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最快造车IPO来了,极氪估值900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最快造车IPO来了,极氪估值900亿

说到底,新能源汽车背后是一场时代之战,可能远远超出了汽车本身。

文|投资界-天天IPO

今日(11月10日),极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极氪”)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开提交了IPO招股书。招股书显示,极氪计划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ZK”。

这个超级IPO背后的掌舵者正是 “汽车狂人”——李书福。1963年出生于浙江台州农村的李书福,放过牛、开过照相馆、生产过冰箱、卖过装潢材料、造过摩托车,直到1996年杀入汽车行业,一路带领吉利成长为一家汽车巨头,并在2021年于宁波创立了极氪品牌,进军高端电动车。

两年长成一个IPO,极氪堪称中国新能源大爆发的缩影。不止于此,哪吒汽车、高合汽车等第二批造车新势力也正在开足马力奔赴IPO,还有小米雷军、石头科技昌敬也在埋头造车。没人愿意错过智能汽车时代的最后一张门票。

两年估值900亿,吉利“亲儿子”要去IPO了

极氪迅猛崛起背后,离不开一个人——李书福。

1963年,李书福出生在浙江台州一个小山村,从小就展现出经商头脑。而吉利的故事,要从1992年说起,起初李书福成立了吉利建筑装饰材料,后来转战生产吉利摩托车。到了1996年,吉利摩托车产销量已达20万辆。

几乎同一时间,李书福杀入了汽车行业。彼时,他在临海征地850亩,宣布投资5个亿,筹建吉利“豪情汽车工业园区”。但在当时,汽车行业还没有向民营企业开放,然而李书福却曾不服输地表示,“轿车是什么?不就是四个轮子、一个方向盘、一个发动机、一个车壳,里面两个沙发吗?”

最终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际,吉利成为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质的民营企业。此后,吉利一路高歌猛进,也在2005年成功在香港上市,最新市值超过930亿港元。

但李书福的野心并不止于此。2010年,李书福斥资18亿美元,收购有86年历史的欧洲老牌车企沃尔沃,成功缔造了“蛇吞象”案例。随后,吉利开始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并在2017年与沃尔沃合资成立领克汽车,聚焦混动高端市场。同一年,吉利控股又成功收购马来西亚宝腾汽车、英国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以及美国飞行汽车公司Terrafugia。

与此同时,定位高端纯电汽车的极氪也应运而生。2021年3月,极氪由吉利汽车、吉利控股集团在宁波共同投资成立,宣告吉利杀入高端电动汽车赛道。在品牌成立之时,极氪CEO安聪慧曾表示,“大象转身确实比较难,历史包袱也很沉重。我们的转型有劣势也有优势,我们能利用吉利汽车的资源,也有传统制造的经验,可以走出第三赛道。”

基于重资打造的SEA浩瀚架构,极氪也不负众望。2021年10月,极氪交付首款产品“极氪 001”,价格为 29.9 至 38.6 万元;随后,极氪又推出一款MPV车型“极氪 009” ,售价为 49.9 万元至58.8 万元;今年4月紧凑型SUV极氪X正式上市,售价18.98万元起。而在招股书公开的同一天,极氪也发布了第四款车型极氪007的首批官图,定位为中型纯电豪华轿车,预售价或在21-26万元之间。

去年12月,吉利汽车在港交所公告称,极氪已于12月7日按保密基准向美国证交会递交可能进行IPO的注册声明草拟本。报道称极氪还考虑将香港作为其上市地点,但选择纽约是希望获得更高的估值。

而在A轮融资完成后,极氪的投后估值已达到1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48亿元),超过“蔚小理”三家造车新势力在美国IPO前的估值。如无意外,极氪有望创下造车新势力最快IPO时间记录,李书福也将斩获又一个超级IPO。

卖出17万辆车,宁德时代、B站都投了

极氪凭何成为最快造车IPO?

正所谓“早期看产品,长期看量产”,一家车企的量产交付成绩,是其竞争力最有力的证明。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2年10月,极氪向市场交付了10119辆极氪001,成为中国纯电汽车品牌打造的首款单月交付量超过10000辆的纯电高端车型。而截至2023年10月31日,极氪已累计交付170053辆,这也是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中国高端纯电动汽车市场交付最快的车辆之一。

根据极氪的统计口径,极氪001稳居30万以上纯电车型销量冠军,新近发布的001 FR更是成为最快量产电动车;极氪009成为50万以上MPV销量冠军;极氪X则是20万以上紧凑型车市场销量前十中唯一的中国品牌。

频出爆款的极氪,营收也随之水涨船高。招股书显示,2020年到2022年,极氪分别实现营收31.85亿元、65.28亿元和318.99亿元,而今年上半年的总营收为212.70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136.02%。其中,极氪在今年上半年的整车销售收入为131.75亿元,同比增长148.75%。同时,今年上半年,极氪整车毛利率为12.3%,同比增长7.6个百分点。

当然,亏损也是极氪不容忽视的问题。招股书透露,2020年至2022年,极氪净利润分别为1.04亿元、-45.14亿元和-76.55亿元。而今年上半年的净亏损为38.71亿元,去年同期则为30.85亿元。相对应的,极氪也在持续重注研发。2023年上半年极氪研发投入31.89亿元,同比增长56.09%,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累计研发投入达到117.95亿元。

至于外界关注的极氪是否会推出混动产品,安聪慧表示,极氪目前没有计划做混动车,专注于纯电车,2025年计划实现65万辆销量。今年开始,每年最少两款全新车型投放市场,将满足于各个细分市场,到2025年将有8款车型上市。

作为一匹新造车黑马,极氪自然也引来了一众投资方的青睐。

时间回到2021年8月,刚成立的极氪宣布完成了5亿美元Pre-A轮融资,参投方包括英特尔资本、宁德时代、哔哩哔哩、鸿商集团和博裕资本等五家生态伙伴。彼时,极氪的投后估值约为90亿美元。

今年2月,极氪又宣布完成7.5亿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阵容豪华——由Mobileye创始人Amnon Shashua教授、宁德时代、越秀产业基金、通商基金、衢州信安智造基金共同投资。

具体来看,Amnon Shashua教授掌舵的芯片巨头Mobileye,堪称是自动驾驶江湖中的老牌豪门。去年10月,Mobileye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一举成为自动驾驶最大IPO。迄今为止,该公司芯片产品已累计卖出1亿颗。而极氪与Mobileye也是深度捆绑,旗下车型极氪001和极氪009搭载的智能驾驶芯片正是来自于Mobileye。

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更无需赘述。占据着全球动力电池头把交椅,宁德时代的投资触角更是覆盖整条电池产业链,被业内称作产业资本“四大金刚”之一。资料显示,宁德时代与极氪在2022年8月签署了五年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宁德时代全球首发的量产版麒麟电池也已经在极氪009和极氪001车型上量产装车。

此外,越秀产业基金、通商基金、衢州信安智造基金均为国资背景投资机构,分别来自广州、宁波和衢州。极氪表示,上述三家将协助极氪整合其丰富的产业资源,助力极氪在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拓展。

毫无疑问,有着一众产业巨头和国资机构的加持,极氪的IPO底气更足了。

排队宣布融资,中国新造车江湖夜未眠

放眼望去,造车江湖依旧火爆。

同样来势汹汹的是哪吒汽车。今年8月底,哪吒汽车宣布已完成总额为70亿元人民币的Crossover轮融资。须知道,Crossover交叉轮融资是一种典型的上市前融资,能让企业更快实现IPO上市。

今年6月,就有消息称哪吒汽车提交10亿美元港股IPO申请,不过很快遭到官方辟谣。即便如此,哪吒汽车IPO的脚步正在越来越近了。

经常传出IPO消息的还有电动汽车制造商华人运通,也即高合汽车。公司创始人为丁磊,曾担任上海通用汽车总经理、上海市浦东新区副区长以及乐视汽车联合创始人,于2017年成立高合汽车,旗下有高端SUV高合HiPhi,售价动辄50万元起。说起来,高合汽车也算是后来居上,在豪华电动车细分市场中脱颖而出。

备受关注的则有阿维塔科技,不久前正式宣布完成30亿元B轮融资——新进投资方为重庆产业母基金、交银投资、广开控股等;追加投资方为长安汽车、南方资产、两江产业基金等,投后估值近200亿元。

与此同时,石头科技创始人昌敬也带着极石汽车来了。今年9月底,洛轲智能宣布获得魏桥创业集团的10亿美元战略投资,约合人民币70亿元。而洛轲的掌门人,正是昌敬。今年以来,洛轲智能又获得了IDG资本、腾讯投资、魏桥创业集团投资。梳理公开信息,洛轲智能已经筹集了超15亿美元。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新玩家正在争夺最后的入场券。

不久前,雷军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一张团队合影,IP归属地为新疆,而合影中众人手持的横幅上面写着“为小米汽车而战”几个大字。外界猜测小米汽车极有可能在新疆夏季进行路试,且雷军亲自带队。

更热闹的一幕,则是新能源儿子们集体登场了——东风汽车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岚图汽车;上汽集团旗下智己汽车;广汽集团旗下的埃安.....此外,吉利、上汽、长城等传统车企陆续开始练小号,推出独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为何新能源造车竞争残酷如斯——剩下了蔚来、小鹏、理想,大家还依然络绎不绝要造车?

投资圈有一个普遍的观点:智能电动汽车将会是未来非常重要的终端,如同手机一样。所以,我们才看到了当年国产手机残酷厮杀的一幕,即将在新能源汽车上重演。

造车不止于车,这是一场攸关未来的竞赛。回望人类历史中,从柴火到煤炭,从煤炭再到油气,人类社会每次巨大的进步,都是伴随着能源革命而来。如果要告别石油时代,削弱石油霸权,势必要发展新能源,而新能源汽车无疑最大的应用场景。

说到底,新能源汽车背后是一场时代之战,可能远远超出了汽车本身。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吉利汽车

5.2k
  • 吉利控股李东辉:继续推动内部协同整合,优化相关方利益
  • 吉利汽车:浙江极氪拟以93.67亿元合计获得领克51%股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最快造车IPO来了,极氪估值900亿

说到底,新能源汽车背后是一场时代之战,可能远远超出了汽车本身。

文|投资界-天天IPO

今日(11月10日),极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极氪”)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开提交了IPO招股书。招股书显示,极氪计划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ZK”。

这个超级IPO背后的掌舵者正是 “汽车狂人”——李书福。1963年出生于浙江台州农村的李书福,放过牛、开过照相馆、生产过冰箱、卖过装潢材料、造过摩托车,直到1996年杀入汽车行业,一路带领吉利成长为一家汽车巨头,并在2021年于宁波创立了极氪品牌,进军高端电动车。

两年长成一个IPO,极氪堪称中国新能源大爆发的缩影。不止于此,哪吒汽车、高合汽车等第二批造车新势力也正在开足马力奔赴IPO,还有小米雷军、石头科技昌敬也在埋头造车。没人愿意错过智能汽车时代的最后一张门票。

两年估值900亿,吉利“亲儿子”要去IPO了

极氪迅猛崛起背后,离不开一个人——李书福。

1963年,李书福出生在浙江台州一个小山村,从小就展现出经商头脑。而吉利的故事,要从1992年说起,起初李书福成立了吉利建筑装饰材料,后来转战生产吉利摩托车。到了1996年,吉利摩托车产销量已达20万辆。

几乎同一时间,李书福杀入了汽车行业。彼时,他在临海征地850亩,宣布投资5个亿,筹建吉利“豪情汽车工业园区”。但在当时,汽车行业还没有向民营企业开放,然而李书福却曾不服输地表示,“轿车是什么?不就是四个轮子、一个方向盘、一个发动机、一个车壳,里面两个沙发吗?”

最终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际,吉利成为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质的民营企业。此后,吉利一路高歌猛进,也在2005年成功在香港上市,最新市值超过930亿港元。

但李书福的野心并不止于此。2010年,李书福斥资18亿美元,收购有86年历史的欧洲老牌车企沃尔沃,成功缔造了“蛇吞象”案例。随后,吉利开始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并在2017年与沃尔沃合资成立领克汽车,聚焦混动高端市场。同一年,吉利控股又成功收购马来西亚宝腾汽车、英国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以及美国飞行汽车公司Terrafugia。

与此同时,定位高端纯电汽车的极氪也应运而生。2021年3月,极氪由吉利汽车、吉利控股集团在宁波共同投资成立,宣告吉利杀入高端电动汽车赛道。在品牌成立之时,极氪CEO安聪慧曾表示,“大象转身确实比较难,历史包袱也很沉重。我们的转型有劣势也有优势,我们能利用吉利汽车的资源,也有传统制造的经验,可以走出第三赛道。”

基于重资打造的SEA浩瀚架构,极氪也不负众望。2021年10月,极氪交付首款产品“极氪 001”,价格为 29.9 至 38.6 万元;随后,极氪又推出一款MPV车型“极氪 009” ,售价为 49.9 万元至58.8 万元;今年4月紧凑型SUV极氪X正式上市,售价18.98万元起。而在招股书公开的同一天,极氪也发布了第四款车型极氪007的首批官图,定位为中型纯电豪华轿车,预售价或在21-26万元之间。

去年12月,吉利汽车在港交所公告称,极氪已于12月7日按保密基准向美国证交会递交可能进行IPO的注册声明草拟本。报道称极氪还考虑将香港作为其上市地点,但选择纽约是希望获得更高的估值。

而在A轮融资完成后,极氪的投后估值已达到1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48亿元),超过“蔚小理”三家造车新势力在美国IPO前的估值。如无意外,极氪有望创下造车新势力最快IPO时间记录,李书福也将斩获又一个超级IPO。

卖出17万辆车,宁德时代、B站都投了

极氪凭何成为最快造车IPO?

正所谓“早期看产品,长期看量产”,一家车企的量产交付成绩,是其竞争力最有力的证明。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2年10月,极氪向市场交付了10119辆极氪001,成为中国纯电汽车品牌打造的首款单月交付量超过10000辆的纯电高端车型。而截至2023年10月31日,极氪已累计交付170053辆,这也是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中国高端纯电动汽车市场交付最快的车辆之一。

根据极氪的统计口径,极氪001稳居30万以上纯电车型销量冠军,新近发布的001 FR更是成为最快量产电动车;极氪009成为50万以上MPV销量冠军;极氪X则是20万以上紧凑型车市场销量前十中唯一的中国品牌。

频出爆款的极氪,营收也随之水涨船高。招股书显示,2020年到2022年,极氪分别实现营收31.85亿元、65.28亿元和318.99亿元,而今年上半年的总营收为212.70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136.02%。其中,极氪在今年上半年的整车销售收入为131.75亿元,同比增长148.75%。同时,今年上半年,极氪整车毛利率为12.3%,同比增长7.6个百分点。

当然,亏损也是极氪不容忽视的问题。招股书透露,2020年至2022年,极氪净利润分别为1.04亿元、-45.14亿元和-76.55亿元。而今年上半年的净亏损为38.71亿元,去年同期则为30.85亿元。相对应的,极氪也在持续重注研发。2023年上半年极氪研发投入31.89亿元,同比增长56.09%,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累计研发投入达到117.95亿元。

至于外界关注的极氪是否会推出混动产品,安聪慧表示,极氪目前没有计划做混动车,专注于纯电车,2025年计划实现65万辆销量。今年开始,每年最少两款全新车型投放市场,将满足于各个细分市场,到2025年将有8款车型上市。

作为一匹新造车黑马,极氪自然也引来了一众投资方的青睐。

时间回到2021年8月,刚成立的极氪宣布完成了5亿美元Pre-A轮融资,参投方包括英特尔资本、宁德时代、哔哩哔哩、鸿商集团和博裕资本等五家生态伙伴。彼时,极氪的投后估值约为90亿美元。

今年2月,极氪又宣布完成7.5亿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阵容豪华——由Mobileye创始人Amnon Shashua教授、宁德时代、越秀产业基金、通商基金、衢州信安智造基金共同投资。

具体来看,Amnon Shashua教授掌舵的芯片巨头Mobileye,堪称是自动驾驶江湖中的老牌豪门。去年10月,Mobileye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一举成为自动驾驶最大IPO。迄今为止,该公司芯片产品已累计卖出1亿颗。而极氪与Mobileye也是深度捆绑,旗下车型极氪001和极氪009搭载的智能驾驶芯片正是来自于Mobileye。

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更无需赘述。占据着全球动力电池头把交椅,宁德时代的投资触角更是覆盖整条电池产业链,被业内称作产业资本“四大金刚”之一。资料显示,宁德时代与极氪在2022年8月签署了五年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宁德时代全球首发的量产版麒麟电池也已经在极氪009和极氪001车型上量产装车。

此外,越秀产业基金、通商基金、衢州信安智造基金均为国资背景投资机构,分别来自广州、宁波和衢州。极氪表示,上述三家将协助极氪整合其丰富的产业资源,助力极氪在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拓展。

毫无疑问,有着一众产业巨头和国资机构的加持,极氪的IPO底气更足了。

排队宣布融资,中国新造车江湖夜未眠

放眼望去,造车江湖依旧火爆。

同样来势汹汹的是哪吒汽车。今年8月底,哪吒汽车宣布已完成总额为70亿元人民币的Crossover轮融资。须知道,Crossover交叉轮融资是一种典型的上市前融资,能让企业更快实现IPO上市。

今年6月,就有消息称哪吒汽车提交10亿美元港股IPO申请,不过很快遭到官方辟谣。即便如此,哪吒汽车IPO的脚步正在越来越近了。

经常传出IPO消息的还有电动汽车制造商华人运通,也即高合汽车。公司创始人为丁磊,曾担任上海通用汽车总经理、上海市浦东新区副区长以及乐视汽车联合创始人,于2017年成立高合汽车,旗下有高端SUV高合HiPhi,售价动辄50万元起。说起来,高合汽车也算是后来居上,在豪华电动车细分市场中脱颖而出。

备受关注的则有阿维塔科技,不久前正式宣布完成30亿元B轮融资——新进投资方为重庆产业母基金、交银投资、广开控股等;追加投资方为长安汽车、南方资产、两江产业基金等,投后估值近200亿元。

与此同时,石头科技创始人昌敬也带着极石汽车来了。今年9月底,洛轲智能宣布获得魏桥创业集团的10亿美元战略投资,约合人民币70亿元。而洛轲的掌门人,正是昌敬。今年以来,洛轲智能又获得了IDG资本、腾讯投资、魏桥创业集团投资。梳理公开信息,洛轲智能已经筹集了超15亿美元。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新玩家正在争夺最后的入场券。

不久前,雷军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一张团队合影,IP归属地为新疆,而合影中众人手持的横幅上面写着“为小米汽车而战”几个大字。外界猜测小米汽车极有可能在新疆夏季进行路试,且雷军亲自带队。

更热闹的一幕,则是新能源儿子们集体登场了——东风汽车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岚图汽车;上汽集团旗下智己汽车;广汽集团旗下的埃安.....此外,吉利、上汽、长城等传统车企陆续开始练小号,推出独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为何新能源造车竞争残酷如斯——剩下了蔚来、小鹏、理想,大家还依然络绎不绝要造车?

投资圈有一个普遍的观点:智能电动汽车将会是未来非常重要的终端,如同手机一样。所以,我们才看到了当年国产手机残酷厮杀的一幕,即将在新能源汽车上重演。

造车不止于车,这是一场攸关未来的竞赛。回望人类历史中,从柴火到煤炭,从煤炭再到油气,人类社会每次巨大的进步,都是伴随着能源革命而来。如果要告别石油时代,削弱石油霸权,势必要发展新能源,而新能源汽车无疑最大的应用场景。

说到底,新能源汽车背后是一场时代之战,可能远远超出了汽车本身。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