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成立两年后,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委会服务中心会员数量翻一番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成立两年后,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委会服务中心会员数量翻一番

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服务中心已启用两周年,会员机构数量从启用之初的16家增至现在的30家,两年间推动形成了粤港物流合作、青年创新创业等十余项粤港合作成果。

“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服务中心成立两年来,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会员机构数量规模不断壮大,从启用之初的16家增至现在的30家,翻了近一番;粤港合作成果接连涌现,两年间推动跨境物流、青年创新创业、食品行业对接、港式养老服务、生物科技研发等十余项合作。”

11月21日,南沙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阮晓红在“GBA Matching 商聚南沙”咨委会服务中心2周年交流专场上提到上述数据。

南沙是粤港合作面积最大的一个重要平台。2021年4月,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咨委会”)成立。作为首个内地对香港G2B委员会,其定位是所有香港主要商会、专业团体和其他来自香港的非政府机构的聚集地;这也是香港第一个在大湾区收集内地信息、宣传香港、建立联系和办事的集体前沿基地。同年10月,咨委会服务中心成立,首批吸引16家香港工商专业协会加入成为会员,旨在为有需要的会员机构提供点对点的联系。

发展两年以来,咨委会逐步成为推动南沙与香港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重要平台。“咨委会与咨委会服务中心已经成为港人、港企走进南沙的平台。”香港中华总商会粤港澳大湾区委员会副主席李令德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指出,“对比香港,南沙具有土地上的优势,也在近年逐步引进大量企业,到了这个阶段,就需要考虑人才。”李令德认为,人才则是香港为南沙增加优势的一环,总商会具备金融、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人才。

两地的交流在今年加快了脚步。2月6日,香港与内地全面恢复通关首日,香港工商界80余人就组团考察南沙;香港总商会、城市土地学会、齐心基金会等会员机构亦组织了近30批400多人次考察南沙。

此外,一个重要的平台是香港贸易发展局的GoGBA一站式平台。香港贸易发展局驻广州办事处公共事务主任陈日超提到,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之后,香港贸易发展局第一时间成立了GoGBA一站式平台,并在南沙成立了GoGBA港商服务站。

据介绍,GoGBA港商服务站主要从政务和营商两方面发挥作用:一方面,提供在南沙办理税务、注册企业、申请优惠等资讯指引;另一方面,帮助港商在南沙开展业务,找到营商机会。

截至目前,香港贸发局至今已带了300多个港商走进南沙,服务超过200宗香港企业咨询。

“大湾区是一个给香港以及各地企业商品快速转化的平台,这里完善的供应链,使得各个环节的供应非常快,从而实现产品和服务的拓展。”陈日超说。

随着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港式国际化社区、民心港人子弟学校、新鸿基庆盛枢纽综合体、港澳青年创业就业试验区等项目的落地,一如珠海横琴的“澳门新街坊”,南沙也有意打造一个“香港社区”。

今年7月,广州市南沙区民政局与香港安老服务协会签署《框架性合作协议》,针对两地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等方面展开合作。据接受,双方将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和联合工作小组,在养老服务标准互认互通、港式养老服务培训、建设港式养老院、养老服务优质诚信品牌互认和推介、推动两地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香港是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的城市,在过去几十年发展中,香港的养老服务面临很多局限,例如缺乏土地资源、缺乏人手。” 香港安老服务协会主席陈志育认为,养老行业是香港与南沙深度合作的新空间,“未来可以将把港式养老服务培训、港式养老院建设等方面的粤港合作项目落地南沙,让南沙为港人北上养老提供更好的设施条件和服务。”

他观察到,内地和香港通关以来,北上消费已经成为港人热潮,内地具有物价便宜、设备齐全等优势,不少港人考虑在内地大湾区城市居住。

就医养老方面,加强粤港澳三地社会保障衔接、跨境医疗衔接也将提上日程。随着“港澳药械通”的落地实施,将提高港澳居民在南沙就医的便利性。该政策规定,允许内地指定医疗机构引进使用临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和临床急需、港澳公立医院已采购使用的医疗器械。该政策的落地意味着,来到南沙的港澳居民未来或许能够享受到在港澳同样的用药条件。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成立两年后,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委会服务中心会员数量翻一番

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服务中心已启用两周年,会员机构数量从启用之初的16家增至现在的30家,两年间推动形成了粤港物流合作、青年创新创业等十余项粤港合作成果。

“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服务中心成立两年来,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会员机构数量规模不断壮大,从启用之初的16家增至现在的30家,翻了近一番;粤港合作成果接连涌现,两年间推动跨境物流、青年创新创业、食品行业对接、港式养老服务、生物科技研发等十余项合作。”

11月21日,南沙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阮晓红在“GBA Matching 商聚南沙”咨委会服务中心2周年交流专场上提到上述数据。

南沙是粤港合作面积最大的一个重要平台。2021年4月,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咨委会”)成立。作为首个内地对香港G2B委员会,其定位是所有香港主要商会、专业团体和其他来自香港的非政府机构的聚集地;这也是香港第一个在大湾区收集内地信息、宣传香港、建立联系和办事的集体前沿基地。同年10月,咨委会服务中心成立,首批吸引16家香港工商专业协会加入成为会员,旨在为有需要的会员机构提供点对点的联系。

发展两年以来,咨委会逐步成为推动南沙与香港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重要平台。“咨委会与咨委会服务中心已经成为港人、港企走进南沙的平台。”香港中华总商会粤港澳大湾区委员会副主席李令德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指出,“对比香港,南沙具有土地上的优势,也在近年逐步引进大量企业,到了这个阶段,就需要考虑人才。”李令德认为,人才则是香港为南沙增加优势的一环,总商会具备金融、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人才。

两地的交流在今年加快了脚步。2月6日,香港与内地全面恢复通关首日,香港工商界80余人就组团考察南沙;香港总商会、城市土地学会、齐心基金会等会员机构亦组织了近30批400多人次考察南沙。

此外,一个重要的平台是香港贸易发展局的GoGBA一站式平台。香港贸易发展局驻广州办事处公共事务主任陈日超提到,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之后,香港贸易发展局第一时间成立了GoGBA一站式平台,并在南沙成立了GoGBA港商服务站。

据介绍,GoGBA港商服务站主要从政务和营商两方面发挥作用:一方面,提供在南沙办理税务、注册企业、申请优惠等资讯指引;另一方面,帮助港商在南沙开展业务,找到营商机会。

截至目前,香港贸发局至今已带了300多个港商走进南沙,服务超过200宗香港企业咨询。

“大湾区是一个给香港以及各地企业商品快速转化的平台,这里完善的供应链,使得各个环节的供应非常快,从而实现产品和服务的拓展。”陈日超说。

随着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港式国际化社区、民心港人子弟学校、新鸿基庆盛枢纽综合体、港澳青年创业就业试验区等项目的落地,一如珠海横琴的“澳门新街坊”,南沙也有意打造一个“香港社区”。

今年7月,广州市南沙区民政局与香港安老服务协会签署《框架性合作协议》,针对两地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等方面展开合作。据接受,双方将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和联合工作小组,在养老服务标准互认互通、港式养老服务培训、建设港式养老院、养老服务优质诚信品牌互认和推介、推动两地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香港是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的城市,在过去几十年发展中,香港的养老服务面临很多局限,例如缺乏土地资源、缺乏人手。” 香港安老服务协会主席陈志育认为,养老行业是香港与南沙深度合作的新空间,“未来可以将把港式养老服务培训、港式养老院建设等方面的粤港合作项目落地南沙,让南沙为港人北上养老提供更好的设施条件和服务。”

他观察到,内地和香港通关以来,北上消费已经成为港人热潮,内地具有物价便宜、设备齐全等优势,不少港人考虑在内地大湾区城市居住。

就医养老方面,加强粤港澳三地社会保障衔接、跨境医疗衔接也将提上日程。随着“港澳药械通”的落地实施,将提高港澳居民在南沙就医的便利性。该政策规定,允许内地指定医疗机构引进使用临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和临床急需、港澳公立医院已采购使用的医疗器械。该政策的落地意味着,来到南沙的港澳居民未来或许能够享受到在港澳同样的用药条件。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