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假金骏眉添加的柠檬黄、日落黄是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假金骏眉添加的柠檬黄、日落黄是什么?

控制剂量很重要。

在沿海一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种,“茶叶及相关制品、咖啡”3053批次,发现94批次不合格样品,里面有大家比较熟知的“某福”、“某芳”、“某某关”等商品茶上了黑榜单。

特别的是,这些违规茶企出品的金骏眉中还检出了食品添加剂(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茶叶都开始添加人工色素了!喝了会不会致癌?会不会导致不孕不育?会不会导致其他疾病?

日落黄、胭脂红柠檬黄到底是什么?

日落黄:又名食用黄色5号(日本)、食用黄色3号、夕阳黄、橘黄、晚霞黄,为水溶性偶氮类着色剂。一种常用的人工食用色素,性质稳定和价格较低,广泛用于食品和药物的着色。

胭脂红:又名食用赤色102号(日本)、食用红色7号、丽春红4R、大红、亮猩红,为水溶液偶氮类着色剂。胭脂红是目前我国使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一种单偶氮类人工合成色素。

柠檬黄:又称酒石黄、酸性淡黄、肼黄,为水溶性合成色素。呈鲜艳的嫩黄色,是单色品种。多用于食品、饮料、药品、化妆品、饲料、烟草、玩具、食品包装材料等的着色,也用于羊毛、蚕丝的染色及制造色淀。

这三种色素到底有没有毒?

日落黄的安全性:按标准添加较安全

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的权威机构世界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对日落黄的安全性进行过评价,认为该添加剂的每日允许摄入量为0~2.5mg/kg体重。以一个体重为60kg的人的标准计算,日落黄每日允许摄入量为2.5mg/kg,这个人每日日落黄摄入量为:2.5mg×60kg=150mg。

尽管日落黄是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但必须按照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14)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使用。鉴于我国多数居民通常是以家庭配餐为主,因此只要不是经常、大量食用市场上销售的日落黄超标食品,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显著危害。

但日落黄本身可能会使得对阿司匹林耐受不良的人引发过敏反应,导致各种症状,包括胃部不适、腹泻、呕吐、荨麻疹,皮肤肿胀(血管性水肿)和偏头痛。

日落黄安全使用剂量: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14)中规定,日落黄可用于水果罐头(仅限西瓜酱罐头)、蜜饯凉果、熟制豆类、加工坚果与籽类、可可制品、糕点上彩装、红绿丝、虾味片等,最大使用量为0.1g/kg;水果调味糖浆、半固体符合调味料的最大限量为0.5g/kg,果冻受限制最甚,最大使用量为0.025g/kg,固体饮料受限最微,最大使用量为0.6g/kg。

胭脂红的安全性:一般安全,严控剂量

实验表明胭脂红在体内经代谢生成的化合物具有致癌性,合成色素胭脂红在加工过程中会受到砷、铅、铜、苯酚、苯胺、乙醚、氯化物等物质的污染,会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危害。

因此,美国、加拿大、挪威等国禁止在食品中添加胭脂红,而中国、欧盟、日本等国允许在食品中添加胭脂红,但对其使用范围和最高使用量都有严格规定。

 

 

重庆江津一家豆瓣厂曾违规使用日落黄和胭脂红而被查处

胭脂红安全使用剂量: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14)中规定,胭脂红在水果罐头、装饰性果蔬、糖果和巧克力制品包衣等食品中最大限量为0.1g/kg,蛋卷最甚,为0.01g/kg;在水果调味糖浆和半固体复合调味料中的限量最微,为0.5g/kg。

柠檬黄安全性:限量使用较安全

柠檬黄之所以能用做食品药品染色剂,是因为它安全度比较高,基本无毒,不在体内贮积,绝大部分以原形排出体外,少量可经代谢,其代谢产物对人无毒性作用。而它的生产所用原料都是基本无毒的物质。因此,世界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1994年就给了它一个很宽容的每日答应摄用量。

按照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柠檬黄可用于果汁饮料、碳酸饮料、糖果、果冻等食物,但用量有严格限制。人如果长期或一次性大量食用柠檬黄、日落黄等色素含量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引起过敏、腹泻等症状,当摄入量过大,超过肝脏负荷时,会在体内蓄积,对肾脏、肝脏产生一定伤害。

柠檬黄安全使用剂量: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14)规定,用于蜜饯凉果、装饰性果蔬、腌制性蔬菜、熟制豆类、加工坚果与籽类、虾味片、糕点上彩装、饮料类、膨化食品等最大使用量0.1g/kg;用于风味发酵乳、调制炼乳、冷冻饮品、果冻,最大用量0.05g/kg,在果酱中的最大使用量限度最大,为0.5g/kg。

总的说来,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三种人工合成色素只要严格控制在相关食品中的添加剂量,也还尚算安全,不然你以为那些颜色艳丽、一看就有食欲的鸡腿、糖果、果酱是怎么来的?再告诉你一个秘密,其实水喝多了也会导致水中毒,会导致昏迷、水肿,严重的甚至也会危及生命。所以,控制剂量很重要!

食品中添加日落黄、胭脂红柠檬黄三种色素违法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三种色素只要在我国颁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14)中依据标准规定的适用范围、使用限量进行使用,就不会违法。因为根据《中国食品安全法》第三章食品安全标准中,第二十五条规定,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食品强制性标准。也就是说,凡是不依据食品安全标准而使用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的,便属于违法行为。

那么,在茶叶中使用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三种色素,违规违法了吗?在国家卫生部2015年5月24日颁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等多种食品添加剂的允许使用品种、使用范围的表格中,我们并未找到茶的身影。而在表B.1“不得添加食品用香料、香精的食品名单”中,我们找到了茶叶的身影。(见下图)

 

《茶叶分类》(GBT 30766-2014)中,对“茶叶”一词的定义为:“以鲜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加工的、不含任何添加物的、供人们饮用或食用的产品。”(见下图)

《代用茶》(GHT 1091-2014)的国家指标中,我们也看到的是对香精、色素等食品添加剂的明令禁止。

可见,虽然食品添加剂虽然在一定剂量和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对人体并没有副作用,但对于茶这种具有独特风味的饮品,国家是并不允许其添加食品添加剂的。也就是说,在茶叶中添加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这三种色素,是违法行为。(注:国外很多袋泡茶和代用茶不在本文讨论范畴。)

为什么不允许茶叶加入食品添加剂?

随便走进一个小卖部,拿起一瓶“绿茶/茉莉花茶/冰红茶/乌龙茶”的茶饮料,你都可以看到瓶身上的产品配料公示上,洋洋洒洒如“抗氧化剂、柠檬酸、食用香精、焦糖色、苹果酸、六偏磷酸钠……”等十几二十种添加剂。这或许会让人疑惑,茶饮料里能有这么多添加剂,而为什么茶叶里却不允许?

在这里需要解释一下,这些超市小卖部出售的瓶装“茶饮料”,是指以茶叶的萃取液、茶粉、浓缩液为主要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具有茶叶独特风味的饮料。它们在制造及贮藏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反应而引起茶汤感官品质的下降,因而被允许根据需要、适度加入各种添加剂,以维持茶饮料在制造及贮存过程中品质的稳定。

而“茶叶”,作为一种以鲜叶加工的、纯天然的健康饮品,它应该“具有该茶类正常的商品外形及固有的色、香、味”、“不得混有异种植物叶,不含非茶类物质”(引自《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办法》(GB/T 5009.57-2003))。这要求“茶叶”本身就是一种以不同自然风土、不同制茶工艺(如杀青、萎凋、闷黄、渥堆……)所形成的不同风味为基准的饮品。这与依靠添加剂来增强风味的“茶饮料”,有着本质区别。

茶是饮料,但茶饮料不是茶,是不是看晕了?很简单,就跟你买一包1元钱的雀巢咖啡一样,你也不会认为它是真正的咖啡。更直白地说,茶饮料是茶的衍生品,所以只能姓茶,不能代表茶。

添加剂茶为何屡禁不止?

事实上,这不是有关政府部分第一次曝光不合格茶品的“黑榜单”,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国家严令禁止,为什么还是会有很多茶企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答案简言之,就是为了让茶叶闻起更“香”、更“甜”、看起更“好看”。

当然,终极目的还是——蒙骗不太懂茶的消费者,冒充高等级,卖得更贵!以市面上非常受欢迎的金骏眉为例,一些不良商家抓住一般消费者误认为“金骏眉”就应该是金色为主的心理误区,大量添加着色剂,但实际上,真正无添加的金骏眉应该是乌黑油润带金毫,而不是全然金色为主。而“绒毛”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茶叶等级的嫩度,甚至有的不良商家开始加面粉。

在铁观音和花茶体系中,为了让茶叶的香气更加外放,则多见加“香料”、“香精”的做法,而这种情况则更多要靠经验来分辨。添加剂的不良后果一旦放任,当价格更低、看似“等级更高”的假茶一旦占领对茶一知半解的普通消费者市场,结果只有一个——劣币驱逐良币。

上世纪90年代的茉莉花茶的落魄,就是一个添加剂入茶的典型案例。先是国家对茉莉花茶的定价偏低,于是就导致利润偏低,然后为了追逐利润就有人作假——“本来窨制要3斤花,慢慢地只用2斤、1斤……越来越差,没花香味怎么办?那就各种添加剂。也就是说,大家以糟蹋产品的质量作为降低成本的唯一一个办法了。”这让1995年后,茉莉花茶走入了一个低谷,甚至在某些人眼中沦为“下三滥”的代名词。所以,对于国家有关部门对茶叶“黑榜单”的曝光,在此也只有一个态度——让曝光来得更猛烈些吧!     

 

本文来源于茶语网(www.chayu.com),茶语频道商务合作电话:400-799-3998。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假金骏眉添加的柠檬黄、日落黄是什么?

控制剂量很重要。

在沿海一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种,“茶叶及相关制品、咖啡”3053批次,发现94批次不合格样品,里面有大家比较熟知的“某福”、“某芳”、“某某关”等商品茶上了黑榜单。

特别的是,这些违规茶企出品的金骏眉中还检出了食品添加剂(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茶叶都开始添加人工色素了!喝了会不会致癌?会不会导致不孕不育?会不会导致其他疾病?

日落黄、胭脂红柠檬黄到底是什么?

日落黄:又名食用黄色5号(日本)、食用黄色3号、夕阳黄、橘黄、晚霞黄,为水溶性偶氮类着色剂。一种常用的人工食用色素,性质稳定和价格较低,广泛用于食品和药物的着色。

胭脂红:又名食用赤色102号(日本)、食用红色7号、丽春红4R、大红、亮猩红,为水溶液偶氮类着色剂。胭脂红是目前我国使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一种单偶氮类人工合成色素。

柠檬黄:又称酒石黄、酸性淡黄、肼黄,为水溶性合成色素。呈鲜艳的嫩黄色,是单色品种。多用于食品、饮料、药品、化妆品、饲料、烟草、玩具、食品包装材料等的着色,也用于羊毛、蚕丝的染色及制造色淀。

这三种色素到底有没有毒?

日落黄的安全性:按标准添加较安全

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的权威机构世界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对日落黄的安全性进行过评价,认为该添加剂的每日允许摄入量为0~2.5mg/kg体重。以一个体重为60kg的人的标准计算,日落黄每日允许摄入量为2.5mg/kg,这个人每日日落黄摄入量为:2.5mg×60kg=150mg。

尽管日落黄是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但必须按照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14)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使用。鉴于我国多数居民通常是以家庭配餐为主,因此只要不是经常、大量食用市场上销售的日落黄超标食品,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显著危害。

但日落黄本身可能会使得对阿司匹林耐受不良的人引发过敏反应,导致各种症状,包括胃部不适、腹泻、呕吐、荨麻疹,皮肤肿胀(血管性水肿)和偏头痛。

日落黄安全使用剂量: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14)中规定,日落黄可用于水果罐头(仅限西瓜酱罐头)、蜜饯凉果、熟制豆类、加工坚果与籽类、可可制品、糕点上彩装、红绿丝、虾味片等,最大使用量为0.1g/kg;水果调味糖浆、半固体符合调味料的最大限量为0.5g/kg,果冻受限制最甚,最大使用量为0.025g/kg,固体饮料受限最微,最大使用量为0.6g/kg。

胭脂红的安全性:一般安全,严控剂量

实验表明胭脂红在体内经代谢生成的化合物具有致癌性,合成色素胭脂红在加工过程中会受到砷、铅、铜、苯酚、苯胺、乙醚、氯化物等物质的污染,会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危害。

因此,美国、加拿大、挪威等国禁止在食品中添加胭脂红,而中国、欧盟、日本等国允许在食品中添加胭脂红,但对其使用范围和最高使用量都有严格规定。

 

 

重庆江津一家豆瓣厂曾违规使用日落黄和胭脂红而被查处

胭脂红安全使用剂量: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14)中规定,胭脂红在水果罐头、装饰性果蔬、糖果和巧克力制品包衣等食品中最大限量为0.1g/kg,蛋卷最甚,为0.01g/kg;在水果调味糖浆和半固体复合调味料中的限量最微,为0.5g/kg。

柠檬黄安全性:限量使用较安全

柠檬黄之所以能用做食品药品染色剂,是因为它安全度比较高,基本无毒,不在体内贮积,绝大部分以原形排出体外,少量可经代谢,其代谢产物对人无毒性作用。而它的生产所用原料都是基本无毒的物质。因此,世界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1994年就给了它一个很宽容的每日答应摄用量。

按照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柠檬黄可用于果汁饮料、碳酸饮料、糖果、果冻等食物,但用量有严格限制。人如果长期或一次性大量食用柠檬黄、日落黄等色素含量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引起过敏、腹泻等症状,当摄入量过大,超过肝脏负荷时,会在体内蓄积,对肾脏、肝脏产生一定伤害。

柠檬黄安全使用剂量: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14)规定,用于蜜饯凉果、装饰性果蔬、腌制性蔬菜、熟制豆类、加工坚果与籽类、虾味片、糕点上彩装、饮料类、膨化食品等最大使用量0.1g/kg;用于风味发酵乳、调制炼乳、冷冻饮品、果冻,最大用量0.05g/kg,在果酱中的最大使用量限度最大,为0.5g/kg。

总的说来,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三种人工合成色素只要严格控制在相关食品中的添加剂量,也还尚算安全,不然你以为那些颜色艳丽、一看就有食欲的鸡腿、糖果、果酱是怎么来的?再告诉你一个秘密,其实水喝多了也会导致水中毒,会导致昏迷、水肿,严重的甚至也会危及生命。所以,控制剂量很重要!

食品中添加日落黄、胭脂红柠檬黄三种色素违法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三种色素只要在我国颁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14)中依据标准规定的适用范围、使用限量进行使用,就不会违法。因为根据《中国食品安全法》第三章食品安全标准中,第二十五条规定,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食品强制性标准。也就是说,凡是不依据食品安全标准而使用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的,便属于违法行为。

那么,在茶叶中使用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三种色素,违规违法了吗?在国家卫生部2015年5月24日颁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等多种食品添加剂的允许使用品种、使用范围的表格中,我们并未找到茶的身影。而在表B.1“不得添加食品用香料、香精的食品名单”中,我们找到了茶叶的身影。(见下图)

 

《茶叶分类》(GBT 30766-2014)中,对“茶叶”一词的定义为:“以鲜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加工的、不含任何添加物的、供人们饮用或食用的产品。”(见下图)

《代用茶》(GHT 1091-2014)的国家指标中,我们也看到的是对香精、色素等食品添加剂的明令禁止。

可见,虽然食品添加剂虽然在一定剂量和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对人体并没有副作用,但对于茶这种具有独特风味的饮品,国家是并不允许其添加食品添加剂的。也就是说,在茶叶中添加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这三种色素,是违法行为。(注:国外很多袋泡茶和代用茶不在本文讨论范畴。)

为什么不允许茶叶加入食品添加剂?

随便走进一个小卖部,拿起一瓶“绿茶/茉莉花茶/冰红茶/乌龙茶”的茶饮料,你都可以看到瓶身上的产品配料公示上,洋洋洒洒如“抗氧化剂、柠檬酸、食用香精、焦糖色、苹果酸、六偏磷酸钠……”等十几二十种添加剂。这或许会让人疑惑,茶饮料里能有这么多添加剂,而为什么茶叶里却不允许?

在这里需要解释一下,这些超市小卖部出售的瓶装“茶饮料”,是指以茶叶的萃取液、茶粉、浓缩液为主要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具有茶叶独特风味的饮料。它们在制造及贮藏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反应而引起茶汤感官品质的下降,因而被允许根据需要、适度加入各种添加剂,以维持茶饮料在制造及贮存过程中品质的稳定。

而“茶叶”,作为一种以鲜叶加工的、纯天然的健康饮品,它应该“具有该茶类正常的商品外形及固有的色、香、味”、“不得混有异种植物叶,不含非茶类物质”(引自《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办法》(GB/T 5009.57-2003))。这要求“茶叶”本身就是一种以不同自然风土、不同制茶工艺(如杀青、萎凋、闷黄、渥堆……)所形成的不同风味为基准的饮品。这与依靠添加剂来增强风味的“茶饮料”,有着本质区别。

茶是饮料,但茶饮料不是茶,是不是看晕了?很简单,就跟你买一包1元钱的雀巢咖啡一样,你也不会认为它是真正的咖啡。更直白地说,茶饮料是茶的衍生品,所以只能姓茶,不能代表茶。

添加剂茶为何屡禁不止?

事实上,这不是有关政府部分第一次曝光不合格茶品的“黑榜单”,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国家严令禁止,为什么还是会有很多茶企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答案简言之,就是为了让茶叶闻起更“香”、更“甜”、看起更“好看”。

当然,终极目的还是——蒙骗不太懂茶的消费者,冒充高等级,卖得更贵!以市面上非常受欢迎的金骏眉为例,一些不良商家抓住一般消费者误认为“金骏眉”就应该是金色为主的心理误区,大量添加着色剂,但实际上,真正无添加的金骏眉应该是乌黑油润带金毫,而不是全然金色为主。而“绒毛”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茶叶等级的嫩度,甚至有的不良商家开始加面粉。

在铁观音和花茶体系中,为了让茶叶的香气更加外放,则多见加“香料”、“香精”的做法,而这种情况则更多要靠经验来分辨。添加剂的不良后果一旦放任,当价格更低、看似“等级更高”的假茶一旦占领对茶一知半解的普通消费者市场,结果只有一个——劣币驱逐良币。

上世纪90年代的茉莉花茶的落魄,就是一个添加剂入茶的典型案例。先是国家对茉莉花茶的定价偏低,于是就导致利润偏低,然后为了追逐利润就有人作假——“本来窨制要3斤花,慢慢地只用2斤、1斤……越来越差,没花香味怎么办?那就各种添加剂。也就是说,大家以糟蹋产品的质量作为降低成本的唯一一个办法了。”这让1995年后,茉莉花茶走入了一个低谷,甚至在某些人眼中沦为“下三滥”的代名词。所以,对于国家有关部门对茶叶“黑榜单”的曝光,在此也只有一个态度——让曝光来得更猛烈些吧!     

 

本文来源于茶语网(www.chayu.com),茶语频道商务合作电话:400-799-3998。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