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玉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3)》显示,2022年,东部地区贷款余额同比增速最高,达到11.5%,比全国水平高出1.1个百分点,东北仅增长3.8%,不到全国水平的一半;中部地区存款余额同比增长最快,达到11.7%,东北增速最低,只有9.7%。
报告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等10个省份;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6个省份;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2个省份;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份。
东部贷款增速最快
报告显示,2022年,分区域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1.5%、11.1%、10.3%和3.8%,除东北外,其余地区贷款增速均超过10.4%的全国水平。
东北地区贷款增速最慢,这或与当地经济增长情况有关,2022年东北三省GDP实际增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吉林省下降1.9%,在31个省份中倒数第一。报告还提到,2022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45.4%、24.9%、26.3%和3.4%,东北贡献程度亦是最低。
2022年,央行两次下调政策利率共20个基点,在此背景下,所有地区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均有所下降。去年12月,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4.49%、4.79%、4.86%、4.68%,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0.56、0.61、0.54和0.76个百分点,东北地区降幅最大。
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贷款利率最低,或许和当地金融资源发达有关。截至2022年末,东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194.7万亿元,在全国占比59.5%。
中部地区存款增长最快
2022年末,全国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0.8%,其中,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同比分别增长11.4%、11.7%、11.4%和9.7%。除东北地区外,其余地区存款增速均超过全国水平。
存款增长最快的中部地区,其经济增速也领先其他地区。2022年,中部地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0%,比全国高1.0个百分点,比东部、西部、东北分别高1.5、0.8、2.7个百分点,中部区域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22.1%,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从居民存款来看,2022年末,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住户存款占比分别为50.4%、20.8%、20.3%、8.5%,和2021年相比,东部地区占比上升了0.7个百分点,西部和东北分别下降0.4、0.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占比不变。
东部社融增量占比为历史次高
2022年,全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2.0万亿元,其中,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增量占全国比重分别为60.3%、19.1%、18.9%和1.7%,东部地区增量占比较上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其余分别增长1.3、0.2、0.4个百分点。
从2013年央行首次公布区域社融数据以来,东部地区社融增量占比整体呈现逐年走高的趋势,最低点出现在2014年,为50.4%,最高出现在2021年,为62.3%。2022年,东部地区社融增量占比虽较上年有所下降,但依然是历史次高。
从社融结构来看,2022年,表外融资减少5835亿元,同比少减2.1万亿元,跌幅较上年明显收窄,其中,东部地区表外融资全年增加2997亿元。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对界面新闻表示,2018年资管新规实施以来,表外融资一路下滑,2022年情况有所好转,或意味着过渡期结束,行业走向正常化发展。“同时近几年信贷投放力度大,也有一定替代效应。”他称。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也表达了类似观点,表外融资下降,除了监管因素影响外,近年来,国内持续加大实体经济资产力度,不少表外融资转表内,同时部分行业处于低迷状况,这些因素均对该指标波动形成影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