电动车累计销量仅有1.48万,今年1-5月,EQA、EQB、EQE累计零售量分别为1415辆、2324辆、2742辆。今年3月份,奔驰EQC甚至只卖出了68辆。

所以一方面,“以油养电”这件事上,奔驰基于其豪华调性,可持续性很可能远大于其他合资品牌。另一方面,奔驰在全球面的电动化过渡,卡顿程度也并非到了火烧眉毛。

这都将是面对时代技术变革背景时,奔驰手里尚有的底气。

但恰恰是这份底气,或许正在将北汽推到一团巨大的迷雾之中,毕竟就像民间那句话,每年奔驰给北汽赚的钱,总得被自主这货败个精光,有偏颇但不无道理。

所以说白了,奔驰可以离开北汽,但从今天的成绩来看,北汽短时间里显然很难离开奔驰。

那么在奔驰这间创收多年的粮仓之余,北汽尽快找到自己新的根系,就显得尤为迫切。

北汽如何“换根”?

这一点不仅在于北汽与奔驰相互之间依赖度的差异,更底层的,是时代的脚注。

把合资品牌长期作为成绩的基本盘,其实无可厚非,毕竟面对西方内燃机技术的百年优势,早期广汽、上汽、长安等等皆是如此,但汽车电动化的时代背景下,今天本土车企已经真正意义上站到了优势局里。

也因此,能否抓住机会对企业产品权重实现一场重构?对于今天我国的传统车企,尤其是合资车企们而言,就显得尤其重要。

大家在做的大抵也是如此,比如埃安,比如深蓝,比如智己。其实都是一个思路,跟往期完全切割,继而从下沉到大众,甚至到豪华进行一场革命式的上探。

北汽在这场战斗里最大的种子选手无疑是北京品牌,但这位选手似乎一直都没有支棱起来。

从销量来看,今天北汽自主的希望大致来自于两方面,一是燃油车SUV矩阵,二是新能源EU系列。

首先来看北汽的燃油车矩阵。

北京品牌最嵌入历史中的,莫过于其越野色彩浓厚的SUV系列,但一个肉眼可见的事实是,即便是硬派越野当道的今天,相较于长城这家爆款工厂,北汽似乎也已经很难跟上。

这与产品力不无关系,就比如从2013年上市至今已卖出超30万辆的台柱子BJ40,让人咋舌的是其搭载的HY4C20 2.0T发动机,其实来自长城研发,即便其自主研发的2.3TB237R发动机,也是与当年“氪金”萨博有着一段渊源。

这也就使得其月销时常在小千,但坦克300动辄破万不无道理。

从行业来看,传统车企自主品牌的燃油车退坡是一个常态,比如广汽传祺,长安等等,这无可厚非,毕竟在这个时代节点上继续在燃油车上加大换代研发投入,并不明智。

但问题在于,就像奔驰,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即便面前是电动化,但燃油车是一个没燃尽的火盆,“以油养电”再当几年现金牛,无疑是一笔很香的买卖。

反观北汽这边,这一个火盆,却似乎直到一个时代即将谢幕,也一直都没有熊熊燃烧过。

所以拿什么给新能源产品“发电”?

似乎也是因此,2018年借壳上市的北汽蓝谷,在得到资本市场输血后前来救场。

去年年末,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蓝谷)和其子公司北京蓝谷极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狐),分别向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一下简称北汽新能源)增资,增资总额达到了55.01亿元。

天眼查APP信息显示,当前北汽蓝谷与极狐分别持有北汽新能源99.99%和0.01%的股份,虽然看似与北汽没什么关系,但其实北汽新能源的很多车型还是与北汽联合开发,并由北汽生产,往宏观了说都还是一家子的事情。

但问题在于,单纯的资金输入似乎还很难把北汽新能源这池水盘活。

首先就是销量,根据北汽蓝谷子公司9月产销快报,今年9月份北汽新能源销量仅有8325辆,基于主打的下沉性价比市场,这份成绩很难说是出色。

销量之余,北京汽车新能源汽今天更大的困境则是在于网约车含水量过高。

就比如北汽的EU系列,今年1-7月仅在网约车市场的斩获就约有两万台,占到了其同期车型全市场销量的超7成,更是占到了北汽新能源全产品销量的近半数。

所以总的来看,对于北汽而言,无论是北京奔驰在华电动化的后期隐患,还是自主品牌名不见经转,似乎都已经是其不得不正视的问题了。

也许北汽集团还有极狐这张牌,但这份成绩终将回馈到北汽蓝谷身上。

那么走离北汽,蓝谷,以及极狐,很大程度上就成了北汽集团寄予下一个时代期望的核心之一。今天左手是代工小米汽车的“绯闻”,右手是逐步坐实的加入华为智选车,一时间里使得北汽蓝谷涨停。

但在谈擎说AI看来,穿过短暂的喧嚣,蓝谷这位玩家面前,显然也并非一片坦途。

蓝谷,北汽找“搭子”的无限游戏

北汽集团的“原罪”是什么?在谈擎说AI看来,似乎就是脱离不掉一直以来的“搭子”模式。

抛开早年合资模式不谈,不妨聊聊自主这件事,就像一时间里完全无法与传祺、荣威、长安等抗衡的北京品牌,我们需要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北汽的自主,究竟自主在哪里?

燃油车时代,为了缓冲单一合资品牌作为现金牛的风险,不少合资车企都会选择从零做起,打造自己的独立品牌。

但北汽做了什么?从零做起?似乎不太像,他先是收购了萨博的部分技术和生产线,尝试给要打造的新品牌绅宝充点钱,氪金开局。

但高举萨博这面极具传奇色彩大旗的绅宝,发展确实让人难以恭维。

几年后,北汽自主的“自救”运动仍在继续,但氪金传统不能丢,他又收购了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倒闭的“德系非典型落魄贵族”宝沃品牌,试图进行一场“文艺复兴”。

今天的结果来看,北汽无疑是买下了一块烫手山芋,但从绅宝到宝沃,北汽似乎并没有因此吸收太多可以称得上是教训的东西,因为电气化时代的极狐,还是那么热衷于发扬北汽“拿来主义”的精神内核。

在谈到极狐品牌时,去年有一位行业内朋友向我们表示,“这一看就是北汽的亲儿子”,这位朋友的意思其实是,极狐非常像北汽“拿来主义”惯性下的产物之一。

从最开始的麦格纳制造技术,到哈曼影音系统,再到博世Pilot项目,制造,智舱,智驾,极狐的搭子生态严丝合缝。

但今天,从重度借力赋能的华为HI模式,再到设计、销售均由华为扛起大旗的智选模式。这时,似乎就已经不再是“搭子”那么简单了。

谈擎说AI曾在《华为智选车2.0:生态品牌背后的“乌托邦”》一文中详细阐述过余承东这些年的“造车”魔法,从Tier1到智选车模式,一路走下来,的的确确是成功大于失败。

就像此前的HI模式,是一个多少有些激进又保守的矛盾体。

一方面,对电动化决心和实力更强的选手们而言,就像长安、广汽都先后成为过HI模式的伙伴,但这种强技术输入的模式压力下,就像广汽浅浅合作便彻底退出,并直言“不会和华为再做一个新品牌”。

另一方面,比如电气化方面躺得比较平的北汽,华为只给到了Inside,Outside还是得靠自己,这就导致产品力虽有,销量却死活扳不动。

到了智选车模式,华为的路基本就走通了。

因为智选车模式的精髓就在于把客群市场定位找得足够精准,作为主机厂只需要懂造车,其他华为全都能给到,这无疑就给北汽等变革里的“躺平派”提供了救命式一条龙服务。

参与度极高,但又何妨呢?这个社会就是这样,会有考虑风骨的小康之家,也会有落魄者先求一个留得青山。

所以在极狐从销量顶不起来的HI模式走到智选车模式后,迎来一场欢呼是不难预测的。

毕竟就像赛力斯,在问界打响后,2022年营收341.05亿元,直接翻了大概一倍,今天更是直接成为不少投资人口中的妖股。

华为也许小赚,但对于一个电动化白热竞争中的微小力量而言,能起死回生,甚至搏一波出圈,自然不亏。

今天面对智选之后的极狐,面对蓝谷,我们也许已经很难单纯基于北汽的力量,来窥探其前路命运几何,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只要华为的智选生态能够转起来,庄家便永远能够稳抽台费。

至于客们,自是有输有赢罢了,对华为而言,是谁熙攘又何妨?

北汽集团似乎并不是一家对技术或者壁垒有着太多信奉的车企,在今天二级市场两开花的狂欢之后,其终归还是要正视面前的团团迷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北汽集团

2.8k
  • 汽车早报|比亚迪今年将在日本发售第四款车型 北汽集团2024年销售超171万辆
  • 北汽集团捐赠500万元物资支援西藏地震灾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北汽,离不开搭子

北汽集团的基本盘是什么?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范剑磊

文|谈擎说AI

北汽集团的成绩接连出炉。

10月27日,北汽蓝谷率先披露Q3业绩,业绩显示,前三季度营业收入93.08亿元,同比增长63.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32.51亿元,较上年同期略微缩窄。

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5.38亿元,同比增长58.8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12.72亿元,同样较上年同期略有缩窄。

10月30日,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也交出了第三季度成绩单,前三季度营收1544.1亿元,归母净利润40.17亿元,去年同期为32.2亿元。

从Q3成绩面上来看,无论是北京汽车还是北汽蓝谷,成绩都不差,但背后都仍有客观压力缠身。北京汽车这边基本上还是困于自主品牌的老问题,北汽蓝谷则是营收虽在增长,但亏损依旧高企。

不过消息面上,在8月末北汽营收利润双增的喜报之下,一度大涨17.02%,北汽蓝谷则基于代工小米的“绯闻”以及同华为签署《全面业务深化合作协议》,九月末三天累计大涨24%,10月16日涨停。

穿过这场喧嚣,不妨把目光重新拉回近年来在二级市场一路下坡的北汽集团,一览其究竟成色几何。

北汽的“资产”

北汽集团的基本盘是什么?从乘用车到商用车,从合资到自主,从燃油到新能源,从内销到出口,在很多人看来,巨大的生态化盘子,是支撑整个北汽集团抗风险的核心所在。

可答案真的是如此吗?

虽然此次三季度经营业绩并未披露奔驰具体的营收几何,但今年上半年北汽营收990.47亿元,不出意料的是奔驰占比必然很大,但又有些出人意料的是,奔驰直接占了91.69%,贡献营收高达908.17亿元。

这并非特定时期的偶然。

2019-2022年同期,北京奔驰分别为北京汽车贡献收入778.07亿、749.2亿、880.59亿和814.74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88.32%、96.23%、97.44%和97.36%。

更加值得注意的则是毛利,根据财报,北京汽车2019-2023年的上半年毛利分别为:206.58亿、180.3亿、213.25亿、185.6亿和205.66亿元;而同期北京奔驰的毛利分别为:220.24亿、198.65亿、238.21亿、212.13亿和226.15亿元。

所以北汽的命脉,可以说是与奔驰牢牢绑定,看懂了奔驰,也就一定程度上看懂了北汽。

粮仓奔驰

在奔驰这边,首先成绩是可喜的,毕竟即便随着中国中高端新能源品牌爆发,北京奔驰的销量近几年都依然坚如磐石。

这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问题,即汽车行业的电气化浪潮之下,大众、丰田等昔日王者今天都已危机感重重,反而奔驰宝马两位老大哥,在一个个要吊打BBA的声音喊出后,销量却并未因此下滑,反而仍在上升。

为何会如此?

在谈擎说AI看来,这里面的核心原因离不开内燃机时代豪车市场的壁垒,即BBA的秩序一旦形成,后入者想要搅局往往只有两条路:

一是线性进攻,花费成倍增长的资源和成本换取微薄份额。

就像是雷克萨斯、路虎、林肯等二线豪华品牌,甚至捷尼赛思之流,作为后来者,线性攻伐的弊端就在于,当某个细分市场成型进入存量之后,往往就是一场零和游戏的开始。

比如帕萨特前些年的“A柱门”,很长一段时间里给车型带来了巨大的口碑伤害,但反观奔驰,“漏油门”、“断轴门”、“异响门”、“失速门”、“广告门”一堆负面的刀枪,其实都在很大程度上被其豪华品牌壁垒高度消化。

第二种打破BBA壁垒或者说秩序的方式则是非线性进攻,用一套全新秩序向其整个盘子发起挑战。

特斯拉以及理想等新势力今天走的无疑是第二条路,不过前文我们提到,今天北奔的销量仍在增长,宝马亦是如此,所以特斯拉们切走的到底是谁的蛋糕?

我们不妨进一步来看,以奔驰GLC为例,虽然整体销量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相关数据显示,其在华一二线城市的销量近三年正在加速下滑,反而是三四五线城市的销量在逐步上升。

就像高线城市正逐步对汽车传统豪华定义不再买账,特斯拉们看似尚未攻破传统豪华品牌的肉身,但其实已在不断从内部侵蚀其壁垒。

而比起燃油车,今天奔驰更大的问题在于,豪华品牌的肉装壁垒,其实并无法丝滑过渡到电车身上,这点在竞争更加激烈的中国市场尤为明显。

梅赛德斯-奔驰于近期发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销量,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其全球汽车销量累计51.06万辆,其中电动车销量为6.16万,这个比例并不算差,但到了中国市场,显然就并非如此了。

乘联会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奔驰EQ系列纯电动车累计销量仅有1.48万,今年1-5月,EQA、EQB、EQE累计零售量分别为1415辆、2324辆、2742辆。今年3月份,奔驰EQC甚至只卖出了68辆。

所以一方面,“以油养电”这件事上,奔驰基于其豪华调性,可持续性很可能远大于其他合资品牌。另一方面,奔驰在全球面的电动化过渡,卡顿程度也并非到了火烧眉毛。

这都将是面对时代技术变革背景时,奔驰手里尚有的底气。

但恰恰是这份底气,或许正在将北汽推到一团巨大的迷雾之中,毕竟就像民间那句话,每年奔驰给北汽赚的钱,总得被自主这货败个精光,有偏颇但不无道理。

所以说白了,奔驰可以离开北汽,但从今天的成绩来看,北汽短时间里显然很难离开奔驰。

那么在奔驰这间创收多年的粮仓之余,北汽尽快找到自己新的根系,就显得尤为迫切。

北汽如何“换根”?

这一点不仅在于北汽与奔驰相互之间依赖度的差异,更底层的,是时代的脚注。

把合资品牌长期作为成绩的基本盘,其实无可厚非,毕竟面对西方内燃机技术的百年优势,早期广汽、上汽、长安等等皆是如此,但汽车电动化的时代背景下,今天本土车企已经真正意义上站到了优势局里。

也因此,能否抓住机会对企业产品权重实现一场重构?对于今天我国的传统车企,尤其是合资车企们而言,就显得尤其重要。

大家在做的大抵也是如此,比如埃安,比如深蓝,比如智己。其实都是一个思路,跟往期完全切割,继而从下沉到大众,甚至到豪华进行一场革命式的上探。

北汽在这场战斗里最大的种子选手无疑是北京品牌,但这位选手似乎一直都没有支棱起来。

从销量来看,今天北汽自主的希望大致来自于两方面,一是燃油车SUV矩阵,二是新能源EU系列。

首先来看北汽的燃油车矩阵。

北京品牌最嵌入历史中的,莫过于其越野色彩浓厚的SUV系列,但一个肉眼可见的事实是,即便是硬派越野当道的今天,相较于长城这家爆款工厂,北汽似乎也已经很难跟上。

这与产品力不无关系,就比如从2013年上市至今已卖出超30万辆的台柱子BJ40,让人咋舌的是其搭载的HY4C20 2.0T发动机,其实来自长城研发,即便其自主研发的2.3TB237R发动机,也是与当年“氪金”萨博有着一段渊源。

这也就使得其月销时常在小千,但坦克300动辄破万不无道理。

从行业来看,传统车企自主品牌的燃油车退坡是一个常态,比如广汽传祺,长安等等,这无可厚非,毕竟在这个时代节点上继续在燃油车上加大换代研发投入,并不明智。

但问题在于,就像奔驰,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即便面前是电动化,但燃油车是一个没燃尽的火盆,“以油养电”再当几年现金牛,无疑是一笔很香的买卖。

反观北汽这边,这一个火盆,却似乎直到一个时代即将谢幕,也一直都没有熊熊燃烧过。

所以拿什么给新能源产品“发电”?

似乎也是因此,2018年借壳上市的北汽蓝谷,在得到资本市场输血后前来救场。

去年年末,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蓝谷)和其子公司北京蓝谷极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狐),分别向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一下简称北汽新能源)增资,增资总额达到了55.01亿元。

天眼查APP信息显示,当前北汽蓝谷与极狐分别持有北汽新能源99.99%和0.01%的股份,虽然看似与北汽没什么关系,但其实北汽新能源的很多车型还是与北汽联合开发,并由北汽生产,往宏观了说都还是一家子的事情。

但问题在于,单纯的资金输入似乎还很难把北汽新能源这池水盘活。

首先就是销量,根据北汽蓝谷子公司9月产销快报,今年9月份北汽新能源销量仅有8325辆,基于主打的下沉性价比市场,这份成绩很难说是出色。

销量之余,北京汽车新能源汽今天更大的困境则是在于网约车含水量过高。

就比如北汽的EU系列,今年1-7月仅在网约车市场的斩获就约有两万台,占到了其同期车型全市场销量的超7成,更是占到了北汽新能源全产品销量的近半数。

所以总的来看,对于北汽而言,无论是北京奔驰在华电动化的后期隐患,还是自主品牌名不见经转,似乎都已经是其不得不正视的问题了。

也许北汽集团还有极狐这张牌,但这份成绩终将回馈到北汽蓝谷身上。

那么走离北汽,蓝谷,以及极狐,很大程度上就成了北汽集团寄予下一个时代期望的核心之一。今天左手是代工小米汽车的“绯闻”,右手是逐步坐实的加入华为智选车,一时间里使得北汽蓝谷涨停。

但在谈擎说AI看来,穿过短暂的喧嚣,蓝谷这位玩家面前,显然也并非一片坦途。

蓝谷,北汽找“搭子”的无限游戏

北汽集团的“原罪”是什么?在谈擎说AI看来,似乎就是脱离不掉一直以来的“搭子”模式。

抛开早年合资模式不谈,不妨聊聊自主这件事,就像一时间里完全无法与传祺、荣威、长安等抗衡的北京品牌,我们需要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北汽的自主,究竟自主在哪里?

燃油车时代,为了缓冲单一合资品牌作为现金牛的风险,不少合资车企都会选择从零做起,打造自己的独立品牌。

但北汽做了什么?从零做起?似乎不太像,他先是收购了萨博的部分技术和生产线,尝试给要打造的新品牌绅宝充点钱,氪金开局。

但高举萨博这面极具传奇色彩大旗的绅宝,发展确实让人难以恭维。

几年后,北汽自主的“自救”运动仍在继续,但氪金传统不能丢,他又收购了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倒闭的“德系非典型落魄贵族”宝沃品牌,试图进行一场“文艺复兴”。

今天的结果来看,北汽无疑是买下了一块烫手山芋,但从绅宝到宝沃,北汽似乎并没有因此吸收太多可以称得上是教训的东西,因为电气化时代的极狐,还是那么热衷于发扬北汽“拿来主义”的精神内核。

在谈到极狐品牌时,去年有一位行业内朋友向我们表示,“这一看就是北汽的亲儿子”,这位朋友的意思其实是,极狐非常像北汽“拿来主义”惯性下的产物之一。

从最开始的麦格纳制造技术,到哈曼影音系统,再到博世Pilot项目,制造,智舱,智驾,极狐的搭子生态严丝合缝。

但今天,从重度借力赋能的华为HI模式,再到设计、销售均由华为扛起大旗的智选模式。这时,似乎就已经不再是“搭子”那么简单了。

谈擎说AI曾在《华为智选车2.0:生态品牌背后的“乌托邦”》一文中详细阐述过余承东这些年的“造车”魔法,从Tier1到智选车模式,一路走下来,的的确确是成功大于失败。

就像此前的HI模式,是一个多少有些激进又保守的矛盾体。

一方面,对电动化决心和实力更强的选手们而言,就像长安、广汽都先后成为过HI模式的伙伴,但这种强技术输入的模式压力下,就像广汽浅浅合作便彻底退出,并直言“不会和华为再做一个新品牌”。

另一方面,比如电气化方面躺得比较平的北汽,华为只给到了Inside,Outside还是得靠自己,这就导致产品力虽有,销量却死活扳不动。

到了智选车模式,华为的路基本就走通了。

因为智选车模式的精髓就在于把客群市场定位找得足够精准,作为主机厂只需要懂造车,其他华为全都能给到,这无疑就给北汽等变革里的“躺平派”提供了救命式一条龙服务。

参与度极高,但又何妨呢?这个社会就是这样,会有考虑风骨的小康之家,也会有落魄者先求一个留得青山。

所以在极狐从销量顶不起来的HI模式走到智选车模式后,迎来一场欢呼是不难预测的。

毕竟就像赛力斯,在问界打响后,2022年营收341.05亿元,直接翻了大概一倍,今天更是直接成为不少投资人口中的妖股。

华为也许小赚,但对于一个电动化白热竞争中的微小力量而言,能起死回生,甚至搏一波出圈,自然不亏。

今天面对智选之后的极狐,面对蓝谷,我们也许已经很难单纯基于北汽的力量,来窥探其前路命运几何,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只要华为的智选生态能够转起来,庄家便永远能够稳抽台费。

至于客们,自是有输有赢罢了,对华为而言,是谁熙攘又何妨?

北汽集团似乎并不是一家对技术或者壁垒有着太多信奉的车企,在今天二级市场两开花的狂欢之后,其终归还是要正视面前的团团迷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