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外来广告人系列】
在中国的4A公司里,夹着英文单词的港台腔才是主流文化,自有它的道理。某种程度上,这些外来广告人都是淘金者。正如奥美前全球CEO Miles Young曾说的:“中国正在经历着全球有史以来最短时间内最大规模的品牌创建运动。”
在春节假期间,界面营销频道会每天推出一个“广告淘金者”的访谈。通过他们的人生选择和经历,让我们来一起见证中国广告行业的奇迹般发展。
——————————
淘金者: 梁伟丰
来自:新加坡
登陆时间:2005年
目前职位:BBDO大中华区主席兼首席创意官
很可能追过益达的那几部“酸甜苦辣”广告,也被士力架“饿货”的脑洞所吸引,而这一系列广告就出自梁伟丰带领的BBDO大中华区创意团队之手。这位来自新加坡的广告人在10年前,只有三十几岁的时候,就当上了BBDO大中华区的执行创意总监。
除了广告人,梁伟丰的另一个身份是知名音乐人,他曾为阿杜、林俊杰、陈小春等多为歌手作过曲。
然而无论是做广告还是做音乐,梁伟丰的入行都算得上是一种幸运的“偶然”——在新加坡念美术系的他,毕业后来到广告公司做插画师,画多了脚本之后主动申请加入创意部;做音乐也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半路出家”,凭借“想要被别人注意”的欲望学习吉他,在音乐餐厅演奏,再到帮别人录歌,慢慢摸索到了创作音乐的感觉。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音乐和广告这两种技能彼此成就了今天的梁伟丰。在他自己看来,做音乐和做广告是互补的,都是要感染情绪,洞察人心。广告让他保持理性,音乐让他保持感性。
如今来大陆11年的梁伟丰已经成为BBDO大中华区主席兼首席创意官,频繁游走于北京、上海、香港、台湾和新加坡。在他身上,你可以看到一个不折不扣的“广告狂人”——对作品充满热血,对行业的各种弊端直言不讳。
界面营销:当初为什么决定来中国?
梁伟丰:当时在新加坡已经拿了戛纳、One Show之类的一些奖,但拿的那些奖项在其实大家是看不到的,说穿了就是飞机稿。(飞机稿指的是那些专门冲着获奖去做的作品,往往先有作品再随便找一个品牌套上去,没有在市场上投放过。)只有你的同事知道,还只有创意部同事,我总觉得格局有点小。然后除了奖项,当时新加坡所有媒体可以看到的广告,我总感觉使不上力。哎?好像不够好玩。但好玩的又比较难去推,因为新加坡整体的广告环境是成熟的,一个东西怎么做,已经约定俗成了。就算有些客户想玩一些新的,也没有预算。刚好在那个时候,中国这边发出了邀请,问我要不要来试一下。我觉得不管是哪一家,我都会来,那时候的中国让我觉得有趣。
界面营销:来中国之后和你想的一样么?这里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梁伟丰:那时候整个广告行业刚刚开始,所以有各种漏洞,比如工商局说这个东西不能做,我发现:哎?怎么别人就可以做?但我觉得,这些不完整的地方不刚好是我想要的东西吗?
在这里,品牌多、预算多,地域的相差性比较多就可以有各种玩法。在新加坡或者台湾,一条广告就覆盖整个地方。但在大陆,一线的广告和四线的广告是不同的,而且很多时候用农村包围城市,先打三五线,太多东西可以玩了,这就是我喜欢中国广告市场的原因。
界面营销:你来的时候身边应该已经有很多外来同事了,大家都在聊什么?
梁伟丰:05到06年,我发现很多新马、港台的同事都陆陆续续过来,听到他们总是抱怨,关于客户成熟度不够啦,国内创意人同事不够成熟啦,他们如何不懂广告啦,很累啦。然后每次听到我都会说:你还记不记得你为什么过来?如果这里的品牌方、同事这么成熟,你还过来干嘛?还有你进来的位置吗?其实很多外来的创意人,很可能他之前就是一个资深美术总监,来了这边就变成创意总监了。我说你觉得如果这边成熟,这个创意总监还能轮得到你来做吗?你当初过来这边就是因为这里是一个沙漠,还在建设当中,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过来的原因。
从05年到现在已经12年了,现在还有谁敢说中国的广告市场是沙漠?很多时候,我回到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看到很多广告,会感觉很多地方的广告被风化了,那才是沙漠。
界面营销:你一直都还在广告和音乐两个领域坚持发展。你觉得两者之间有没有关联?
梁伟丰:有。这两个东西都是为了影响人。不管是通过一段影片故事来影响你,还是通过一首旋律、一首歌来影响你,这两个载体都是为了要影响你,从而让你付出行动。
广告和音乐是互补的。比如在提案上,我很多时候是和音乐学的。我在音乐餐厅、爵士酒吧表演了十年了,大家都嘻嘻哈哈喝酒,你要怎么样让他们他们注意到你,什么时候应该弹琴,什么时候应该停下来,控场的技巧变成了我提案的技巧。有人说写歌的创作人自己的故事,拜托,哪有人能死那么多次,思念那么多次,谈那么多次恋爱啊?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听别人的故事,看别人的行为,而这就是我们广告业里面提到的消费者洞察。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是,广告很大程度上已经被流程化、技巧化了,音乐现在还很难刻版地评价说那个和弦该配什么。音乐还是很感性的,而广告是理性的。这二者都是我喜欢的,一个让我保持感性的检查,一个让我保持理性的检查。什么是感性的检查?听了有没有感觉,就是这么简单。有时候我会用感性来检查我的广告,看了有没有感觉,用心不是用技巧。
界面营销:现在大家都在谈论音乐营销,作为广告人和音乐人双重身份人,你应该在这个趋势上有比较深刻的观察。你对此怎么看?
梁伟丰:说句实话,我个人很讨厌所谓“内容营销”“音乐营销”“体育营销”“电影营销”“娱乐营销”这种术语。现在无论是音乐软件、媒体环境都在改变,所以所谓的“音乐人”门槛开始越来越低了,就像“广告导演”的门槛也越来越低。我觉得,不要以为放了几个音乐在广告里面就是音乐营销了。
现在消费模式改变了,有很多不同的形态出来,其实没有人敢说自己是专家,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过这个时候最容易有忽悠的人出来。很多广告公司成立了什么数据部门、娱乐社交营销部门、数据化深耕部门、模式互动中心等等,大部分是为了模式而模式。我很讨厌看到人说“我们注重BGM(Background Music)”,就是背景音乐啊,1930年有广告的时候就有背景乐了。现在大家说多屏时代,大家注意力不集中了。其实,以前没有这么多屏的时候,大家注意力就集中了吗?也没有啊。有人说,影片如果没有办法在10秒内抓住人的注意力就会过去了,听起来好像是对的,但为什么国拍的那种3分钟温情到不行的,2分钟才出来真正的点的,在国内传得那么疯?我真的觉得广告界越来越像金融界,说一大堆概念,实际上是很久之前就有的。总觉得说空话的太多了,还是把事情做好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