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夜校的风,韭菜的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夜校的风,韭菜的刀

既然年轻人的“夜校热情”已被唤醒,自然有人赶来满足。

文|娱乐硬糖  刘小土

编辑|李春晖

“四柱易学,命理大师授课!1200元/8节,预付定金进群!!剩余两个早鸟位置,私!!!”

硬糖君的朋友圈,又一位玄学从业者张贴出诱人文案。神仙配置,抄底价格,搭配满屏红色感叹号,无不使人梦回九块九小课席卷互联网的2020年。(《“买课”,当代青年的新迷信》)

何况,这可是2023年全新升级的线下夜校。九块九的线上课买过等于学过,只能算赛博烧香。夜校的学习价值、社交价值、情绪价值……总之各种价值,那可是正受热捧。

此前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秋季招生,最高峰65万人在线蹲守,所有课程被一抢而空。没报上名的又跑去社交媒体求名额,搞得黄牛趁机四处回收课程,溢价三五倍转让。

这年头出个消费热点可不容易,各方自然要一拥而上。杭州、广州、成都、重庆、西安等城市迅速跟进夜校文化,喊出“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有些街道、村镇都设立了教学点,开设的还是颂钵、即兴戏剧等顶时髦的课程。

不过坏消息是,那种政府组织、具有公益性的高性价比夜校,大概率是僧多粥少。加之招生名额、上课时间、教学地点等多有限制,也令大量想上夜校的人望而却步。

但既然年轻人的“夜校热情”已被唤醒,自然有人赶来满足——大批商业性夜校在城市各处拔地而起,用新的招生方式、新的运营思路、新的变现形式给夜校市场亿点小小刺激。

夜校学什么?

很长时间里,夜校主要面向中老年群体,算是退休人员的一种消遣。2016年,上海市民艺术夜校创立之初,只有中国画、书法、声乐、剪纸等七门课程,并没什么非比寻常的标杆意义。

直到2018年,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把课程细分为生活时尚和传统文化两个板块,增设桥牌、花艺、非洲鼓、红酒品鉴等新课程,这才逐渐吸引到年轻人的注意力。从今年秋招看,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最火爆的三门课程是皮具体验、烘焙和沪语,手碟、香道、即兴表演等新奇课程则成为热点话题。

以此为起点,新一批夜校的课程设计逻辑基本相似:或迎合当代年轻人的兴趣审美,或与城市文化和专业院校紧密相连。这也是让全国夜校形成差异和特色的关键。

比如在电商之都杭州,直播、摄影、服装设计等夜校课程颇受欢迎,很多项目都有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高校参与。到了网红、自媒体扎堆的成都,剪辑、化妆等夜校课热度更高,甚至编剧课都细分为短剧、短视频、Vlog等等。

9月以前,绝大多数夜校还是地方政府牵线搭桥,社区、村委、文化馆、培训机构、艺术团队等合作共创。夜校的数量和内容确实大幅增加,但在地点、时间、授课方式等方面仍需学员做出配合。据硬糖君了解,常规夜校会在晚上七八点开始上课。而这个时间,很多打工人还在加班。

显然,相关文化单位还没有追上年轻人爱学习的脚步。硬糖君怀着强烈求知欲搜索“长沙夜校”,看到的却是满屏美食,智能推荐还特意纠正:为您显示“长沙夜宵”的搜索结果。

传统专业机构的反应迟缓,正是催生新模式的机会。一批商业夜校迅速出现在市场,其运营模式高度雷同:“校长”从社交媒体吸引流量,通过私聊、社群等方式沉淀用户,再根据学员的具体需求设计课程、聘请老师、展开后期工作。

这些商业夜校主要分布在北上广深,正渗透到合肥、西安、南京、大理、宁波等城市。硬糖君跟各地的“校长”聊过,商业夜校目前在一线和新一线比较容易存活,在二三线城市的开课率远比想象中低。说来说去,还是空虚寂寞冷、有劲儿没处使的都市青年能以更快速度、更高热情消费网红文化、流行文化。

商业夜校也进一步拓展了夜校课程的广度和深度。据硬糖君了解,北京夜校已有盘串、疗愈、电竞、宠物社交、人工智能等更新颖的课程出现。如人工智能板块,竟能细分出十个课时的“AI教人做自媒体”,主打一个愿者上钩。

谁来教夜课?

传统夜校主打一个便宜,讲师队伍却绝不含糊。协会会长、大学教授、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卧虎藏龙,个个都是相应领域的大佬。就说上海艺术夜校的京剧艺术课,是由得过戏剧梅花奖的国家一级演员王玉兰授课。

相比上海,其他城市的夜校师资或许稍弱,但绝大多数也是高校退休老师、协会老干部等等。尤其是摄影、书法、国画、古琴一类传统文化课程,授课老师几乎都是“称霸地方协会”的资深会员。

他们业余时间充足,不在乎仨瓜俩枣的课时费,趁着退休用爱发电。这也是上海艺术夜校受到年轻人追捧的一大原因。普通课程定价500元/人,平均下来不过60元/课时。哪怕品茶、面塑、钩针等项目要交一些课程材料费,也不过两三百块。

地方夜校也有按入门、中级、大师开班的,不同级别对应不同价格,但顶格也就千把块,甚至能够做到包教包会。有些考证项目,学员如果第一年没通过,甚至还能免费再学第二年。因此,翻阅上海艺术夜校的好评,便宜、高性价比是最常见的字眼。

而商业夜校的讲师主要分为三类:第一就是失业已久的教培人员,主攻英语、播音、舞蹈等常规项目。他们擅长系统性安排课程,能够按入门、进阶、高阶逐级收费。

第二是知识付费的过气网红或创作者,他们已经很难在线上寻求流量增长,只能顺着风口转战线下。这些人自带粉丝基本盘,开课率相对较高。

第三则是副业玩家,自学或消费过心理学、音乐疗愈、剧本杀表演等内容。可谓“久病成医”,转眼便能以讲师自居、带班赚钱。

相同之处是,这些讲师可没有传统夜校老前辈的松弛感,他们必须极力包装、抓紧变现。硬糖君翻看了十多家北京夜校的资料,发现其讲师介绍用的大概是相同模版,话术必有师从XX、经验丰富。

如果非要较真查实,便会知道那一长串身份含金量几何。比如一位编剧讲师自我介绍是:参与编写重要电影学术著作,操盘播放量十几亿的人气短剧,孵化数十个百万粉短视频账号。硬糖君翻译一下:读研时给导师写过电影词条,给快手短剧写过脚本,平时在网红MCN机构做文案。

这好歹还只是“简历美化”,有些电竞、修图、宠物社交的夜校课,硬糖君真有了我行我上的勇气。大量商业夜校的“校长”先在社交媒体发帖,把那些迫切希望解锁新体验的学员引到社群,造出一些假课表预测报名人数。而只有等到学员达到一定数量,他们才开始琢磨去哪儿找老师,也算是教育领域的C2B业务拓展了。

据硬糖君了解,有些人甚至只负责发帖引流,再把粉丝打包卖给夜校或讲师,售价在百元左右。听着钱不多,但就怕积少成多。发一句“北京夜校火热进行”就能到手万把块,是不是挺有诱惑力。

只可惜韭菜生长需要时间,上茬已被收完,一时半会儿我们也没办法再割一茬。

上夜校的人

据说有些夜校课程还要签到,要考核。这些流程搁上学那会儿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离开了校园的年轻人竟然抢着要上。我们有理由相信,第一批走进夜校的人心很诚,确实想从那里学到点什么。

但随着上夜校成为新风尚,夜校已经变成一种体验、一种社交、一种“富养自我”的方式,上夜校的人心态也在发生变化。最明显的表现是,夜校附加体验的吸引力正在被放大,至少商业夜校如此。

在节衣缩食的新常态下,年轻人对夜校这种单价低、热度高的“新”消费难免好奇。从社交媒体来看,大量网友是被上海艺术夜校的新闻吸引,了解到原来花很少钱也能培养兴趣,于是开始跟风报名。

上一轮互联网学习热中,广大网友也曾打开各种课程,将其认真添加到收藏夹。而今那些内容或许已经落灰,很多知识博主、学习博主的热度也大不如前。相较线上学习,夜校听起来无疑更正式、更励志,它能让年轻人假装自己还在扑腾、没有掉队,从而缓解一些现实焦虑。

也有不少人想通过夜校获得发展副业的技能。在传统培训市场,剪辑、拍摄、情感培训等课程动辄上万元。夜校价格则大大降低,虽然他们多数情况下只能获得基础知识,但先摸到门槛再自学,也要容易些。

目前的状况是,传统夜校的课程仍侧重在艺术和生活,商业夜校则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工具性。事实上,大量培训机构无非是换了一张夜校的皮,用低价入门班先吸引学员,再引导他们购买高客单价的课程和服务。比如硬糖君报名的夜校写作课原价是500元/12课时,但老师一直在推荐购买8888元的大师课。

当然,对很多人来说,上夜校能学到什么倒是其次,他们只希望多一些轻松的社交机会。互联网正变得空前无聊,人们的公开表达显著收缩。而回归现实,不少年轻人又跟同事、家人、朋友保持着一定距离,难以在贫瘠的熟人社交里得到滋养。

跟夜校的同学闲聊,硬糖君发现他们身上存在某种共性:更年轻时没有心思挖掘和保护自己的兴趣,学习只是为了上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行动指向的总是某种功利。他们早早就直接投奔现实阵营,现在却又早早厌倦了,觉得生活好乏味,也意识到当年把爱好通通割舍,那样努力追求高性价比的学习,其实也没占到多少便宜。

“想开了,想玩、想尽兴了。”这是很多人上夜校的心理,更准确说是当下年轻人普遍的心理写照。

上夜校的年轻人多了,也难免有围观者发来嘲笑,觉得很装、很跟风、很智商税。但根据硬糖君的体验,打完工还要专门跑去上一堂夜课,真的很累。如果还要打卡、发朋友圈、交三五好友,更是难上加难。至少我这种懒人,对那些一直跟风甚至追着风跑的人,永远心怀敬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夜校的风,韭菜的刀

既然年轻人的“夜校热情”已被唤醒,自然有人赶来满足。

文|娱乐硬糖  刘小土

编辑|李春晖

“四柱易学,命理大师授课!1200元/8节,预付定金进群!!剩余两个早鸟位置,私!!!”

硬糖君的朋友圈,又一位玄学从业者张贴出诱人文案。神仙配置,抄底价格,搭配满屏红色感叹号,无不使人梦回九块九小课席卷互联网的2020年。(《“买课”,当代青年的新迷信》)

何况,这可是2023年全新升级的线下夜校。九块九的线上课买过等于学过,只能算赛博烧香。夜校的学习价值、社交价值、情绪价值……总之各种价值,那可是正受热捧。

此前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秋季招生,最高峰65万人在线蹲守,所有课程被一抢而空。没报上名的又跑去社交媒体求名额,搞得黄牛趁机四处回收课程,溢价三五倍转让。

这年头出个消费热点可不容易,各方自然要一拥而上。杭州、广州、成都、重庆、西安等城市迅速跟进夜校文化,喊出“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有些街道、村镇都设立了教学点,开设的还是颂钵、即兴戏剧等顶时髦的课程。

不过坏消息是,那种政府组织、具有公益性的高性价比夜校,大概率是僧多粥少。加之招生名额、上课时间、教学地点等多有限制,也令大量想上夜校的人望而却步。

但既然年轻人的“夜校热情”已被唤醒,自然有人赶来满足——大批商业性夜校在城市各处拔地而起,用新的招生方式、新的运营思路、新的变现形式给夜校市场亿点小小刺激。

夜校学什么?

很长时间里,夜校主要面向中老年群体,算是退休人员的一种消遣。2016年,上海市民艺术夜校创立之初,只有中国画、书法、声乐、剪纸等七门课程,并没什么非比寻常的标杆意义。

直到2018年,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把课程细分为生活时尚和传统文化两个板块,增设桥牌、花艺、非洲鼓、红酒品鉴等新课程,这才逐渐吸引到年轻人的注意力。从今年秋招看,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最火爆的三门课程是皮具体验、烘焙和沪语,手碟、香道、即兴表演等新奇课程则成为热点话题。

以此为起点,新一批夜校的课程设计逻辑基本相似:或迎合当代年轻人的兴趣审美,或与城市文化和专业院校紧密相连。这也是让全国夜校形成差异和特色的关键。

比如在电商之都杭州,直播、摄影、服装设计等夜校课程颇受欢迎,很多项目都有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高校参与。到了网红、自媒体扎堆的成都,剪辑、化妆等夜校课热度更高,甚至编剧课都细分为短剧、短视频、Vlog等等。

9月以前,绝大多数夜校还是地方政府牵线搭桥,社区、村委、文化馆、培训机构、艺术团队等合作共创。夜校的数量和内容确实大幅增加,但在地点、时间、授课方式等方面仍需学员做出配合。据硬糖君了解,常规夜校会在晚上七八点开始上课。而这个时间,很多打工人还在加班。

显然,相关文化单位还没有追上年轻人爱学习的脚步。硬糖君怀着强烈求知欲搜索“长沙夜校”,看到的却是满屏美食,智能推荐还特意纠正:为您显示“长沙夜宵”的搜索结果。

传统专业机构的反应迟缓,正是催生新模式的机会。一批商业夜校迅速出现在市场,其运营模式高度雷同:“校长”从社交媒体吸引流量,通过私聊、社群等方式沉淀用户,再根据学员的具体需求设计课程、聘请老师、展开后期工作。

这些商业夜校主要分布在北上广深,正渗透到合肥、西安、南京、大理、宁波等城市。硬糖君跟各地的“校长”聊过,商业夜校目前在一线和新一线比较容易存活,在二三线城市的开课率远比想象中低。说来说去,还是空虚寂寞冷、有劲儿没处使的都市青年能以更快速度、更高热情消费网红文化、流行文化。

商业夜校也进一步拓展了夜校课程的广度和深度。据硬糖君了解,北京夜校已有盘串、疗愈、电竞、宠物社交、人工智能等更新颖的课程出现。如人工智能板块,竟能细分出十个课时的“AI教人做自媒体”,主打一个愿者上钩。

谁来教夜课?

传统夜校主打一个便宜,讲师队伍却绝不含糊。协会会长、大学教授、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卧虎藏龙,个个都是相应领域的大佬。就说上海艺术夜校的京剧艺术课,是由得过戏剧梅花奖的国家一级演员王玉兰授课。

相比上海,其他城市的夜校师资或许稍弱,但绝大多数也是高校退休老师、协会老干部等等。尤其是摄影、书法、国画、古琴一类传统文化课程,授课老师几乎都是“称霸地方协会”的资深会员。

他们业余时间充足,不在乎仨瓜俩枣的课时费,趁着退休用爱发电。这也是上海艺术夜校受到年轻人追捧的一大原因。普通课程定价500元/人,平均下来不过60元/课时。哪怕品茶、面塑、钩针等项目要交一些课程材料费,也不过两三百块。

地方夜校也有按入门、中级、大师开班的,不同级别对应不同价格,但顶格也就千把块,甚至能够做到包教包会。有些考证项目,学员如果第一年没通过,甚至还能免费再学第二年。因此,翻阅上海艺术夜校的好评,便宜、高性价比是最常见的字眼。

而商业夜校的讲师主要分为三类:第一就是失业已久的教培人员,主攻英语、播音、舞蹈等常规项目。他们擅长系统性安排课程,能够按入门、进阶、高阶逐级收费。

第二是知识付费的过气网红或创作者,他们已经很难在线上寻求流量增长,只能顺着风口转战线下。这些人自带粉丝基本盘,开课率相对较高。

第三则是副业玩家,自学或消费过心理学、音乐疗愈、剧本杀表演等内容。可谓“久病成医”,转眼便能以讲师自居、带班赚钱。

相同之处是,这些讲师可没有传统夜校老前辈的松弛感,他们必须极力包装、抓紧变现。硬糖君翻看了十多家北京夜校的资料,发现其讲师介绍用的大概是相同模版,话术必有师从XX、经验丰富。

如果非要较真查实,便会知道那一长串身份含金量几何。比如一位编剧讲师自我介绍是:参与编写重要电影学术著作,操盘播放量十几亿的人气短剧,孵化数十个百万粉短视频账号。硬糖君翻译一下:读研时给导师写过电影词条,给快手短剧写过脚本,平时在网红MCN机构做文案。

这好歹还只是“简历美化”,有些电竞、修图、宠物社交的夜校课,硬糖君真有了我行我上的勇气。大量商业夜校的“校长”先在社交媒体发帖,把那些迫切希望解锁新体验的学员引到社群,造出一些假课表预测报名人数。而只有等到学员达到一定数量,他们才开始琢磨去哪儿找老师,也算是教育领域的C2B业务拓展了。

据硬糖君了解,有些人甚至只负责发帖引流,再把粉丝打包卖给夜校或讲师,售价在百元左右。听着钱不多,但就怕积少成多。发一句“北京夜校火热进行”就能到手万把块,是不是挺有诱惑力。

只可惜韭菜生长需要时间,上茬已被收完,一时半会儿我们也没办法再割一茬。

上夜校的人

据说有些夜校课程还要签到,要考核。这些流程搁上学那会儿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离开了校园的年轻人竟然抢着要上。我们有理由相信,第一批走进夜校的人心很诚,确实想从那里学到点什么。

但随着上夜校成为新风尚,夜校已经变成一种体验、一种社交、一种“富养自我”的方式,上夜校的人心态也在发生变化。最明显的表现是,夜校附加体验的吸引力正在被放大,至少商业夜校如此。

在节衣缩食的新常态下,年轻人对夜校这种单价低、热度高的“新”消费难免好奇。从社交媒体来看,大量网友是被上海艺术夜校的新闻吸引,了解到原来花很少钱也能培养兴趣,于是开始跟风报名。

上一轮互联网学习热中,广大网友也曾打开各种课程,将其认真添加到收藏夹。而今那些内容或许已经落灰,很多知识博主、学习博主的热度也大不如前。相较线上学习,夜校听起来无疑更正式、更励志,它能让年轻人假装自己还在扑腾、没有掉队,从而缓解一些现实焦虑。

也有不少人想通过夜校获得发展副业的技能。在传统培训市场,剪辑、拍摄、情感培训等课程动辄上万元。夜校价格则大大降低,虽然他们多数情况下只能获得基础知识,但先摸到门槛再自学,也要容易些。

目前的状况是,传统夜校的课程仍侧重在艺术和生活,商业夜校则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工具性。事实上,大量培训机构无非是换了一张夜校的皮,用低价入门班先吸引学员,再引导他们购买高客单价的课程和服务。比如硬糖君报名的夜校写作课原价是500元/12课时,但老师一直在推荐购买8888元的大师课。

当然,对很多人来说,上夜校能学到什么倒是其次,他们只希望多一些轻松的社交机会。互联网正变得空前无聊,人们的公开表达显著收缩。而回归现实,不少年轻人又跟同事、家人、朋友保持着一定距离,难以在贫瘠的熟人社交里得到滋养。

跟夜校的同学闲聊,硬糖君发现他们身上存在某种共性:更年轻时没有心思挖掘和保护自己的兴趣,学习只是为了上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行动指向的总是某种功利。他们早早就直接投奔现实阵营,现在却又早早厌倦了,觉得生活好乏味,也意识到当年把爱好通通割舍,那样努力追求高性价比的学习,其实也没占到多少便宜。

“想开了,想玩、想尽兴了。”这是很多人上夜校的心理,更准确说是当下年轻人普遍的心理写照。

上夜校的年轻人多了,也难免有围观者发来嘲笑,觉得很装、很跟风、很智商税。但根据硬糖君的体验,打完工还要专门跑去上一堂夜课,真的很累。如果还要打卡、发朋友圈、交三五好友,更是难上加难。至少我这种懒人,对那些一直跟风甚至追着风跑的人,永远心怀敬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