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国产爱情剧量降15%,甜宠是原罪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国产爱情剧量降15%,甜宠是原罪吗?

国产剧“谈恋爱”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如何?

文|娱乐资本论 阿Po

一部都市剧里的项目会上,编剧老白与导演刚刚在严肃职业故事和都市情感故事的不同方向里选择了后者。会后文学策划分享了最新的网络舆情,正在批评“都2023了,谁还要看甜宠剧?”

很快导演决定规避情感线,项目又走回了一个不合适的死胡同里。老白觉得很委屈,觉得矫枉过正:我们应该规避的是“披着XX外衣恋爱”,而不是将言情剧一棒子打死。

“2023年了,还有大V批判甜宠剧,不爱看就别看,凭什么对别人的喜好指指点点?”编剧Ellen是半个言情爱好者,除了主攻的悬疑写作方向,她在工作压力大和休假的时候都很喜欢看有趣的爱情剧,她感慨,“《传闻中的陈芊芊》就是任何时候看都觉得好看,爱奇艺今年那部分账剧《保护我方城主大人》也还不错,1.5倍速看完,就是很容易看,也很解压。”

文学策划赵湘的烦恼是,自己生活中一旦说喜欢看爱情剧,就会被人吐槽“多大人了还喜欢看这种东西”,工作场合更是不敢暴露自己的爱好,因为甜宠和言情在行业里就是处于题材鄙视链的底端,必须得多看点悬疑剧之类的类型剧才能显得自己专业。

归根到底几位从业者吐槽的重点都在于两点:

其一:2023年了,怎么还有人觉得看言情甜宠就是低人一头?尤其是从业者,如果自己都看不起这个题材,又怎么能把这类项目做好?

其二:2023年了,怎么还有人觉得言情甜宠像两年前一样烂大街?绝大部分腰部甜宠剧已经在“降本增效”行动中被消灭了不少,数量直降,甚至编剧Ellen表示经常在一个档期里找不到一部可看的言情剧,只能去看韩剧了。

从市场的项目数量上来看,第三方数据统计2022年上新剧中,言情甜宠所属的爱情剧类型占40%左右,而在2023年H1的上新剧中这一数量已经下降到25%左右,但在每年热剧Top20的排行里,爱情剧的占比却一直不低于50%的占比。

爱情剧的数量下降这件事,在从事项目评估的老罗眼里以及从事版权销售的章超体感里,也都是从去年开始有了明显的下降;甚至有很多曾经的爱情剧、偶像剧编剧面临转型。

从结果来看,2022年之后,“甜宠”标签已经几乎绝迹于自制剧、定制剧与版权剧中,中大体量爱情剧的质量不断提升。两年内,从《卿卿日常》《苍兰诀》到《偷偷藏不住》《长相思》的高热火爆,高质量爱情剧依旧能够被肯定。

“爱情剧的受众没有变,网络发声的人要么就是喜欢站在鄙视链上层,要么就是嘴上说着甜宠无脑,私底下说不定连小程序剧都看。”赵湘直言。

事实上,“爱情”元素不应该是国产剧的原罪。

至于为什么实际的剧单成绩与大众体感有这么大的偏差?国产剧与“恋爱”又是否应该做切割?国产剧“谈恋爱”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如何?娱乐资本论与几位从业者们聊了聊国产剧“恋爱脑”的问题,他们似乎也有不少深切的感受……

01 国产剧的“恋爱脑”从何而来?

“中国观众喜欢看恋爱这件事是毋庸置疑的,不仅是电视剧里的恋爱,就连恋爱综艺都火起来了,就算是综艺,就算是素人嘉宾,也要嗑CP。”

编剧艾尔有过甜宠、悬疑、古装等不同题材的经验,而她所在的编剧团队,在去年甚至接到过素人恋综剧本的撰写,希望原创一个恋爱IP,先拍综艺再拍剧,反响好的话可能还会有电影,这样衍生下去。

从把控项目的制片人的角度来说,爱情剧是具有市场性的,也就是会根据市场喜好来决定是否制作。制片人叶子直言,“我相信如果今天市场上的大多数观众不喜欢看恋爱了,我们没必要去花钱把它做出来,因为会赔钱,出品人作为商人也不会想做赔本买卖,吃力不讨好。”

事实就是爱情这个品类红过一茬又一茬,如果把国产剧在千禧年后的崛起划分阶段,那就是2000年《流星花园》掀起过偶像剧的热潮,2011年《宫锁心玉》《步步惊心》掀起过一波宫廷剧的热潮,2015年由《花千骨》掀起过大女主剧的热潮,2017年《双世宠妃》《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掀起了甜宠剧的热潮。

“最红、观众最多的电视剧,只有爱情剧这个品类是不断档的。”这是关于爱情剧市场性的结论。

从内容创作的编剧角度来说,电视剧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传播的品类,面向最广阔的观众人群。拥有丰富经验的编剧红果科普道,“小说、电影这些相比起电视剧都不算大众,只有电视剧,在曾经的电视台时代,不需要花钱就可以观赏,所以它天然拥有了最多的观众,即使现在可能在视频网站看剧需要付费了,它的付费成本也是最低的。”

爱情是可以在最大范畴的受众里获得大多数人共情的一个“最大公约数”。

“如果我现在生活在巴勒斯坦,那我可能面临生存问题,但中国观众,大多数是不会有基础的生存问题,那么面临的可能就是工作问题、家庭问题、爱情问题。”编剧红果如此认为。

这三个问题会叠加成为一种收视率很高的类型,婚姻家庭剧;面对比较年轻化一些的受众,也可能是都市情感剧。

前不久讨论度很高的口碑剧《装腔启示录》中,男主职业是投行,女主职业是律师,都并非大众化的职业,也有不少职业剧曾经挑战过这两种,但收效不佳,这部剧则以恋爱、都市男女的互相试探等作为情感连接,获得了大多数观众的共情,这就是为什么爱情剧经久不衰的原因。

“观众理解成本低,编剧创作门槛低,大家都方便。”编剧艾尔笑言。

编剧红果也认为这确实养成了很多制片人和编剧的路径依赖,近几年一些高分悬疑剧开始让观众有了“第二种选择”的感觉,但都还处于非高质量量产的状态,在中国电视剧产业没有形成明确的类型剧趋势之前,爱情都会是这个最大公约数。

02 营销错位与类型不清

大众对国产剧产生“批皮恋爱”的认知,是在一些“都市情感剧”自我定位成“都市职场剧”开始。

“都市情感剧多了,你如何在播出之前脱颖而出?就是给自己贴上一些标新立异的标签。比如大家都是都市情感剧,为什么观众要来看你?”在营销宣传方面颇有经验的仲磊提出了“营销错位”的问题。

说是职场剧,其实是男女主有职场背景的情感剧,把观众“骗进来杀”的行为,过往国产剧里并不少见。如果是本身就喜好情感剧的中高龄女性,看了戏剧性很强的感情戏,发现很对胃口,继续看下去的也不占少数,但掌握互联网话语权的年轻观众发现这种“欺诈营销”,就很容易舆情不保。

从《金牌律师》《青年医生》到《谈判官》《亲爱的翻译官》《紧急公关》,国产剧从业者想要攻克职场类型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些所谓职场剧大部分都是从片方角度希望发行电视台的大众品类项目,而非人群定位更为精准的网剧,一旦涉及发行电视台,就又回到了“用爱情打最大公约数人群”的问题。

“就算现在很多类型剧口碑好了,有些发行出身的制片人就改不了习惯,你跟她说我们做一部没有爱情的剧试试?她立刻问你电视台发行怎么办?”文学策划赵湘吐槽道。

仲磊从营销角度深有体会,所以在越来越注重舆情的网剧时期,大胆的“欺诈营销”也在减少。相反的,“类型清晰”在近年的项目孵化中也越来越重要,这和制片人、导演到编剧都在逐步变专业都有关系。

编剧老白的项目就面临在爱情和职场类型之间摇摆不定的状况,“因为我们涉及到的行业在现实生活中本身就有灰色地带,也不是医生、律师、警察这几种会面对生死大事的职业,找不到共情抓手的时候,我们就会提议是不是要走感情线,把人物和剧情拉起来?但导演很资深,他基于想做一些与以往不同的尝试才想来做职场剧,不到万不得已不想回到这种保守的选择,所以现在项目就会处于停滞状态。”

在涉及“悬爱”题材的编剧艾尔也有同样的烦恼,就是爱情和悬疑的配比该如何去做,“甲方也希望用爱情打大众共情,但剧情本身是有悬疑案件去推动,如果做一段案件再做一段恋爱,本来观众很紧张想知道案件真相,结果转头看见男女主甜甜蜜蜜在恋爱,肯定很怪。”

正午阳光早期也做过探案类爱情网剧《假如蜗牛有爱情》,是配比做的比较恰当的一种形式,艾尔认为可以尝试,“现在就是我们想让男女主配合调查案件的过程中不断走近,把悬疑和爱情的部分用比较细腻的方式黏在一起。”

其实做戏剧创作的人都明白,就算一个项目明确说了是“都市情感剧”,但只要里面涉及男女主角是有职业背景的,就会很容易被说是“披着XX职业的外衣谈恋爱”,可是都市生活里,哪个正经人是没有工作、没有职业的呢?

03 桎梏之上,应激反应之下

“如果这两年还在说国产剧只会谈恋爱的话,那我会怀疑她多久没有看过国产剧了,毕竟从《扫黑风暴》《人世间》到《狂飙》,连续三年最大的全民爆款都不是恋爱剧。”

文学策划赵湘认为,这也是爱情剧比例有所下降的原因之一,市场性决定如果观众开始喜欢看悬疑、罪案和现实主义题材,爱情剧也会为这些剧让路。

而从事营销宣传工作的仲磊提到了娱乐方式的改变,他认为短视频营销、切条视频、影视解说的出现,也会左右观众的看法,一部长剧本身富含的情节量就会比较大,通过密集绵长的情节去表达一些复杂的东西,影视解说首先有可能剪去了大量精华,其次解说本身也可能改变剧集原意,也就是断章取义。

加上早年的营销欺诈和2017年后市场充斥大量小成本粗糙的甜宠剧,也让观众产生了一些应激反应。

“恕我暴言,近几年最好看的国产职场剧应该是《平凡的荣耀》和《理想之城》,但你看见豆瓣评分7.5分上下的时候,你也会觉得有点心寒,观众真的想看这种专业但严肃的职场剧吗?”编剧Ellen多少是有些疑惑的。

此次受访者的一个共识是:爱情是所有类型的感情中最为不确定的一种,也是曲线振幅最为巨大的一种。爱情可以有HE、BE、破镜重圆、青梅竹马、先婚后爱……

“当然,我觉得好看的爱情都是背德的。”编剧老白笑言,他很喜欢看《好事成双》就有这样的原因在,而他同样也认为这两年电视剧中很受欢迎的“姐弟恋”“伪骨科”也是有这样的原因存在,只是有一些审查的桎梏存在,“欧美剧难道不恋爱吗?只是他们的恋爱可能通过‘打一炮’就结束了,亚洲人离个婚都要花三集时间来讲怎么挽回。”

爱情放在欧美剧和亚洲剧里,就颇有些橘生南北则不同的意思了。

另一个共识则是:本质是要做好看的独特的爱情剧。

为什么韩剧喜欢拍“高概念”,也是因为可以把爱情剧培育出更独特的发展空间和剧情走向。制片人叶子也会认为,除了文本创作之外,国产爱情剧导演或许可以在视听影像的镜头语言表达上也多一些细腻和新鲜的玩法,偷懒的行活儿造成了观众的视觉疲累,是“有趣剧情”变成“人工糖精”的罪魁祸首之一。

质疑声再多,也无法改变爱情剧是国产剧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品类这一现实。在三年疫情后的恢复期,观众尤为需要从大众文艺产品里获得一些精神抚慰的内容,这是获得正向能量与情绪价值的最佳方式之一。

“爱情剧的受众就是会一直存在的呀~”编剧Ellen笑言,“我的大学同学最近工作不太顺利,决定gap一个月,就在家里煲剧,她买了视频平台一月会员,然后把爱情剧分区里推荐排名前50部剧都看完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国产爱情剧量降15%,甜宠是原罪吗?

国产剧“谈恋爱”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如何?

文|娱乐资本论 阿Po

一部都市剧里的项目会上,编剧老白与导演刚刚在严肃职业故事和都市情感故事的不同方向里选择了后者。会后文学策划分享了最新的网络舆情,正在批评“都2023了,谁还要看甜宠剧?”

很快导演决定规避情感线,项目又走回了一个不合适的死胡同里。老白觉得很委屈,觉得矫枉过正:我们应该规避的是“披着XX外衣恋爱”,而不是将言情剧一棒子打死。

“2023年了,还有大V批判甜宠剧,不爱看就别看,凭什么对别人的喜好指指点点?”编剧Ellen是半个言情爱好者,除了主攻的悬疑写作方向,她在工作压力大和休假的时候都很喜欢看有趣的爱情剧,她感慨,“《传闻中的陈芊芊》就是任何时候看都觉得好看,爱奇艺今年那部分账剧《保护我方城主大人》也还不错,1.5倍速看完,就是很容易看,也很解压。”

文学策划赵湘的烦恼是,自己生活中一旦说喜欢看爱情剧,就会被人吐槽“多大人了还喜欢看这种东西”,工作场合更是不敢暴露自己的爱好,因为甜宠和言情在行业里就是处于题材鄙视链的底端,必须得多看点悬疑剧之类的类型剧才能显得自己专业。

归根到底几位从业者吐槽的重点都在于两点:

其一:2023年了,怎么还有人觉得看言情甜宠就是低人一头?尤其是从业者,如果自己都看不起这个题材,又怎么能把这类项目做好?

其二:2023年了,怎么还有人觉得言情甜宠像两年前一样烂大街?绝大部分腰部甜宠剧已经在“降本增效”行动中被消灭了不少,数量直降,甚至编剧Ellen表示经常在一个档期里找不到一部可看的言情剧,只能去看韩剧了。

从市场的项目数量上来看,第三方数据统计2022年上新剧中,言情甜宠所属的爱情剧类型占40%左右,而在2023年H1的上新剧中这一数量已经下降到25%左右,但在每年热剧Top20的排行里,爱情剧的占比却一直不低于50%的占比。

爱情剧的数量下降这件事,在从事项目评估的老罗眼里以及从事版权销售的章超体感里,也都是从去年开始有了明显的下降;甚至有很多曾经的爱情剧、偶像剧编剧面临转型。

从结果来看,2022年之后,“甜宠”标签已经几乎绝迹于自制剧、定制剧与版权剧中,中大体量爱情剧的质量不断提升。两年内,从《卿卿日常》《苍兰诀》到《偷偷藏不住》《长相思》的高热火爆,高质量爱情剧依旧能够被肯定。

“爱情剧的受众没有变,网络发声的人要么就是喜欢站在鄙视链上层,要么就是嘴上说着甜宠无脑,私底下说不定连小程序剧都看。”赵湘直言。

事实上,“爱情”元素不应该是国产剧的原罪。

至于为什么实际的剧单成绩与大众体感有这么大的偏差?国产剧与“恋爱”又是否应该做切割?国产剧“谈恋爱”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如何?娱乐资本论与几位从业者们聊了聊国产剧“恋爱脑”的问题,他们似乎也有不少深切的感受……

01 国产剧的“恋爱脑”从何而来?

“中国观众喜欢看恋爱这件事是毋庸置疑的,不仅是电视剧里的恋爱,就连恋爱综艺都火起来了,就算是综艺,就算是素人嘉宾,也要嗑CP。”

编剧艾尔有过甜宠、悬疑、古装等不同题材的经验,而她所在的编剧团队,在去年甚至接到过素人恋综剧本的撰写,希望原创一个恋爱IP,先拍综艺再拍剧,反响好的话可能还会有电影,这样衍生下去。

从把控项目的制片人的角度来说,爱情剧是具有市场性的,也就是会根据市场喜好来决定是否制作。制片人叶子直言,“我相信如果今天市场上的大多数观众不喜欢看恋爱了,我们没必要去花钱把它做出来,因为会赔钱,出品人作为商人也不会想做赔本买卖,吃力不讨好。”

事实就是爱情这个品类红过一茬又一茬,如果把国产剧在千禧年后的崛起划分阶段,那就是2000年《流星花园》掀起过偶像剧的热潮,2011年《宫锁心玉》《步步惊心》掀起过一波宫廷剧的热潮,2015年由《花千骨》掀起过大女主剧的热潮,2017年《双世宠妃》《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掀起了甜宠剧的热潮。

“最红、观众最多的电视剧,只有爱情剧这个品类是不断档的。”这是关于爱情剧市场性的结论。

从内容创作的编剧角度来说,电视剧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传播的品类,面向最广阔的观众人群。拥有丰富经验的编剧红果科普道,“小说、电影这些相比起电视剧都不算大众,只有电视剧,在曾经的电视台时代,不需要花钱就可以观赏,所以它天然拥有了最多的观众,即使现在可能在视频网站看剧需要付费了,它的付费成本也是最低的。”

爱情是可以在最大范畴的受众里获得大多数人共情的一个“最大公约数”。

“如果我现在生活在巴勒斯坦,那我可能面临生存问题,但中国观众,大多数是不会有基础的生存问题,那么面临的可能就是工作问题、家庭问题、爱情问题。”编剧红果如此认为。

这三个问题会叠加成为一种收视率很高的类型,婚姻家庭剧;面对比较年轻化一些的受众,也可能是都市情感剧。

前不久讨论度很高的口碑剧《装腔启示录》中,男主职业是投行,女主职业是律师,都并非大众化的职业,也有不少职业剧曾经挑战过这两种,但收效不佳,这部剧则以恋爱、都市男女的互相试探等作为情感连接,获得了大多数观众的共情,这就是为什么爱情剧经久不衰的原因。

“观众理解成本低,编剧创作门槛低,大家都方便。”编剧艾尔笑言。

编剧红果也认为这确实养成了很多制片人和编剧的路径依赖,近几年一些高分悬疑剧开始让观众有了“第二种选择”的感觉,但都还处于非高质量量产的状态,在中国电视剧产业没有形成明确的类型剧趋势之前,爱情都会是这个最大公约数。

02 营销错位与类型不清

大众对国产剧产生“批皮恋爱”的认知,是在一些“都市情感剧”自我定位成“都市职场剧”开始。

“都市情感剧多了,你如何在播出之前脱颖而出?就是给自己贴上一些标新立异的标签。比如大家都是都市情感剧,为什么观众要来看你?”在营销宣传方面颇有经验的仲磊提出了“营销错位”的问题。

说是职场剧,其实是男女主有职场背景的情感剧,把观众“骗进来杀”的行为,过往国产剧里并不少见。如果是本身就喜好情感剧的中高龄女性,看了戏剧性很强的感情戏,发现很对胃口,继续看下去的也不占少数,但掌握互联网话语权的年轻观众发现这种“欺诈营销”,就很容易舆情不保。

从《金牌律师》《青年医生》到《谈判官》《亲爱的翻译官》《紧急公关》,国产剧从业者想要攻克职场类型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些所谓职场剧大部分都是从片方角度希望发行电视台的大众品类项目,而非人群定位更为精准的网剧,一旦涉及发行电视台,就又回到了“用爱情打最大公约数人群”的问题。

“就算现在很多类型剧口碑好了,有些发行出身的制片人就改不了习惯,你跟她说我们做一部没有爱情的剧试试?她立刻问你电视台发行怎么办?”文学策划赵湘吐槽道。

仲磊从营销角度深有体会,所以在越来越注重舆情的网剧时期,大胆的“欺诈营销”也在减少。相反的,“类型清晰”在近年的项目孵化中也越来越重要,这和制片人、导演到编剧都在逐步变专业都有关系。

编剧老白的项目就面临在爱情和职场类型之间摇摆不定的状况,“因为我们涉及到的行业在现实生活中本身就有灰色地带,也不是医生、律师、警察这几种会面对生死大事的职业,找不到共情抓手的时候,我们就会提议是不是要走感情线,把人物和剧情拉起来?但导演很资深,他基于想做一些与以往不同的尝试才想来做职场剧,不到万不得已不想回到这种保守的选择,所以现在项目就会处于停滞状态。”

在涉及“悬爱”题材的编剧艾尔也有同样的烦恼,就是爱情和悬疑的配比该如何去做,“甲方也希望用爱情打大众共情,但剧情本身是有悬疑案件去推动,如果做一段案件再做一段恋爱,本来观众很紧张想知道案件真相,结果转头看见男女主甜甜蜜蜜在恋爱,肯定很怪。”

正午阳光早期也做过探案类爱情网剧《假如蜗牛有爱情》,是配比做的比较恰当的一种形式,艾尔认为可以尝试,“现在就是我们想让男女主配合调查案件的过程中不断走近,把悬疑和爱情的部分用比较细腻的方式黏在一起。”

其实做戏剧创作的人都明白,就算一个项目明确说了是“都市情感剧”,但只要里面涉及男女主角是有职业背景的,就会很容易被说是“披着XX职业的外衣谈恋爱”,可是都市生活里,哪个正经人是没有工作、没有职业的呢?

03 桎梏之上,应激反应之下

“如果这两年还在说国产剧只会谈恋爱的话,那我会怀疑她多久没有看过国产剧了,毕竟从《扫黑风暴》《人世间》到《狂飙》,连续三年最大的全民爆款都不是恋爱剧。”

文学策划赵湘认为,这也是爱情剧比例有所下降的原因之一,市场性决定如果观众开始喜欢看悬疑、罪案和现实主义题材,爱情剧也会为这些剧让路。

而从事营销宣传工作的仲磊提到了娱乐方式的改变,他认为短视频营销、切条视频、影视解说的出现,也会左右观众的看法,一部长剧本身富含的情节量就会比较大,通过密集绵长的情节去表达一些复杂的东西,影视解说首先有可能剪去了大量精华,其次解说本身也可能改变剧集原意,也就是断章取义。

加上早年的营销欺诈和2017年后市场充斥大量小成本粗糙的甜宠剧,也让观众产生了一些应激反应。

“恕我暴言,近几年最好看的国产职场剧应该是《平凡的荣耀》和《理想之城》,但你看见豆瓣评分7.5分上下的时候,你也会觉得有点心寒,观众真的想看这种专业但严肃的职场剧吗?”编剧Ellen多少是有些疑惑的。

此次受访者的一个共识是:爱情是所有类型的感情中最为不确定的一种,也是曲线振幅最为巨大的一种。爱情可以有HE、BE、破镜重圆、青梅竹马、先婚后爱……

“当然,我觉得好看的爱情都是背德的。”编剧老白笑言,他很喜欢看《好事成双》就有这样的原因在,而他同样也认为这两年电视剧中很受欢迎的“姐弟恋”“伪骨科”也是有这样的原因存在,只是有一些审查的桎梏存在,“欧美剧难道不恋爱吗?只是他们的恋爱可能通过‘打一炮’就结束了,亚洲人离个婚都要花三集时间来讲怎么挽回。”

爱情放在欧美剧和亚洲剧里,就颇有些橘生南北则不同的意思了。

另一个共识则是:本质是要做好看的独特的爱情剧。

为什么韩剧喜欢拍“高概念”,也是因为可以把爱情剧培育出更独特的发展空间和剧情走向。制片人叶子也会认为,除了文本创作之外,国产爱情剧导演或许可以在视听影像的镜头语言表达上也多一些细腻和新鲜的玩法,偷懒的行活儿造成了观众的视觉疲累,是“有趣剧情”变成“人工糖精”的罪魁祸首之一。

质疑声再多,也无法改变爱情剧是国产剧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品类这一现实。在三年疫情后的恢复期,观众尤为需要从大众文艺产品里获得一些精神抚慰的内容,这是获得正向能量与情绪价值的最佳方式之一。

“爱情剧的受众就是会一直存在的呀~”编剧Ellen笑言,“我的大学同学最近工作不太顺利,决定gap一个月,就在家里煲剧,她买了视频平台一月会员,然后把爱情剧分区里推荐排名前50部剧都看完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