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红壹佰林利民:照明的品类战略实践分享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红壹佰林利民:照明的品类战略实践分享

确定了聚焦战略,除了在行动层面要坚决执行,还要找到一个词代表你的聚焦,并在各种市场场合和非市场场合传播你的这个定位,让你的用户和竞争对手都知道你的定位。

2016年11月27日,主题为“新品类,赢未来”的第一届中国品类创新大会在上海金茂大厦成功举办。大会邀请里斯全球合伙人张云先生,以及7家品类创新优秀企业家作为案例分享嘉宾,分别是:丰胜董事长吴海明先生,红壹佰董事长林利民先生,步步高教育电子总经理金志江先生,南孚电池常务副总经理刘荣海先生,乔氏台球总经理乔冰先生,莱克电气董事长倪祖根先生,Miss Candy创始人赵明先生。

“克里夫定位学院”微信公众号将陆续发布品类创新大会8位嘉宾的演讲实录,请持续关注!今天推送的是红壹佰照明董事长林利民先生的分享:《红壹佰照明的品类战略实践分享》

品类创新大会演讲实录之二:

红壹佰照明的品类战略实践分享

红壹佰照明董事长:林利民

在座的可能做传统制造业的不太多,我是做传统制造型企业的。今天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分享我们在品类战略方面的一些实践。

我是红壹佰照明的林利民,我的个人定位是“做灯泡的老林”。红壹佰1995年成立,一开始就做节能灯,我们在大功率节能灯的品类里,有自己的产品优势。2015年,我们转型做LED照明产品。

红壹佰名字的由来

说说红壹佰这个名字。从上学的第一天起,我们就认真的做老师出的每一道题,希望能考个100分,得到老师、父母的赞美。做企业,我们仍然希望用百分百的努力做出百分百的好产品,让用户给我们打个代表完美的“100分”,就像老师当年用红笔在试卷的右上角写的100。

红壹佰照明成立于1995年,拥有烟台和苏州两个生产型公司。22年专注大功率照明产品的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参与制定了中国LED能效标准,拥有德国TUV和瑞士SGS授牌的目击实验室,产品出口全球60多个国家。

我有一个梦想,梦想不太大,就是做一个好的灯泡。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不容易了,同时能做好很多事的一定是天才,我们不是天才。所以,我们决定一个阶段只做一个产品,把我们所有的精力、资源都用在一个产品上,保证把一个产品做好,做到行业领先!

企业发展历程

1995年刚成立,业绩就不错。到1999年,我们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节能灯厂家。2006年,获得了国家免检产品,山东名牌、山东驰名商标。到2008年,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走出山东,在苏州成立了苏州红壹佰照明。2009年,我们中标新加坡政府的一个市政的路灯改造项目。这对我们公司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当时包括几乎所有的国际照明巨头和中国的大企业都参加了。由于我们在大功率产品上的有明显的优势,让我们拿下了这个项目。同年我们中标了中国政府组织的节能减排项目,在座的企业家可能很多人知道这个项目。2012年,我们开始在海外市场聚焦大功率,这是我后边要讲到的一个重点。2015年,红壹佰海外市场成功转型大功率LED。

照明行业的发展跟其他行业的发展差不多,照明行业的兴衰跟房地产、国内外的经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也和电视机、手机这种产品非常类似。大家知道电视机,从CRT电视到液晶电视有一个转换,手机从模拟手机到触摸式的智能手机也有一个转换。照明从白炽灯到节能灯,现在正在从节能灯向LED灯转换。

思考1:国产电视输在哪儿?

在做企业的过程中,我有一些思考。很多年以前,以长虹为代表的国产电视机品牌把洋品牌赶出了市场。可是我们的庆贺声还没有落下,洋品牌带着液晶电视这个新品类又回来了,国产电视一统天下的市场格局又被颠覆。很多人说是中国技术不行,中国的品牌不行。仅仅是技术和品牌问题吗?

思考2:诺基亚输在哪儿?

我们再看看手机,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当年这些让我们佩服的五体投地的品牌,仿佛一夜之间被苹果打败。这些有技术、有品牌的国际大牌败得比我们的国产电视还惨。这些企业的失败一定不是因为技术、品牌,那又是什么呢?

在品类的更换面前,不管是中国名牌,还是世界大牌都变得束手无策。所以打败国产电视的,打败诺基亚的,不是技术,不是品牌,而是品类!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在思考红壹佰从节能灯,到LED转换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就豁然开朗了。照明产品的新品类LED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现在在中国市场大概有30%的占比,国际市场超过30%。明年、后年会更快,三五年时间可能会替代节能灯市场的60%到70%。

品类创新战略探索

2010年前后,由于照明行业竞争的加剧,让我们这个享受着人口红利,优哉游哉中速发展的出口型企业感到了压力,销售停滞了,利润减少了。

那一年,我一个很好的朋友跟我说今年怎么样?我说不太好,销售有所降低。他推荐我一本书,叫《定位》,我说我以前看过。他说你再看一遍。春节我在家里看了这本书,我感觉路有了,做法不知道。运气比较好是后边我们进了克里夫定位学院的课堂。

2012年9月份,也是在上海,当时是张云老师给我们讲课。在张云老师的课堂上,经过严密的分析,我非常幸运地发现,在小功率节能灯上有很多品牌竞争非常厉害,而在红壹佰具有品质优势的大功率节能灯的品类上,没有代表品牌。这个发现让我们非常兴奋!课堂上,我幸运地拿到了课堂上的最佳案例,得到了一尊心智头像的奖品,我一直将它放在办公室里。

梦想从未如此清晰

在张云老师的《品类战略》课堂上分享这个分析时,正值中日钓鱼岛争端很厉害的时候,我很潮的写下了如下文字:

老师,我发现了一个无人占领的岛!

我想到岛上去,在上面开荒、种地、娶妻生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当然,闲下来我会钓钓鱼……

我发现,我的梦想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清晰,离我这么近!

回去了以后,兴奋其实还在延续,我把这个兴奋转换成行动,在品类创新方面,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动作。我们聚焦的品类是大功率节能灯,给自己的定位是“高品质大功率节能灯专家”,用不用“高品质”这个词,还有一个纠结和争论。我跟王刚老师也有所交流,后边我坚持用。因为,在照明行业里低品质的产品是蛮多的。“高品质”在我们聚焦过程中,是给我们贡献最大的一个词。行业特性不同,很多客户和消费者,不管我们做什么,脑中会浮现出“高品质”这个词。我们在研发、市场传播和销售活动方面做了很多配称的工作。

经过两年的努力,我们的大功率节能灯被越来越多的客户认可,销量、利润有很好的提升。最关键的是客户认可了我们“高品质大功率节能灯专家”的定位。

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动作是聚焦。如果你能上品类战略的课,做这些都不难。对我来讲难的是后边的事情:品类的转化。

品类如何转化

2012年开始聚焦大功率品类,2013年就显现了效果。我们参展广交会的时候,我们的效果非常明显,比往年展会的效果有了百分之百的增长。

但是LED的发展越来越快,我们如何面对?这是真正考验红壹佰未来的一个课题。

其实,在聚焦大功率节能灯的同时,我们对LED也进行了调整和准备。

首先,成立LED事业部,将LED研发进行调整,由原来的全系列研发,聚焦到只研发大功率LED照明产品,研发能替代大功率节能灯的LED光源产品。

其次,由于小功率LED的竞争空前的激烈,所以选择战略性放弃,不再小功率LED研发上花费精力,将资源和精力聚焦在大功率LED产品的研发和市场研究上。

在内部运营系统的调整上,我们做了一些新的动作:

第一,聚焦大功率研发

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大功率的研发上,确保在产品研发上领先。如果有对手推出产品比我们领先或者跟我们类似,我们就快速的跟进,非常快速地大规模地去投放市场,要覆盖住他,营造我们是第一的局面。

第二,自己进攻自己

专注于能替代大功率节能灯的LED产品研发,一旦研发成功,我们就在第一时间上市。用我们自己研发制造的大功率LED产品,攻击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所有大功率节能灯产品,实施从大功率节能灯到大功率LED的过渡。

我对研发人员的要求是,你什么时候把节能灯事业部的订单抢了你就成了。我们的想法是,能抢掉自己的生意,就能顺便把别人的生意也抢了。

第三,启用第二品牌

2013、2014年在聚焦大功率节能灯的同时,我们陆续推出替代大功率节能灯的大功率LED产品。为了不与红壹佰是大功率节能灯的心理认知有冲突,我们还注册了新的公司名称,启用了新的商标。

红壹佰的转型之路

2014年,心智转换

从2014年到2016年,我们每年有一个不同的主题。2014年是心智转换,当时大功率推向市场,自己认为产品确实不错,但是销售并不理想。当时我专程到里斯公司去请教了王刚老师,王刚老师利用周末的时间对我们给了一次辅导,今天我还非常受益。随后,我们进行了一些调整。

首先,是我们新的公司在客户心智中没有知名度、美誉度,我们就用了红壹佰做背书,在传播上标出“红壹佰制造”。

其次,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换了一个说法,这个是从张云老师书里边学到的,复制过来的,“从大功率到大功率,我们更懂大功率”。是张云老师在《品类战略》书里面讲的百度的搜索引擎的案例启发了我。

这两招的启用,使销售开始有了起色,销量开始增加了。2014年基本上有一些心智的优势。

2015年,产品致胜

我们在产品上开始发力。连续推出了几款新产品,在大功率LED这个品类上,我们产品线最全,品种最多,形成了产品优势。在同行、客户中形成大功率专家的心智认知。进一步奠定了大功率LED专家的地位,

2016年,攻击自己

其实,2014年王刚老师的话,我们留到了2016年才用。他当时告诉我们,你如果想做这个品类中的老大,你一定要率先引发品类的需求,用技术、产品,甚至降低价格,用过剩的资源投入,去抢夺品类的第一。

由于我们在产品上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和成本优势,为快速的占领市场,我们在海外客户中发动一场替代大功率节能灯的促销活动——“T泡夏季攻击战”活动仅持续半个月,我们就卖出了一年的量。这个活动非常成功,给了我们非常大的信心。我们最近又在策划活动,叫“年底攻击战”。我们希望这一次年底攻击战,在另外一块领域,也创造两周卖一年的销售奇迹。

品类聚焦的感悟和总结

照明行业今年出口形势并不好,到目前为止知道的官方数据是海关数据,出口比往年下降14%点几。我们今年到现在为止增长72.8%。利润比销量的增长,可能还要大一些。我想传达的是,并不是由于降低利润拿来的市场份额,而是利润会高过我的市场增长。在这里,我也给里斯中国的两位老师鞠个躬,感谢老师的指导!

关于聚焦,我讲一下自己的感悟,不一定对,老师可以批评指正一下。

聚焦有两种情况:一是企业一开始就很专注于某个领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另外一种是企业一开始并不专注,由于竞争少,所以有机会就抓,能抢多大的地盘就抢多大的地盘,但随着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竞争加剧导致企业增长乏力,巨大的经营压力,使得他们不得不收缩战线,重新回到自己最擅长和最有优势的业务。

所以,是否聚焦取决于你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无论如何,当你需要聚焦时,就一定要坚决,坚决的聚焦在你擅长且能守得住的领域,让自己在这个领域做到第一!

关于聚焦的六点感悟

关于聚焦,我总结了一下有6点,在这里做一个小的分享:

1、聚焦让我们成为第一

聚焦在某一方面,将所有的精力和资源都聚焦在这,让我们将某一方面的特长发挥到极致,从而成为这个领域的第一。

成为第一后,很多的资源都会向你倾斜、聚集,使你第一的位置更加稳固,除非品类消失,只要你不犯错误,没人会抢走你的第一。

2、聚集优势是对的,但要看对手是否能让你做成这这件事

聚焦时,眼界要宽,不要只看自己,更要看对手,看对手能否让我们成为第一。有时我们企业的最大优势和特长,恰恰是别人的优势,这时候这个优势就是不是真正的优势,一定要找到自己有而对手没有的,这才是你的真正优势,所以要聚焦在相对优势上,只有找到你有而别人没有的,或者别人很难赶超你的地方才能进行聚焦。

3、最好的聚焦是顺势而为

很多人认为聚焦就是要坚决的砍掉那些非主要业务。我认为不能这样做。首先你怎么能确定你选择的业务一定是对的?万一错了怎么办?还有,公司这么多人,你怎么说服他们放弃做了多年的业务?我们的做法是先立后破。通过分析,将自己的业务分出ABC,然后说服大家将精力和资源放在自己最有优势和最可能成功的A上,大家自然没有话说,一段时间后有了优势有了成绩,砍不砍B和C就简单的多了。

4、聚焦应该是用户,产品只是聚焦的体现

那么聚焦产品还是用户?我认为应该是聚焦某类用户的某种需求,产品是为满足这类客户的某种需求的体现。聚焦用户和聚焦产品的最大区别是着眼点不同,聚焦用户会为用户研发产品、改进产品,会关注用户体验,聚焦产品很可能让我们过于关注产品功能而忘记用户需求和体验,做出一些用户不喜欢的所谓“好产品”。

5、聚焦不仅是思想上,更应该表现在行动上

当今社会信息量巨大,机会多,诱惑也多,聚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所以聚焦一定不能仅仅在嘴上、在思想层面,一定要落实到行动层面,经常检查自己做的事是否正确,坚决不做与战略聚焦不符的事,必须强迫自己把所有的资源,尤其是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战略聚焦点上,确保在消费者心智中成为这个品类的代表,为此我们需要放弃一些哪怕是很有创意的想法。

6、传播你的聚焦

确定了聚焦战略,除了在行动层面要坚决执行,还要找到一个词代表你的聚焦,并在各种市场场合和非市场场合传播你的这个定位,让你的用户和竞争对手都知道你的定位,在他们心智中注册你的定位,让人一想到这类产品和服务时就想到你,传播定位是保证聚焦成功的关键。

在行动层面和传播层面做到了聚焦,你的用户和潜在用户以及你的对手都知道了你的聚焦和定位,你只要足够坚持,人们一想到某类产品和服务就会想到你,这时候你就可以充分享受聚焦带给你的成果了,一定要记住的是,不要急于开辟第二战场,要充分享受和强化你的聚焦成果,强化你的定位。

这是我的一个分享,谢谢!

里斯全球合伙人张云老师点评:

第一,我想说的是,红壹佰的实践再次证明了聚焦的力量。我们遇到很多企业家跟我讲,我企业那么小,还要聚焦吗?我想多做一点。企业越小越需要聚焦,因为小,资源就少,只有集中到更小的范围里面,才能释放出力量。持续收缩你的战线,直到你有优势。

我们实践品类创新的企业,通常不会是大企业。品类创新的主体,永远是中小企业。大企业的创新能力在持续地下降,大企业从来不是创新的主力,尤其是靠近消费者领域里的创新。

第二,再次证明定位这套理论“一听就懂,一用就错”。红壹佰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节能灯、LED,是不是两个品类?红壹佰在大功率的LED上,使用新品牌是不是合适?我觉得一个决定性的问题是,红壹佰这个品牌的心智认知。到底应不应该用两个品牌?还是应该继续用红壹佰?这个决定性的关键是,消费者对你的认知是什么,认知足不足够强烈。

我们拿手机行业来看,诺基亚为什么跨越不了智能手机的认知鸿沟,OPPO就能跨越?为什么?因为OPPO在传统的键盘手机市场上没那么强,这是一个悖论,当你和这个品类绑定的越强,就越难移动。

另外和竞争有关系。里斯先生经常讲,我们给定的是原则和定理。但具体的建议,只能看具体的情况,因为有非常多的因素。我们是B2B行业,还是B2C行业?B2B行业的消费者很少,你要推一个品牌是需要非常慎重的。如果是快速消费品领域,消费者对不同的品类,可能会考虑不同的品牌。品类的关系、竞争的关系、认知的关系,这些是一个综合的考虑。

就行业而言,我觉得从节能灯到LED是一次分化。但对于红壹佰而言,我觉得可以看成是一次进化。你没有必要启动第二品牌,你可以升级,因为整个行业都在升级。红壹佰坚持在大功率节能灯上,这个品类都即将要消失了,难道这个品牌不做了吗?还得做。所以,我们必须有一个综合的、具体的考虑,不能是教条的认知。

我觉得红壹佰后续需要关注的是:在大功率LED品类里,新品牌如何扎根到客户的心智里面,这是关键的问题。其次是怎么持续创新、升级你的产品。我们没法做到遥遥领先,但是聚焦在这个领域,必须要体现出来比对手更好,更有竞争力。另外的建议是,林总个人的定位可以从“做灯泡的老林”,改成“做大灯泡的老林”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红壹佰林利民:照明的品类战略实践分享

确定了聚焦战略,除了在行动层面要坚决执行,还要找到一个词代表你的聚焦,并在各种市场场合和非市场场合传播你的这个定位,让你的用户和竞争对手都知道你的定位。

2016年11月27日,主题为“新品类,赢未来”的第一届中国品类创新大会在上海金茂大厦成功举办。大会邀请里斯全球合伙人张云先生,以及7家品类创新优秀企业家作为案例分享嘉宾,分别是:丰胜董事长吴海明先生,红壹佰董事长林利民先生,步步高教育电子总经理金志江先生,南孚电池常务副总经理刘荣海先生,乔氏台球总经理乔冰先生,莱克电气董事长倪祖根先生,Miss Candy创始人赵明先生。

“克里夫定位学院”微信公众号将陆续发布品类创新大会8位嘉宾的演讲实录,请持续关注!今天推送的是红壹佰照明董事长林利民先生的分享:《红壹佰照明的品类战略实践分享》

品类创新大会演讲实录之二:

红壹佰照明的品类战略实践分享

红壹佰照明董事长:林利民

在座的可能做传统制造业的不太多,我是做传统制造型企业的。今天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分享我们在品类战略方面的一些实践。

我是红壹佰照明的林利民,我的个人定位是“做灯泡的老林”。红壹佰1995年成立,一开始就做节能灯,我们在大功率节能灯的品类里,有自己的产品优势。2015年,我们转型做LED照明产品。

红壹佰名字的由来

说说红壹佰这个名字。从上学的第一天起,我们就认真的做老师出的每一道题,希望能考个100分,得到老师、父母的赞美。做企业,我们仍然希望用百分百的努力做出百分百的好产品,让用户给我们打个代表完美的“100分”,就像老师当年用红笔在试卷的右上角写的100。

红壹佰照明成立于1995年,拥有烟台和苏州两个生产型公司。22年专注大功率照明产品的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参与制定了中国LED能效标准,拥有德国TUV和瑞士SGS授牌的目击实验室,产品出口全球60多个国家。

我有一个梦想,梦想不太大,就是做一个好的灯泡。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不容易了,同时能做好很多事的一定是天才,我们不是天才。所以,我们决定一个阶段只做一个产品,把我们所有的精力、资源都用在一个产品上,保证把一个产品做好,做到行业领先!

企业发展历程

1995年刚成立,业绩就不错。到1999年,我们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节能灯厂家。2006年,获得了国家免检产品,山东名牌、山东驰名商标。到2008年,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走出山东,在苏州成立了苏州红壹佰照明。2009年,我们中标新加坡政府的一个市政的路灯改造项目。这对我们公司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当时包括几乎所有的国际照明巨头和中国的大企业都参加了。由于我们在大功率产品上的有明显的优势,让我们拿下了这个项目。同年我们中标了中国政府组织的节能减排项目,在座的企业家可能很多人知道这个项目。2012年,我们开始在海外市场聚焦大功率,这是我后边要讲到的一个重点。2015年,红壹佰海外市场成功转型大功率LED。

照明行业的发展跟其他行业的发展差不多,照明行业的兴衰跟房地产、国内外的经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也和电视机、手机这种产品非常类似。大家知道电视机,从CRT电视到液晶电视有一个转换,手机从模拟手机到触摸式的智能手机也有一个转换。照明从白炽灯到节能灯,现在正在从节能灯向LED灯转换。

思考1:国产电视输在哪儿?

在做企业的过程中,我有一些思考。很多年以前,以长虹为代表的国产电视机品牌把洋品牌赶出了市场。可是我们的庆贺声还没有落下,洋品牌带着液晶电视这个新品类又回来了,国产电视一统天下的市场格局又被颠覆。很多人说是中国技术不行,中国的品牌不行。仅仅是技术和品牌问题吗?

思考2:诺基亚输在哪儿?

我们再看看手机,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当年这些让我们佩服的五体投地的品牌,仿佛一夜之间被苹果打败。这些有技术、有品牌的国际大牌败得比我们的国产电视还惨。这些企业的失败一定不是因为技术、品牌,那又是什么呢?

在品类的更换面前,不管是中国名牌,还是世界大牌都变得束手无策。所以打败国产电视的,打败诺基亚的,不是技术,不是品牌,而是品类!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在思考红壹佰从节能灯,到LED转换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就豁然开朗了。照明产品的新品类LED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现在在中国市场大概有30%的占比,国际市场超过30%。明年、后年会更快,三五年时间可能会替代节能灯市场的60%到70%。

品类创新战略探索

2010年前后,由于照明行业竞争的加剧,让我们这个享受着人口红利,优哉游哉中速发展的出口型企业感到了压力,销售停滞了,利润减少了。

那一年,我一个很好的朋友跟我说今年怎么样?我说不太好,销售有所降低。他推荐我一本书,叫《定位》,我说我以前看过。他说你再看一遍。春节我在家里看了这本书,我感觉路有了,做法不知道。运气比较好是后边我们进了克里夫定位学院的课堂。

2012年9月份,也是在上海,当时是张云老师给我们讲课。在张云老师的课堂上,经过严密的分析,我非常幸运地发现,在小功率节能灯上有很多品牌竞争非常厉害,而在红壹佰具有品质优势的大功率节能灯的品类上,没有代表品牌。这个发现让我们非常兴奋!课堂上,我幸运地拿到了课堂上的最佳案例,得到了一尊心智头像的奖品,我一直将它放在办公室里。

梦想从未如此清晰

在张云老师的《品类战略》课堂上分享这个分析时,正值中日钓鱼岛争端很厉害的时候,我很潮的写下了如下文字:

老师,我发现了一个无人占领的岛!

我想到岛上去,在上面开荒、种地、娶妻生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当然,闲下来我会钓钓鱼……

我发现,我的梦想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清晰,离我这么近!

回去了以后,兴奋其实还在延续,我把这个兴奋转换成行动,在品类创新方面,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动作。我们聚焦的品类是大功率节能灯,给自己的定位是“高品质大功率节能灯专家”,用不用“高品质”这个词,还有一个纠结和争论。我跟王刚老师也有所交流,后边我坚持用。因为,在照明行业里低品质的产品是蛮多的。“高品质”在我们聚焦过程中,是给我们贡献最大的一个词。行业特性不同,很多客户和消费者,不管我们做什么,脑中会浮现出“高品质”这个词。我们在研发、市场传播和销售活动方面做了很多配称的工作。

经过两年的努力,我们的大功率节能灯被越来越多的客户认可,销量、利润有很好的提升。最关键的是客户认可了我们“高品质大功率节能灯专家”的定位。

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动作是聚焦。如果你能上品类战略的课,做这些都不难。对我来讲难的是后边的事情:品类的转化。

品类如何转化

2012年开始聚焦大功率品类,2013年就显现了效果。我们参展广交会的时候,我们的效果非常明显,比往年展会的效果有了百分之百的增长。

但是LED的发展越来越快,我们如何面对?这是真正考验红壹佰未来的一个课题。

其实,在聚焦大功率节能灯的同时,我们对LED也进行了调整和准备。

首先,成立LED事业部,将LED研发进行调整,由原来的全系列研发,聚焦到只研发大功率LED照明产品,研发能替代大功率节能灯的LED光源产品。

其次,由于小功率LED的竞争空前的激烈,所以选择战略性放弃,不再小功率LED研发上花费精力,将资源和精力聚焦在大功率LED产品的研发和市场研究上。

在内部运营系统的调整上,我们做了一些新的动作:

第一,聚焦大功率研发

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大功率的研发上,确保在产品研发上领先。如果有对手推出产品比我们领先或者跟我们类似,我们就快速的跟进,非常快速地大规模地去投放市场,要覆盖住他,营造我们是第一的局面。

第二,自己进攻自己

专注于能替代大功率节能灯的LED产品研发,一旦研发成功,我们就在第一时间上市。用我们自己研发制造的大功率LED产品,攻击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所有大功率节能灯产品,实施从大功率节能灯到大功率LED的过渡。

我对研发人员的要求是,你什么时候把节能灯事业部的订单抢了你就成了。我们的想法是,能抢掉自己的生意,就能顺便把别人的生意也抢了。

第三,启用第二品牌

2013、2014年在聚焦大功率节能灯的同时,我们陆续推出替代大功率节能灯的大功率LED产品。为了不与红壹佰是大功率节能灯的心理认知有冲突,我们还注册了新的公司名称,启用了新的商标。

红壹佰的转型之路

2014年,心智转换

从2014年到2016年,我们每年有一个不同的主题。2014年是心智转换,当时大功率推向市场,自己认为产品确实不错,但是销售并不理想。当时我专程到里斯公司去请教了王刚老师,王刚老师利用周末的时间对我们给了一次辅导,今天我还非常受益。随后,我们进行了一些调整。

首先,是我们新的公司在客户心智中没有知名度、美誉度,我们就用了红壹佰做背书,在传播上标出“红壹佰制造”。

其次,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换了一个说法,这个是从张云老师书里边学到的,复制过来的,“从大功率到大功率,我们更懂大功率”。是张云老师在《品类战略》书里面讲的百度的搜索引擎的案例启发了我。

这两招的启用,使销售开始有了起色,销量开始增加了。2014年基本上有一些心智的优势。

2015年,产品致胜

我们在产品上开始发力。连续推出了几款新产品,在大功率LED这个品类上,我们产品线最全,品种最多,形成了产品优势。在同行、客户中形成大功率专家的心智认知。进一步奠定了大功率LED专家的地位,

2016年,攻击自己

其实,2014年王刚老师的话,我们留到了2016年才用。他当时告诉我们,你如果想做这个品类中的老大,你一定要率先引发品类的需求,用技术、产品,甚至降低价格,用过剩的资源投入,去抢夺品类的第一。

由于我们在产品上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和成本优势,为快速的占领市场,我们在海外客户中发动一场替代大功率节能灯的促销活动——“T泡夏季攻击战”活动仅持续半个月,我们就卖出了一年的量。这个活动非常成功,给了我们非常大的信心。我们最近又在策划活动,叫“年底攻击战”。我们希望这一次年底攻击战,在另外一块领域,也创造两周卖一年的销售奇迹。

品类聚焦的感悟和总结

照明行业今年出口形势并不好,到目前为止知道的官方数据是海关数据,出口比往年下降14%点几。我们今年到现在为止增长72.8%。利润比销量的增长,可能还要大一些。我想传达的是,并不是由于降低利润拿来的市场份额,而是利润会高过我的市场增长。在这里,我也给里斯中国的两位老师鞠个躬,感谢老师的指导!

关于聚焦,我讲一下自己的感悟,不一定对,老师可以批评指正一下。

聚焦有两种情况:一是企业一开始就很专注于某个领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另外一种是企业一开始并不专注,由于竞争少,所以有机会就抓,能抢多大的地盘就抢多大的地盘,但随着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竞争加剧导致企业增长乏力,巨大的经营压力,使得他们不得不收缩战线,重新回到自己最擅长和最有优势的业务。

所以,是否聚焦取决于你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无论如何,当你需要聚焦时,就一定要坚决,坚决的聚焦在你擅长且能守得住的领域,让自己在这个领域做到第一!

关于聚焦的六点感悟

关于聚焦,我总结了一下有6点,在这里做一个小的分享:

1、聚焦让我们成为第一

聚焦在某一方面,将所有的精力和资源都聚焦在这,让我们将某一方面的特长发挥到极致,从而成为这个领域的第一。

成为第一后,很多的资源都会向你倾斜、聚集,使你第一的位置更加稳固,除非品类消失,只要你不犯错误,没人会抢走你的第一。

2、聚集优势是对的,但要看对手是否能让你做成这这件事

聚焦时,眼界要宽,不要只看自己,更要看对手,看对手能否让我们成为第一。有时我们企业的最大优势和特长,恰恰是别人的优势,这时候这个优势就是不是真正的优势,一定要找到自己有而对手没有的,这才是你的真正优势,所以要聚焦在相对优势上,只有找到你有而别人没有的,或者别人很难赶超你的地方才能进行聚焦。

3、最好的聚焦是顺势而为

很多人认为聚焦就是要坚决的砍掉那些非主要业务。我认为不能这样做。首先你怎么能确定你选择的业务一定是对的?万一错了怎么办?还有,公司这么多人,你怎么说服他们放弃做了多年的业务?我们的做法是先立后破。通过分析,将自己的业务分出ABC,然后说服大家将精力和资源放在自己最有优势和最可能成功的A上,大家自然没有话说,一段时间后有了优势有了成绩,砍不砍B和C就简单的多了。

4、聚焦应该是用户,产品只是聚焦的体现

那么聚焦产品还是用户?我认为应该是聚焦某类用户的某种需求,产品是为满足这类客户的某种需求的体现。聚焦用户和聚焦产品的最大区别是着眼点不同,聚焦用户会为用户研发产品、改进产品,会关注用户体验,聚焦产品很可能让我们过于关注产品功能而忘记用户需求和体验,做出一些用户不喜欢的所谓“好产品”。

5、聚焦不仅是思想上,更应该表现在行动上

当今社会信息量巨大,机会多,诱惑也多,聚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所以聚焦一定不能仅仅在嘴上、在思想层面,一定要落实到行动层面,经常检查自己做的事是否正确,坚决不做与战略聚焦不符的事,必须强迫自己把所有的资源,尤其是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战略聚焦点上,确保在消费者心智中成为这个品类的代表,为此我们需要放弃一些哪怕是很有创意的想法。

6、传播你的聚焦

确定了聚焦战略,除了在行动层面要坚决执行,还要找到一个词代表你的聚焦,并在各种市场场合和非市场场合传播你的这个定位,让你的用户和竞争对手都知道你的定位,在他们心智中注册你的定位,让人一想到这类产品和服务时就想到你,传播定位是保证聚焦成功的关键。

在行动层面和传播层面做到了聚焦,你的用户和潜在用户以及你的对手都知道了你的聚焦和定位,你只要足够坚持,人们一想到某类产品和服务就会想到你,这时候你就可以充分享受聚焦带给你的成果了,一定要记住的是,不要急于开辟第二战场,要充分享受和强化你的聚焦成果,强化你的定位。

这是我的一个分享,谢谢!

里斯全球合伙人张云老师点评:

第一,我想说的是,红壹佰的实践再次证明了聚焦的力量。我们遇到很多企业家跟我讲,我企业那么小,还要聚焦吗?我想多做一点。企业越小越需要聚焦,因为小,资源就少,只有集中到更小的范围里面,才能释放出力量。持续收缩你的战线,直到你有优势。

我们实践品类创新的企业,通常不会是大企业。品类创新的主体,永远是中小企业。大企业的创新能力在持续地下降,大企业从来不是创新的主力,尤其是靠近消费者领域里的创新。

第二,再次证明定位这套理论“一听就懂,一用就错”。红壹佰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节能灯、LED,是不是两个品类?红壹佰在大功率的LED上,使用新品牌是不是合适?我觉得一个决定性的问题是,红壹佰这个品牌的心智认知。到底应不应该用两个品牌?还是应该继续用红壹佰?这个决定性的关键是,消费者对你的认知是什么,认知足不足够强烈。

我们拿手机行业来看,诺基亚为什么跨越不了智能手机的认知鸿沟,OPPO就能跨越?为什么?因为OPPO在传统的键盘手机市场上没那么强,这是一个悖论,当你和这个品类绑定的越强,就越难移动。

另外和竞争有关系。里斯先生经常讲,我们给定的是原则和定理。但具体的建议,只能看具体的情况,因为有非常多的因素。我们是B2B行业,还是B2C行业?B2B行业的消费者很少,你要推一个品牌是需要非常慎重的。如果是快速消费品领域,消费者对不同的品类,可能会考虑不同的品牌。品类的关系、竞争的关系、认知的关系,这些是一个综合的考虑。

就行业而言,我觉得从节能灯到LED是一次分化。但对于红壹佰而言,我觉得可以看成是一次进化。你没有必要启动第二品牌,你可以升级,因为整个行业都在升级。红壹佰坚持在大功率节能灯上,这个品类都即将要消失了,难道这个品牌不做了吗?还得做。所以,我们必须有一个综合的、具体的考虑,不能是教条的认知。

我觉得红壹佰后续需要关注的是:在大功率LED品类里,新品牌如何扎根到客户的心智里面,这是关键的问题。其次是怎么持续创新、升级你的产品。我们没法做到遥遥领先,但是聚焦在这个领域,必须要体现出来比对手更好,更有竞争力。另外的建议是,林总个人的定位可以从“做灯泡的老林”,改成“做大灯泡的老林”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