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鼓吹每周干70小时,这个印度人想干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鼓吹每周干70小时,这个印度人想干啥?

延长工作时间,则是穆尔蒂给印度挑战这一目标开出的“猛药”。

文 丨华商韬略 耿康祁

“我们的年轻人必须说,‘这是我的国家,我想每周工作70小时’。”

一句话,在印度乃至全球社交媒体,掀起了一场舆论风暴。

印度软件巨头Infosys联合创始人兼前CEO纳拉亚纳·穆尔蒂,将自己推上了风口浪尖。

10月26日,在一档名为《以身作则》的访谈节目中,穆尔蒂为印度年轻人提出了一条颇具争议的建议:每周自愿工作70个小时。

尽管受到印度乃至全球各国年轻人的广泛质疑,穆尔蒂仍不乏支持者。“这不是躺平,而是奉献的时刻”,印度钢铁生产大亨JSW集团董事长Sajjan Jindal说道。

穆尔蒂妻子苏达·默蒂也站出来声援,“他每周工作80到90小时,努力工作是他的人生信念,更是身体力行。”

事实上,穆尔蒂并不是今天才如此勤劳与“奉献”。

早在1994年,穆尔蒂就提出了自己找秘书的最重要一条:必须年轻且每天24小时随叫随到,“因为我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4小时”。

穆尔蒂一直自诩是“富有同情心的资本主义者”,他坚持认为财富必须先被创造,才能被分配,而努力工作则是创造财富的关键。

他曾批评通用电气传奇CEO杰克·韦尔奇,5年裁员11万人的“残忍”做法,并透露自己在2000年公司面临困境时,没有拿2000多个年轻工程师“开刀”,而是选择高管减薪。

穆尔蒂说,问心无愧是最柔软的枕头,我因此晚上才能睡一个好觉。

但这一次,他更给自己的倡议找到一个大理由:为了国家。

10月2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预测德国GDP将在2023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三。但消费下滑、经济悲观的德国,对自己赶超日本、坐稳“老三”并不抱太大希望,反而是目前排行第五的印度,不但对成为第三有强烈野心,而且还开始做起第二的打算。

今年8月,印度总理莫迪在重申其“2047目标”时放言,“给我5年,还你一个仅次于中美的印度”。一份高盛报告,更表示印度将在2075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延长工作时间,则是穆尔蒂给印度挑战这一目标开出的“猛药”。

2022年,穆尔蒂就曾公开向印度政府建议,“在未来2至3年内,每天工作10小时,每周工作6天,而不是每周工作40小时,以便加快经济增长。”

这一次,他不仅上调了工作时长,更痛心疾首地指责,“我们的年轻人从西方学到了坏习惯,不帮助国家发展。”

至于每周工作70个小时的困难,他则进一步表示,这就像1962年美国总统肯尼迪的演讲:“我们选择登上月球,不是因为它很容易,而是因为它很难。”

开口就这么大口气,穆尔蒂也确实来头不小。

他不仅是英国首位印度裔首相苏纳克的岳父,也是印度的“比尔·盖茨”,是一手推动了印度IT产业崛起的IT之父,也是印度“产业名片”软件外包的缔造者。

1981年7月,曾在法国留学工作过的软件工程师穆尔蒂,认为印度正无可救药地落后于时代:整个国家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台电脑,而且像是可笑的庞然大物。但在美国,一种小到令人难以置信的个人电脑,已开始流行。

这一趋势,让美国软件市场迎来从10亿美元到100亿美元的爆发。需求的旺盛,也让彼时的比尔·盖茨成为签约IBM的供应商。

一腔热血的穆尔蒂和6个前同事,同样有着大胆想法:去有需求的客户公司拿下软件订单,然后在印度开发,并进行全球交付和维护。

后来大名鼎鼎的软件公司Infosys,就此成立。

穆尔蒂的想法是,印度还没有太大的软件市场,只能瞄准美国等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全球市场。这样也能让公司密切跟踪最前沿技术,从而进一步拥有全球竞争力。

并且,在印度做全球软件外包生意,优势不少。比如拥有大量会说英语的专业人员,极具人力、资源等成本效益;且时区距离美国9.5到12.5小时,有24小时黄金工作时间。

就这样,从西方国家口袋里获取财富,并在印度建立一家卓越的公司,成为穆尔蒂毕生追求。

算盘打得不错,但Infosys走的每一步,都异常艰难。

他们向银行申请贷款,被拒之门外;试图说服潜在的投资者,对方却根本听不懂。无奈,穆尔蒂只能向在大公司工作的妻子求助,拿到了250美元的启动资金。

印度严格监管的商业环境,更是雪上加霜:穆尔蒂花了好几个星期,才拿到营业执照;安装一部电话,不得不等一年;为让政府批准进口一台电脑,他往新德里跑了几十趟。

甚至,好不容易成为美国软件公司Data-Basics的外包服务商,Infosys还得拉下脸请求对方支付差旅费,用对方计算机工作。

为养活自己,Infosys还积极在印度市场上挖掘为数不多的客户,1984年将一家名为Mico的印度公司开拓为第二个客户。

尽管如此“辛酸”,Infosys依然相信软件外包市场的广阔未来。

1985年底,Infosys因为客户服务,接触到了全球领先的管理咨询公司KSA。后者看重Infosys的发展潜力,提出成立合资企业。这让Infosys在美国市场上,获得了更大的信任和机会。

很快,可以更专注项目竞标而不是市场营销的Infosys,成功得到了美国健身品牌Reebok的一个大型项目,为其建立了订购和分销自动化系统,用于跟踪和维护其全球订单。

凭借着专业、可靠的工作能力,Infosys被视为软件服务的优质供应商,通用电气、雀巢等大型公司也纷纷上门。1990年,Infosys就实现销售额324万美元,利润55.3万美元。

但不够开放的印度商业环境,让Infosys的进一步增长变得缓慢。这时,有公司提出收购,7人创业团队中的5个人都心动了,想要拿钱走人。

存亡关键时刻,穆尔蒂振臂一呼:“既然我们的马拉松已经跑了这么多年,也就没有必要在意这部分得失。我们会走得更远!”

幸运的是,命运的齿轮很快转动。

1991年,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自由化措施:比如废除各类许可证、开放市场,并允许在其他国家开设办事处,便利员工国外出差等。

穆尔蒂抓住这次机遇,进一步升级了“离岸外包”的全球交付模式。

在这一模式下,大型软件项目会被分解成小模块,其中大约20%到30%在客户所在地完成,其他则都外包给印度本土。

这颠覆了当时软件外包行业的商业模式,让客户项目不仅可以全球跨时区无缝完成,并在保障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更快、更好且成本更低地推进整个项目。

面对顺势涌入印度的IBM、埃森哲等业内国际巨头,穆尔蒂知道必须赢得人才争夺战,否则“我们将像阳光明媚早晨的露水一样消失。”

1994年,在印度上市的Infosys,率先在国内提出股票期权计划,数百位员工一夜成为百万美元富翁。其灵活的工作时间,桑拿房、健身房、游泳池、网吧等休闲环境打造,也都成为吸引人才的诱人保障,当时软件公司员工平均流动率超过25%,Infosys仅约为11%。

更具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和人才优势,让Infosys在20世纪90年代获得了花旗集团、戴尔和思科等300多个新客户。1999年3月,Infosys更成为第一家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印度公司。

即使在美国软件业低迷时期,Infosys仍独领风骚,2004年销售额达10亿美元,利润创纪录地达到2.7亿美元。

穆尔蒂如愿地实现了他的雄心:公司70%营收来自美国,其余大部分来自欧洲,而几乎所有员工都在印度,是一家真正建立在印度的卓越公司。

作为最早和最具颠覆性的软件外包模式创新的先驱之一,穆尔蒂和他的印度同行们一起,更是在过去几十年里,彻底改变了欧美大公司后台流程的工作模式。

2022年印度软件出口值1940亿美元,其中超过一半由软件外包行业贡献,而印度在全球软件外包产业中的占比也超过一半,也因此被誉为是“世界的办公室”。

穆尔蒂称,“印度是世界上工作效率最低的国家之一,除非我们提高工作效率,否则无法与那些取得巨大进步的国家竞争。”

他相信,勤劳不倦的知行合一,可以拯救一切。

总结成功时,他说“我是一个停不下来的人,在印度教里,我就是所谓瑜伽人。我相信行动和奉献能带来好的结果,因此做事的时候好像没有明天,我是完全的行动论者。”

穆尔蒂认为,印度年轻人必须像二战后日本和德国做的那样,“确保每个人在一定年限内加班”。事实上,如今的印度早已不是当年华尔街日报记者笔下的“在恒河边等待永生”那般逍遥,放到全球看:

印度也已是一个内卷大国。

2017年,印度人年工作时间为2117小时,而日本和德国分别为1738小时和1354小时。根据国际劳工组织2023年数据,印度年轻人平均每周工作47.7小时,是全球最卷打工人之一。

现实生活中,印度年轻人的工作时长甚至更高。

今年3月,印度卡纳塔克邦通过了一项争议性法案:允许12小时倒班制和女性上夜班,大幅放宽加班限制。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位匿名印度政府官员透露,这是在苹果及其制造伙伴富士康的游说下修改,“这具有里程碑意义,印度必将成为下一个世界制造业枢纽。”

按以前规定,当地员工每天工作时间不能超过9小时,3个月内最多可以加班75小时;现在则允许12小时轮班,并把加班时间提高到145小时,增加了近一倍。

印度媒体表示,在大多数制造业大国,女性是电子产品生产线上的“主力军”。

但在印度大部分地区,一般都禁止女性员工上夜班。根据印度经济监测中心的数据,截至2022年印度只有10%的劳动年龄妇女参加工作。

因此新规鼓励女性投入劳动力市场,且在本人同意情况下,工厂可以给女性员工安排晚七点到第二天早上六点的值班。

这意味着,以后无论男女印度打工人,都要没日没夜地卷了。

不过,在印度这样一个“佛系”国家,民众安于现状是普遍现象。这就导致,能摸鱼绝不认真、能躺平绝不内卷的印度“懒员工”不计其数,更让整个社会的工作效率难以有效提升。

甚至,有人以独特的“印度时刻表”讽刺印度人的拖延:印度人说10分钟,大概要2个小时;而如果印度人说需要一个小时,那么大概率是只能拖到明天再做了。

上班迟到、下班积极、抵制加班及磨磨蹭蹭的工作风气,让印度前总理辛格都十分头疼:“不珍惜时间,这是印度社会很令人担忧的毛病。”

这也就怪不得,印度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在2010年达到10.2%的峰值,此后一直下降,到2022年底锐减到2.53%,劳动生产率更成为全球垫底的存在。

因此穆尔蒂想让所有印度年轻人,在未来20年、50年每天工作12个小时,就推动印度成为世界第一或第二,无异于“痴人说梦”。

今年8月,根据研究公司Qualtrics的一项全球调查显示,印度在“实际工作”上花费的时间比例最低,只有57%。换句话说,印度打工人近一半时间都在做“表面功夫”。

可见,印度的确有必要提高效率,但效率恐怕不是来自更多的工作时长,而是直面“假内卷”文化,以及背后的产业效率及创新亟待提升、复杂社会矛盾亟待解决等一系列挑战。

[1]《印度国际服务外包经典案例》 暨南大学出版社

[2]《Infosys:以智慧为动力,以价值观为驱动》 纳瓦拉大学

[3]《印度高科技产业的基础》 商业周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鼓吹每周干70小时,这个印度人想干啥?

延长工作时间,则是穆尔蒂给印度挑战这一目标开出的“猛药”。

文 丨华商韬略 耿康祁

“我们的年轻人必须说,‘这是我的国家,我想每周工作70小时’。”

一句话,在印度乃至全球社交媒体,掀起了一场舆论风暴。

印度软件巨头Infosys联合创始人兼前CEO纳拉亚纳·穆尔蒂,将自己推上了风口浪尖。

10月26日,在一档名为《以身作则》的访谈节目中,穆尔蒂为印度年轻人提出了一条颇具争议的建议:每周自愿工作70个小时。

尽管受到印度乃至全球各国年轻人的广泛质疑,穆尔蒂仍不乏支持者。“这不是躺平,而是奉献的时刻”,印度钢铁生产大亨JSW集团董事长Sajjan Jindal说道。

穆尔蒂妻子苏达·默蒂也站出来声援,“他每周工作80到90小时,努力工作是他的人生信念,更是身体力行。”

事实上,穆尔蒂并不是今天才如此勤劳与“奉献”。

早在1994年,穆尔蒂就提出了自己找秘书的最重要一条:必须年轻且每天24小时随叫随到,“因为我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4小时”。

穆尔蒂一直自诩是“富有同情心的资本主义者”,他坚持认为财富必须先被创造,才能被分配,而努力工作则是创造财富的关键。

他曾批评通用电气传奇CEO杰克·韦尔奇,5年裁员11万人的“残忍”做法,并透露自己在2000年公司面临困境时,没有拿2000多个年轻工程师“开刀”,而是选择高管减薪。

穆尔蒂说,问心无愧是最柔软的枕头,我因此晚上才能睡一个好觉。

但这一次,他更给自己的倡议找到一个大理由:为了国家。

10月2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预测德国GDP将在2023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三。但消费下滑、经济悲观的德国,对自己赶超日本、坐稳“老三”并不抱太大希望,反而是目前排行第五的印度,不但对成为第三有强烈野心,而且还开始做起第二的打算。

今年8月,印度总理莫迪在重申其“2047目标”时放言,“给我5年,还你一个仅次于中美的印度”。一份高盛报告,更表示印度将在2075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延长工作时间,则是穆尔蒂给印度挑战这一目标开出的“猛药”。

2022年,穆尔蒂就曾公开向印度政府建议,“在未来2至3年内,每天工作10小时,每周工作6天,而不是每周工作40小时,以便加快经济增长。”

这一次,他不仅上调了工作时长,更痛心疾首地指责,“我们的年轻人从西方学到了坏习惯,不帮助国家发展。”

至于每周工作70个小时的困难,他则进一步表示,这就像1962年美国总统肯尼迪的演讲:“我们选择登上月球,不是因为它很容易,而是因为它很难。”

开口就这么大口气,穆尔蒂也确实来头不小。

他不仅是英国首位印度裔首相苏纳克的岳父,也是印度的“比尔·盖茨”,是一手推动了印度IT产业崛起的IT之父,也是印度“产业名片”软件外包的缔造者。

1981年7月,曾在法国留学工作过的软件工程师穆尔蒂,认为印度正无可救药地落后于时代:整个国家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台电脑,而且像是可笑的庞然大物。但在美国,一种小到令人难以置信的个人电脑,已开始流行。

这一趋势,让美国软件市场迎来从10亿美元到100亿美元的爆发。需求的旺盛,也让彼时的比尔·盖茨成为签约IBM的供应商。

一腔热血的穆尔蒂和6个前同事,同样有着大胆想法:去有需求的客户公司拿下软件订单,然后在印度开发,并进行全球交付和维护。

后来大名鼎鼎的软件公司Infosys,就此成立。

穆尔蒂的想法是,印度还没有太大的软件市场,只能瞄准美国等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全球市场。这样也能让公司密切跟踪最前沿技术,从而进一步拥有全球竞争力。

并且,在印度做全球软件外包生意,优势不少。比如拥有大量会说英语的专业人员,极具人力、资源等成本效益;且时区距离美国9.5到12.5小时,有24小时黄金工作时间。

就这样,从西方国家口袋里获取财富,并在印度建立一家卓越的公司,成为穆尔蒂毕生追求。

算盘打得不错,但Infosys走的每一步,都异常艰难。

他们向银行申请贷款,被拒之门外;试图说服潜在的投资者,对方却根本听不懂。无奈,穆尔蒂只能向在大公司工作的妻子求助,拿到了250美元的启动资金。

印度严格监管的商业环境,更是雪上加霜:穆尔蒂花了好几个星期,才拿到营业执照;安装一部电话,不得不等一年;为让政府批准进口一台电脑,他往新德里跑了几十趟。

甚至,好不容易成为美国软件公司Data-Basics的外包服务商,Infosys还得拉下脸请求对方支付差旅费,用对方计算机工作。

为养活自己,Infosys还积极在印度市场上挖掘为数不多的客户,1984年将一家名为Mico的印度公司开拓为第二个客户。

尽管如此“辛酸”,Infosys依然相信软件外包市场的广阔未来。

1985年底,Infosys因为客户服务,接触到了全球领先的管理咨询公司KSA。后者看重Infosys的发展潜力,提出成立合资企业。这让Infosys在美国市场上,获得了更大的信任和机会。

很快,可以更专注项目竞标而不是市场营销的Infosys,成功得到了美国健身品牌Reebok的一个大型项目,为其建立了订购和分销自动化系统,用于跟踪和维护其全球订单。

凭借着专业、可靠的工作能力,Infosys被视为软件服务的优质供应商,通用电气、雀巢等大型公司也纷纷上门。1990年,Infosys就实现销售额324万美元,利润55.3万美元。

但不够开放的印度商业环境,让Infosys的进一步增长变得缓慢。这时,有公司提出收购,7人创业团队中的5个人都心动了,想要拿钱走人。

存亡关键时刻,穆尔蒂振臂一呼:“既然我们的马拉松已经跑了这么多年,也就没有必要在意这部分得失。我们会走得更远!”

幸运的是,命运的齿轮很快转动。

1991年,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自由化措施:比如废除各类许可证、开放市场,并允许在其他国家开设办事处,便利员工国外出差等。

穆尔蒂抓住这次机遇,进一步升级了“离岸外包”的全球交付模式。

在这一模式下,大型软件项目会被分解成小模块,其中大约20%到30%在客户所在地完成,其他则都外包给印度本土。

这颠覆了当时软件外包行业的商业模式,让客户项目不仅可以全球跨时区无缝完成,并在保障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更快、更好且成本更低地推进整个项目。

面对顺势涌入印度的IBM、埃森哲等业内国际巨头,穆尔蒂知道必须赢得人才争夺战,否则“我们将像阳光明媚早晨的露水一样消失。”

1994年,在印度上市的Infosys,率先在国内提出股票期权计划,数百位员工一夜成为百万美元富翁。其灵活的工作时间,桑拿房、健身房、游泳池、网吧等休闲环境打造,也都成为吸引人才的诱人保障,当时软件公司员工平均流动率超过25%,Infosys仅约为11%。

更具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和人才优势,让Infosys在20世纪90年代获得了花旗集团、戴尔和思科等300多个新客户。1999年3月,Infosys更成为第一家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印度公司。

即使在美国软件业低迷时期,Infosys仍独领风骚,2004年销售额达10亿美元,利润创纪录地达到2.7亿美元。

穆尔蒂如愿地实现了他的雄心:公司70%营收来自美国,其余大部分来自欧洲,而几乎所有员工都在印度,是一家真正建立在印度的卓越公司。

作为最早和最具颠覆性的软件外包模式创新的先驱之一,穆尔蒂和他的印度同行们一起,更是在过去几十年里,彻底改变了欧美大公司后台流程的工作模式。

2022年印度软件出口值1940亿美元,其中超过一半由软件外包行业贡献,而印度在全球软件外包产业中的占比也超过一半,也因此被誉为是“世界的办公室”。

穆尔蒂称,“印度是世界上工作效率最低的国家之一,除非我们提高工作效率,否则无法与那些取得巨大进步的国家竞争。”

他相信,勤劳不倦的知行合一,可以拯救一切。

总结成功时,他说“我是一个停不下来的人,在印度教里,我就是所谓瑜伽人。我相信行动和奉献能带来好的结果,因此做事的时候好像没有明天,我是完全的行动论者。”

穆尔蒂认为,印度年轻人必须像二战后日本和德国做的那样,“确保每个人在一定年限内加班”。事实上,如今的印度早已不是当年华尔街日报记者笔下的“在恒河边等待永生”那般逍遥,放到全球看:

印度也已是一个内卷大国。

2017年,印度人年工作时间为2117小时,而日本和德国分别为1738小时和1354小时。根据国际劳工组织2023年数据,印度年轻人平均每周工作47.7小时,是全球最卷打工人之一。

现实生活中,印度年轻人的工作时长甚至更高。

今年3月,印度卡纳塔克邦通过了一项争议性法案:允许12小时倒班制和女性上夜班,大幅放宽加班限制。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位匿名印度政府官员透露,这是在苹果及其制造伙伴富士康的游说下修改,“这具有里程碑意义,印度必将成为下一个世界制造业枢纽。”

按以前规定,当地员工每天工作时间不能超过9小时,3个月内最多可以加班75小时;现在则允许12小时轮班,并把加班时间提高到145小时,增加了近一倍。

印度媒体表示,在大多数制造业大国,女性是电子产品生产线上的“主力军”。

但在印度大部分地区,一般都禁止女性员工上夜班。根据印度经济监测中心的数据,截至2022年印度只有10%的劳动年龄妇女参加工作。

因此新规鼓励女性投入劳动力市场,且在本人同意情况下,工厂可以给女性员工安排晚七点到第二天早上六点的值班。

这意味着,以后无论男女印度打工人,都要没日没夜地卷了。

不过,在印度这样一个“佛系”国家,民众安于现状是普遍现象。这就导致,能摸鱼绝不认真、能躺平绝不内卷的印度“懒员工”不计其数,更让整个社会的工作效率难以有效提升。

甚至,有人以独特的“印度时刻表”讽刺印度人的拖延:印度人说10分钟,大概要2个小时;而如果印度人说需要一个小时,那么大概率是只能拖到明天再做了。

上班迟到、下班积极、抵制加班及磨磨蹭蹭的工作风气,让印度前总理辛格都十分头疼:“不珍惜时间,这是印度社会很令人担忧的毛病。”

这也就怪不得,印度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在2010年达到10.2%的峰值,此后一直下降,到2022年底锐减到2.53%,劳动生产率更成为全球垫底的存在。

因此穆尔蒂想让所有印度年轻人,在未来20年、50年每天工作12个小时,就推动印度成为世界第一或第二,无异于“痴人说梦”。

今年8月,根据研究公司Qualtrics的一项全球调查显示,印度在“实际工作”上花费的时间比例最低,只有57%。换句话说,印度打工人近一半时间都在做“表面功夫”。

可见,印度的确有必要提高效率,但效率恐怕不是来自更多的工作时长,而是直面“假内卷”文化,以及背后的产业效率及创新亟待提升、复杂社会矛盾亟待解决等一系列挑战。

[1]《印度国际服务外包经典案例》 暨南大学出版社

[2]《Infosys:以智慧为动力,以价值观为驱动》 纳瓦拉大学

[3]《印度高科技产业的基础》 商业周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