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阿里云“不再分拆上市”,到底意味着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阿里云“不再分拆上市”,到底意味着什么?

未来,阿里云何去何从?

文|壹DU财经

阿里巴巴,有个明显的特征:和其财报一起到来的多半还有“one more thing”。今年5月底,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财报时,即公布了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已批准和任命六大业务集团董事会的消息。此举也被外界理解为“阿里云、盒马、菜鸟分拆上市的时间表逐渐明晰”。

这次的财报季也不例外。

11月16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2024财年第二季度业绩发布。财报显示,2023年7-9月,集团收入同比增长9%;经调整EBITA同比增长19%,超市场预期,多业务均实现快速增长。与之相伴的one more thing是,“鉴于多方面不确定性因素,不再推进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要知道,阿里云作为中国“四朵云”的带头大哥,无论是体量还是技术,均位居行业前列。并且,这样的消息,离“分拆上市时间表”的发布仅仅半年。

不再分拆上市,对阿里云而言,是好事还是坏事?

未来,阿里云何去何从?

01 让业界意外的“大新闻”

阿里巴巴公布了一份不错的业绩,但股价却在业绩公布后出现了10%的暴跌。

“阿里1+6+N的几个板块中,除了淘宝天猫和菜鸟,其他业务并没有展现出来很好的盈利能力,但近年来随着云市场的崛起,阿里云应该是未来比较有希望做大做强的板块。”一位长期关注互联网行业的人士对壹度Pro表示:“正处于变革中的阿里巴巴,确实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投资者在看不懂的情况下,先走为敬也能理解。”

不确定性,正是阿里巴巴集团对于阿里云暂停分拆的理由。

从阿里巴巴披露的信息来看——鉴于多方面不确定性因素,不再推进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

“美国近期扩大对先进计算芯片出口的限制,给云智能集团的前景带来不确定性。我们认为,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可能无法按照原先的设想提升股东价值,因此决定不再推进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而是会面对不确定的环境,专注建立云智能集团可持续增长的模型。”

为表明立场,阿里巴巴同时强调,将坚持加大对阿里云的持续战略投入,确保阿里云专注于“AI+云计算”发展战略,打造AI时代技术领先的云计算服务。

把视线拉回今年3月,彼时阿里正式宣布启动阿里云分拆上市计划。公开的消息称,阿里云所属的云智能集团,将实现完全分拆,引入私募资金为代表的外部战投,在股权和公司治理上形成一家与阿里集团完全独立的新公司。

和阿里云一起分拆的还有菜鸟、盒马。不过,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除了菜鸟按计划完成分拆上市,成为其冲击“全球智慧物流第一股”外,阿里云和盒马的分拆上市计划均宣告暂停。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阿里巴巴虽然不再推动阿里云的完全分拆,但不意味着不再推进阿里云的上市。因为,阿里云完全可以参考菜鸟的方式。

02 AI时代,阿里云被寄予厚望

AI时代,互联网的老牌玩家和新秀们均希望有所作为。如行业里最早提出All in AI实现了绝地反击的百度,或是用AI对原有业务进行深度赋能和改造的腾讯,亦或如联想,从计算设备公司成长为算力基础设施及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全栈计算公司,莫不如是。

因为对于任何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玩家而言,抢先一步抓住未来的趋势至关重要。尤其是随着AI的持续推进,他们的发力点,毫无疑问锁定了以云计算和AI为代表的新领域。

在今年云栖大会上,蔡崇信用“阿里云要做最开放的云”,来定调未来阿里云的发展。最近的财报中,阿里巴巴CEO吴泳铭则将“云+AI”看成未来阿里巴巴的发展重点。

两位掌舵人的表态,无不向外界表明:未来的阿里云将是阿里巴巴发展的重点,甚至有可能成为阿里巴巴生态下的“下一个淘宝”。更为确切地说,AI极有可能是“阿里巴巴下一个淘宝”。

毕竟,从当前来看,阿里在云计算的布局上一直是领先于行业的。

2018年之前,凭借中国互联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及阿里云自身“中国云计算奠基者”的身份,其收获了一大波先发红利。2015至2019年这五年间,阿里云年营收从30亿元飞涨至400亿元,大部分时间保持着三位数的季度增长,营收一度是第2-9名之和。

但在2020年之后,阿里云开始遭遇了市场的围追,增速上出现了下滑。

赛迪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云计算市场,互联网行业的贡献度,相比2018年少了16%。

中信证券在研报《通信运营商行业研究:战略聚焦,云计算迎来高速增长与价值重估》中指出,互联网在中国云计算市场中的占比开始逐步回落,在IaaS与PaaS中的比重从2018年的接近50%回落至2020年的40%左右。

此时,阿里云遇到了一位强劲的对手——华为云。

2022年的数据显示,阿里云占中国云市场份额的36%,行业排名第一,收入为109.08亿元(约合752.97亿元),但市场份额同比却下降了2.5%,当然,也没有实现其三年千亿的目标;

与此同时,华为云占中国云市场份额提升至19%,排名行业第二,收入为58.57亿美元(约合397.4亿元),市场份额同比增长5.56%。

这样的局面,倒逼着阿里云必须不走寻常路。因为如若不然,其市场地位极有可能被挑战。

03 新周期内,如何应战?

“云是一个很有特点的市场。预算一定的情况下,企业多半会选择市场排名靠前的服务商。”一位企业IT负责人向壹度Pro说道:“更多企业会认为大的云服务厂商在算力、技术及安全性上更有保障。”

不同规模的企业对云服务厂商有不同的需求。“中小企业往往更看重价格和标准化的IT基础设施。一般中大型企业在选择云服务商时,安全、定制、性能往往又是更看重的指标。”

从这一点看,一直占据着行业第一的阿里云,在市场上拥有先天优势。

另一方面,当前市场对于云服务的需求正发生着巨大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一点在于,随着大模型的持续推进,传统的算力需求早已升级为智能算力需求。传统应用也朝着AI原生应用在转型。新的云生态,将以MaaS(Model as a Service,模型即服务)平台和AI原生应用为核心。

也因此,阿里云作为中国最大的云计算厂商,在大模型周期之中的打法,备受关注。

事实上,今年下半年以来,阿里云的战略正变得愈发清晰——做各家大模型背后的“卖水人”:帮助企业训练好大模型、用好大模型。

基于此理念,阿里云发布了一站式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平台百炼,推出大模型通义千问2.0版本,以及八个垂直行业的模型和使用案例。这无疑是行业新的变革。

阿里CTO周靖人谈及此次AI技术变革时说道,云厂商要既懂AI又懂云计算,才能在这场竞争中取得战略性的优势。希望大家一定要给这个领域一些时间。

最新财报中,阿里云表示:“我们通过减少利润率较低的项目制合约类收入,以持续提升收入质量。与此同时,本季度公共云产品及服务收入增长,带动盈利能力的优化。”

对此,蔡崇信信心十足。他表示,目前全国80%的科技企业和超过一半的AI大模型公司跑在阿里云上。百川智能、智谱AI、零一万物、昆仑万维、vivo、复旦大学等头部企业及机构,均在阿里云上训练自己的大模型。

结语

AI早已成为云计算巨头们的必争之地,未来有望成为互联网大厂提振业务的重要抓手。作为国内市场第一,阿里云的一举一动本身就备受关注。因此,不论阿里云是否中止分拆上市,其未来的增长空间仍然极具想象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阿里云“不再分拆上市”,到底意味着什么?

未来,阿里云何去何从?

文|壹DU财经

阿里巴巴,有个明显的特征:和其财报一起到来的多半还有“one more thing”。今年5月底,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财报时,即公布了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已批准和任命六大业务集团董事会的消息。此举也被外界理解为“阿里云、盒马、菜鸟分拆上市的时间表逐渐明晰”。

这次的财报季也不例外。

11月16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2024财年第二季度业绩发布。财报显示,2023年7-9月,集团收入同比增长9%;经调整EBITA同比增长19%,超市场预期,多业务均实现快速增长。与之相伴的one more thing是,“鉴于多方面不确定性因素,不再推进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要知道,阿里云作为中国“四朵云”的带头大哥,无论是体量还是技术,均位居行业前列。并且,这样的消息,离“分拆上市时间表”的发布仅仅半年。

不再分拆上市,对阿里云而言,是好事还是坏事?

未来,阿里云何去何从?

01 让业界意外的“大新闻”

阿里巴巴公布了一份不错的业绩,但股价却在业绩公布后出现了10%的暴跌。

“阿里1+6+N的几个板块中,除了淘宝天猫和菜鸟,其他业务并没有展现出来很好的盈利能力,但近年来随着云市场的崛起,阿里云应该是未来比较有希望做大做强的板块。”一位长期关注互联网行业的人士对壹度Pro表示:“正处于变革中的阿里巴巴,确实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投资者在看不懂的情况下,先走为敬也能理解。”

不确定性,正是阿里巴巴集团对于阿里云暂停分拆的理由。

从阿里巴巴披露的信息来看——鉴于多方面不确定性因素,不再推进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

“美国近期扩大对先进计算芯片出口的限制,给云智能集团的前景带来不确定性。我们认为,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可能无法按照原先的设想提升股东价值,因此决定不再推进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而是会面对不确定的环境,专注建立云智能集团可持续增长的模型。”

为表明立场,阿里巴巴同时强调,将坚持加大对阿里云的持续战略投入,确保阿里云专注于“AI+云计算”发展战略,打造AI时代技术领先的云计算服务。

把视线拉回今年3月,彼时阿里正式宣布启动阿里云分拆上市计划。公开的消息称,阿里云所属的云智能集团,将实现完全分拆,引入私募资金为代表的外部战投,在股权和公司治理上形成一家与阿里集团完全独立的新公司。

和阿里云一起分拆的还有菜鸟、盒马。不过,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除了菜鸟按计划完成分拆上市,成为其冲击“全球智慧物流第一股”外,阿里云和盒马的分拆上市计划均宣告暂停。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阿里巴巴虽然不再推动阿里云的完全分拆,但不意味着不再推进阿里云的上市。因为,阿里云完全可以参考菜鸟的方式。

02 AI时代,阿里云被寄予厚望

AI时代,互联网的老牌玩家和新秀们均希望有所作为。如行业里最早提出All in AI实现了绝地反击的百度,或是用AI对原有业务进行深度赋能和改造的腾讯,亦或如联想,从计算设备公司成长为算力基础设施及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全栈计算公司,莫不如是。

因为对于任何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玩家而言,抢先一步抓住未来的趋势至关重要。尤其是随着AI的持续推进,他们的发力点,毫无疑问锁定了以云计算和AI为代表的新领域。

在今年云栖大会上,蔡崇信用“阿里云要做最开放的云”,来定调未来阿里云的发展。最近的财报中,阿里巴巴CEO吴泳铭则将“云+AI”看成未来阿里巴巴的发展重点。

两位掌舵人的表态,无不向外界表明:未来的阿里云将是阿里巴巴发展的重点,甚至有可能成为阿里巴巴生态下的“下一个淘宝”。更为确切地说,AI极有可能是“阿里巴巴下一个淘宝”。

毕竟,从当前来看,阿里在云计算的布局上一直是领先于行业的。

2018年之前,凭借中国互联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及阿里云自身“中国云计算奠基者”的身份,其收获了一大波先发红利。2015至2019年这五年间,阿里云年营收从30亿元飞涨至400亿元,大部分时间保持着三位数的季度增长,营收一度是第2-9名之和。

但在2020年之后,阿里云开始遭遇了市场的围追,增速上出现了下滑。

赛迪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云计算市场,互联网行业的贡献度,相比2018年少了16%。

中信证券在研报《通信运营商行业研究:战略聚焦,云计算迎来高速增长与价值重估》中指出,互联网在中国云计算市场中的占比开始逐步回落,在IaaS与PaaS中的比重从2018年的接近50%回落至2020年的40%左右。

此时,阿里云遇到了一位强劲的对手——华为云。

2022年的数据显示,阿里云占中国云市场份额的36%,行业排名第一,收入为109.08亿元(约合752.97亿元),但市场份额同比却下降了2.5%,当然,也没有实现其三年千亿的目标;

与此同时,华为云占中国云市场份额提升至19%,排名行业第二,收入为58.57亿美元(约合397.4亿元),市场份额同比增长5.56%。

这样的局面,倒逼着阿里云必须不走寻常路。因为如若不然,其市场地位极有可能被挑战。

03 新周期内,如何应战?

“云是一个很有特点的市场。预算一定的情况下,企业多半会选择市场排名靠前的服务商。”一位企业IT负责人向壹度Pro说道:“更多企业会认为大的云服务厂商在算力、技术及安全性上更有保障。”

不同规模的企业对云服务厂商有不同的需求。“中小企业往往更看重价格和标准化的IT基础设施。一般中大型企业在选择云服务商时,安全、定制、性能往往又是更看重的指标。”

从这一点看,一直占据着行业第一的阿里云,在市场上拥有先天优势。

另一方面,当前市场对于云服务的需求正发生着巨大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一点在于,随着大模型的持续推进,传统的算力需求早已升级为智能算力需求。传统应用也朝着AI原生应用在转型。新的云生态,将以MaaS(Model as a Service,模型即服务)平台和AI原生应用为核心。

也因此,阿里云作为中国最大的云计算厂商,在大模型周期之中的打法,备受关注。

事实上,今年下半年以来,阿里云的战略正变得愈发清晰——做各家大模型背后的“卖水人”:帮助企业训练好大模型、用好大模型。

基于此理念,阿里云发布了一站式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平台百炼,推出大模型通义千问2.0版本,以及八个垂直行业的模型和使用案例。这无疑是行业新的变革。

阿里CTO周靖人谈及此次AI技术变革时说道,云厂商要既懂AI又懂云计算,才能在这场竞争中取得战略性的优势。希望大家一定要给这个领域一些时间。

最新财报中,阿里云表示:“我们通过减少利润率较低的项目制合约类收入,以持续提升收入质量。与此同时,本季度公共云产品及服务收入增长,带动盈利能力的优化。”

对此,蔡崇信信心十足。他表示,目前全国80%的科技企业和超过一半的AI大模型公司跑在阿里云上。百川智能、智谱AI、零一万物、昆仑万维、vivo、复旦大学等头部企业及机构,均在阿里云上训练自己的大模型。

结语

AI早已成为云计算巨头们的必争之地,未来有望成为互联网大厂提振业务的重要抓手。作为国内市场第一,阿里云的一举一动本身就备受关注。因此,不论阿里云是否中止分拆上市,其未来的增长空间仍然极具想象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