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总有这么一种人,他们原本可以靠学历、靠实力,安逸的在大公司里干着令人梦寐以求的稳定工作、拿着让人眼红的高额薪水,但这些人却偏偏喜欢 “颠沛流离”的创业之路。
黄峥,正是其中一个。
(黄峥亮相亿欧创新者年会)
“80后”的黄峥,是拼好货的创始人兼CEO,也是拼多多的股东。两家公司合并后,他又挑起新公司CEO的大梁。
但在这个价格战逐渐失效、电商红利逐渐衰退的时代,拼多多要如何杀出一片蓝海?
12月23日,现代物流报记者有幸采访到这位神秘的创业者黄峥。
“不安分”的他,为何深得“神秘”大佬的青睐?
① “幸运儿”背后有着哪些“神秘”的大佬?据了解,黄峥在大学时期就结识了丁磊(网易公司创始人)。后来,他去美国读书,又认识了段永平(步步高集团董事长)。在与这些商界大佬的交往中,也让年轻的黄峥有着超于同龄人的睿智。美国毕业后,黄峥便顺利的进入了谷歌。
回国创业后,黄峥又结识了阿里的孙彤宇和顺丰创始人王卫,后来,这两位更是与前面的丁磊、段永平一起,成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拼好货”的天使投资人。
说到这里,记者不得的说,黄峥是无比幸运的。对于这种幸运,黄峥的解释是,“我觉得是源于自己有野心吧。”黄峥毫不掩饰的说。但创业从来都不是一条坦途,纵然你很聪明、很优秀,但这些都不够,能让你坚持下去的除了事业的召唤、金钱的吸引,更多的还靠内心深处的“不安分”。
② “不安分”的唯一出路就是创业?不可否认,黄峥就是这样一个“不安分”的人。黄峥在小学升初中之后,就没有参加过升学考试。中学就读于浙江省最好的中学——杭州外国语学校。大学被保送至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这里汇聚着全浙大最优秀学生。之后又顺利申请到美国名校就读。
“其实在进入Google之前,我是有另一个选择的,那就是微软,当时从各方面来说,微软的实力都比当时的Google更加强大,因为当时的Google还是一家没有上市的有着很多不确定性的企业。但为什么我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因为当时的微软已经处于非常成熟的阶段,加入那样的公司,我几乎可以想象到未来十几年后,我会发展到什么级别、会过什么生活。所以,我毅然选择了当时还在崛起的Google。”黄峥表示。
但身体里有着“不安分”基因的黄峥在Google也仅呆了三年就心猿意马了。在第三个年头,黄峥与李开复一起,被派到了中国来拓展业务。也就是在这看似风光无限的时刻,黄峥选择了一条无比艰辛的路——自己创业。
离开谷歌,社交电商这条路又会走多远?
① 从简单粗暴到新晋独角兽企业。回顾黄峥的创业之路,让人难以想到的是他第一个创业项目就是网上卖手机。这看上去有些太简单粗暴了吧,而黄峥给出的理由是,“只有知道一线是怎么玩的,才能了解消费者”。
3年的卖手机生意,黄峥并没有挣到钱。于是黄峥果断卖掉公司。之后的黄峥又经历了电商服务、游戏的经营之路。
但这并不是黄峥的创业终点,2015年4月,拼好货上线。短短八个月的时间里,累计活跃用户破千万,日订单量逾百万。这样的速度着实超出了黄峥的预想。
在拼好货快速发展的同时,拼多多也在同年9月正式上线运营。拼多多由黄峥的游戏公司内部孵化而成,在其早期黄峥本人并没有参与到实际运营中。虽然拼多多仅创业一年,但用户数、订单数就赶上了唯品会,GMV也达到了蘑菇街的水平,但这两家平台则已奋斗了5年。
② 社交电商让网上购物变得有温度。拼多多打破了传统电商搜索式的购物模式,通过将腾讯前端的产品、游戏思维和阿里后端的强运营思维结合起来,开创了“拼”的购物模式,让整个电商从原来Google式 “物以类聚”的年代走向了 “人以群分”的年代。
今年9月,拼多多更与拼好货宣布合并。对于为何要把这两个各自发展不错的平台合并到一起呢?
黄峥告诉记者,“其实,道理很简单,平台的模式是有机会做得非常大的,那我们作为一个大的团队来讲,应该在一个方向上继续往前走,所以就把两边合在了一起,这样能够力量更集中。借助拼好货的品质优势以及创新的快流通供应链体系,拼多多在水果生鲜品类的品质得到提升。”
此外,合并后,拼多多、拼好货的目光不会仅仅停留在自身的业务层面,还将为推动整个产业的基础设施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据黄峥介绍,截至12月,拼多多已经取得用户数已过亿,单月GMV超20亿,日均订单量破200万的成绩。近期更诸多大品牌入驻,比如五粮液、强生、联合利华等。
但创业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博弈,成就也不是一劳永逸的筹码。在电商这条路上黄峥又会走多远呢?
做生鲜不用冷链,采用快速流通是否可行?
生鲜,是黄峥打造的社交电商平台中非常重要的版块。大家都知道做好生鲜电商,就必须具有强大的冷链物流体系与之相匹配,而传统的生鲜电商一般的做法是在生鲜的产地建冻库,然后用冷链物流运到各个地方,最终送到客户手中。
但聪明至极的黄峥看问题总是有着他独到视角。他表示,“目前我们平台上的生鲜主要以水果为主,拼好货其实在物流里面已经尝试过很多的创新,但在生鲜这块,我们采取快速的流通取代冷链的做法。”
这是怎样的一种做法呢?“比如,一个苹果如果是在它并未成熟的时候把它摘下来,为了保鲜,那必须将其放在冻库里,然后运输的时候自然需要冷链运输。但是如果这个苹果是在树上自然熟的,其实他在路上放7天是没问题的,是不需要放在冷库里,也不需要冷链。”黄峥强调,但这样做的关键是中间的流通环节是不是够快,所以拼好货在做的事情其实是如何把生鲜从产地到舌尖的时间缩短。
据黄峥介绍,目前,拼多多的生鲜客户一般都会在平均5天的时间内,收到自己购买的生鲜食品。
为了验证黄峥的说法,现代物流报记者决定亲身体验一下:在采访当天(具体时间约为12月23日下午两点)在拼多多下了一单产自四川成都的黄心猕猴桃,不想到12月25日上午便收到了品质完好的商品。看来,黄峥采用快速流通的方式做生鲜是行得通的。
在这个满怀焦虑的平庸者泛滥的年代,在这个小确幸被空前推崇的小时代,黄峥这种能够不满足于眼前的安逸,不断踏上新的征途,无论前路是否光明,无惧路途是否布满迷雾,他这种以苦为乐、乐在其中的纯粹,不正是一个企业家该有的基本“素养”吗?
补点料
拼多多与拼好货——阿里模式与京东模式的合并?
拼多多、拼好货这两家公司脱胎于同一个团队,且有多个共同投资方。今年9月中旬,拼多多、拼好货宣布合并。两家公司披露的合并方案是,以1:1换股的形式完成,不涉及现金交易。
但在外界看来,其实拼多多是类似于阿里的模式,而拼好货则类似于京东模式,因此,二者的合并吸引了业界高度关注。
阿里模式的——拼多多:拼多多由寻梦游戏公司孵化,正式上线于2015年9月,拼多多创新地发明了“拼”的玩法,将人和人的交互融入到购物中,开创了不一样的社交电商新领域:Facebook式电商。
具体而言,拼多多是一家商家入驻模式的第三方移动社交电商平台,也是C2B社交电商的开创者,将其沟通分享与社交的理念融入电商运营中,形成了属于拼多多的新的社交电商思维,即拼多多的用户通过发起拼团邀请,在和朋友、家人、邻居等一起组团成功后,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优质商品。
拼多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的模式和优质低价的商品:拼购意味着用户和订单大量且迅速地涌入,而丰厚的订单使拼多多可以直接与供货厂商(或国外厂商的国内总代理)合作对话,省掉诸多中间环节,价格优势由此实现。
京东模式的——拼好货:拼好货是杭州埃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产品,公司成立于2015年4月。是以水果切入市场、主打C2B闪购的品质电商,其团队脱胎于乐其电商代运营团队,凭借拼团和自建生鲜配送轻物流模式的优势迅速获得市场青睐,到2015年底已经成为在生鲜领域实现盈亏平衡的少数电商公司之一。
据悉,而合并后,双方在产品形态上做了明确定位,拼好货变成了拼多多的一个子频道,他们要走的是平台模式,未来主打拼多多品牌。
现代物流报记者 杨云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