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陈小同
尽管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有目共睹,但考虑到其不佳的盈利情况和燃油车在整体市场中所占比重,传统汽车公司在电动化转型中更倾向采取的过渡举措是“油电并重”。
在广州车展上,大众乘用车中国CEO孟侠(Stefan Mecha)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专访时指出,大众汽车目前考虑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之间采取“油电并重”战略,以形成良性平衡。一是燃油车的积累能够为新能源车转型奠定基础,另外燃油车在中国依然有1400万辆的市场体量。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中国汽车市场累计零售1726.7万辆,同比增长3.2%。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零售595.4万辆,同比增长34.2%。这意味着新能源车创造了增量市场,但传统燃油车占比约65%,还是销量的绝对主力。
与研发开支高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电动产品相反,目前燃油汽车仍能带来巨额且较为稳定的收益,这促使汽车公司进一步延长燃油车寿命。这也导致传统汽车公司仍依赖燃油车业务来提升公司整体的盈利水平。
通用汽车CEO玛丽·博拉(Mary Barra)在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上重申,放缓电动车生产有助于保护市场定价,此前对入门级市场的推动尝试将不再成为通用的未来目标;奔驰同样在今年第三季度宣布,如果电动汽车利润持续低于预期,可能通过燃油车产品组合来提高整体回报率。
受制于原材料价格及市场价格战因素的影响,汽车公司难以在新能源汽车上获取较高的利润。今年7月份,上汽大众ID.3宣布降价促销,推动销量破万的同时,也带来了每辆车超过4万元的亏损。
孟侠解释,今年初经研究发现,ID.3的价格没有触及消费者的“甜区”(sweet spot),因此通过控制电池及原材料价格后,对价格进行了调整。他指出,大众汽车不会一味地进行价格竞争,因为成本会转移到消费者身上,更关键仍是提供有价格吸引力的竞争性产品。
相较于从无到有建立一家初创电动车公司,传统汽车企业想要转向电动化,必须在产品研发体系、供应链模式、经销商渠道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调整,这意味着大规模的资源和时间投入。
孟侠承认,大众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及整体市场的发展速度,但大众汽车正在电动化转型上加快速度。
目前大众汽车采取外部合作与内部自研两条路线发展,前者是与小鹏汽车、地平线等中国企业达成合作,进行新车型研发,后者则将研发重心从德国的沃尔夫斯堡前移至中国合肥。
孟侠介绍,和小鹏汽车联合开发的两款中型车将在2026年上市,双方合作要求必须保持紧密的沟通,近期他经常飞往广州,与小鹏汽车的研发团队见面。
他向界面新闻表示,小鹏汽车发展模式和研发方式与传统汽车公司大相径庭,双方可以在工程技术、设计、供应链和制造等方面的形成优势互补。
“总体而言,我们在中国围绕技术本土化的布局能够使我们的整体研发周期缩短30%。”截至目前,大众汽车规划车型还包括年底即将上市的一汽大众ID.7 VIZZION和安徽大众科技研发的紧凑型车。
这个速度并不算快。外界总是会期盼汽车公司不断地推出新产品以形成产品矩阵,但是汽车行业的特殊之处在于,由于车型复杂度高,在不断推出新车型的同时,企业的成本和业务运营复杂度也随之提升。
更精细化的操作是,在适合的细分市场推出合适的车型。这是更高难度的操作,它将考验汽车公司对市场和用户的认知程度有多深,提前预判能力有多准以及产品竞争力有多强。
对于明年的市场情况,孟侠表示,激烈竞争将依然存在,考虑到一些新的竞争对手的加入,市场竞争甚至将加剧。大众汽车的策略是,稳固燃油车优势,向三四线城市消费者渗透,在大力发展新能源车型的同时,持续提升燃油车的能效和数字化水平。
发布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