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青岛农商银行2023年三季度业绩报告出炉。
财报显示,在报告期内,青岛农商银行实现营收26.37亿元,同比增长1.88%,年初至报告期末,实现营收82.3亿元,同比增长2.61%;报告期内实现归母净利润11.54亿元,同比增长9.95%,年初至报告期末,实现净利润30.46亿元,同比增长8.84%。
可以看到,青岛农商银行实现了稳中求进的态势。
经营结构持续优化,业绩稳中向好
近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
根据财报来看,2023年青岛农商银行多措并举,已稳步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
一方面,资产规模超额完成全年预算目标。
截至三季度末,青岛农商银行资产总额4578亿元,新增323亿元;负债总额4194亿元,新增294亿元,均超额完成全年预算目标。
另一方面,存贷款翻倍增长。
在报告期内,青岛农商银行各项存款2933亿元,新增193亿元;各项贷款2458亿元,新增122亿元,存贷款增量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业绩高速增长的同时,青岛农商银行全面强化风险管理,加强资产质量管控,推动风险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下降2.12亿元,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3个百分点,实现不良贷款指标“双降”,资产质量持续优化。
由此可看,风险管控的持续加强,或许是青岛农商银行取得一系列亮眼数据的关键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农商银行积极支持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低碳重点领域,加大项目营销力度,以重点领域信贷规模上量带动信贷结构逐步优化。三季度,新增制造业贷款12亿元、战略新兴贷款22亿元、绿色贷款34亿元,合计规模占比较年初提高2.7个百分点。
担当服务小微的地方金融主力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自身的发展,服务经济稳健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代各大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一项不可推卸的时代重任。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和交织叠加的风险挑战,青岛农商银行全行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经济增长、稳市场主体决策部署,按照“固本强基”工作主线,紧扣全年经营管理目标和重点任务,进一步扩大信贷投放,加大金融供给,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了作为农商行的优势,坚定且深入地扮演着支持经济稳健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地方金融主力军”。
据统计,截至9月末,青岛农商银行个人客户数749万户,公司客户15.56万户,机构客户8840户。
前三季度,青岛农商银行加强了存量公司客户挖潜、战略客户经营和机构客群增户扩面,紧盯上市拟上市、民营龙头、瞪羚企业等3000户目标企业及各级党政机关和重点项目,以“白名单”引流工程、战略客户升维工程、资金链条定位追踪为抓手,加快适配政策补给、业务流程优化、服务模式创新,深化公司客户分层分群管理。
具体来看,为了能够为稳经济大盘工作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支持,青岛农商银行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市场主体的能力,大力支持乡村振兴。
截至9月末,青岛农商银行企业类小微贷款余额811亿元,较年初新增62亿元;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298亿元,较年初新增42亿元。
青岛农商银行主动上门提供金融服务,2023年已走访小微企业4300余次,走访小微企业4600多家,现场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放款难”问题,推动小微企业系列信贷政策落地。
此外,青岛农商银行落实普惠贷款利率优惠政策,今年前三季度,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利率较去年全年加权利率下降54BP。同时,取消无还本续贷次数限制,保证存量贷款应续尽续,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前三季度为近5000户青岛市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办理无还本续贷业务,预计为客户节省转贷财务成本5000多万元。
尤其是针对初创期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高企信用贷”,取消对现有销售收入的限制,关注未来预期收入,用小额信用贷款支持“小而美”科技企业客户起步腾飞。
截至9月末,累计对接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4500余家,贷款余额175亿元。
而在聚焦服务乡村振兴方面,青岛农商银行制定涉农贷款、普惠型涉农贷款年度计划,开辟涉农贷款审批绿色通道,与农委等单位深入合作,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支农助农相关政策,真正把市委市政府对乡村振兴的金融关怀推进到老百姓的田间地头,当年被权威机构评选为中国金融机构金牌榜“最佳服务乡村振兴银行”“乡村振兴优秀实践案例”等荣誉单位。
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推动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青岛农商银行以打造全国农商银行数智赋能标杆为目标,实施“三年三步走”战略,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聚焦“客户、产品、渠道”,深入开展数字化转型五项工程和数据治理专项行动,推动全行业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深层次、全方位的变革,需要全局协同、全员参与、一体推进,首要任务就是凝聚共识,只有统一思想方能统一行动,只有汇聚共识方可汇聚力量。
在顶层规划上,青岛农商银行制定“12361”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256N”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而两者分别为该行在数字化转型上的三年规划和2023年的规划。
战略方向的明确对具体的技术和业务转型的影响,仍需时间验证,而在明确的大方向下,对数字化技术布局,显然青岛农商银行已经获得了关注。
据悉,今年以来,青岛农商银行启动37个数字化转型项目建设,已经完成“芯养贷”、视频银行、芯智尽调、“鑫链融”线上保理等22个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投产上线,实现客户服务体验、网点产出效能、业务运营效率、协同联动能力的全面提升。
青岛农商银行紧密结合市场发展和客户需求,实现客户需求敏锐洞察、产品服务个性定制、营销信息精准推送,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工作,完善对公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体系,打造标准化、规范化的产品、营销和服务体系。
在优化金融产品普惠性上,青岛农商银行还创新“保贷通”“电商贷”等金融产品,降低产品准入门槛,提高单户授信额度到300万元,当年累放线上贷款20亿元。
此外,该行积极推动开放生态场景建设,利用电子耳标等物联网设备,结合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构筑“乡村振兴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打造“金融+民生+政务+财富管理+农业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为农户、社区居民、农产品收购商、小微企业等提供金融、政务、支付、购销等安全便捷的移动服务,目前已实现基础金融服务5大类22项,民生服务7大类20项,政务服务7大类100余项,整合各方资源支农支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无论是在助力地方稳经济大盘中,还是支持小微、乡村振兴、科技金融等具象领域里,“青农商行力量”正在加速崛起。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经营结构的不断优化,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绿色金融等更多普惠金融工作的探索和努力,青岛农商银行也将持续加快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推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