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国家气候中心:2023年极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国家气候中心:2023年极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今年秋季以来(9月1日至11月1日),全国平均气温15.0℃,较常年同期偏高1.4℃,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张旭

界面新闻编辑 | 翟瑞民

2023年11月20日,国家气候中心发布消息称,刚刚过去的暖季(2023年6-10月)为1850年以来全球平均同期最暖,预计2023年极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监测表明,2023年10月份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的连续第五个同期最暖月份,10月全球平均温度较1991至2020年(气候基准期)同期的平均温度偏高0.52℃,较上一个高温纪录(2015年10月)偏高0.1℃。对于中国和亚洲高山区(25-50°N, 65-105°E),气温偏高尤为明显,分别较1991至2020年同期平均温度偏高1.25℃和1.36℃。

国家气候中心特别强调,暖季全球平均温度较1991-2020年同期平均温度偏高0.57℃,其中8月与9月较历史平均温度分别偏高0.62和0.69℃,较2016年创下的纪录高出0.22℃和0.39℃。与全球类似,中国和亚洲高山区同为最热暖季,分别较1991至2020年同期平均温度偏高0.86℃和0.83℃。亚洲高山区变暖,对亚洲冰冻圈影响正在加速。

此前在11月11日,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监测数据显示,一次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并将持续到明年春季。受其影响,并叠加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或将打破2016年最暖年纪录。

国家气候中心指出,厄尔尼诺会加剧全球变暖。厄尔尼诺事件在热带太平洋地区主要通过加热大气,使得全球温度升高。研究显示,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区每升高1℃,将会使全球年平均温度上升0.12℃。一次中等或以上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通常大约能够使年平均的全球表面温度上升0.1℃-0.22℃。随着2023年5月以来的逐月最暖纪录的出现,较有可能打破2016年最暖年这一纪录,2023年或将成为1850年以来最暖的年份。

界面新闻此前多次报道,今夏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极端气候事件偏多,高温热浪显著。自2023年6月13日以来,我国北方多地迎来“炙烤”模式,天津、河南、山东等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更是突破40℃。

“今年夏季高温日数多、极端性强。”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9月5日在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全国共352个国家气象站夏季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事件监测标准,其中69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据介绍,2023年夏季我国共发生13次高温过程,其中6月29日至7月2日、7月5-16日为全国型高温过程。

贾小龙指出,夏季全国平均气温为历史同期第二高。2023年夏季(6-8月),全球陆地平均气温15.2℃,较同期气候平均(14.7℃)偏高0.6℃,为1961年以来气温第3高的夏季。6-8月,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到偏高,平均气温为22.0℃,较常年同期(22.3℃)偏高0.8℃,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2高,仅次于2022年夏季(22.3 ℃)。

界面新闻注意到,入秋以来,全国各地气温也均为历史同期最高。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今年秋季以来(9月1日至11月1日),全国平均气温15.0℃,较常年同期偏高1.4℃,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国家气候中心表示,全国共有794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月极大值,云南河口(38.5℃)、甘肃敦煌(37.4℃)、辽宁鞍山(32.8℃)、吉林公主岭(31.7℃)等地共66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秋季极大值。

针对今冬明春气候趋势,此前气象专家多预测,我国或将迎来又一个暖冬。国家气候中心分析研判认为,预计今年冬季(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前冬偏暖,后冬接近常年,但阶段性冷空气趋于活跃;南方降水偏多。明年春季(2024年3月至5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接近常年到偏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国家气候中心:2023年极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今年秋季以来(9月1日至11月1日),全国平均气温15.0℃,较常年同期偏高1.4℃,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张旭

界面新闻编辑 | 翟瑞民

2023年11月20日,国家气候中心发布消息称,刚刚过去的暖季(2023年6-10月)为1850年以来全球平均同期最暖,预计2023年极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监测表明,2023年10月份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的连续第五个同期最暖月份,10月全球平均温度较1991至2020年(气候基准期)同期的平均温度偏高0.52℃,较上一个高温纪录(2015年10月)偏高0.1℃。对于中国和亚洲高山区(25-50°N, 65-105°E),气温偏高尤为明显,分别较1991至2020年同期平均温度偏高1.25℃和1.36℃。

国家气候中心特别强调,暖季全球平均温度较1991-2020年同期平均温度偏高0.57℃,其中8月与9月较历史平均温度分别偏高0.62和0.69℃,较2016年创下的纪录高出0.22℃和0.39℃。与全球类似,中国和亚洲高山区同为最热暖季,分别较1991至2020年同期平均温度偏高0.86℃和0.83℃。亚洲高山区变暖,对亚洲冰冻圈影响正在加速。

此前在11月11日,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监测数据显示,一次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并将持续到明年春季。受其影响,并叠加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或将打破2016年最暖年纪录。

国家气候中心指出,厄尔尼诺会加剧全球变暖。厄尔尼诺事件在热带太平洋地区主要通过加热大气,使得全球温度升高。研究显示,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区每升高1℃,将会使全球年平均温度上升0.12℃。一次中等或以上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通常大约能够使年平均的全球表面温度上升0.1℃-0.22℃。随着2023年5月以来的逐月最暖纪录的出现,较有可能打破2016年最暖年这一纪录,2023年或将成为1850年以来最暖的年份。

界面新闻此前多次报道,今夏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极端气候事件偏多,高温热浪显著。自2023年6月13日以来,我国北方多地迎来“炙烤”模式,天津、河南、山东等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更是突破40℃。

“今年夏季高温日数多、极端性强。”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9月5日在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全国共352个国家气象站夏季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事件监测标准,其中69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据介绍,2023年夏季我国共发生13次高温过程,其中6月29日至7月2日、7月5-16日为全国型高温过程。

贾小龙指出,夏季全国平均气温为历史同期第二高。2023年夏季(6-8月),全球陆地平均气温15.2℃,较同期气候平均(14.7℃)偏高0.6℃,为1961年以来气温第3高的夏季。6-8月,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到偏高,平均气温为22.0℃,较常年同期(22.3℃)偏高0.8℃,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2高,仅次于2022年夏季(22.3 ℃)。

界面新闻注意到,入秋以来,全国各地气温也均为历史同期最高。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今年秋季以来(9月1日至11月1日),全国平均气温15.0℃,较常年同期偏高1.4℃,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国家气候中心表示,全国共有794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月极大值,云南河口(38.5℃)、甘肃敦煌(37.4℃)、辽宁鞍山(32.8℃)、吉林公主岭(31.7℃)等地共66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秋季极大值。

针对今冬明春气候趋势,此前气象专家多预测,我国或将迎来又一个暖冬。国家气候中心分析研判认为,预计今年冬季(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前冬偏暖,后冬接近常年,但阶段性冷空气趋于活跃;南方降水偏多。明年春季(2024年3月至5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接近常年到偏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