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三大行业的综合产出PMI在10月的回调幅度为1.3个百分点,大于2017年以来的6年均值0.98个百分点,也高于疫情三年的均值0.87个百分点。
三大行业需求再次下降:就新订单而言,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结束了连续4个月的上升、连续两个月的扩张区间,再次回到荣枯线下,10月份录得49.5%;制造业新出口订单也结束连续两个月的上升,10月份下降1个百分点至46.8%。
建筑业PMI新订单指数再次回到收缩区间,10月下降0.8个百分点至49.2%;服务业PMI新订单指数下降1.2个百分点至46.2%,为今年以来最低。
对比历年10月份新订单指数回调程度,三大行业今年10月下降幅度均高于2012年以来的11年均值,服务业和建筑业下降幅度也高于过去三年均值,制造业新订单回落幅度则低于过去三年均值。制造业新出口订单在10月份的回调幅度也大于过去11年的均值,而过去三年10月份新出口订单都在增长。
就在手订单而言,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都在收缩区间继续走弱,二者在10月份录得44.2%、43.1%,下降幅度依次为1.1、0.2个百分点,降幅均高于前述三个时段的均值。
制造业生产走弱,开工率下降行业增多:10月份,生产指数录得50.9%,较9月份下降了1.8个百分点,降幅高于历史均值。从可得的主要行业开工率来看,10月份开工率下降的行业多于9月份。比如,钢铁行业中,高炉开工率紧随线材、螺纹钢、电炉、工角槽之后,也在10月出现下降,汽车轮胎开工率下降,成品油分化,独立炼厂与主营炼厂产能利用率由9月份的上升转为前者上升、后者下降;其他化工产品中,甲醇、PTA、EPS、UPR等开工率均从上升转为下降;纯碱、聚录乙烯、醋酸等开工率则继续上升,二甲醚、ABS则继续下降。
房地产销售在长假后继续改善:节假日期间,商品房成交量往往会大幅减少,不仅显著低于工作日成交也明显少于周末,今年的国庆长假期间,商品房成交也表现出相同的特征,这会对数据观察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如果在月度比较时直接将长假的成交量计入,10月份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环比增速将从9月的增长12%逆转为下降3%左右,同比降幅则继续收窄。这可能会让我们低估房地产市场的回温程度。如果直接分别以工作日、周末来比对,则会发现10月份的周末成交量较9月份大幅增长逾两成、工作日成交量较9月份增长一成上下。
一二三线城市在10月份分化较为明显。总体看,一线城市商品房成交环比下降14%上下,二线城市环比则增长了2%,三线城市成交套数基本与9月持平。但是,一线城市在节后周末成交量较9月份显著增长逾三分之一;二线城市在节后工作日与节后周末的成交量均好于9月份,特别是周末成交量,较 9月增长了50%左右;三线城市周末成交量仍少于9月,但工作日成交量较9月增长幅度也不低,成交套数增长逾两成、成交面积增长逾一成。
外出观影人次与电影票房继续增长:国庆长假对10月电影市场有比较大的正向影响,尽管如此,无论是直接计算10月份平均观影人次和电影票房的环比和同比,还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季节性调整,这两项指标都实现了正增长。10月观影人次和电影票房环比增速在30%上下、同比增速则逾76%。
汽车销量也在继续上升:就新车市场而言,10月1-22日,乘用车市场零售121.3万辆,同比增长19%,环比增长8%。其中,新能源车市场零售47.2万辆,同比增长42%,环比增长4%。对于二手车市场,以上海二手车交易市场为例,二手汽车和二手摩托车环比继续正增长,且增速较9月份略有加快,同比虽然仍是负增长,但降幅较9月有所放缓。
同城出行人数增多、跨区域出行继续分化:地铁客运量环比再次转正,从9月份环比下降5.4%逆转为增长2.9%,同比增速也从9月份的40%进一步扩张到54%。在跨区域出行中,港澳台航班执行架次环比从9月份的下降逆转为增长7.4%,国际航班环比增速较9月份上升3.3个百分点至4.1%,国内航班(不含港澳台)执行架次连续第二个月下降,但降幅收窄至1.6%。这三大板块航班的执行架次当月同比仍在保持高速增长,国内航班同比增速较9月份上升57个百分点至185%、港澳台与国际航班同比增速分别为453%、1205%,较9月份有所回落。
综上,10月经济没有PMI回落显示的那么差,但也没有9月作为季末在财政金融大月支撑与低基数合力下显示得那么好。当前经济的主要支柱在产业角度仍是服务业、在需求角度仍是消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