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澜沧古茶,能打破茶企上市难僵局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澜沧古茶,能打破茶企上市难僵局吗?

迈过上市门槛,澜沧古茶决战“中国茶叶第一股”。

文 | DoNews  H.H

作为“茶马古道”的源头,中国茶已经有千年传奇历史;但在A股市场上,却始终没有一家中国茶企冲出重围。

过去的十多年间,茶企扎堆IPO,从安溪铁观音到华祥苑、七彩云南,再到近两年中国茶叶、八马茶道,这些曾被寄予厚望的茶企先后在争夺“A股茶叶第一股”的战场上折戟。时至今日,仅剩澜沧古茶这唯一一家还在排队等着IPO的茶企。

结合最新消息来看,经过多次冲击上市,澜沧古茶已经于近日正式通过聆讯,即将登陆香港交易所。

随着IPO结果正式公布日期的逼近,澜沧古茶究竟能打破前述茶企上市中止的魔咒,又该如何讲好自己的资本化故事,再度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

一、A股,港股都容不下茶企?

澜沧古茶的品牌历史可追溯到1966年,当时杜春峄还不是澜沧古茶董事会主席和创始人,她来到景迈山学习种茶和制茶技术,并成为了澜沧县茶叶厂的一名员工。

好景不长,1998年由于茶厂经营不善而宣布破产,杜春峄带领82名下岗失业工人自发筹集了39万元资金,组建了澜沧古茶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自此,一段下岗女工再就业,白手起家逆袭的励志故事拉开序幕。

随后二十几年,在杜春峄领导下,澜沧古茶以景迈山古茶园为依托,构建了1966、茶妈妈及岩冷三大产品线,发展成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茶叶企业,其中 1966 专注经典普洱茶的产销,是公司的业绩基石,收入占总营收达七成。在此基础上,澜沧古茶凭借“养护古茶树高达4000多株、3年内不采摘鲜叶、不制作茶叶”等品牌故事,成功获得了市场关注。

翻看往期招股书,澜沧古茶的盈利能力十分喜人。2017-2021年,澜沧古茶的营收和净利润呈现出稳定上升的趋势:2017年营收2.5亿,2019年3.77亿元和2021年的5.59亿,净利润分别为0.59亿,0.81亿和和1.29亿;2022年营收虽然达到了4.63亿,但净利润却跌至7000万。

虽然业绩略有波动,但澜沧古茶的毛利率却一如既往的稳定,2020年甚至一度高达70%。作为对比,八马茶业毛利率为53%,中茶股份38%更是只有澜沧古茶的一半。

只可惜堪称“暴利”的澜沧古茶,却迟迟得不到资本市场的认可,上市之路一波三折。2020年6月,澜沧古茶曾向深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但经过了一整年排队,上市审议的前一天宣布撤回申请材料。直到今年8月,澜沧古茶重新提交上市申请、更新招股书,转战港股。

澜沧古茶碰壁背后,是茶企上市艰难的缩影。同一批冲击IPO的茶企,八马茶业和中国茶叶也十分坎坷,八马茶业在2018年4月终止新三板挂牌后转战深交所,然而2021年10月完成首轮问询后却中止上市,2022年4月恢复上市审核后又在今年上半年再次申请中止;同样的事也发生在中国茶叶身上,2020年6月递交申请后便陷入了长期沉寂,直到今年6月30日才恢复发行上市审核程序。

截至目前,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传统茶企,仅有港股的天福茗茶一家。此次,随着证监会对澜沧古茶备案信息的确认,公司有望登陆香港交易所,成为名副其实的“普洱茶第一股”。

二、为什么茶企上市难?

“资本不爱茶”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今年9月,八马茶业再次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这是八马茶业十年来第三次闯关IPO失败,也是第二次主动撤回上市申请。业内人士认为,此次IPO迟迟未进入问询阶段,是因为其行业定位、创新能力和销售模式都备受质疑。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整个行业规模已经达到了3210亿元,从数据上来这是一门大生意,但为何迟迟没能走出一家茶叶届的“茅台”呢?

首先,这个行业太过于分散,是典型的“大行业小公司、有品类无品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要从茶叶生产采集流程说起。

本质上茶树种植属于农产品,有三大显著特点:1)过于依赖自然条件,排水、降水、温差、光照、土壤等都得看天吃饭,存在不确定性;2)茶叶行业目前仍停留在小农经济阶段,茶叶生产和加工仍主要以人力为主,成本较高;3)没办法形成规模效应。这就导致了种植规模小、供应秩序乱、品牌分散等缺陷,长期存在于茶叶供应链中。

其二,高产量、低消费的特点,使得国内外缺乏高价值增长空间。

茶叶想要做成一门大生意,原料仅是产业链中的一环。按照微笑曲线原理,茶叶不仅要稳抓上游生产流程和工艺,推进研发设计,还得稳抓下游的市场营销与服务。

就目前茶叶市场而言,国内外消费增量触及到天花板,并不乐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91年-2022年期间全国茶叶产量一路走高,即便受到了疫情影响,2022年茶叶产量依旧达到了334.21万吨。

相比之下,茶叶内销及出口都露出了增长乏力的势头。2020年内销总量220.16万吨,2022年内销总量却只有239.75万吨,三年间销量增长低于20万吨;内销低迷的同时,我国茶叶出口至今未能突破50万吨关口。尽管曾在2014年迎来了快速增长期,但2020年下滑至34.88万吨后至今仍未恢复,2022年出口量仅仅有37.52万吨。

事实上,中国茶叶市场“增速放缓,产大于销”的现象已有多年。据《2022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势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干毛茶总产量为318.1万吨,同比增长仅有3.85%,此种市场环境下,资本对茶业赛道缺乏信心也在所难免。

其三,大量存货积压,严重挤压茶业市场的利润空间。

澜沧古茶2022年经营业绩的数据显示,公司在营收、毛利、净利等方面均出现下降,其中净利润同比近乎腰斩,净利润率也从2020年的30.3%降到如今15.2%。

这一方面源自于其经销模式的掣肘。与大多数茶企相似,澜沧古茶主要通过线下经销商来销售产品,除此之外还包括自营门店。然而通过招股书可以看出,2019-2022年间公司经销商门店从649家减少为508家,经销商的平均采购额也由2021年的85万元减少至2022年的66万元。

尽管澜沧古茶方面给出去的解释是公司为实现提质增效,主动与业绩未能达到筛选要求的经销商终止关系。但从结果上看,这一决策难免对销售产生一定影响。

另一方面随着澜沧古茶营收的不断扩大,存货及存货周转天数也始终维持在高位。根据招股书,澜沧古茶分别有存货4.7亿元、6.36亿元、7.84亿元,存货周转日数分别为1345日、1061日、1641日。据了解,澜沧古茶的存货包括原材料、在制品及制成品。公司也表示,“只要存储得当,原材料毛茶及在制茶可以保存数十年。”

虽然普洱茶年头越久收藏价值越高。但专业人士表示,财务数据不清晰、产业链完整度不足,正是阻碍茶企上市的问题所在。这确实给澜沧古茶提了个醒,如果公司上市后存货水平大幅上升,那么其财务状况及现金流将会面临巨大挑战。

三、守住“收藏”价值,还是拓新年轻人?

长久以来,普洱茶一直是澜沧古茶的核心业务板块。

普洱茶被称为“可以喝的古董”,能长期存放且越陈越香,价值也会随之提高。从整个营收体系来看,澜沧古茶对于普洱茶的依赖度相当之高。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1年普洱茶产品产生的收益计算,澜沧古茶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普洱茶公司,产品连续十年入选“云南省十大名茶”。

澜沧古茶旗下子品牌1966,主要销售普洱茶产品,每年在澜沧古茶的总营收当中贡献度超过70%。 例如在2021年,1966销售额为4.14亿元,占比高达74%。到了2023年上半年,澜沧古茶1966的收入占比维持在7成左右,毛利率为65.5%,继续保持公司业绩基石的优势地位。

圈内人士看来,普洱茶的特殊之处在于其所具备的“收藏”价值,甚至有人买上一饼普洱茶,就像冲进股市买了一只涨涨跌跌的股票。但对大多数普通消费者而言,喝茶主要是从个人喜好出发来判断口感。

公开信息显示,能够决定一饼普洱茶真正价值的因素其实有很多。除了原产地之外,还包括茶叶品相、树龄、发酵技术等,甚至就连保存时间和保存方式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例如对于大众化的茶产品不管是绿茶还是红茶,隔一年再去喝味道都会大打折扣,甚至已经不适合作为饮品只能另作他用。而保存得当的普洱茶,随着年份增加口感会多出一些奇特变化,这也是为什么曾经澜沧古茶最贵能够卖到每公斤售价超7万元的原因。

事实上,由于普洱茶具备独特的收藏价值,通常年份和品种俱佳的产品就像飞天茅台在白酒中的地位一样,被当做“硬通货”来看待。很多消费者会本能认为普洱茶自身的属性更像是收藏品或礼品,而非消耗品,因此就普洱茶核心受众而言,更多集中在中青年消费群体。

不过包括普洱茶在内很多茶叶品类,目前普遍面临的问题是市场中缺少规范的评估体系和标准。一方面无法从源头量化古树的价值,另一方面对很多茶叶商家而言也不可避免面临着有品类、无品牌的困扰。

况且当行业还在忧虑品牌和成长性时,整个市场的风向也在不断产生变化。

事实上,由于传统的茶文化和饮茶方式吸引力在逐渐下降,如今年轻消费群体即便购买普洱茶也会想直接跳过煮茶环节,更多偏向于饮用方便,价格低廉的产品。向世人传播茶文化的重任,正逐渐向新茶饮等后起之秀们转移。

以10年前横空出世的小罐茶为例,为了能够将茶叶价格和价值透明化,10年来一直致力于将茶叶向消费品转型。同时小罐茶还在2023年创立了“年迹”品牌,正式打入年份茶市场。

东方树叶旗下的青柑普洱更不必多说,2023年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的热度和好感度一路走高,成为不少人首次接触普洱茶的饮品。如此局势下,再加上喜茶、奈雪等新茶饮品牌的持续创新,原本售价较高的普洱茶正在以年轻人更能接受的方式攻城略地。

对澜沧古茶而言,想要打破资本市场对于传统茶企的偏见,倒是可以参考东方树叶的产品思路,积极探索新式茶饮的表现形式,同时尝试眼下正在聚集热度的无糖茶赛道。

若澜沧古茶成功上市成为“普洱茶第一股”,相信也能够给整个茶叶赛道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澜沧古茶

  • 库存积压,普洱茶第一股澜沧古茶净利下降了近八成
  • 2023年最后一周23家公司撤回IPO,涉多家“食企”,菊乐股份、中国茶叶仍排队坚守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澜沧古茶,能打破茶企上市难僵局吗?

迈过上市门槛,澜沧古茶决战“中国茶叶第一股”。

文 | DoNews  H.H

作为“茶马古道”的源头,中国茶已经有千年传奇历史;但在A股市场上,却始终没有一家中国茶企冲出重围。

过去的十多年间,茶企扎堆IPO,从安溪铁观音到华祥苑、七彩云南,再到近两年中国茶叶、八马茶道,这些曾被寄予厚望的茶企先后在争夺“A股茶叶第一股”的战场上折戟。时至今日,仅剩澜沧古茶这唯一一家还在排队等着IPO的茶企。

结合最新消息来看,经过多次冲击上市,澜沧古茶已经于近日正式通过聆讯,即将登陆香港交易所。

随着IPO结果正式公布日期的逼近,澜沧古茶究竟能打破前述茶企上市中止的魔咒,又该如何讲好自己的资本化故事,再度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

一、A股,港股都容不下茶企?

澜沧古茶的品牌历史可追溯到1966年,当时杜春峄还不是澜沧古茶董事会主席和创始人,她来到景迈山学习种茶和制茶技术,并成为了澜沧县茶叶厂的一名员工。

好景不长,1998年由于茶厂经营不善而宣布破产,杜春峄带领82名下岗失业工人自发筹集了39万元资金,组建了澜沧古茶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自此,一段下岗女工再就业,白手起家逆袭的励志故事拉开序幕。

随后二十几年,在杜春峄领导下,澜沧古茶以景迈山古茶园为依托,构建了1966、茶妈妈及岩冷三大产品线,发展成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茶叶企业,其中 1966 专注经典普洱茶的产销,是公司的业绩基石,收入占总营收达七成。在此基础上,澜沧古茶凭借“养护古茶树高达4000多株、3年内不采摘鲜叶、不制作茶叶”等品牌故事,成功获得了市场关注。

翻看往期招股书,澜沧古茶的盈利能力十分喜人。2017-2021年,澜沧古茶的营收和净利润呈现出稳定上升的趋势:2017年营收2.5亿,2019年3.77亿元和2021年的5.59亿,净利润分别为0.59亿,0.81亿和和1.29亿;2022年营收虽然达到了4.63亿,但净利润却跌至7000万。

虽然业绩略有波动,但澜沧古茶的毛利率却一如既往的稳定,2020年甚至一度高达70%。作为对比,八马茶业毛利率为53%,中茶股份38%更是只有澜沧古茶的一半。

只可惜堪称“暴利”的澜沧古茶,却迟迟得不到资本市场的认可,上市之路一波三折。2020年6月,澜沧古茶曾向深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但经过了一整年排队,上市审议的前一天宣布撤回申请材料。直到今年8月,澜沧古茶重新提交上市申请、更新招股书,转战港股。

澜沧古茶碰壁背后,是茶企上市艰难的缩影。同一批冲击IPO的茶企,八马茶业和中国茶叶也十分坎坷,八马茶业在2018年4月终止新三板挂牌后转战深交所,然而2021年10月完成首轮问询后却中止上市,2022年4月恢复上市审核后又在今年上半年再次申请中止;同样的事也发生在中国茶叶身上,2020年6月递交申请后便陷入了长期沉寂,直到今年6月30日才恢复发行上市审核程序。

截至目前,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传统茶企,仅有港股的天福茗茶一家。此次,随着证监会对澜沧古茶备案信息的确认,公司有望登陆香港交易所,成为名副其实的“普洱茶第一股”。

二、为什么茶企上市难?

“资本不爱茶”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今年9月,八马茶业再次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这是八马茶业十年来第三次闯关IPO失败,也是第二次主动撤回上市申请。业内人士认为,此次IPO迟迟未进入问询阶段,是因为其行业定位、创新能力和销售模式都备受质疑。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整个行业规模已经达到了3210亿元,从数据上来这是一门大生意,但为何迟迟没能走出一家茶叶届的“茅台”呢?

首先,这个行业太过于分散,是典型的“大行业小公司、有品类无品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要从茶叶生产采集流程说起。

本质上茶树种植属于农产品,有三大显著特点:1)过于依赖自然条件,排水、降水、温差、光照、土壤等都得看天吃饭,存在不确定性;2)茶叶行业目前仍停留在小农经济阶段,茶叶生产和加工仍主要以人力为主,成本较高;3)没办法形成规模效应。这就导致了种植规模小、供应秩序乱、品牌分散等缺陷,长期存在于茶叶供应链中。

其二,高产量、低消费的特点,使得国内外缺乏高价值增长空间。

茶叶想要做成一门大生意,原料仅是产业链中的一环。按照微笑曲线原理,茶叶不仅要稳抓上游生产流程和工艺,推进研发设计,还得稳抓下游的市场营销与服务。

就目前茶叶市场而言,国内外消费增量触及到天花板,并不乐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91年-2022年期间全国茶叶产量一路走高,即便受到了疫情影响,2022年茶叶产量依旧达到了334.21万吨。

相比之下,茶叶内销及出口都露出了增长乏力的势头。2020年内销总量220.16万吨,2022年内销总量却只有239.75万吨,三年间销量增长低于20万吨;内销低迷的同时,我国茶叶出口至今未能突破50万吨关口。尽管曾在2014年迎来了快速增长期,但2020年下滑至34.88万吨后至今仍未恢复,2022年出口量仅仅有37.52万吨。

事实上,中国茶叶市场“增速放缓,产大于销”的现象已有多年。据《2022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势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干毛茶总产量为318.1万吨,同比增长仅有3.85%,此种市场环境下,资本对茶业赛道缺乏信心也在所难免。

其三,大量存货积压,严重挤压茶业市场的利润空间。

澜沧古茶2022年经营业绩的数据显示,公司在营收、毛利、净利等方面均出现下降,其中净利润同比近乎腰斩,净利润率也从2020年的30.3%降到如今15.2%。

这一方面源自于其经销模式的掣肘。与大多数茶企相似,澜沧古茶主要通过线下经销商来销售产品,除此之外还包括自营门店。然而通过招股书可以看出,2019-2022年间公司经销商门店从649家减少为508家,经销商的平均采购额也由2021年的85万元减少至2022年的66万元。

尽管澜沧古茶方面给出去的解释是公司为实现提质增效,主动与业绩未能达到筛选要求的经销商终止关系。但从结果上看,这一决策难免对销售产生一定影响。

另一方面随着澜沧古茶营收的不断扩大,存货及存货周转天数也始终维持在高位。根据招股书,澜沧古茶分别有存货4.7亿元、6.36亿元、7.84亿元,存货周转日数分别为1345日、1061日、1641日。据了解,澜沧古茶的存货包括原材料、在制品及制成品。公司也表示,“只要存储得当,原材料毛茶及在制茶可以保存数十年。”

虽然普洱茶年头越久收藏价值越高。但专业人士表示,财务数据不清晰、产业链完整度不足,正是阻碍茶企上市的问题所在。这确实给澜沧古茶提了个醒,如果公司上市后存货水平大幅上升,那么其财务状况及现金流将会面临巨大挑战。

三、守住“收藏”价值,还是拓新年轻人?

长久以来,普洱茶一直是澜沧古茶的核心业务板块。

普洱茶被称为“可以喝的古董”,能长期存放且越陈越香,价值也会随之提高。从整个营收体系来看,澜沧古茶对于普洱茶的依赖度相当之高。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1年普洱茶产品产生的收益计算,澜沧古茶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普洱茶公司,产品连续十年入选“云南省十大名茶”。

澜沧古茶旗下子品牌1966,主要销售普洱茶产品,每年在澜沧古茶的总营收当中贡献度超过70%。 例如在2021年,1966销售额为4.14亿元,占比高达74%。到了2023年上半年,澜沧古茶1966的收入占比维持在7成左右,毛利率为65.5%,继续保持公司业绩基石的优势地位。

圈内人士看来,普洱茶的特殊之处在于其所具备的“收藏”价值,甚至有人买上一饼普洱茶,就像冲进股市买了一只涨涨跌跌的股票。但对大多数普通消费者而言,喝茶主要是从个人喜好出发来判断口感。

公开信息显示,能够决定一饼普洱茶真正价值的因素其实有很多。除了原产地之外,还包括茶叶品相、树龄、发酵技术等,甚至就连保存时间和保存方式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例如对于大众化的茶产品不管是绿茶还是红茶,隔一年再去喝味道都会大打折扣,甚至已经不适合作为饮品只能另作他用。而保存得当的普洱茶,随着年份增加口感会多出一些奇特变化,这也是为什么曾经澜沧古茶最贵能够卖到每公斤售价超7万元的原因。

事实上,由于普洱茶具备独特的收藏价值,通常年份和品种俱佳的产品就像飞天茅台在白酒中的地位一样,被当做“硬通货”来看待。很多消费者会本能认为普洱茶自身的属性更像是收藏品或礼品,而非消耗品,因此就普洱茶核心受众而言,更多集中在中青年消费群体。

不过包括普洱茶在内很多茶叶品类,目前普遍面临的问题是市场中缺少规范的评估体系和标准。一方面无法从源头量化古树的价值,另一方面对很多茶叶商家而言也不可避免面临着有品类、无品牌的困扰。

况且当行业还在忧虑品牌和成长性时,整个市场的风向也在不断产生变化。

事实上,由于传统的茶文化和饮茶方式吸引力在逐渐下降,如今年轻消费群体即便购买普洱茶也会想直接跳过煮茶环节,更多偏向于饮用方便,价格低廉的产品。向世人传播茶文化的重任,正逐渐向新茶饮等后起之秀们转移。

以10年前横空出世的小罐茶为例,为了能够将茶叶价格和价值透明化,10年来一直致力于将茶叶向消费品转型。同时小罐茶还在2023年创立了“年迹”品牌,正式打入年份茶市场。

东方树叶旗下的青柑普洱更不必多说,2023年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的热度和好感度一路走高,成为不少人首次接触普洱茶的饮品。如此局势下,再加上喜茶、奈雪等新茶饮品牌的持续创新,原本售价较高的普洱茶正在以年轻人更能接受的方式攻城略地。

对澜沧古茶而言,想要打破资本市场对于传统茶企的偏见,倒是可以参考东方树叶的产品思路,积极探索新式茶饮的表现形式,同时尝试眼下正在聚集热度的无糖茶赛道。

若澜沧古茶成功上市成为“普洱茶第一股”,相信也能够给整个茶叶赛道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