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IP新贵:左手爽文,右手现实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IP新贵:左手爽文,右手现实

悄然间,IP市场的版权潮慢慢涌向了另一个方向。

文|毒眸

“一个时代结束了。”

2013年,吴文辉出走盛大文学前夕在微博写下这句话。旷日持久的“起点之争”终于落下帷幕,影响的涟漪逐渐扩散。不久之后,盛大文学的核心资产和战略业务纷纷出售,一时无两的网文平台遭遇巨大危机。

2016年,IP元年,网文价值飙升,国内网文市场也随之迈入一个新的时代。盛大文学与腾讯文学整合为阅文集团,完美世界则完成了对纵横中文网的收购。

网文世界震动之时,主流平台纷纷进入重组阵痛期,这期间,某种原创力量的暂时“缺位”,给网文江湖开了个新口子。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里,其它内容平台正在悄悄凝聚成一股新势力。

2018年,豆瓣阅读从豆瓣分拆出来,获得柠萌影业投资;2019年,非虚构平台网易人间工作室售卖了《请转告局长,三大队任务完成了》版权;2021年,知乎售卖“知乎三绝”之一的《洗铅华》影视版权。几个平台的动作当时并未引起外界更多的关注。

十年之间,几番沉浮,IP市场上,晋江女频,起点男频早已成为主流,当所有人已然接受这个格局时,恍然发觉,“新贵”们纷纷挤上席位。

今年,在豆瓣阅读平台,一边是《好事成双》成为大众爆款,一边是《装腔启示录》变成优质精品剧;知乎的首部IP改编长剧《为有暗香来》市场反响不错;原著版权来自非虚构写作平台网易人间的《三大队》即将在年底上映。

(《装腔启示录》剧照(图源:豆瓣)

好像一切都在重复着十年前吴文辉的那句话。

只不过,一个时代的结束,更是一个时代的开启,而这一切早已埋下了草蛇灰线。

当IP元年激起故事欲望

2016年,时尚先生Esquire特稿记者杜强的一篇《太平洋大逃杀亲历者自述》引起轰动,全网阅读量3000万+,其影视版权很快被乐视影业以百万价格买下。

(《太平洋大逃杀亲历者自述》)

一片叫好声中,杜强有过感慨,“这个局面就像功率强大的抽水泵一样把你抽上去了。”

2016年就是那个抽水泵,它不断推起各种热潮,网文、公众号图文、直播、短视频……平台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那个风口。

在这个所谓的IP元年,影视公司四处下注,也看到了非虚构特稿的魅力。

当时正值传统媒体踏入新媒体浪潮的节点,代表着媒体精英部门的“特稿”,纷纷化身非虚构公众号。界面“正午故事”,网易“人间theLivings”,腾讯“谷雨故事”,以及“真实故事计划”等先后创号。

也是在这一年的10月,豆瓣宣布成立“飞船影业”,开始电影项目的开发和孵化,发布项目“青年导演短片计划”。

只不过,之后人们鲜有看到“飞船”的短片,令人记住的反倒是六个月前,根据豆瓣阅读小说改编的短片《一日英雄》。

随后不久,豆瓣阅读宣布启动影视改编项目,从豆瓣阅读的小说文本出发,引入编剧、制片等电影创作者。据36氪报道,项目上线一个月,平台就收到了超130名职业编剧合作意向,提交合作申请的影视公司近200家。

种种行动都在向外界释出信号,豆瓣阅读将推动原创小说走向影视化改编之路。

镜头转向知乎,这年年初,一条有趣的问答激发了大家的讨论欲望。

“如果你来给《刺客信条》写剧情,你会把背景设定在哪里?”,“俯瞰长安城,一百零八坊如棋盘般排布,晴空之上一头雄鹰飞过……”马伯庸写下的回答,正是日后《长安十二时辰》的灵感前身。

(知乎提问下,马伯庸的回答)

看似是巧合,却似乎为知乎的内容未来发展埋下了伏笔。

然而,搅动了一池春水的非虚构特稿,余晖却很快来临。

2017年1月,李海鹏来到亭东文化旗下的“ONE实验室”担任首席内容官。但不到一年,团队就解散了,这个凝聚了中国最顶尖的特稿记者、被称为“特稿梦之队”的地方崩塌了。

ONE实验室的解散,引发了行业讨论。特稿需要漫长的采访周期,及大量的知识调研和事实核查,这样的时间成本,在追求效率的互联网时代是奢侈的。

正如前《南方周末》记者叶伟民所说,“ONE实验室无疑走在PGC模式上,从姿态上是纯精英的,从方法论上是反互联网的。”

看上去故事的终点已经画下,但更深的叙事线隐藏在非虚构的悲情背后,成了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

转机:寻找价值故事

一件看似和上述变化无关的事情也在2016年发生,《小别离》热播,根据CSM35城数据显示,该剧播出期间连续11天夺得收视冠军。

(《小别离》(图源:豆瓣)

在轰轰烈烈的IP大潮中,这部卖相独特的作品让柠萌影业和剧集行业意识到,在网文之外,现实是另一个IP富矿。

柠萌影业一直有危机意识,创始人苏晓曾表示,内容公司跟平台的竞争很重要的就是版权上的竞争。

2018年,豆瓣将豆瓣阅读分拆出去,独立出来的豆瓣阅读很快获得了来自柠萌影业的A轮6000万融资。豆瓣阅读恰好是柠萌影业需要的现实IP富矿。

对豆瓣阅读来说,从前期项目开发、投资等上游环节退回到更安全、稳定的舒适区,更有利于平台的发展。

豆瓣阅读CEO戴钦向毒眸回忆,“之前豆瓣阅读是一个内部创业项目,运营的初见成效,阿北跟我说,要不要考虑分拆出去独立运营,这样可以集中精力跑得更快。毕竟,整个豆瓣作为一个社区平台关心的问题,和文学平台考虑的问题不一定总是一致的。”

豆瓣阅读对平台一开始的定位是做偏出版风格的类型小说,在严肃文学和传统网文的夹缝间,戴钦和同事们找到了通俗小说的市场需求。

戴钦及其团队发现,英文小说里的科幻、悬疑、惊悚等类型化通俗文学非常成熟,而这方面在当时的国内还处于早期状态。

(“豆瓣阅读”官网频道分类)

“我们感知到这类作者群,观察到这类作品的发表渠道很少,同时也有一定的读者群,只是没有一个平台把读者和作者凝聚起来。”

于是,相较于其他网文平台区分男女频,豆瓣阅读更倾向于选择类型化作品,这帮助明确了豆瓣阅读的内容风格,培养起了自己的读者群和作者群。

而在传统网文界,一直有“黄金三章”的说法。毒眸之前的文章《网文改造剧集18年:从内容到观念》曾提到,传统网文写作会更重视爽点的快速到来与持续到来,后期则需要拉长篇幅来获得付费收入分成。

这些网文写作习惯反过来也影响了剧集市场的改编情况,既带来了早期类型的创新,也造就了如今套路的老化。

相对而言,豆瓣阅读的筛选标准,作品的多样性和亮点是被看重的。即便作品不成熟,只要有内容亮点,也会获得编辑推荐的可能。在每周的例会上,编辑们都会针对亮点作品进行分析讨论。

戴钦认为这非常有必要,“这样我们内部可以不断地生长出一些新的东西,让整个平台变得更活跃。”

从零起步的豆瓣阅读需要拉新,放大品牌效应,形成行业影响。长篇拉力赛成了破局之道。

2019年,豆瓣阅读举办了第一届长篇拉力赛征文活动,活动共有3750部作品参赛,500万读者追读。

或许出于同样的目的,另一个内容平台知乎也举办了“亲历故事"大赛。巧合的是,两个征文活动发生在同一年。

(第一届长篇拉力赛 第一季“亲历故事”大赛)

在经过知乎书店、知乎大学等业务模式尝试之后,知乎开始将付费阅读与站内原生内容结合。4月,知乎开启盐选会员模式,从社区中挖掘众多优质创作,开发成“盐言故事”。

这一举动被视为知乎的关键转折点,知乎从问答社区平台转型为综合性内容平台。知乎副总裁范俊梅告诉毒眸,“这一举动加速了社区创作向付费内容库的演变。”

贯穿年尾的两个征文比赛,很快引起了不少创作者的注意。

彼时,动辄上百万字的其它主流网文平台,劝退了不少创作者,新人作者需要保持4000字、甚至万字的日更节奏,才能有上榜机会,这对中短篇创作者来说处境尴尬。而在知乎豆瓣等平台,更新节奏由作者自己决定,榜单推崇质量为上。

在比赛设置上,豆瓣阅读和知乎都选择了放宽作品长度的规则。

知乎作者牛角青年告诉毒眸,当初选择知乎,一方面原本就是知乎的用户、信任平台,另一方面就是看在比赛对字数的要求没有那么高。

另外,两个平台的大赛都不约而同请到了影视公司和出版公司,为这类平台产出的通俗文学提供IP交易平台。豆瓣阅读的评委观察团邀请了正午阳光影业、爱奇艺等影视公司,知乎则请到了贾平凹、李敬泽等知名作家。

(第一届长篇拉力赛中,观察团各公司选择的作品)

对此,戴钦谈到,“小说的下游,出版和影视是两个大的出口。让行业参与进来挺重要的,这对读者和作者都是有意义的。”

征文活动明显促进了平台的版权售卖情况。豆瓣阅读从2018年就开始售卖版权,征文活动开启后,其版权售卖情况稳步上升。柳翠虎是第二届的长篇拉力赛冠军,赛后,也很快完成了版权交易。

同样,知乎的动作也很迅速,牛角青年的首部作品在获奖一个月后,就卖出影视版权,第二部作品也很快卖出。据36氪报道,“亲历故事”大赛参赛中的作品,44篇开发为盐选专栏,6篇进入出版及影视开发阶段。

(知乎“亲历故事”大赛第一季合作机构)

一家头部影视制作公司的影视策划小Q向毒眸透露,每一年豆瓣阅读的长篇拉力赛,各类别的前三名都很容易得到影视公司洽谈版权的机会,也比较抢手。自己曾经看中一本小说,一问才知道,版权一个月前就已经卖出去了。

在她看来,相较于传统网文平台,影视公司顺着榜单主动谈价,豆瓣阅读知乎之类平台更像传统出版社或者一些版权代理公司,每个月会给制片方做一个推荐。这样紧密的沟通,能及时地满足影视公司内容需求,保证类型化内容市场的繁荣。

征文活动奠定了大众对豆瓣阅读知乎的新认知,悄然间,IP市场的版权潮慢慢涌向了另一个方向。

一扇窄门

2018年底,网易人间工作室总监沈燕妮在经历一个激烈时刻。

作者深蓝9000多字的短篇小说《请转告局长,三大队任务完成了》在微博上突然爆火,很多影视公司找到网易人间工作室,寻求购买版权。

“我开始放了个大概的意向价格,所有人都答应了,根据大家的竞价情况,后来我又翻了一倍,所有人又答应了,我再翻了一倍……我需要在一天之内不停地做出价格战略调整。到了第二天,我已经不再说明确的价格了,所有影视公司都是带价来谈,竞争激烈到他们已经不再相互打听其他对手的出价了。”沈燕妮跟毒眸讲起这段往事,仍记忆犹新。

这个最终以高价成交的版权,就是今年即将上映的电影《三大队》的原著。直到今天,《三大队》仍是第一个成功影视改编的、来自非虚构平台的长篇作品。

(《三大队》预告片截图)

原本,第一个非虚构改编作品会是“真实故事计划”的《中国版飞越疯人院》。2018年,“真故”以百万级价格售出这部非虚构作品的版权。

去年,根据《中国版飞越疯人院》改编的《逃出青春里》曾经发布预告片,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选择择期上映。

“真实故事计划”联合创始人雷军向毒眸介绍,其实,不止《逃出青春里》,还有不少“真故”作品已经售卖了版权,而且在开发中,但是受影视寒冬、疫情接连影响,直到今天才让大众注意到非虚构平台的影视化项目。

(《逃出青春里》(图源:豆瓣)

虽然非虚构平台只做IP内容,但是整个开发过程不同阶段难免受到一定的波及。这也是“真故”对于影视版权售卖谨慎的很大一方面原因。

单一地依靠影视版权对于非虚构平台来说是非常狭窄的一条商业路径,必须开拓思路,寻找全版权模式。这也是所有非虚构平台不得不面对的残忍现实。

《三大队》的成功并没有让沈燕妮兴奋太久,她发现非虚构并不好卖,一年也只能卖三五个版权。

这时有一部分作者向沈燕妮反应,自己创作的现实主义虚构作品也希望与人间工作室达成合作,有影视公司同步表示需要这类作品。

沈燕妮决定从非虚构品类拓宽至虚构。2020年,人间工作室打造了虚构平台“戏局onStage”之后,情况好转起来,虚构作品当年就成为工作室的主要售卖品类。

同样,“真故”团队也意识到,需要弥补在内容层面的局限、开拓品类。早在2017年开始做半虚构的账号“苍衣社”,也卖出不错的版权成绩。根据《疯人说》改编的话剧在今年登陆剧院,电影和剧集的改编已经立项。

“我只想认真做内容平台,然后拿着优质作品走全版权运营的商业路径。”沈燕妮表示,自己在一开始就目标明确,做现实主义类型向小说。而这个作品类型,跟影视市场也逐渐形成了一个良性互补循环。

2020年,迷雾剧场出现。迷雾剧场不仅提供了剧场化短剧发展模式,还挖掘了精品化现实主义的潜力。而在网易人间虚构平台“戏局onStage”的作品中,现实主义悬疑类占到了百分之七八十。

非虚构平台内容所提供的现实主义作品,填补了内容层面的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创作者的创作灵感源于真实多样的生活。

“人间”不仅限于专业写作人士投稿,而是开放给所有人,平台因此吸纳了大量各行各业一线的业余写作者。与此同时,“人间”的编辑团队会花大量精力培养作者。

以基层民警出身的作者深蓝为例,他交给“人间”的第一个稿子是篇仅3000字的警察笔录,之后在编辑的帮助和自身努力下,陆续写出了《深渊》等爆款作品。以同样的合作模式,“人间”又陆续挖掘了虫安、泽帆、张瀚夫等作者,他们的作品也相继收获不错成绩,卖出版权。

(《深渊》《重影》)

相较而言,对“真故”来说,公司经历了一次商业模式的变化。雷军表示,之前公司专注于为影视行业提供故事,但是现在主平台“真实故事计划”发展成一个人物类媒体,以PGC生产为主,不过仍然保有UGC模式,发掘好的可影视化故事。

“真故”的版权部门,继续推行着IP开发,根据“真故”本身的发展变化,以及当下的市场环境做一些调整。

(戏剧《疯人说》剧照(图源微博@方寸剧场FunTheatre)

深耕版权市场多年的沈燕妮对全版权之路更加清晰,也更加清醒。她劝说作者不要只看合作方体量。在她看来,影视行业不确定强,明星塌房、审核等问题都会限制作品的制作。

“十个在筹拍或者买了版权在制作的作品,最后能出来一两个就不错了,我为什么要去赌我是那十分之一呢?”

“真故”同样感受到了影视市场的不稳定,雷军说道,“我们要观察已制作完成的电影的市场情况再做下一步判断,因为一方面考虑到影视市场风险比较大,另一方面,影视市场情况还在逐渐回暖,我们会比较谨慎。不过,最近已经有一些影视公司和导演又来找我们洽谈版权了。”

左手爽文,右手现实

观众喜好也在回应着IP市场的变动,今年爆款《消失的她》《孤注一掷》等作品标志着,现实主义题材正在盛行。

在内容需求下,豆瓣阅读、知乎、非虚构平台的现实向内容,正受到影视公司偏爱。沈燕妮表示,扎实的IP文本一定会对编剧的创作有更大的帮助,“好的文学作品应该跟影视更密切地对接。”

(《消失的她》《孤注一掷》(图源:豆瓣)

范俊梅表示,知乎近期出售的影视剧改编版权的30余部原创故事中,近半数是都市现实题材,其次是古代言情题材。这意味着市场挑选IP时,更加青睐关照现实生活的创作。

在知乎,内容层面主要有两个布局,短篇是知乎盐言故事优势品类,知乎的“长篇故事马拉松”征文活动,则致力于发掘长篇价值。

2020年,有人曾在知乎提问,“为什么后宫嫔妃们一定要争宠?”知乎作者梦娃写下的《宫墙柳》,正是“知乎三绝”之一。

(梦娃《宫墙柳》)

《宫墙柳》故事新奇,将虐文和爽文结合在了一起,饱满情绪赢得不少读者喜欢。这类自带爽文基因的故事,慢慢发展成了知乎盐选的特色品类。

伴随着短视频的发展,市场出现了大量的知乎推文剪辑师,用解压视频搭配爽文关键词,吸引读者。

在传播层面,知乎得到了破圈机会,获得更多用户增量。2022年,知乎的付费会员营收为12.3亿,同比增长84%,首次取代广告营销,成为知乎营收最高的项目。

今年5月,知乎旗下“盐言故事”APP上线。范俊梅表示,“故事创作从知乎社区母体中进一步独立出来,获得了更大的探索自由度和空间。”

如果说版权售卖是现实里的爽文,那么无法售卖版权的作者处境,就是现实中的现实。

即便是新IP平台也存在头部作者。小Q就吐露过,接下来非常想拍柳翠虎的作品,会关注她后续的作品情况。而售卖两部版权的牛角青年也直言,靠影视化版权收入足以覆盖生活支出,现在自己是全职作者。

而部分没有销售版权的全职作者如果仅依靠稿费很难维持基本生活。戴钦透露,线上收入10万量级的作者的确存在,但也直言,这类作者数量不多。

当被问到如何看待这两类作者群体的收入差距,及如何改善这种作者生态时,戴钦表示,“作者会有不同预期,视影视版权为唯一出路的话,确实比较困难。我们会积极地促成,但现实是每年能被改编的作品数量是有限的。”

这种情况在传统网文平台不会发生,部分头部作者不依靠影视版权,只是依靠稿费就可以养活自己,毕竟平台的流量池足够大。

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作者选择在新平台写作。豆瓣阅读《未来之名》的作者加路提到,选择豆瓣阅读主要是因为自己的故事符合平台气质,而且这个平台是比较开放的,作者可以选择签约与否。

(根据豆瓣阅读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小敏家》)

另一方面,他也观察到,有些作者会倾向于选择平台热门类型投稿,为了影视化改编,“我真的非常切身地体会到这不是一个小说的时代,你的小说被一万人读过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电影观众有一百万也不算非常困难,从叙事形态上来说,电影是最主流的。”

这种现实,牛角青年也深有感触。

他表示,自己在创作中潜意识会考虑影视化可能性,“我觉得现在看书的人很少,说实话这是个很普遍的现象。要么成为现象级的网文作家,要么成为现实主义文学作家,这两种能力我都没有,所以摆在面前的只有影视化一条路,这是个必须认清的现实。”

对平台来说,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这套商业模式该怎么走下去,是否扩大经营。

对此,小Q持相对谨慎的态度,“盘子做得更大,不适合他们的平台定位,必须要跟传统网文平台做出差异化。”

传统网文与IP新贵之间的关系,与其说是竞争,倒不如说是互补。

(改编自知乎盐言故事的《嘘!看手机》)

小Q表示,“从影视市场角度来说,每年作品有两类特别赚钱。一类是比较言情,或者偏家庭爽文类的,贴合下沉市场。另一类,比较有质感的,比如说悬疑类的。”

在毒眸询问各平台的未来发展计划时,他们都表示,将继续专注挖掘好故事好作者,观察市场需求,以适合自己平台特性的节奏逐渐开发新类型。

虽说今年呈现出了新平台的IP作品,且都播出了好的成绩,但是在小Q看来,其实并不意外,行业内的人很多年前就开始关注这些平台了,毕竟IP的制作周期比较长,只不过,今年的播出成果展现在了观众面前。

从作品成果来说,新平台带来的不止是好内容,更多的还是更清晰向好的未来。

(电影《朝云暮雨》 改编自真实故事计划作品《穿婚纱的杀人少女》)

从平台到影视公司,从影视公司到观众,都能明显感觉到,今年市场涌现了大量具有新意的内容产品,而且,舆论都持积极的态度。

对此,沈燕妮认为,“至少影视行业愿意去认真做一些严肃文学的作品,这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面对这种从平台风格折射到影视环境的影响,戴钦也比较认同,“我希望平台的东西是一个很好的种子,它可以去改变,或者给下游带来一些新的面貌。内容平台在这其中发挥的作用很大,因为作为源头,我们产出一些有风格的,有价值,有创意的作品,推广出去,可以形成正向的循环,作品的表达才能有很多焕新空间。”

如今,新IP的种子正在破土,所有人都在好奇它最终长成的样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知乎

3.9k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幅扩大至2%
  • 知乎:与腾讯续签框架协议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IP新贵:左手爽文,右手现实

悄然间,IP市场的版权潮慢慢涌向了另一个方向。

文|毒眸

“一个时代结束了。”

2013年,吴文辉出走盛大文学前夕在微博写下这句话。旷日持久的“起点之争”终于落下帷幕,影响的涟漪逐渐扩散。不久之后,盛大文学的核心资产和战略业务纷纷出售,一时无两的网文平台遭遇巨大危机。

2016年,IP元年,网文价值飙升,国内网文市场也随之迈入一个新的时代。盛大文学与腾讯文学整合为阅文集团,完美世界则完成了对纵横中文网的收购。

网文世界震动之时,主流平台纷纷进入重组阵痛期,这期间,某种原创力量的暂时“缺位”,给网文江湖开了个新口子。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里,其它内容平台正在悄悄凝聚成一股新势力。

2018年,豆瓣阅读从豆瓣分拆出来,获得柠萌影业投资;2019年,非虚构平台网易人间工作室售卖了《请转告局长,三大队任务完成了》版权;2021年,知乎售卖“知乎三绝”之一的《洗铅华》影视版权。几个平台的动作当时并未引起外界更多的关注。

十年之间,几番沉浮,IP市场上,晋江女频,起点男频早已成为主流,当所有人已然接受这个格局时,恍然发觉,“新贵”们纷纷挤上席位。

今年,在豆瓣阅读平台,一边是《好事成双》成为大众爆款,一边是《装腔启示录》变成优质精品剧;知乎的首部IP改编长剧《为有暗香来》市场反响不错;原著版权来自非虚构写作平台网易人间的《三大队》即将在年底上映。

(《装腔启示录》剧照(图源:豆瓣)

好像一切都在重复着十年前吴文辉的那句话。

只不过,一个时代的结束,更是一个时代的开启,而这一切早已埋下了草蛇灰线。

当IP元年激起故事欲望

2016年,时尚先生Esquire特稿记者杜强的一篇《太平洋大逃杀亲历者自述》引起轰动,全网阅读量3000万+,其影视版权很快被乐视影业以百万价格买下。

(《太平洋大逃杀亲历者自述》)

一片叫好声中,杜强有过感慨,“这个局面就像功率强大的抽水泵一样把你抽上去了。”

2016年就是那个抽水泵,它不断推起各种热潮,网文、公众号图文、直播、短视频……平台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那个风口。

在这个所谓的IP元年,影视公司四处下注,也看到了非虚构特稿的魅力。

当时正值传统媒体踏入新媒体浪潮的节点,代表着媒体精英部门的“特稿”,纷纷化身非虚构公众号。界面“正午故事”,网易“人间theLivings”,腾讯“谷雨故事”,以及“真实故事计划”等先后创号。

也是在这一年的10月,豆瓣宣布成立“飞船影业”,开始电影项目的开发和孵化,发布项目“青年导演短片计划”。

只不过,之后人们鲜有看到“飞船”的短片,令人记住的反倒是六个月前,根据豆瓣阅读小说改编的短片《一日英雄》。

随后不久,豆瓣阅读宣布启动影视改编项目,从豆瓣阅读的小说文本出发,引入编剧、制片等电影创作者。据36氪报道,项目上线一个月,平台就收到了超130名职业编剧合作意向,提交合作申请的影视公司近200家。

种种行动都在向外界释出信号,豆瓣阅读将推动原创小说走向影视化改编之路。

镜头转向知乎,这年年初,一条有趣的问答激发了大家的讨论欲望。

“如果你来给《刺客信条》写剧情,你会把背景设定在哪里?”,“俯瞰长安城,一百零八坊如棋盘般排布,晴空之上一头雄鹰飞过……”马伯庸写下的回答,正是日后《长安十二时辰》的灵感前身。

(知乎提问下,马伯庸的回答)

看似是巧合,却似乎为知乎的内容未来发展埋下了伏笔。

然而,搅动了一池春水的非虚构特稿,余晖却很快来临。

2017年1月,李海鹏来到亭东文化旗下的“ONE实验室”担任首席内容官。但不到一年,团队就解散了,这个凝聚了中国最顶尖的特稿记者、被称为“特稿梦之队”的地方崩塌了。

ONE实验室的解散,引发了行业讨论。特稿需要漫长的采访周期,及大量的知识调研和事实核查,这样的时间成本,在追求效率的互联网时代是奢侈的。

正如前《南方周末》记者叶伟民所说,“ONE实验室无疑走在PGC模式上,从姿态上是纯精英的,从方法论上是反互联网的。”

看上去故事的终点已经画下,但更深的叙事线隐藏在非虚构的悲情背后,成了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

转机:寻找价值故事

一件看似和上述变化无关的事情也在2016年发生,《小别离》热播,根据CSM35城数据显示,该剧播出期间连续11天夺得收视冠军。

(《小别离》(图源:豆瓣)

在轰轰烈烈的IP大潮中,这部卖相独特的作品让柠萌影业和剧集行业意识到,在网文之外,现实是另一个IP富矿。

柠萌影业一直有危机意识,创始人苏晓曾表示,内容公司跟平台的竞争很重要的就是版权上的竞争。

2018年,豆瓣将豆瓣阅读分拆出去,独立出来的豆瓣阅读很快获得了来自柠萌影业的A轮6000万融资。豆瓣阅读恰好是柠萌影业需要的现实IP富矿。

对豆瓣阅读来说,从前期项目开发、投资等上游环节退回到更安全、稳定的舒适区,更有利于平台的发展。

豆瓣阅读CEO戴钦向毒眸回忆,“之前豆瓣阅读是一个内部创业项目,运营的初见成效,阿北跟我说,要不要考虑分拆出去独立运营,这样可以集中精力跑得更快。毕竟,整个豆瓣作为一个社区平台关心的问题,和文学平台考虑的问题不一定总是一致的。”

豆瓣阅读对平台一开始的定位是做偏出版风格的类型小说,在严肃文学和传统网文的夹缝间,戴钦和同事们找到了通俗小说的市场需求。

戴钦及其团队发现,英文小说里的科幻、悬疑、惊悚等类型化通俗文学非常成熟,而这方面在当时的国内还处于早期状态。

(“豆瓣阅读”官网频道分类)

“我们感知到这类作者群,观察到这类作品的发表渠道很少,同时也有一定的读者群,只是没有一个平台把读者和作者凝聚起来。”

于是,相较于其他网文平台区分男女频,豆瓣阅读更倾向于选择类型化作品,这帮助明确了豆瓣阅读的内容风格,培养起了自己的读者群和作者群。

而在传统网文界,一直有“黄金三章”的说法。毒眸之前的文章《网文改造剧集18年:从内容到观念》曾提到,传统网文写作会更重视爽点的快速到来与持续到来,后期则需要拉长篇幅来获得付费收入分成。

这些网文写作习惯反过来也影响了剧集市场的改编情况,既带来了早期类型的创新,也造就了如今套路的老化。

相对而言,豆瓣阅读的筛选标准,作品的多样性和亮点是被看重的。即便作品不成熟,只要有内容亮点,也会获得编辑推荐的可能。在每周的例会上,编辑们都会针对亮点作品进行分析讨论。

戴钦认为这非常有必要,“这样我们内部可以不断地生长出一些新的东西,让整个平台变得更活跃。”

从零起步的豆瓣阅读需要拉新,放大品牌效应,形成行业影响。长篇拉力赛成了破局之道。

2019年,豆瓣阅读举办了第一届长篇拉力赛征文活动,活动共有3750部作品参赛,500万读者追读。

或许出于同样的目的,另一个内容平台知乎也举办了“亲历故事"大赛。巧合的是,两个征文活动发生在同一年。

(第一届长篇拉力赛 第一季“亲历故事”大赛)

在经过知乎书店、知乎大学等业务模式尝试之后,知乎开始将付费阅读与站内原生内容结合。4月,知乎开启盐选会员模式,从社区中挖掘众多优质创作,开发成“盐言故事”。

这一举动被视为知乎的关键转折点,知乎从问答社区平台转型为综合性内容平台。知乎副总裁范俊梅告诉毒眸,“这一举动加速了社区创作向付费内容库的演变。”

贯穿年尾的两个征文比赛,很快引起了不少创作者的注意。

彼时,动辄上百万字的其它主流网文平台,劝退了不少创作者,新人作者需要保持4000字、甚至万字的日更节奏,才能有上榜机会,这对中短篇创作者来说处境尴尬。而在知乎豆瓣等平台,更新节奏由作者自己决定,榜单推崇质量为上。

在比赛设置上,豆瓣阅读和知乎都选择了放宽作品长度的规则。

知乎作者牛角青年告诉毒眸,当初选择知乎,一方面原本就是知乎的用户、信任平台,另一方面就是看在比赛对字数的要求没有那么高。

另外,两个平台的大赛都不约而同请到了影视公司和出版公司,为这类平台产出的通俗文学提供IP交易平台。豆瓣阅读的评委观察团邀请了正午阳光影业、爱奇艺等影视公司,知乎则请到了贾平凹、李敬泽等知名作家。

(第一届长篇拉力赛中,观察团各公司选择的作品)

对此,戴钦谈到,“小说的下游,出版和影视是两个大的出口。让行业参与进来挺重要的,这对读者和作者都是有意义的。”

征文活动明显促进了平台的版权售卖情况。豆瓣阅读从2018年就开始售卖版权,征文活动开启后,其版权售卖情况稳步上升。柳翠虎是第二届的长篇拉力赛冠军,赛后,也很快完成了版权交易。

同样,知乎的动作也很迅速,牛角青年的首部作品在获奖一个月后,就卖出影视版权,第二部作品也很快卖出。据36氪报道,“亲历故事”大赛参赛中的作品,44篇开发为盐选专栏,6篇进入出版及影视开发阶段。

(知乎“亲历故事”大赛第一季合作机构)

一家头部影视制作公司的影视策划小Q向毒眸透露,每一年豆瓣阅读的长篇拉力赛,各类别的前三名都很容易得到影视公司洽谈版权的机会,也比较抢手。自己曾经看中一本小说,一问才知道,版权一个月前就已经卖出去了。

在她看来,相较于传统网文平台,影视公司顺着榜单主动谈价,豆瓣阅读知乎之类平台更像传统出版社或者一些版权代理公司,每个月会给制片方做一个推荐。这样紧密的沟通,能及时地满足影视公司内容需求,保证类型化内容市场的繁荣。

征文活动奠定了大众对豆瓣阅读知乎的新认知,悄然间,IP市场的版权潮慢慢涌向了另一个方向。

一扇窄门

2018年底,网易人间工作室总监沈燕妮在经历一个激烈时刻。

作者深蓝9000多字的短篇小说《请转告局长,三大队任务完成了》在微博上突然爆火,很多影视公司找到网易人间工作室,寻求购买版权。

“我开始放了个大概的意向价格,所有人都答应了,根据大家的竞价情况,后来我又翻了一倍,所有人又答应了,我再翻了一倍……我需要在一天之内不停地做出价格战略调整。到了第二天,我已经不再说明确的价格了,所有影视公司都是带价来谈,竞争激烈到他们已经不再相互打听其他对手的出价了。”沈燕妮跟毒眸讲起这段往事,仍记忆犹新。

这个最终以高价成交的版权,就是今年即将上映的电影《三大队》的原著。直到今天,《三大队》仍是第一个成功影视改编的、来自非虚构平台的长篇作品。

(《三大队》预告片截图)

原本,第一个非虚构改编作品会是“真实故事计划”的《中国版飞越疯人院》。2018年,“真故”以百万级价格售出这部非虚构作品的版权。

去年,根据《中国版飞越疯人院》改编的《逃出青春里》曾经发布预告片,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选择择期上映。

“真实故事计划”联合创始人雷军向毒眸介绍,其实,不止《逃出青春里》,还有不少“真故”作品已经售卖了版权,而且在开发中,但是受影视寒冬、疫情接连影响,直到今天才让大众注意到非虚构平台的影视化项目。

(《逃出青春里》(图源:豆瓣)

虽然非虚构平台只做IP内容,但是整个开发过程不同阶段难免受到一定的波及。这也是“真故”对于影视版权售卖谨慎的很大一方面原因。

单一地依靠影视版权对于非虚构平台来说是非常狭窄的一条商业路径,必须开拓思路,寻找全版权模式。这也是所有非虚构平台不得不面对的残忍现实。

《三大队》的成功并没有让沈燕妮兴奋太久,她发现非虚构并不好卖,一年也只能卖三五个版权。

这时有一部分作者向沈燕妮反应,自己创作的现实主义虚构作品也希望与人间工作室达成合作,有影视公司同步表示需要这类作品。

沈燕妮决定从非虚构品类拓宽至虚构。2020年,人间工作室打造了虚构平台“戏局onStage”之后,情况好转起来,虚构作品当年就成为工作室的主要售卖品类。

同样,“真故”团队也意识到,需要弥补在内容层面的局限、开拓品类。早在2017年开始做半虚构的账号“苍衣社”,也卖出不错的版权成绩。根据《疯人说》改编的话剧在今年登陆剧院,电影和剧集的改编已经立项。

“我只想认真做内容平台,然后拿着优质作品走全版权运营的商业路径。”沈燕妮表示,自己在一开始就目标明确,做现实主义类型向小说。而这个作品类型,跟影视市场也逐渐形成了一个良性互补循环。

2020年,迷雾剧场出现。迷雾剧场不仅提供了剧场化短剧发展模式,还挖掘了精品化现实主义的潜力。而在网易人间虚构平台“戏局onStage”的作品中,现实主义悬疑类占到了百分之七八十。

非虚构平台内容所提供的现实主义作品,填补了内容层面的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创作者的创作灵感源于真实多样的生活。

“人间”不仅限于专业写作人士投稿,而是开放给所有人,平台因此吸纳了大量各行各业一线的业余写作者。与此同时,“人间”的编辑团队会花大量精力培养作者。

以基层民警出身的作者深蓝为例,他交给“人间”的第一个稿子是篇仅3000字的警察笔录,之后在编辑的帮助和自身努力下,陆续写出了《深渊》等爆款作品。以同样的合作模式,“人间”又陆续挖掘了虫安、泽帆、张瀚夫等作者,他们的作品也相继收获不错成绩,卖出版权。

(《深渊》《重影》)

相较而言,对“真故”来说,公司经历了一次商业模式的变化。雷军表示,之前公司专注于为影视行业提供故事,但是现在主平台“真实故事计划”发展成一个人物类媒体,以PGC生产为主,不过仍然保有UGC模式,发掘好的可影视化故事。

“真故”的版权部门,继续推行着IP开发,根据“真故”本身的发展变化,以及当下的市场环境做一些调整。

(戏剧《疯人说》剧照(图源微博@方寸剧场FunTheatre)

深耕版权市场多年的沈燕妮对全版权之路更加清晰,也更加清醒。她劝说作者不要只看合作方体量。在她看来,影视行业不确定强,明星塌房、审核等问题都会限制作品的制作。

“十个在筹拍或者买了版权在制作的作品,最后能出来一两个就不错了,我为什么要去赌我是那十分之一呢?”

“真故”同样感受到了影视市场的不稳定,雷军说道,“我们要观察已制作完成的电影的市场情况再做下一步判断,因为一方面考虑到影视市场风险比较大,另一方面,影视市场情况还在逐渐回暖,我们会比较谨慎。不过,最近已经有一些影视公司和导演又来找我们洽谈版权了。”

左手爽文,右手现实

观众喜好也在回应着IP市场的变动,今年爆款《消失的她》《孤注一掷》等作品标志着,现实主义题材正在盛行。

在内容需求下,豆瓣阅读、知乎、非虚构平台的现实向内容,正受到影视公司偏爱。沈燕妮表示,扎实的IP文本一定会对编剧的创作有更大的帮助,“好的文学作品应该跟影视更密切地对接。”

(《消失的她》《孤注一掷》(图源:豆瓣)

范俊梅表示,知乎近期出售的影视剧改编版权的30余部原创故事中,近半数是都市现实题材,其次是古代言情题材。这意味着市场挑选IP时,更加青睐关照现实生活的创作。

在知乎,内容层面主要有两个布局,短篇是知乎盐言故事优势品类,知乎的“长篇故事马拉松”征文活动,则致力于发掘长篇价值。

2020年,有人曾在知乎提问,“为什么后宫嫔妃们一定要争宠?”知乎作者梦娃写下的《宫墙柳》,正是“知乎三绝”之一。

(梦娃《宫墙柳》)

《宫墙柳》故事新奇,将虐文和爽文结合在了一起,饱满情绪赢得不少读者喜欢。这类自带爽文基因的故事,慢慢发展成了知乎盐选的特色品类。

伴随着短视频的发展,市场出现了大量的知乎推文剪辑师,用解压视频搭配爽文关键词,吸引读者。

在传播层面,知乎得到了破圈机会,获得更多用户增量。2022年,知乎的付费会员营收为12.3亿,同比增长84%,首次取代广告营销,成为知乎营收最高的项目。

今年5月,知乎旗下“盐言故事”APP上线。范俊梅表示,“故事创作从知乎社区母体中进一步独立出来,获得了更大的探索自由度和空间。”

如果说版权售卖是现实里的爽文,那么无法售卖版权的作者处境,就是现实中的现实。

即便是新IP平台也存在头部作者。小Q就吐露过,接下来非常想拍柳翠虎的作品,会关注她后续的作品情况。而售卖两部版权的牛角青年也直言,靠影视化版权收入足以覆盖生活支出,现在自己是全职作者。

而部分没有销售版权的全职作者如果仅依靠稿费很难维持基本生活。戴钦透露,线上收入10万量级的作者的确存在,但也直言,这类作者数量不多。

当被问到如何看待这两类作者群体的收入差距,及如何改善这种作者生态时,戴钦表示,“作者会有不同预期,视影视版权为唯一出路的话,确实比较困难。我们会积极地促成,但现实是每年能被改编的作品数量是有限的。”

这种情况在传统网文平台不会发生,部分头部作者不依靠影视版权,只是依靠稿费就可以养活自己,毕竟平台的流量池足够大。

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作者选择在新平台写作。豆瓣阅读《未来之名》的作者加路提到,选择豆瓣阅读主要是因为自己的故事符合平台气质,而且这个平台是比较开放的,作者可以选择签约与否。

(根据豆瓣阅读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小敏家》)

另一方面,他也观察到,有些作者会倾向于选择平台热门类型投稿,为了影视化改编,“我真的非常切身地体会到这不是一个小说的时代,你的小说被一万人读过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电影观众有一百万也不算非常困难,从叙事形态上来说,电影是最主流的。”

这种现实,牛角青年也深有感触。

他表示,自己在创作中潜意识会考虑影视化可能性,“我觉得现在看书的人很少,说实话这是个很普遍的现象。要么成为现象级的网文作家,要么成为现实主义文学作家,这两种能力我都没有,所以摆在面前的只有影视化一条路,这是个必须认清的现实。”

对平台来说,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这套商业模式该怎么走下去,是否扩大经营。

对此,小Q持相对谨慎的态度,“盘子做得更大,不适合他们的平台定位,必须要跟传统网文平台做出差异化。”

传统网文与IP新贵之间的关系,与其说是竞争,倒不如说是互补。

(改编自知乎盐言故事的《嘘!看手机》)

小Q表示,“从影视市场角度来说,每年作品有两类特别赚钱。一类是比较言情,或者偏家庭爽文类的,贴合下沉市场。另一类,比较有质感的,比如说悬疑类的。”

在毒眸询问各平台的未来发展计划时,他们都表示,将继续专注挖掘好故事好作者,观察市场需求,以适合自己平台特性的节奏逐渐开发新类型。

虽说今年呈现出了新平台的IP作品,且都播出了好的成绩,但是在小Q看来,其实并不意外,行业内的人很多年前就开始关注这些平台了,毕竟IP的制作周期比较长,只不过,今年的播出成果展现在了观众面前。

从作品成果来说,新平台带来的不止是好内容,更多的还是更清晰向好的未来。

(电影《朝云暮雨》 改编自真实故事计划作品《穿婚纱的杀人少女》)

从平台到影视公司,从影视公司到观众,都能明显感觉到,今年市场涌现了大量具有新意的内容产品,而且,舆论都持积极的态度。

对此,沈燕妮认为,“至少影视行业愿意去认真做一些严肃文学的作品,这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面对这种从平台风格折射到影视环境的影响,戴钦也比较认同,“我希望平台的东西是一个很好的种子,它可以去改变,或者给下游带来一些新的面貌。内容平台在这其中发挥的作用很大,因为作为源头,我们产出一些有风格的,有价值,有创意的作品,推广出去,可以形成正向的循环,作品的表达才能有很多焕新空间。”

如今,新IP的种子正在破土,所有人都在好奇它最终长成的样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