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咖啡+贝果”,单店外卖月销1万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咖啡+贝果”,单店外卖月销1万单?

做咖啡,想象空间还有多大?

文|咖门

在上海新天地附近,有一家咖啡小店,凭借“咖啡+贝果”,在外卖平台单店单月销量超1万单,坐稳咖啡外卖人气榜单。

而且自去年12月开出首店,至今不到一年已扩张到50余家店。

这个品牌,如何在竞争激烈的上海闯出一片天?

一、单店外卖月销万单,上海跑出一个“咖啡+”神奇小店

近两年,“咖啡+”模式,几乎推一个火一个。

最近,在上海SOHO复兴广场,我发现了一个新案例:Silverflow银流咖啡&贝果(以下简称银流咖啡),瞄准白领刚需,做起了“咖啡+轻食”。

早上6点打开外卖平台,定位新天地搜索“咖啡”,你一定不会错过这家店:

在为数不多正在营业的门店中,它总是出现在列表前列,并显示“接受预订,6点20后开始配送”。

翻阅其菜单栏,有近50款咖啡饮品、20余款烘焙轻食,还有多个套餐可以选择。

凑单满减后,花费约18元可以买到1杯咖啡和1份欧包,如果将预算提升到25~28元,就能拥有1杯咖啡和1份有蛋有肉的贝果套餐。

评论区不少顾客自发安利,如“平价量足”“送得很快”“无限回购”等高频出现。

“这家新天地店,目前日均卖出600多杯,美团与饿了么加一起,近段时间总单量几乎月月过万。”银流咖啡的创始人许兰月说。

我了解到,自去年12月首店开业以来,银流咖啡一直聚焦咖啡外卖生意,而且,门店快速扩张到50多家,分布在上海、北京、杭州、成都、景德镇等城市,多家门店登上外卖平台区域人气榜单。

“从收入结构来看,现在门店含轻食、烘焙的订单占比超70%,外卖占到整体营收的60%。大部分门店的日均出杯量,可以做到300~400杯,生意比较好的门店,可以稳定在400杯以上。”许兰月说。

“咖啡+”已经不是新鲜事,银流是如何在高手云集的上海,闯出一片生存空间的?我和许兰月深入聊了聊。

二、20元“吃饱喝好”,4个动作,让咖啡复制轻食经验

许兰月自毕业后,一直在创业路上摸索,也是400+门店的轻食连锁品牌“沙野轻食”的创始人之一。基于轻食的创业经验,她找到了一条咖啡“突围路”:

1、瞄准白领刚需,主打20元“吃饱喝好”

考虑到咖啡的消费频率与顾客黏性,许兰月将目光瞄向了白领刚需。

为了平衡成本,覆盖更多目标人群,银流咖啡主攻20~30平米的小型快取店,把70%的门店都开在写字楼或者办公区周边。

在咖啡+的搭配上,不仅有基础的欧包、可颂等烘焙产品,也有各色口味的现制贝果、麦芬、三明治,甜、咸、荤、素、冷、热兼具,实现早中晚餐、下午茶场景全覆盖。

定价走平价路线,1杯咖啡+1份轻食的套餐价格,集中在18~23元。对于身处高端写字楼的上班族来说,花费20元左右吃一顿餐食,普遍都能接受。

门店的营业时间也配合打工人的作息,从早上六点半一直持续到晚上七点半。“每天早餐、下午茶时段是销售高峰期,下午5点后的售卖以烘焙轻食产品为主。”许兰月说。

2、聚焦外卖平台,扩大辐射范围

为了进一步扩大门店的辐射范围,许兰月决定在外卖上下功夫。

她观察到,近两年咖啡虽然火热,但真正通过线上平台做大做强的品牌并不多。而沙野轻食90%的订单都来自线上,这也让其积累了丰富的外卖运营经验与平台资源。

首先是外卖平台基础信息的优化。许兰月表示,相比常规餐饮,咖啡用户更关注门店的调性、艺术感。不论是产品展示、文字描述,还是轮播图等“外卖门店装修”,都尽可能呈现品牌特色。

再者,在门店上线外卖平台之前,许兰月会对同区域的咖啡商家进行数据分析,据此设置不同门店的活动类型与活动力度,确保引流优势。

在日常运营中,许兰月还会时刻关注平台咖啡饮品相关的活动,以借助平台优势进入更多消费者视野,拉升门店销量。

3、丰富SKU,线下30%的营业额来自团餐

值得关注的是,银流咖啡还有一部分不小的固定营收来自“团餐”。

许兰月发现,不少公司在员工团建、商务活动等场景中,把“咖啡+烘焙轻食”作为福利犒劳员工。

于是,银流咖啡主动开发周边酒店、大型企业、活动展会,或借助团餐平台,不断拓展团餐业务资源。

许兰月介绍,目前银流咖啡除了外卖平台的团餐订单,小型以上团餐的流水平均占到线下营业额的30%。

“我们有70多个SKU,产品可选择多、出餐快,适合团餐场景,是大家选择我们的原因。”

“一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就能提前锁定收入。团餐的客单价高、利润也高,能稳定门店经营。”许兰月说。

4、背靠轻食团队,共享供应链能力

不论是70多个SKU,还是做外卖、接大单,都对门店的出餐能力与供应链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银流咖啡也有应对之策:

一方面,不执着于鲜果、鲜奶,以及复杂的咖啡特调,而是提高原料的复用率;并自建贝果、麦芬生产线,将烘焙轻食“工厂化”生产,在门店只保留加热、组装动作。

另一方面,借助沙野轻食的供应链资源,减轻门店的库存压力。

许兰月提到,目前上海地区的门店,与沙野轻食共用3500平的货仓,每天有18辆货车跑在路上,门店物料可以做到日配。

这样的好处是:减少冷柜设备,缩短吧台动线,门店面积也可以进一步压缩,减轻房租、装修等成本压力,整体下来提高运营效率。

三、降价趋势不可逆转,但“咖啡+”模式是一个解题思路

今年以来,咖啡价格不断内卷,不少咖啡创业者感到生存压力。而银流咖啡的快速成长,也让我们看到了“咖啡+”外卖的发展空间。

在咖啡外卖蓬勃发展的同时,平台也开始向咖啡倾斜更多资源,在部分城市的早餐、下午茶点单场景中,咖啡出现的频率不断提升,活动力度不断加大,促使咖啡价格进一步下探。

在许兰月看来,咖啡作为一杯日常饮品,降价趋势不可逆转。但“咖啡+”模式是很有前景的。

她观察到,在下沉市场,特调拿铁、烘焙产品仍存在稀缺性,如贝果等一线流行产品,会有更好的销售表现。

她列举了一组数据,银流咖啡在二、三线城市的外卖单笔订单,除去平台抽成,门店实收在20元以上,远高于一线门店17元的平均值。

“大多用户对烘焙产品的价格敏感度不高,提高烘焙轻食产品的供应,也是应对价格内卷的有效方式。”许兰月说。

伴随着咖啡的持续下沉,“咖啡+”模式,或许还存在一轮机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咖啡+贝果”,单店外卖月销1万单?

做咖啡,想象空间还有多大?

文|咖门

在上海新天地附近,有一家咖啡小店,凭借“咖啡+贝果”,在外卖平台单店单月销量超1万单,坐稳咖啡外卖人气榜单。

而且自去年12月开出首店,至今不到一年已扩张到50余家店。

这个品牌,如何在竞争激烈的上海闯出一片天?

一、单店外卖月销万单,上海跑出一个“咖啡+”神奇小店

近两年,“咖啡+”模式,几乎推一个火一个。

最近,在上海SOHO复兴广场,我发现了一个新案例:Silverflow银流咖啡&贝果(以下简称银流咖啡),瞄准白领刚需,做起了“咖啡+轻食”。

早上6点打开外卖平台,定位新天地搜索“咖啡”,你一定不会错过这家店:

在为数不多正在营业的门店中,它总是出现在列表前列,并显示“接受预订,6点20后开始配送”。

翻阅其菜单栏,有近50款咖啡饮品、20余款烘焙轻食,还有多个套餐可以选择。

凑单满减后,花费约18元可以买到1杯咖啡和1份欧包,如果将预算提升到25~28元,就能拥有1杯咖啡和1份有蛋有肉的贝果套餐。

评论区不少顾客自发安利,如“平价量足”“送得很快”“无限回购”等高频出现。

“这家新天地店,目前日均卖出600多杯,美团与饿了么加一起,近段时间总单量几乎月月过万。”银流咖啡的创始人许兰月说。

我了解到,自去年12月首店开业以来,银流咖啡一直聚焦咖啡外卖生意,而且,门店快速扩张到50多家,分布在上海、北京、杭州、成都、景德镇等城市,多家门店登上外卖平台区域人气榜单。

“从收入结构来看,现在门店含轻食、烘焙的订单占比超70%,外卖占到整体营收的60%。大部分门店的日均出杯量,可以做到300~400杯,生意比较好的门店,可以稳定在400杯以上。”许兰月说。

“咖啡+”已经不是新鲜事,银流是如何在高手云集的上海,闯出一片生存空间的?我和许兰月深入聊了聊。

二、20元“吃饱喝好”,4个动作,让咖啡复制轻食经验

许兰月自毕业后,一直在创业路上摸索,也是400+门店的轻食连锁品牌“沙野轻食”的创始人之一。基于轻食的创业经验,她找到了一条咖啡“突围路”:

1、瞄准白领刚需,主打20元“吃饱喝好”

考虑到咖啡的消费频率与顾客黏性,许兰月将目光瞄向了白领刚需。

为了平衡成本,覆盖更多目标人群,银流咖啡主攻20~30平米的小型快取店,把70%的门店都开在写字楼或者办公区周边。

在咖啡+的搭配上,不仅有基础的欧包、可颂等烘焙产品,也有各色口味的现制贝果、麦芬、三明治,甜、咸、荤、素、冷、热兼具,实现早中晚餐、下午茶场景全覆盖。

定价走平价路线,1杯咖啡+1份轻食的套餐价格,集中在18~23元。对于身处高端写字楼的上班族来说,花费20元左右吃一顿餐食,普遍都能接受。

门店的营业时间也配合打工人的作息,从早上六点半一直持续到晚上七点半。“每天早餐、下午茶时段是销售高峰期,下午5点后的售卖以烘焙轻食产品为主。”许兰月说。

2、聚焦外卖平台,扩大辐射范围

为了进一步扩大门店的辐射范围,许兰月决定在外卖上下功夫。

她观察到,近两年咖啡虽然火热,但真正通过线上平台做大做强的品牌并不多。而沙野轻食90%的订单都来自线上,这也让其积累了丰富的外卖运营经验与平台资源。

首先是外卖平台基础信息的优化。许兰月表示,相比常规餐饮,咖啡用户更关注门店的调性、艺术感。不论是产品展示、文字描述,还是轮播图等“外卖门店装修”,都尽可能呈现品牌特色。

再者,在门店上线外卖平台之前,许兰月会对同区域的咖啡商家进行数据分析,据此设置不同门店的活动类型与活动力度,确保引流优势。

在日常运营中,许兰月还会时刻关注平台咖啡饮品相关的活动,以借助平台优势进入更多消费者视野,拉升门店销量。

3、丰富SKU,线下30%的营业额来自团餐

值得关注的是,银流咖啡还有一部分不小的固定营收来自“团餐”。

许兰月发现,不少公司在员工团建、商务活动等场景中,把“咖啡+烘焙轻食”作为福利犒劳员工。

于是,银流咖啡主动开发周边酒店、大型企业、活动展会,或借助团餐平台,不断拓展团餐业务资源。

许兰月介绍,目前银流咖啡除了外卖平台的团餐订单,小型以上团餐的流水平均占到线下营业额的30%。

“我们有70多个SKU,产品可选择多、出餐快,适合团餐场景,是大家选择我们的原因。”

“一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就能提前锁定收入。团餐的客单价高、利润也高,能稳定门店经营。”许兰月说。

4、背靠轻食团队,共享供应链能力

不论是70多个SKU,还是做外卖、接大单,都对门店的出餐能力与供应链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银流咖啡也有应对之策:

一方面,不执着于鲜果、鲜奶,以及复杂的咖啡特调,而是提高原料的复用率;并自建贝果、麦芬生产线,将烘焙轻食“工厂化”生产,在门店只保留加热、组装动作。

另一方面,借助沙野轻食的供应链资源,减轻门店的库存压力。

许兰月提到,目前上海地区的门店,与沙野轻食共用3500平的货仓,每天有18辆货车跑在路上,门店物料可以做到日配。

这样的好处是:减少冷柜设备,缩短吧台动线,门店面积也可以进一步压缩,减轻房租、装修等成本压力,整体下来提高运营效率。

三、降价趋势不可逆转,但“咖啡+”模式是一个解题思路

今年以来,咖啡价格不断内卷,不少咖啡创业者感到生存压力。而银流咖啡的快速成长,也让我们看到了“咖啡+”外卖的发展空间。

在咖啡外卖蓬勃发展的同时,平台也开始向咖啡倾斜更多资源,在部分城市的早餐、下午茶点单场景中,咖啡出现的频率不断提升,活动力度不断加大,促使咖啡价格进一步下探。

在许兰月看来,咖啡作为一杯日常饮品,降价趋势不可逆转。但“咖啡+”模式是很有前景的。

她观察到,在下沉市场,特调拿铁、烘焙产品仍存在稀缺性,如贝果等一线流行产品,会有更好的销售表现。

她列举了一组数据,银流咖啡在二、三线城市的外卖单笔订单,除去平台抽成,门店实收在20元以上,远高于一线门店17元的平均值。

“大多用户对烘焙产品的价格敏感度不高,提高烘焙轻食产品的供应,也是应对价格内卷的有效方式。”许兰月说。

伴随着咖啡的持续下沉,“咖啡+”模式,或许还存在一轮机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