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声声不息”专场演出落幕,为期一个多月的2023北京古建音乐季音乐演出活动画上了句号。2023北京古建音乐季在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员会、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由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宣传部、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北京古建馨生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得到了西城区、海淀区、门头沟区文旅局的支持,获得了北京中轴线基金会和腾讯公司共同设立的“中腾基金”、英大信托“文润东城”慈善信托项目共同资助。
该活动自9月22日预热启动以来,以东城区为原点,聚合中轴线沿线点位,采取线下展演与线上直播的方式,在天坛、钟鼓楼、宏恩观、普度寺、汀州会馆(北馆)、白塔寺、大觉寺、万寿寺、戒台寺、先农坛等点位,举办10场雅致优美的小型音乐会和面向青少年开展文化传承的公众艺教活动,依托中国移动咪咕平台形成矩阵传播,吸引了央视频、优酷、中国文化报、人民网、财新网、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新京报等多家媒体的报道关注,吸引众多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拥趸。
2021年,北京古建音乐季由东城区首次创新发起,迄今已举办两届,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用音乐生动讲述文物故事,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新方式,焕发古建空间活力。当凝固的建筑与流动的音乐相遇时,古老的建筑仿佛被音乐唤醒,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也让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名片”更加耀眼。
一处一策,赋能城市美好生活
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深厚根基。让文物融入当代生活,推进文物保护利用与时代共进,与人民共享,是新时代党和政府对文物事业的要求。
每一座上千年的古建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精神气场,这里面有它自己的时代故事、建筑风貌、空间格局、在地文化、自然禀赋、人文情感,可以说每一座古建都有自己的生命肌理。古建音乐季自2021年创建以来,便遵循着“一处一策”的策划原则,为每一座古建策划定制的内容,赋予它独有的魅力和生命延伸。
出于对古建和艺术的敬畏,古建音乐季每一场演出的策划也都是根据前期对古建的声学结构、历史文化功能进行详细调研和策划后最终确定。古建与艺术陪伴了我们这个金秋:被称为“龙尾之要”的宏恩观在音乐中开启新生、奏响序章;天坛神乐署玉振金声再现宫廷雅乐的新魅力,汀洲会馆里的南腔北调见证“中西和鸣,钟楼里的建筑历史讲堂,万寿寺西洋门前的羽管键琴演奏;银杏飞舞下的大梦大觉,普度寺红色檐柱旁时代与人文的“诗”,白塔寺里跨越八个世纪的回答,穿越戒台松涛妙音阵阵,聆听先农坛内外声声不息。当凝固的建筑与流动的音乐相遇时,古老的建筑仿佛被音乐唤醒,也让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名片”更加耀眼。
焕活创新,拓展文化传播场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全面加强。让文物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2023北京古建音乐季以“伴瓦梁以旋律,给岁月以生命”为主题,音乐为古建传声,古建与音乐共鸣,东城区发挥文化遗产资源禀赋,生动讲述新时代的文物故事。在北京最美的秋日,一场场小而精、雅而美的音乐会接续上演,让古建及其所蕴藏的历史,焕发崭新的生命力,也让现代人生活在一种更深邃的时空意义上,用更鲜活的方式,建筑在天地间、人在建筑中,用艺术连接时间与空间产生共振,人们在古建场所里展开对建筑、音乐、美术、历史、人文的沉浸式体验,以崭新形式参与文化传承,也为文物价值的诠释提供全新角度,以音乐为媒介,以古建为载体,传播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
“其实今天的人跟古建筑之间不应该有隔阂,因为它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和传统音乐不应当有隔阂,因为它是我们文化基因中的旋律”,从2021年首届北京古建音乐季起,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主席吕舟教授就对此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关注,今年10场演出活动中,还频频看到了他的身影。
在宏恩观、大觉寺演出的大提琴家宋昭说,“‘古建音乐季’的真正意义不仅是给音乐家提供表演的舞台,更是一个特殊的情境,让音乐家之间产生共鸣。而特殊的场所给了音乐更多的情境感,未来希望古建音乐季的文化声量和影响力辐射到更广的范围。”
“‘古建音乐季’在此便开创了一个很好的先河,在不干预、不减损其历史价值的情况下,让建筑和现代生活发生关系,这是一种非常合理的开发,可以让历史遗存真正活起来,纳入到城市运转中。”。除了演出的艺术家,这位主持古建导赏的年轻建筑师朱起鹏在这次活动里也备受欢迎。
当文物古老的声场被现代艺术内容开启,沉浸在音乐季里的观众,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会收获一份独特的文化体验和情感共鸣。据古建音乐季粉丝后台统计,今年活动参与观众年龄大体在26岁-45岁之间,他们普遍具备一定的建筑知识与良好的音乐审美,对古建音乐季所呈现的内容有着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并在社交媒体上自发传播。“古建+音乐”这种文物活化利用场景,给古建增添了新的打开方式,进一步树立了年轻人的文化自信,吸引更多人走近文物。
音声回响,构筑古今交融意象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有着丰富的文物资源,以东城区为例,我们有着几百年、上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古建里,用音乐之声传播新时代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既能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搭建桥梁,更能让文物‘活起来’,擦亮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名片,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东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宏恩观里的“秋日序章”
古建音乐季上一届的最后一场正是在宏恩观完成的闭幕,本届古建音乐季的第一场预热亮相同样选择在宏恩观,这本身就是一场跨越时空的传承。位于中轴线北端被称为“龙尾之要”的宏恩观,经过10个月的修缮后,以“中轴线上的在地文化博物馆”的身份重张,多重意义交叠。9月22日,音乐季邀请大提琴家宋昭为观众带来了《独白》《与月酌》《回归》《秋意浓》等曲目,浓郁深沉的大提琴,即兴舞蹈的转场演出,传递出更有温度、更具情怀的多元创新场景。
· 天坛开幕上演“秋日华章”
10月20日,延续三千年的雅乐再次奏响,600余年历史的国宝建筑里再闻妙音。10月20日,天坛神乐署成为备受瞩目的文化场景。玉振金声、八音迭奏,雅乐与妙景交织,拉开2023北京古建音乐季的帷幕。天坛神乐署雅乐团、中央民族乐团“青衫渡”男子室内乐团和“俪人行”女子室内乐团共同为古建音乐季开幕献上精彩演奏,分别带来曲目中和韶乐《中和之曲》、德胜乐《太平令》、八音合奏《颂》、河北吹歌《淘金令》、室内乐《光明行》、《北京故事》等10首经典乐曲,最后一首《我和我的祖国》将演出推向高潮。天坛神乐署雅乐团演绎至纯大圣之美音,中央民族乐团“青衫渡”与“俪人行”更不负这诗意隽永之名,年轻的演奏家们精彩呈现民乐经典与创新之篇,在明清两朝礼乐学府中,为宝藏国乐寻找现代表达,以极高水准带大家穿越时空,与千年雅乐同频,呈现富有韵律美感的秋日华章。
· 400岁会馆里“中西和鸣”
北京是会馆文化的发源地,前门东区会馆云集,400岁的汀州会馆(北馆)就是其中之一。10月27日,“古建音乐季”邀请传统与现代、南方与北方不同流派的一众艺术家图力古尔﹒刚子、者来女、SUNK等,以蒙古呼麦、人声艺术、电子音乐将空间及意象延展,唤醒我们对“地方”与“建筑”的深层次感受。闭眼聆听,南腔北调尽在此处,“会馆有戏”,唤起社会对文物保护修缮的关注。
·在钟楼聆听中轴线的故事
10月29日,2023北京古建音乐季“建筑历史讲堂——中轴线的意义”讲座专场,于钟楼顺利举行。这幅历史画卷随着吕舟教授的讲述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中轴线的故事也将从这里讲起。与音乐一样,钟声也不仅仅是在传播时间,更是一种传播文明的过程。观众中有上小学的小朋友,也有头发花白了的老人,他们都认真倾听,偶尔悄声交流,执笔记录。让孩子们从小开始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在未来塑造他们的文化自信,同时也是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万寿寺里古典音乐在静静流淌
大修后的万寿寺,在维持传统修复工艺的基础上、重现“丹楼绀宇,几与大内”景观的古代寺院内,以音乐为媒,在跨越千百年、贯穿中西的时空维度上进入抗怀物外的境域,使得我们的心畔,有了这样一处“东方赋格”。10月30日,羽管键琴家江禹杉在寺内西洋门前“相会”,奏响巴赫的《平均律键盘曲集》。秋风与银杏树树的陪伴下,羽管键琴的琴声似有金属光泽,演绎出了经典的复调织体,诠释着巴洛克键盘艺术的细密与反复。
·大觉寺千年的大梦大觉
银杏落黄,深秋的大觉寺美得像一幅油画。寺院内的辽代碑刻承载历史文化,铭刻着千年古刹的来处,而历代的高僧大德又称为寺宇的灵魂,而后时时有文人墨客到访,以辞章为大觉寺增添其意趣。11月1日,由大提琴家宋昭带来主题为“大梦大觉”的演出,碧韵清池边,大提琴的醇厚音色正在温暖流淌。在“香台喧鸟语,禅室绕泉鸣”的大觉寺院内,以琴声为引,做一场驰驱千年的梦。
·白塔寺跨越八个世纪的回响
白塔寺是由忽必烈敕令建造的,曾是元朝百官习仪和译印蒙文、维吾尔文佛经之处。11月3日,音乐季邀请到著名的杭盖乐队在此举办音乐会《古老的回答》。“杭盖”一词,象征着一个有着蓝天、白云、草原、河流、山川与自然万物的世界。白塔华盖下的演唱,是合一,是和谐,是面对历史的回答,也是面对未来的追问。演出以《白塔》进行开场,作曲家试图通过传统的五声音阶与白塔周围的景观建立听觉联系,马头琴声在其间行腔转韵,带着草原的飘渺与延绵,记忆里的白塔与眼前的白塔融为一体,先祖的声音从时空深处传来,吟诵着绵延千百年的美好祝祷。
·普度寺岁月交叠中的念念有词
11月6日,在紫禁城宫墙外的胡同深处,邀请到活跃于建筑、文学和音乐不同领域的嘉宾,民谣歌手、诗人、作家周云蓬、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董梅,开展“念念有词”专场活动,解读“诗”的多个位面——于记忆与想象交织交叠的地图之上,艺文先锋们将以诗为引,将社会现实与遗迹、碎片和故事穿插起来,让千条万缕的回忆形成梁架、台基、华拱、檐柱,重建我们那磅礴有力的想象宫阙。
·穿越戒台松涛妙音阵阵
古词新唱,是当下音乐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时常会采用的一种方式。11月12日,古建音乐季在戒台寺进行一场古词新唱音乐会。游吟歌者“四仰”在高山之巅、在古老的寺院大殿前,吟唱古老的诗歌,展开独特的对话与传承,流水、蝉鸣、风声、铃乐……万物包容在他的乐曲之中,随着他的嗓音共鸣,一时让人分不清是现实还是幻境。在戒台寺的演出,不止是在古建环境中感受音乐,更是在与古建产生连结的过程。
·先农坛天地同奏的声声不息
以天坛为序曲,凭先农坛作终章,谛听着每一次关乎美、关乎心灵的声音。深秋将尽,霜冬欲来,在金风玉露的终阕,11月13日,小提琴家梁大南携手少年钢琴家孟响、回声当代乐团,于先农坛太岁殿旁,带来2023北京古建音乐季的“声声不息”演出。一曲《梁祝》的经典选段拉开了本场演出的序幕,音乐在古建里流淌,庄重又浪漫。“乐以感灵,礼以昭事”,数百年前便藏匿于藻井中的1400多颗星星,与音声的脉搏同频闪烁。
场场有故事,声声有回响。雅乐与妙景交织,以古建空间作为发声场,通过艺术表达中国精神、中国传统,也将艺术的传统性与现代性、国际性相融合,展现自信、真实、立体的当下中国。
未来,东城区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文物保护“十六字方针”,践行“崇文争先”理念,守正创新,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坚持文物“保护第一”工作原则,探索文物合理利用新手段新模式,加大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进一步打造文物活化利用品牌活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文物普惠共享,全力推进文物工作高质量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