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TCL中环:不惜千金买宝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TCL中环:不惜千金买宝刀

Maxeon,难道是TCL中环反制光伏同行的利器?

文|赶碳号

11月15日,光伏圈发生了一件事:TCL中环作为第一大股东的Maxeon,通过官方新闻稿向全世界宣布,其子公司在德国曼海姆地方法院,对爱旭提起专利侵权诉讼。

几乎是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整整五个月前,今年6月15日,Intersolar Europe国际太阳能展在德国举行。就在全球光伏企业齐聚慕尼黑之际,Maxeon在德国发起对通威叠瓦专利的侵权诉讼。

对于Maxeon来说,美国市场真的非常重要:今年第三季度,美国市场已经占到公司营收的63.8%,而去年前三季度还不过是36.2%。选择一个焦点时刻,发起一场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专利诉讼,无疑是一种态度鲜明的表达。

当然,也可能只是时间上的巧合而已。11月15日,Maxeon还发布了亏损超预期的三季报:单季亏损1.082亿美元,上年同期则为亏损4470万美元。公司收入亦同比下降17%。连同财报同一时间发起一场诉讼,虽然Maxeon没有表示公司的亏损是否与此案有关,但市场可能就会联想,第三季度亏损扩大,莫非这家中国光伏企业也有份?

受三季度业绩及四季度营收指引等不利影响,11月16日,Maxeon(代码MAXN)的股价创下公司上市三年多来的新低:4.895美元。从半年前的38.91元的今年最高点,最大跌幅达87.42%。

这样一个跌幅,远远超过同期的A股光伏板块跌幅。以MAXN的第一大股东、跌幅较大的TCL中环为例,今年以来的最大跌幅不过是56.15%。

TCL中环投资Maxeon三年多,浮亏究竟有多少?赶碳号算完,吓了一跳。

01、出海三年,浮亏21个亿!

Maxeon在公告中这样自我介绍,公司总部位于新加坡,拥有35年历史,是全球太阳能创新领域的领导者,拥有1600多项专利设计,在100 多个国家设有销售业务,拥有超过1700个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和分销商,业务遍及全球屋顶和太阳能发电站市场。

实际上,这些光辉历史都属于美国老牌光伏企业、创立于1985年的SunPower,Maxeon真正成立到现在,只有三年多时间。

中环股份(TCL中环前身)很早就是SunPower的硅片供应商。2019年11月,股价与业绩持续低迷的SunPower剥离制造业务,分拆为两家公司:一家仍叫SunPower,专注于美国分布式太阳能和存储市场;另一家总部设在新加坡,专注于海外光伏制造——这就是Maxeon。

当时,中环股份以2.98亿美元投资Maxeon,持股28.8480%,并成为其第二大股东。Maxeon的第一大股东是法国道达尔。

实际上,道达尔与SunPower的结缘很早:2011年,道达尔就以13.7亿美元收购SunPower公司60%股权,成为石油巨头进军可再生能源的标志性事件。所以,SunPower后来分拆出来的Maxeon,当时约定道达尔仍是第一大股东。2020年8月,踌躇满志的Maxeon在纳斯达克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三年时间下来到今天,TCL中环经过增持、参与增发等,持股已达23.28%,成为Maxeon的第一大股东,道达尔的股比却下降到15.16%。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曾经的大股东道达尔看好光伏,看上去只是不看好Maxeon。最近以来,道达尔在美国可再生能源领域频频加码,去年初投资2.5亿美元收购SunPower的工商业光伏电站业务,随后用16亿美元加上SunPower一半股权,收购了美国第五大可再生能源公司——CEG。

回顾TCL中环对于Maxeon的投资,绝对称得上是一次“惨痛”的经历,赶碳号在此梳理一下。

  • 2020年8月,中环股份以20.78亿投资MAXEON891.57万股,入股价折合人民币233元。
  • 2021年4月,TCL中环以3366 万美元((以当月美元平均汇率约合2.19亿元人民币))认购 MAXN增发新股187万股,成本约为18美元/股。
  • 2022年8月,TCL中环以2亿美元(公司公告为约人民币 13.54亿元)认购MAXN可转债。
  • 2023年5月,TCL中环以4200万美元(以当月美元平均汇率约合2.94亿元人民币)认购MAXN增发股票150万股,成本约为28美元。

赶碳号根据TCL中环公告整理

至此,TCL中环共在MAXN的股票上投入现金折合人民币约25.91亿元,持有1228.57万股,持仓成本折合约210.89元人民币/股。

MAXN最近一个交易日收盘于5.43美元,折合39.18元人民币。TCL中环持仓的市值仅为6671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还不到4.81亿元,浮亏21个亿,浮亏比例高达81%!

要拓展海外市场,终归要交学费。TCL中环这笔浮亏21亿的天价学费,就如同现任大股东李东生在当年TCL国际化时投资汤姆逊、阿尔卡特失败的复现。

MAXN最近半年股价表现,今年8月11日单日跌幅32%

另外,TCL中环还持有MAXN13.54亿元人民币的可转债,2027年到期。前前后后加起来,TCL中环在MAXN身上已经累计投入了近40个亿人民币。

MAXN2023年三季报资产负债表(部分)来源:公司公告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Maxeon总资产为13亿美元,总负债为11.25亿美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6.5%,净资产仅为1.76亿美元。

TCL中环前后投入近26个亿持有的23%股权,对应的净资产仅为4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还不到三个亿!

02、悬而未决的大项目,是TOPCon

来源:MAXN2023年三季报

今年以来,美国市场成为Maxeon的主力市场:去年前三季度营收占比不过是36.2%,今年的第三季度,已经提升到63.8%。

虽是如此,美国市场光伏产品的高溢价,并未能挽回公司业绩的颓势。MAXN让投资者损失惨重,主要原因就是公司业绩急遽下滑。今年三季度,公司每股收益为-2.21美元,而此前的预期为-0.86 美元。

11月16日,Maxeon首席执行官比尔·穆里根在三季度业绩沟通电话会上指出,公司亏损加大,主要是因为从7月起再也没有向SunPower发货导致,再加上欧洲市场需求下降。至于为何没有向SunPower发货,主要是因为其拖欠货款,而现在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

比尔·穆里根给投资人鼓劲,Maxeon有望成为帮助先进太阳能电池和面板制造大规模回流美国的领导者——公司正在与美国能源部贷款计划办公室密切合作,为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一座 3.5 吉瓦的太阳能电池和面板工厂提供资金。与最初设计相比,这座还未开工的工厂,规划产能又提升了500 兆瓦。

Maxeon此前介绍,公司在美国的新工厂占地约160英亩,位于著名的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的南部和西部,包括太阳能电池制造、面板组装、仓库和行政办公室,竣工后将创造多达 1,800 个就业岗位,其中包括制造和工程岗位。

这个项目总投资有多大呢?起初的3GW,预计是10亿美元(一说12亿美元)。现在扩大到3.5GW,对应的投资怎么说也要12亿美元吧。

现在Maxeon的总市值才不过2.87亿美元,净资产不过1.76亿美元。以公司自身自有资金投入,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贷款。Maxeon目前正处于美国能源部贷款申请的尽职调查阶段,尚未收到贷款的担保。谁来为贷款担保呢?会是TCL中环吗?

另外,如果想要获得美国能源部的贷款,接受者必须使用新的或显著改进的技术。Maxeon在2022年向《Solar Power World》表示,其下一代产品正好符合这一要求。时任首席执行官杰夫·沃特斯 (Jeff Waters) 表示,该产品是“中国或其他太阳能电池板品牌尚未采用的新技术”。

你以为3.5GW的新建产能是IBC吗?错,是TOPCon。

当下中美经贸关系趋缓,但是中国公司作为第一大股东的企业,如果要想进入美国的新能源市场,特别是要想拿到美国能源部的贷款,并在未来享受IRA(美国削减通胀法案)在投资、生产方面的各项补贴,恐怕并非易事。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美国尚未对宁德时代与福特汽车的合作项目放行。该项目总投资额35亿美元,计划采用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

在这种背景下,Maxeon的贷款审查能顺利通过吗?万一在融资上遇到困难,会不会继续要向TCL中环寻求帮助呢?

Maxeon一方面在推动多个大项目,一方面却在裁员。最近,公司表示,今年底之前,公司要在全球裁掉22%的员工。

Maxeon官网介绍,公司目前拥有5000多名员工,这意味着其中1000多人将在年底前失去工作。Maxeon表示,公司裁员主要是决定逐步淘汰 Maxeon 6 叉指背接触 (IBC) 电池和组件业务,同时还有其他运营方面的考虑。

03、扑朔迷离的总部

赶碳叼和光伏圈同行说起新加坡的Maxeon时,不少人一脸差异,因为人们一般将其视为美国公司。但是,Maxeon的对外宣传和公司公告中,宣称自己是一家新加坡公司,公司总部就在新加坡。

Maxeon的生产基地,在公司官网上标示得很明确,共有四座生产基地,按时间顺序分别为马来西亚马六甲(2011年)、墨西哥墨西卡利(2011年)、菲律宾拉古纳(2016年)、和墨西哥恩塞纳达(2016年)。但是,赶碳号并未发现Maxeon在新加坡总部的任何展示。

根据TCL中环公告以及Maxeon官网披露,公司总部地址位于新加坡滨海大道8号滨海湾金融中心#05-02(8 MARINA BOULEVARD #05-02, MARINA BAY FINANCIAL CENTRE, SINGAPORE)。

赶碳号经过查询了解到,新加坡滨海林荫道8-12号的确是新加坡滨海湾金融中心的地址。该项物业由长江实业、香港置地及吉宝置业合作开发。

但是,再但进一步了解又发现,竟然有谷歌亚太、泛欧交易所、BTI系统、格林电力等近百家公司的新加坡私人公司,均注册在同一地址——新加坡滨海大道8号滨海湾金融中心#05-02。

也就是说,这很可能只是一个用来注册公司的“地址”而已。

部分注册于新加坡滨海湾金融中心滨海大道8号#05-02的公司;来源:网络

赶碳号登录一家提供注册新加坡公司的广告网站,发现只需要微乎其微的成本,即可“入驻”新加坡滨海湾。Maxeon,或许就是这样一家“新加坡”公司吧。

来源:谷歌地图

同样,Maxeon美国公司位于加州圣何塞北市场街一号200号(CA 95113, 美国One North Market St., Suite 200, San Jose,CA 95113, USA)。

谷歌地图显示,位于该地址的,是一家叫作“Silicon Valley Law Group”(硅谷法律集团)的律师事务所。

Maxeon当初选择将总部设立在新加坡,或许是中国企业全球化投资过程中对于相关地缘风险规避的多重考量吧。

04、反制光伏同行的利器?

IBC电池由来

11月15日,Maxeon对爱旭提起专利侵权诉讼,指控其侵犯其背接触式电池架构。该专利涉及“具有通过沟槽结构分隔的掺杂多晶硅区域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工艺”。

“我们相信 Aiko 使用了 Maxeon 的技术,”Maxeon 的首席法律和可持续发展官 Lindsey Wiedmann 说道,“Maxeon 希望 Aiko 尊重 Maxeon 的专利权,并立即停止未经授权使用 Maxeon 的专利技术。”

对此,爱旭股份迅速回应: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收到任何与前述事项相关的由法院发出的诉讼文件。公司ABC产品与 Maxeon的No.EP2297788B1专利技术有着根本的不同,不存在对该专利的侵犯。

据《TAIYANG NEWS》报道,爱旭已向其展示其专利组合:“截至2023年10月31日,公司累计申请专利1,882件,获得授权专利1,061件,其中ABC(All Back Contact)技术申请专利325件,其中已授权157件,形成了完整的保护体系、产品。”

那么,IBC电池,究竟是谁发明和命名的,基础结构又是由谁设计的呢?在此之前,赶碳号一直以为IBC电池,就是由SunPower发明设计、创造出来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普渡大学相关论文

背接触电池技术的发展,实际上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背接触电池的基础概念及器件结构,先是由普渡大学电子工程系的R.J. Schwartz等人在1975 International Electron Devices Meeting的国际会议上公开发表,随后1977年,德州仪器公司的CHIANG SHANG-YI等人申请了相关专利(现已失效)。

SunPower官网介绍,直到2007年,公司才开始量产其破纪录的高效太阳能电池。

Maxeon进一步表示,该公司才是该技术领域的行业领导者,自20年前推出IBC电池技术以来(以这个时间倒推,为2003年),一直引领着IBC电池技术的发展,并且最近宣布其下一代IBC的组件孔径效率测量值达到了24.7%的组件世界纪录。

24.7%的效率,的确令人吃惊。如果没有“孔径”两字,的确就是妥妥的世界第一!只不过多了“孔径”两个字,就只能代表电池片面积的效率,而扣除了边框等不发电的那部分。

来源:TAIYANG NEWS

一位业内人士向赶碳号透露,据说Maxeon曾与爱旭主动接触过,希望双方能够建立专利互换。爱旭考虑自身已经在ABC上投入很大,已经跑在Maxeon的前面,感觉并不划算,便没有同意。对于上述传闻,赶碳号并未在爱旭等处得到证实。

不管怎样,Maxeon的专利官司,无论是2020年围绕叠瓦专利起诉阿特斯,今年围绕叠瓦专利起诉通威,还是现在围绕BC起诉爱旭,背后大概率都有TCL中环的影子。

有人认为,Maxeon昏招迭出,把TCL中环的硅片下游客户——电池片的龙一和龙二都得罪了,得不偿失,而且到最后,这样的官司没有个几年打不完,而且也未必一定能够胜诉。

笔者对此倒持有不同观点,打专利官司,或许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也许恰恰是一种做生意的方式方法。在这方面,给中国光伏企业设下诸多专利陷阱的一些日本公司是集大成者。

光伏行业垂直一体化盛行,各家头部企业在产能上自我闭环,自成体系。另外,电池片的老大——通威,向另外一家硅片龙头隆基供应硅料,并向其采购硅片,彼此之间强绑定;电池片老二——爱旭,上游有同为珠海华发与IDG股东背景的高景太阳能。

TCL中环多年来坚持走专业化路线,成为一股行业清流,但自己生产的硅片要锚定哪几家电池企业,反而越来越成为一个问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环股份

142
  • TCL中环:拟18亿元收购控股子公司中环晶体24.64%股权
  • 光伏业再提“控产”,A股光伏板块活跃,拐点是否真正到来?

爱旭股份

78
  • 光伏概念震荡下挫,爱旭股份跌超7%
  • 爱旭股份(600732.SH)股东横琴舜和累计质押1.55亿股,占所持股份近70%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TCL中环:不惜千金买宝刀

Maxeon,难道是TCL中环反制光伏同行的利器?

文|赶碳号

11月15日,光伏圈发生了一件事:TCL中环作为第一大股东的Maxeon,通过官方新闻稿向全世界宣布,其子公司在德国曼海姆地方法院,对爱旭提起专利侵权诉讼。

几乎是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整整五个月前,今年6月15日,Intersolar Europe国际太阳能展在德国举行。就在全球光伏企业齐聚慕尼黑之际,Maxeon在德国发起对通威叠瓦专利的侵权诉讼。

对于Maxeon来说,美国市场真的非常重要:今年第三季度,美国市场已经占到公司营收的63.8%,而去年前三季度还不过是36.2%。选择一个焦点时刻,发起一场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专利诉讼,无疑是一种态度鲜明的表达。

当然,也可能只是时间上的巧合而已。11月15日,Maxeon还发布了亏损超预期的三季报:单季亏损1.082亿美元,上年同期则为亏损4470万美元。公司收入亦同比下降17%。连同财报同一时间发起一场诉讼,虽然Maxeon没有表示公司的亏损是否与此案有关,但市场可能就会联想,第三季度亏损扩大,莫非这家中国光伏企业也有份?

受三季度业绩及四季度营收指引等不利影响,11月16日,Maxeon(代码MAXN)的股价创下公司上市三年多来的新低:4.895美元。从半年前的38.91元的今年最高点,最大跌幅达87.42%。

这样一个跌幅,远远超过同期的A股光伏板块跌幅。以MAXN的第一大股东、跌幅较大的TCL中环为例,今年以来的最大跌幅不过是56.15%。

TCL中环投资Maxeon三年多,浮亏究竟有多少?赶碳号算完,吓了一跳。

01、出海三年,浮亏21个亿!

Maxeon在公告中这样自我介绍,公司总部位于新加坡,拥有35年历史,是全球太阳能创新领域的领导者,拥有1600多项专利设计,在100 多个国家设有销售业务,拥有超过1700个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和分销商,业务遍及全球屋顶和太阳能发电站市场。

实际上,这些光辉历史都属于美国老牌光伏企业、创立于1985年的SunPower,Maxeon真正成立到现在,只有三年多时间。

中环股份(TCL中环前身)很早就是SunPower的硅片供应商。2019年11月,股价与业绩持续低迷的SunPower剥离制造业务,分拆为两家公司:一家仍叫SunPower,专注于美国分布式太阳能和存储市场;另一家总部设在新加坡,专注于海外光伏制造——这就是Maxeon。

当时,中环股份以2.98亿美元投资Maxeon,持股28.8480%,并成为其第二大股东。Maxeon的第一大股东是法国道达尔。

实际上,道达尔与SunPower的结缘很早:2011年,道达尔就以13.7亿美元收购SunPower公司60%股权,成为石油巨头进军可再生能源的标志性事件。所以,SunPower后来分拆出来的Maxeon,当时约定道达尔仍是第一大股东。2020年8月,踌躇满志的Maxeon在纳斯达克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三年时间下来到今天,TCL中环经过增持、参与增发等,持股已达23.28%,成为Maxeon的第一大股东,道达尔的股比却下降到15.16%。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曾经的大股东道达尔看好光伏,看上去只是不看好Maxeon。最近以来,道达尔在美国可再生能源领域频频加码,去年初投资2.5亿美元收购SunPower的工商业光伏电站业务,随后用16亿美元加上SunPower一半股权,收购了美国第五大可再生能源公司——CEG。

回顾TCL中环对于Maxeon的投资,绝对称得上是一次“惨痛”的经历,赶碳号在此梳理一下。

  • 2020年8月,中环股份以20.78亿投资MAXEON891.57万股,入股价折合人民币233元。
  • 2021年4月,TCL中环以3366 万美元((以当月美元平均汇率约合2.19亿元人民币))认购 MAXN增发新股187万股,成本约为18美元/股。
  • 2022年8月,TCL中环以2亿美元(公司公告为约人民币 13.54亿元)认购MAXN可转债。
  • 2023年5月,TCL中环以4200万美元(以当月美元平均汇率约合2.94亿元人民币)认购MAXN增发股票150万股,成本约为28美元。

赶碳号根据TCL中环公告整理

至此,TCL中环共在MAXN的股票上投入现金折合人民币约25.91亿元,持有1228.57万股,持仓成本折合约210.89元人民币/股。

MAXN最近一个交易日收盘于5.43美元,折合39.18元人民币。TCL中环持仓的市值仅为6671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还不到4.81亿元,浮亏21个亿,浮亏比例高达81%!

要拓展海外市场,终归要交学费。TCL中环这笔浮亏21亿的天价学费,就如同现任大股东李东生在当年TCL国际化时投资汤姆逊、阿尔卡特失败的复现。

MAXN最近半年股价表现,今年8月11日单日跌幅32%

另外,TCL中环还持有MAXN13.54亿元人民币的可转债,2027年到期。前前后后加起来,TCL中环在MAXN身上已经累计投入了近40个亿人民币。

MAXN2023年三季报资产负债表(部分)来源:公司公告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Maxeon总资产为13亿美元,总负债为11.25亿美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6.5%,净资产仅为1.76亿美元。

TCL中环前后投入近26个亿持有的23%股权,对应的净资产仅为4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还不到三个亿!

02、悬而未决的大项目,是TOPCon

来源:MAXN2023年三季报

今年以来,美国市场成为Maxeon的主力市场:去年前三季度营收占比不过是36.2%,今年的第三季度,已经提升到63.8%。

虽是如此,美国市场光伏产品的高溢价,并未能挽回公司业绩的颓势。MAXN让投资者损失惨重,主要原因就是公司业绩急遽下滑。今年三季度,公司每股收益为-2.21美元,而此前的预期为-0.86 美元。

11月16日,Maxeon首席执行官比尔·穆里根在三季度业绩沟通电话会上指出,公司亏损加大,主要是因为从7月起再也没有向SunPower发货导致,再加上欧洲市场需求下降。至于为何没有向SunPower发货,主要是因为其拖欠货款,而现在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

比尔·穆里根给投资人鼓劲,Maxeon有望成为帮助先进太阳能电池和面板制造大规模回流美国的领导者——公司正在与美国能源部贷款计划办公室密切合作,为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一座 3.5 吉瓦的太阳能电池和面板工厂提供资金。与最初设计相比,这座还未开工的工厂,规划产能又提升了500 兆瓦。

Maxeon此前介绍,公司在美国的新工厂占地约160英亩,位于著名的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的南部和西部,包括太阳能电池制造、面板组装、仓库和行政办公室,竣工后将创造多达 1,800 个就业岗位,其中包括制造和工程岗位。

这个项目总投资有多大呢?起初的3GW,预计是10亿美元(一说12亿美元)。现在扩大到3.5GW,对应的投资怎么说也要12亿美元吧。

现在Maxeon的总市值才不过2.87亿美元,净资产不过1.76亿美元。以公司自身自有资金投入,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贷款。Maxeon目前正处于美国能源部贷款申请的尽职调查阶段,尚未收到贷款的担保。谁来为贷款担保呢?会是TCL中环吗?

另外,如果想要获得美国能源部的贷款,接受者必须使用新的或显著改进的技术。Maxeon在2022年向《Solar Power World》表示,其下一代产品正好符合这一要求。时任首席执行官杰夫·沃特斯 (Jeff Waters) 表示,该产品是“中国或其他太阳能电池板品牌尚未采用的新技术”。

你以为3.5GW的新建产能是IBC吗?错,是TOPCon。

当下中美经贸关系趋缓,但是中国公司作为第一大股东的企业,如果要想进入美国的新能源市场,特别是要想拿到美国能源部的贷款,并在未来享受IRA(美国削减通胀法案)在投资、生产方面的各项补贴,恐怕并非易事。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美国尚未对宁德时代与福特汽车的合作项目放行。该项目总投资额35亿美元,计划采用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

在这种背景下,Maxeon的贷款审查能顺利通过吗?万一在融资上遇到困难,会不会继续要向TCL中环寻求帮助呢?

Maxeon一方面在推动多个大项目,一方面却在裁员。最近,公司表示,今年底之前,公司要在全球裁掉22%的员工。

Maxeon官网介绍,公司目前拥有5000多名员工,这意味着其中1000多人将在年底前失去工作。Maxeon表示,公司裁员主要是决定逐步淘汰 Maxeon 6 叉指背接触 (IBC) 电池和组件业务,同时还有其他运营方面的考虑。

03、扑朔迷离的总部

赶碳叼和光伏圈同行说起新加坡的Maxeon时,不少人一脸差异,因为人们一般将其视为美国公司。但是,Maxeon的对外宣传和公司公告中,宣称自己是一家新加坡公司,公司总部就在新加坡。

Maxeon的生产基地,在公司官网上标示得很明确,共有四座生产基地,按时间顺序分别为马来西亚马六甲(2011年)、墨西哥墨西卡利(2011年)、菲律宾拉古纳(2016年)、和墨西哥恩塞纳达(2016年)。但是,赶碳号并未发现Maxeon在新加坡总部的任何展示。

根据TCL中环公告以及Maxeon官网披露,公司总部地址位于新加坡滨海大道8号滨海湾金融中心#05-02(8 MARINA BOULEVARD #05-02, MARINA BAY FINANCIAL CENTRE, SINGAPORE)。

赶碳号经过查询了解到,新加坡滨海林荫道8-12号的确是新加坡滨海湾金融中心的地址。该项物业由长江实业、香港置地及吉宝置业合作开发。

但是,再但进一步了解又发现,竟然有谷歌亚太、泛欧交易所、BTI系统、格林电力等近百家公司的新加坡私人公司,均注册在同一地址——新加坡滨海大道8号滨海湾金融中心#05-02。

也就是说,这很可能只是一个用来注册公司的“地址”而已。

部分注册于新加坡滨海湾金融中心滨海大道8号#05-02的公司;来源:网络

赶碳号登录一家提供注册新加坡公司的广告网站,发现只需要微乎其微的成本,即可“入驻”新加坡滨海湾。Maxeon,或许就是这样一家“新加坡”公司吧。

来源:谷歌地图

同样,Maxeon美国公司位于加州圣何塞北市场街一号200号(CA 95113, 美国One North Market St., Suite 200, San Jose,CA 95113, USA)。

谷歌地图显示,位于该地址的,是一家叫作“Silicon Valley Law Group”(硅谷法律集团)的律师事务所。

Maxeon当初选择将总部设立在新加坡,或许是中国企业全球化投资过程中对于相关地缘风险规避的多重考量吧。

04、反制光伏同行的利器?

IBC电池由来

11月15日,Maxeon对爱旭提起专利侵权诉讼,指控其侵犯其背接触式电池架构。该专利涉及“具有通过沟槽结构分隔的掺杂多晶硅区域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工艺”。

“我们相信 Aiko 使用了 Maxeon 的技术,”Maxeon 的首席法律和可持续发展官 Lindsey Wiedmann 说道,“Maxeon 希望 Aiko 尊重 Maxeon 的专利权,并立即停止未经授权使用 Maxeon 的专利技术。”

对此,爱旭股份迅速回应: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收到任何与前述事项相关的由法院发出的诉讼文件。公司ABC产品与 Maxeon的No.EP2297788B1专利技术有着根本的不同,不存在对该专利的侵犯。

据《TAIYANG NEWS》报道,爱旭已向其展示其专利组合:“截至2023年10月31日,公司累计申请专利1,882件,获得授权专利1,061件,其中ABC(All Back Contact)技术申请专利325件,其中已授权157件,形成了完整的保护体系、产品。”

那么,IBC电池,究竟是谁发明和命名的,基础结构又是由谁设计的呢?在此之前,赶碳号一直以为IBC电池,就是由SunPower发明设计、创造出来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普渡大学相关论文

背接触电池技术的发展,实际上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背接触电池的基础概念及器件结构,先是由普渡大学电子工程系的R.J. Schwartz等人在1975 International Electron Devices Meeting的国际会议上公开发表,随后1977年,德州仪器公司的CHIANG SHANG-YI等人申请了相关专利(现已失效)。

SunPower官网介绍,直到2007年,公司才开始量产其破纪录的高效太阳能电池。

Maxeon进一步表示,该公司才是该技术领域的行业领导者,自20年前推出IBC电池技术以来(以这个时间倒推,为2003年),一直引领着IBC电池技术的发展,并且最近宣布其下一代IBC的组件孔径效率测量值达到了24.7%的组件世界纪录。

24.7%的效率,的确令人吃惊。如果没有“孔径”两字,的确就是妥妥的世界第一!只不过多了“孔径”两个字,就只能代表电池片面积的效率,而扣除了边框等不发电的那部分。

来源:TAIYANG NEWS

一位业内人士向赶碳号透露,据说Maxeon曾与爱旭主动接触过,希望双方能够建立专利互换。爱旭考虑自身已经在ABC上投入很大,已经跑在Maxeon的前面,感觉并不划算,便没有同意。对于上述传闻,赶碳号并未在爱旭等处得到证实。

不管怎样,Maxeon的专利官司,无论是2020年围绕叠瓦专利起诉阿特斯,今年围绕叠瓦专利起诉通威,还是现在围绕BC起诉爱旭,背后大概率都有TCL中环的影子。

有人认为,Maxeon昏招迭出,把TCL中环的硅片下游客户——电池片的龙一和龙二都得罪了,得不偿失,而且到最后,这样的官司没有个几年打不完,而且也未必一定能够胜诉。

笔者对此倒持有不同观点,打专利官司,或许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也许恰恰是一种做生意的方式方法。在这方面,给中国光伏企业设下诸多专利陷阱的一些日本公司是集大成者。

光伏行业垂直一体化盛行,各家头部企业在产能上自我闭环,自成体系。另外,电池片的老大——通威,向另外一家硅片龙头隆基供应硅料,并向其采购硅片,彼此之间强绑定;电池片老二——爱旭,上游有同为珠海华发与IDG股东背景的高景太阳能。

TCL中环多年来坚持走专业化路线,成为一股行业清流,但自己生产的硅片要锚定哪几家电池企业,反而越来越成为一个问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